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南陽武侯祠導遊詞大綱

致詞2W

導語:一個晴朗而又寧靜的夏日午後,我來到了位於南陽市西南郊的卧龍崗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南陽武侯祠導遊詞,歡迎借鑑!

南陽武侯祠導遊詞大綱

各位朋友,早上好!現在,我就帶各人去遊覽位於南陽市西郊卧龍崗上的武侯詞。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草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留下的故址,當年劉皇叔三顧之處,也是歷代人們仰望和祭把諸葛亮的中央。

據清康熙《龍崗志》紀錄,武侯祠始建於魏晉後期,經歷代的不停修繕和增建,形成了現在的範圍,今天我們看到的武侯祠,共佔地200餘畝,殿房150多間,檢聯70多副,碑刻300餘塊,是我國懷念諸葛亮最大的古修建羣。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根本上是元明的佈局風格,其木構修建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崗而建,南濱白河,北障紫山,地勢開闊,勢如卧龍。院內叢竹視諷,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惱人,優美的天然風光與到處頌揚的人文景觀交相照映,令人流連忘返。

好了,各位團友,現在我們曾經離開了武侯祠的人口,各人看這座“千古人龍”石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遍體充滿雕飾。“千古人龍”的意思是指諸葛亮是人中之龍,隱喻卧龍崗是藏龍卧虎之地。各人看這第二道坊為“三顧坊”,清道光年間所立,兩面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和“真神人”,是為了懷念劉備三顧納賢而立。“士為知己者逝世”,正是由於劉備這誠懇的三顧,才使得諸葛亮離開了隱居十年的卧龍崗,幫手劉備,兵馬終身,全心全意,逝世爾後已,劉備才能三分天下,成績帝業,諸葛亮因而功高蓋世,萬古流芳。劉備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方面是實實在在,沒有停留在行動上,這個優點可真的值得我們當今的一些嚮導學習呀!“真神人”三個字,出自蘇軾《武候廟記》歌頌諸葛亮的一段話“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龍也。”各人看石坊北邊的卧龍潭,那些邊有三棵古楸樹,相傳是當年劉、美、張三顧時繫馬的樹,現在還存在的那一棵,各人猜一猜,1700多年前,樹上拴的是誰的馬呢?

載的卧龍崗,到場了劉備的政治團體,後官拜蜀漢丞相,爵封武鄉侯,逝世後溢“忠武侯”,因此歷代諸葛亮祠廟均稱為“武侯祠”。

穿過三顧坊,走過仙人橋,這條甫道直通廟門。廟門為武侯祠正門,古樸端莊,正中券門額上石匾雕刻的“武侯祠”三個大字,系郭沫若老師所題。過了廟門,即進入武侯祠的第一進院落,天井寬闊,古柏蔽日,青磚墁地,古樸天然。院中甬道上“三代遺才”石坊與大拜殿絕對應。這裏是讚揚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與三代的賢人伊尹、呂尚、傅説等相比。我們轉過去再看“韜略宗師”四個大字,韜略原指中國古代兵法《六韜》和《三略》,後世用來指用兵的.盤算,這裏也是讚揚諸葛亮的文韜武略的。

請看這副:“呂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繼以宛琅琊得主有常經論不煥,齊鮑叔鄭子皮聖門所許也合之徐元直見賢達舉豪傑奮興”。這副對聯讚美了呂尚、伊尹、管仲、諸葛亮這些可以或許資助帝王力挽狂瀾治國安邦的政治家,又讚頌了像鮑叔牙、鄭子皮、徐元直這些舉薦有才之士的伯樂,寓意深入,給人以啟迪。-->

請看這副:“立身於莘野渭濱之間表讀出師兩朝勛業驚司馬,結廬在紫峯白水以側曲吟樑父千載風雲起卧龍。”這裏,品指的是品級、品位。

莘野渭濱,代指隱居時的伊尹、呂尚。兩朝指的是先主劉備,後主劉禪。驚司馬指的是諸葛亮逝世後用木像就使得司馬懿喪膽崎嶇潦倒。下聯中紫峯白水指的是南陽市郊的紫山和白河,曲吟樑父,即吟詠《梁父吟》,《梁父吟》寫的是齊相曼嬰以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相傳為諸葛亮所作。這副對聯充實讚頌了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和豐功偉績。他當年躬耕隱居,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完全可與前賢伊尹、呂尚出仕前的高尚行為相比美;他把茅廬建在紫山腳下,白河之濱,自比管仲、樂毅,人比為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正好似卧虎藏龍;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大夢誰先覺,終身我自知,“草廬對”縱論天上風雲,戰略決策成竹在胸,顯示了他的政治遠見和曠世奇才;他的前後《出師表》是何等的壯懷猛烈,感人淚下!他以全心全意、逝世爾後已的精力,嘔心瀝血,幫手兩代君主創建了蜀漢偉業。

試想正是有了劉、關、張到此地三顧茅廬,才有了諸葛亮的出仕,也才有了波濤壯闊、多姿多彩的三國戰役風雲歷史。只管歷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幻化,世事滄桑,但諸葛台甫垂宇宙,三國佳話天下揚,諸葛亮留下來的政治、軍事、治國方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力財富,諸葛亮的不朽英名,永遠值得人們懷念。此時此刻,站在武侯祠裏,惦記孔明終身偉業,怎不使我們神遊往古,浮想聯翩?想現在諸葛亮隱居南陽卧龍崗頭,苦讀史書,放眼天下,立下雄心雄心,關心社會民生,在這裏度過了他的青年期間。一旦時來運轉,皇叔三顧,草廬一對,卧龍起飛,火燒博望,天下三分,奈何蜀漢末年,攤上個扶不起的阿斗,又加上國力不濟,諸葛亮雖壯心不已,為統一中原,六出祁山,但孤掌難鳴,更可歎積勞成疾,5丈原病逝世在軍旅之中。後人思之,無不扼腕感歎。正像杜甫的《蜀相》的詩中所説,“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逝世,”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須辯襄陽南陽。”

這是清人顧嘉衡寫下的著名對聯。上聯是説,諸葛亮一心為國,並不分君主是英明的劉備還是昏庸的阿半鬥;下聯説諸葛亮名垂千古,為天下傳誦讚揚,又何須分辨什麼襄陽、南陽呢?這是説的一樁歷史”公案”。原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想自己未出茅廬時説:“臣本平民,躬耕於南陽”,但《三國志》上又有一個“隆中對”,隆中在湖北襄陽境內。

於是,南陽人和襄陽人都説諸葛亮是隱居在自己的故鄉,文人學者是紛紛引經據典,互不相讓,明清時期即打起了翰墨官司。顧嘉衡是湖北人,當時又任河南南陽知府,為了既不冒犯故鄉人,又不刺傷為官地,只好來個“和稀泥”,寫下了這副騎牆的折中對聯,要各人不再分南陽襄陽,從而緩解了一場曠日長期的爭論,因此這副對聯名噪臨時,為人們競相傳誦。

看來直到現在,顧嘉衡這副對聯還在給我們以有益的啟迪。另外,武候祠還有許多名聯,其內容多數是讚美諸葛亮的才華與德政,若把這些對聯拼湊起來,加以縱橫分析,可以説是一部三國史詩。如這一副: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台甫不朽;氣周瑜,屏司馬,擒孟獲,古今傳播。還有一副妙聯:收兩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恩三顧;取西蜀,徵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木土爻之封,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聯巧用了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lo個數字,下聯靈活運用了東東北北中、金木水火土10個字,全聯共54個字,簡練地闡述了諸葛亮出茅廬後幫手劉備父子兵馬倥傯的戰鬥終身,真可以説是字字珠璣,筆筆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