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危機管理

高職院校的危機管理

加強高職院校危機事件應急管理制度建設,對高職院校的環境穩定和學校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在機制建設、隊伍管理、管理經驗上有一定的欠缺,但隨着高職院校對政治社會形勢的研究,預防和處理高職院校危機事件的方法與途徑也將日益完善。

高職院校的危機管理

  1 編制應急預案

首先,建立危機事件常設性機構,把危機事件處理部門做為固定的職能部門,統籌安排,全面指揮。在危機事件發生時,參與的單位與人員較多,如果不能很好地協調與指揮,不僅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危機事件,還會因為協調控制不利導致信息溝通失敗等負面影響。其次,廣泛宣傳,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併發放給全體師生。應急預案應包括學生的地理位置、建築分佈、人員配比、緊急通道、不同類型事件處理或自救的簡易方案等。科學的應急預案可以使師生提高反應速度,避免產生心理恐慌,防止危機事件蔓延。

  2 明確預警機制的主體

輔導員是高校中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當遇到危機事件時,輔導員必須成為事件處理的.第一責任人。在新時期下,按照“防患於未然”的原則,危機事件的應對應該由“事後應激”轉變為“事前預防”。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輔導員與學生交流溝通最多,輔導員應注重學生的動態的管理和心理問題干預。輔導員應做到事無鉅細,深入到學生課堂、寢室、食堂中去,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選出優秀的班委幫助老師一起觀察周圍的同學,主動積極地瞭解學生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輔導員應具有較強的敏鋭性,能夠洞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將危機事件遏制在萌芽階段,杜絕危機事件的發展和蔓延。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QQ、博客、飛信,這些平台都是獲取學生思想狀態有效工具。

  3 控制場面,合理承諾

當危機事件發生時,對事件發生原因與經過要予以及時通報,處理問題要迅速、效率,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置”。發生危機事件後,需立即報告到危機事件處理部門,由此部門統一指揮,全面負責危機事件的協調、控制與指揮,保證學校各個部和人員按時到位,第一時間使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深入第一線,掌握情況以便開展工作。遇到重大事件需立即聯繫醫院、公安部門尋求幫助。由專人負責公開發言,將事件有關信息及時通知學生家長和學生,避免小道消息和謠言的傳播,防止事態擴大。

  4 引入保險機制、緩解學校、學生壓力

由於高職院校學生人數迅速上升,危機事件發生的比率也在逐年上升,不論事件的危害程度大小,都會給學校和學生造成較大的傷害,學校對危機事件的賠付不斷增加,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大宣傳力度、建立社會商業保險的引入機制,最大程度地把風險轉嫁給社會。當學生髮生了意外,學生可以以較少的投保額換取較高的理賠額,在經濟上得到一定補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對於校外頂崗實習的學生,應積極建立實習保險保障機制,使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免受因意外傷害而遭受的經濟困擾。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由於實習生在實習期間不與企業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關係,實習生不列入“職工”範疇,當遇到人身意外傷害、工作事故時,不受勞動法的保護,實習生的經濟賠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這給企業、學校、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引入社會保險後,可以進一步維護頂崗實習學生、學校、提供實習場所和崗位的企業利益,既保護了學生,也降低了企業用人成本,從而進一步深化“互利雙贏”的校企合作。

  5 給予危機事件的後續心理輔導

在災難發生之後,許多人會經歷生理上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受害者難免會產生一些身心反應,而其中的一系列心理反應如果過於強烈或持續存在,就可能導致精神疾患。有研究表明,重大災害後精神障礙的發生率為10%-20%,一般性心理應激障礙更為普遍。高職院校如果僅僅關注於處理危機事件本身,而疏於對學生的關懷,導致學生產生較大的精神衞生問題,將會嚴重地影響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與交往行為。危機事件發生後,學校應對當事學生及周圍的同學進行後續心理輔導。學校應承擔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建立相應工作網絡體系,由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書記(院長)直接參與到干預工作中,由院團委心理輔導中心牽頭,輔導員老師作為具體工作的執行者,迅速組織學生黨員、班級學生幹部、心理委員等基層信息員密切關注危機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個體諮詢、網絡諮詢、輔導員面談等,做到24小時監護,及時有效地傳達當事人的安全信息,做好長期的安撫工作,防止出現因危機事件而帶來的心理陰影,減少危機事件的傳染性。

  6 分析評估,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對受傷害的人員、損害的物品及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如經濟損失、對學生升學及就業的影響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補救。總結經驗教訓,完善事前預防、事中應急機制。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鑑定,界定事件的性質和責任,對相關責任人予以通報,通報結果需要公佈,對廣大師生有一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