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數學與生活作文(通用15篇)

作文2.1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與生活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數學與生活作文(通用15篇)

數學與生活作文1

今天作文課中,老師給我們出了幾道生活中的數學題目,第一題:四減一等於幾?我們異口同聲地説:“等於三!”我想:老師怎麼會出這麼簡單的題目呢?只見老師嚴肅地拿出一張紙,折了一個小角,變成了五個角,老師又沿着對角線折了一下,又變成了三個角,我恍然大悟,想:看來我們被老師戲弄了。第二題:什麼情況下二十四加二十四等於二呢?這次,我們沒有馬上回答,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老師看着我們露出不解的樣子,笑哈哈地告訴我們:“二十四 不是一天嘛,那兩個二十四小時不就是兩天了呀!”我們這才茅塞頓開,原來數學還可以這樣出題呀!老師讓我們開動腦筋,也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有一個同學就馬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四減三等於幾?”現在的數學不能按照正常的思路思考,大家想了很多種方案都不對。解鈴還須繫鈴人,那個提出問題的同學以實際行動公佈了答案。他拿出一張紙,折了三個角!哦,原來是七呀!接下來,每個同學都出了好幾道題,大家通過不同的思考方法得出了很多種答案,玩得不亦樂乎!

生活中原來有這麼多的數學問題和信息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數學真是妙不可言啊!

數學與生活作文2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跟數學有關的問題,接下來我就來講一講我生活中的數學吧!

生活中的數學之一——怎樣買東西更划算

我想買1千克橘子,在市場裏10元3千克,在水果超市4元1千克。我想了想,10÷3=3(千克)1(元),3千克1元比4元1千克更便宜。所以我去市場花10元買了3千克橘子。

生活中的數學之二——怎樣求房間的面積

我想求客廳的面積,於是我數了數客廳裏的地磚。我只數出了15塊地磚,因為有些地磚被弟弟的爬爬墊遮住了,所以,我估算了一下,被遮住的地磚一共是3塊。我想:“如果1塊地磚是1平方米,那麼客廳一共是(15+3)*1=18(平方米)。”

生活中的數學之三——沏茶問題

外婆給我做包子,她一共需要做這幾件事:燒熱鍋2分鐘、燒熱油3分鐘、洗鍋1分鐘、攪面2分鐘、取面和鹽1分鐘、洗碗1分鐘、煮包子5分鐘。外婆首先洗鍋,接着她燒熱鍋,同時她取了面和鹽,也洗了碗,然後她燒熱油,同時她攪了面,最後她開始煮包子。她一共用了10分鐘。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等待着我們去探索、思考。

數學與生活作文3

今天,我和哥哥去同學家時,剛好碰見一個地攤正在舉行活動——刮刮樂,凡是抽到“獎”這個字的有一套免費的禮包分別為:2只水筆,2個修正帶,2只毽子,2根跳神和1張Q幣充值卡。

活動安排是這樣的:

1、今天用5元就拿到一張刮刮卡。

2、100張中有2張刮刮卡是可以換購獎品的。

許多小朋友蜂擁直上,結果都一無所獲,我在心裏默算了一下利潤:首先兩套禮包最多25×2=50元,100×5-50=450元,小小的有獎競猜就可以令商家賺上450元,商家是多麼黑心。

再來看一下什錦糖吧!這是一種由牛奶巧克力混合在一起的糖,質量比大約是:5:1,而價錢比是:1:4,那總量比是:5×1:1×4=5:4,牛奶佔質量83.3%,而牛奶佔價錢20%。商家是把越便宜的糖混合的越多一些,越貴的糖混合的越少一些,令利潤率也高了很多。

看來,掌握這些知識還能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呢!你在之前的數學中遇到的知識那時候就是“新朋友”,現在對於那些知識來説就是“老朋友”了,我們要温故“老朋友”,學習“新朋友”,這樣的數學學習才會有趣!

數學與生活作文4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生活中的數學。不信?今天發生的事就證明了這一點。

下午,媽媽給我二十元錢叫我到超市去買一瓶醬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後,我首先挑選了一瓶“豆亨”牌醬油,需要4。40元。接着,我去買蜂蜜,錢夠的只有兩種,第一種有8。60元,還有一種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種的六角和醬油的四角可以湊成一元,比較好計算,而且,第一種比第二種貴兩角,説明質量也是第一種好。”

於是,我拿起第一種蜂蜜和醬油,到收銀台付了錢,拿着找回的7元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晚上,小夥伴們請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想:“今天我要帶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帶幾顆好呢?我想了想,就帶十二顆。如果來二個,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來三個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這樣計算,來1、2、3、4、6、12個小朋友都能平均分。於是,我拿起十二顆巧克力出門滑冰去了。果然,來了三個人,我給每人分了四顆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數學與生活作文5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這個學期,老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是小數的乘法的簡算,這個知識,可幫了我大忙啊!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去小市場買菜。我們來到菜市場,這裏的菜不僅品種多而且很新鮮。我選了幾顆白菜,賣菜的`阿姨説:“一斤白菜一塊五(1.5元)。”媽媽轉過頭笑眯眯地問我:“咱們買一半斤要多少錢?”我馬上意識到用1.5乘1.5,可是又一想兩位數乘兩位數,這口算太難了。我忽然想起,前幾天我們在學習小數乘法簡算時,老師説:“遇到問題要從多角度去想,一個問題也許有多種解法,哪種簡便用哪種。”而且還給我們舉了個例子。於是我胸有成竹地説出了答案:兩塊二毛五(2.25元)。賣菜的阿姨驚訝的連聲説:“對!對!對!”媽媽也吃驚地問:“你怎麼算的這麼快?”我説:“這很簡單。我是這樣想的:一斤白菜1.5元,半斤就用1.5除以2等於0.75元,最後用1.5加上0.75等於2.25元。”媽媽微笑的點點頭,對我説:“看來你能夠靈活的用運知識,真是太好了。”阿姨也誇我真聰明。我聽了心理美滋滋的。

通過這次賣菜,使我受益匪淺,我想:上課認真聽講,把知識學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生活中還要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才不白學。

數學與生活作文6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銀基買衣服,爸爸給我看上了一件,120元打9折,爸爸説要是你算對了就給你先買,要是算錯了就最後給你買。我對爸爸説:“120×90%=108(元),對吧?”爸爸笑着説:“好,第一個給你買。”

媽媽又看上了一件衣服,130元打7折,我不由自主的算起來:“130×%70=91(元)。”可不料媽媽卻説:“那邊還不錯,走去那邊看看。”

最終,媽媽買了一件97元的衣服,可這時爸爸不見了,我問媽媽:“爸爸去哪兒了?”媽媽説:“我也不知道。”我左看看,右看看,終於,我看見了爸爸,我急忙跑過去,原來爸爸看上了一件143元的夾克衫,但這家店不打折,爸爸讓老闆便宜十塊錢,老闆爽快地答應了。

之後,爸爸和媽媽又給我買了兩條褲子,共127元,媽媽又買了一件羽絨服139元,爸爸又買一雙鞋150元。

結賬了,爸爸讓我算算共花了多少錢,“108+97+143+127+139+150=764(元)

數學與生活作文7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寫完作業後,姐姐和她的幾個好朋友帶我去四橋底下襬地攤賣小烏龜。我們提着可愛的小烏龜開心極了。

一路上我們經過了2條馬路,穿過了3個紅綠燈,先來到了新廣場。哇!好多人呀,一眼望去,我看見廣場中央的大石頭後面藏了5個小朋友,他們好像在玩捉迷藏,不一會兒又跑來了1個小朋友,大聲説:“快出來,我找到你們啦。”哦,5+1=6,原來一共有6個小朋友在玩捉迷藏遊戲。我們又接着繼續走了,到了四橋,那裏燈光閃爍。我們就地擺起了小地攤,我們帶了1個小桶,裏面一共放了8只小烏龜,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都過來摸小烏龜的龜殼,我們賣5元一隻,兩隻的話就8元。不一會一位阿姨帶着他的兒子路過買了2只小烏龜,給了我10元,我給她找回了2元。

不久天色已晚,我們就收攤了。我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家,還把今天發生的事講給了爸爸媽媽聽,一共賣掉了6只小烏龜,賺了24元。學好數學知識能為以後踏入社會打好基礎,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數學。

數學與生活作文8

數學在生活中運用是很廣泛的。比如説在買東西要結賬,應付多少錢;在買房時計算幾平方要多少錢;單價是多少元和數量有多少個就能知道一共用多少元等信息……

我還知道了多邊形的面積求法,例如一個梯形和長方形組成的就是不規則的多邊形,而兩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就是規則的多邊形。它們的面積計算方法當然就有不同的方式啦,求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可以採用分割法或者添補法,分成兩個規則圖形,最後把兩部分的面積相加或者相減。規則圖形則是用它們固定的面積公式。

有時候油漆工要刷牆,就要根據牆的面積和每平方米要用多少千克油漆才能知道最後要用多少油漆,這時就可以用多邊形的面積公式來算出牆壁的面積來幫助油漆工來快速解決問題。

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可真廣泛呀!

點評:你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發現數學的有用性,很會觀察和思考哦。其實數學來自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我想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那麼有價值。

數學與生活作文9

學數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考上好中學?不,其實是為了在生活中能應用,其中生活中的加法是最能提高辦事效率的。

前幾天,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購物,一進超市,我發現所有的購物車裏都裝有一個摺疊凳,這樣可以讓小孩坐在上面,小孩不亂跑,大人不費勁,購物車加摺疊凳,很好。

在超市裏轉了一會兒,媽媽説:“推購物車太累,咱也賣不了那麼多東西。你把購物車推回去,換個購物筐來。”我放回購物車,正準備拿筐時,發現筐子上竟然多了一個長把,筐底還有四個輪子,這下省事了,我拿着長把,把筐子拉走了。筐子加長把加輪子,讓購物輕鬆不費勁。

拉着滿滿一筐東西,我們準備下電梯,我發現別人的購物車的輪子牢牢地吸附在電梯上,即使鬆開手,車子也穩穩地停在那。我想可能是輪子上有磁鐵。輪子加磁鐵,下電梯時更安全。

此外,生活中的加法還有很多,比如礦泉水瓶蓋上的豎稜,可以讓擰瓶蓋就輕鬆了不少;杯子上栓根繩子,方便攜帶;鉛筆上帶橡皮,讓你再也不用千辛萬苦找橡皮了;衣服上的帽子,可以隨時防寒……這樣的發明使我們生活更方便,效率更高。

多麼神奇啊!把幾種東西結合在一起,讓它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

數學與生活作文10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它貫穿我們人生的全部過程。

比如,媽媽上街買水果,買蔬菜,還有貼瓷磚……等等,都要用到數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數學,等我們去發現,去探索。

記得一天上午,我和媽媽去水果店買水果。來到水果店,水果店裏的東西琳琅滿目有香蕉﹑橘子﹑橙子﹑榴蓮……真是五花八門。

媽媽説:“如果我買橙子15千克,差4元;如果買橘子20千克,則多20元。兩種水果每千克的價格相差2元1角,兩種水果的單價分的單價別是多少?”

我回答道:“橙子的單價比橘子的單價高21角。所以15千克橙子比15千克橘子貴315角,如果把15千克橙子全換成15千克橘子,錢會多出275角。又已知買橘子20千克,多200角。如果買橘子15千克,多275角。可以求出橘子的單價:(275-200)÷(20-15)=15(角),橙子的單價是15+21=36(角),所以橙子、橘子的單價分別是3元6角,1元5角。”

“分析的不錯,我們回家吧!”

數學是生活中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之門的橋樑,是王冠上的鑽石,永遠閃耀着最耀眼的光芒。

數學與生活作文11

數學是一門學科,以前我一直認為,只有公式算式才會是數學,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其實生活中也存在着數學的“影子”,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現在正在換季,秋天已經快過去了,冬天到了,我發現家裏沒有羽絨衫了,媽媽就決定帶我去買衣服。我們來到了商場門口,只見外面掛着一個牌子“換季大甩賣,滿300送100,滿600送300,滿1000送500,快來搶購吧!”我看了開心極了,心想:“正好給我們趕上了,真是太棒了!”我和媽媽走進了商場,過了一會,媽媽就看到了一件非常好看的衣服,她很喜歡就把它買了下來,這件衣服正好600元,我呢也買了兩件衣服,用去了300元,後來我又買了一雙運動鞋,正好是100元,這時媽媽問我:“我來考考你!你説説看如果我再買一雙250元的運動鞋,怎樣用劵最實惠?而且這個劵是不找錢的,你要用250元,給商場500元的卷,他是不會找你錢的哦!”我仔細想了想:“滿300送100,滿600送300,滿1000送500,250元更接近300,所以用三百元比較划算!”我立刻説道:“用300劵比較划算!”媽媽説:“恩!對了,遇到這種問題,應該考慮周全,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一遍,這樣才可以做對題目!”我點了點頭。

原來生活中也會用到數學,學好數學就可以省很多的事情,更加方便!

數學與生活作文12

寒假期間,我陪媽媽去超市買年貨。在糖果區,我們發現有一些漂亮的“喜之郎”果凍。它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真是五彩斑斕、十分好看。當然了,因形狀和大小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我最喜歡桃子形的和心形的了,仔細一看他們的價格,分別是3元一個和4元一個。

媽媽看着我那麼喜歡,就讓我自己隨便挑。不過,媽媽讓我自己算價格。數學我最拿手了,算這?對本姑娘來説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我爽快的答應了。我挑了1個桃形的和3個心形的果凍。到了收銀台,媽媽問我:“孩子,我們要付給售貨員阿姨多少錢?”

我拎着好吃的果凍,歪着脖子想了想回答説:“這個還不簡單!不就是(3+4)3嗎?等於21元呀!”

媽媽笑了笑説:“對嗎?你再想想。3個心形的果凍多少錢?”

“12元。”我脱口而出。

“那麼,12元再加上一個桃子形的果凍的價錢又是多少呢?”

我一聽恍然大悟。“15元!”我不好意思的嘟囔着,“對呀,我拿了3個心形的應該算3個它的價錢;而桃形的果凍我只拿了一個,是不用乘以3的。按照我的計算,桃子形的果凍也乘以3了,那麼就相當於這兩種果凍我都拿了3個。”“嗯。沒錯!以後你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時,一定要記住先算乘除、後算加減,還有不能隨便添加小括號的,那樣會改變運算順序的。”媽媽補充道。

聽了媽媽的話,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我一定要把數學學好,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

數學與生活作文13

最近,我校開展了“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活動。經過反覆思考,我發現這樣一個數學問題:怎樣才能算出一個不規則的茶壺能裝水多少毫升? 茶壺的形狀是不規則的,不好直接利用公式來計算它的容積,但我們可以將茶壺中裝滿水,再將水倒入一個規則的量杯中,這樣,茶壺的容積不就可以利用公式計算出來了嗎。

首先,我找來一個不規則的茶壺,將其倒滿水;再將水滴水不漏地倒入一個規則的長8cm,寬5cm的長方體量杯中;然後,我再量出量杯中的水高,是16.5cm;最後,利用求長方體體積的公式便求出了這個不規則茶壺的容積了:8×5×16.5=660(立方厘米),合660毫升,也就是這個茶壺能裝水660毫升。

這個問題,我還想出了另一個解決的方法:我們可以先稱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多少千克,再稱出裝滿水後的茶壺中水的重量,這樣,同樣可以算出不規則茶壺能裝水多少毫升。 我先稱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然後我又稱出裝滿水的茶壺重0.895千克,空茶壺重0.238千克;用0.895-0.238=0.657(千克),就是裝滿水後的茶壺中水的重量。0.657÷1=0.657(立方分米),合657毫升,也就是這個茶壺能裝水657毫升。

沒想到這兩種方法的誤差這麼小,我想這兩種算法都是可行的吧。

通過這次實驗,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竟這麼有意思。讓我們在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識。

數學與生活作文14

夏日炎炎,要是能在沙灘上吹吹海風,別提有多愜意了。抓住假期的小尾巴,我們一家人來到新灣沙灘趕海。

看到海灘上形態各異的石頭,我不禁感歎起來:“太美了吧!”我迫不及待地對沙灘進行掃蕩,撿了些特殊形狀的石頭。

媽媽指着我手裏的石頭對我説:“你知道這塊石頭大概有多重嗎?”我被問得一頭霧水,原來,是在考驗我呀。我東尋尋西找找,身邊剛好有個礦泉水瓶,“老媽,你看我的。”話音剛落,我就走到沙灘邊,斜着瓶口,讓海水緩緩地流進瓶子裏。“瞧,現在瓶內的水有這麼多,估算它是100ml,現在我要把小石塊放進去了。”看着石塊被我放入瓶內,瓶內的水位也慢慢上升了。我一臉得意地向媽媽炫耀着,“老媽,現在瓶內的水位,減去最初我裝的100ml海水,減得差,毛估估就是石塊的重量哦。”媽媽笑了笑:“不錯嘛,那你還有其他方法嗎?”嘿,這可難不倒我,我一本正經地説了起來,“天平秤不陌生吧,用天平秤就能準確地計算出石塊的重量……”我滔滔不絕地講着怎樣用天平秤來稱石塊的重量。

哈哈哈,爸爸媽媽被我的口才逗樂了,一家子的笑聲迴盪在海灘邊,忽近忽遠。

原來,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啊,不僅有趣,還很重要。生活中的數學奧祕,等着有信心、有耐心的我們去探索。恩,我要學好數學,更要學以致用。

數學與生活作文15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邊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爸爸昨天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於76元。爸爸説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於一百零九嗎?爺爺説我的算法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 100—1=109(元)。這是爺爺誇我,説我還算靈巧。我很得意,這時已接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裏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的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後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説七色陽光為白色,那麼,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麼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説這時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

標籤:數學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