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危機管理

高校危機管理的必要性

危機管理是企業為應對各種危機情境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及員工培訓等活動過程,作為學校同樣有危機,下面小編準備了關於高校危機管理的必要性,提供給大家參考!

高校危機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危機的概念及特徵

關於“危機”,主要有兩種釋義。一種認為,“危機”是指危險的根由或嚴重困難的關頭。另一種認為,“危機”是由“危”(危險)和“機”(機遇)合併而成,其中既包藏着危險,又藴涵着機遇,危機是“一件事的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兩種釋義分別強調了危機的危害性和兩面性,並從不同角度強調了加強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於高校危機,人們普遍認為,“凡是發生在高校校園內或與高校成員有關的,在事先未預警的情況下突然爆發的,可能嚴重威脅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並可能帶來其他不良後果的事件,包括對高校成員造成不安與傷害、對高校的教學設施造成破壞以及形象聲譽帶來損害等,而以高校現有的人力與資源難以立即有效解決的,均稱之為高校危機”。簡而言之,高校危機是指危及高校及其利益相關者生存與發展的突發性、災難性的事故或事件。高校危機種類繁多,從來源上可分為內源型危機、外源型危機、混合型危機: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有形危機、無形危機;從危害程度上可分為輕度危機、中度危機、重度危機。

高校危機具有普遍性、突發性、緊迫性、兩面性等危機的共性特徵。

危機無處不在,“危機像死亡和税收一樣不可避免”,任何時期,任何國家、組織和個人都無法避免危機之困擾。危機通常不可預見地突然爆發,有些危機雖然可以預測,但發生的時間、地點、程度等則難以把握。突如其來的危機,需要立即投入人力、物力加以解決,不允許有絲毫延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如對危機處理失當,不僅會造成嚴重的損失,還會產生連鎖反應,引發更大的危機;如處理得當,即可轉危為安,挽回聲譽,提升組織形象,甚至可以化危機為契機,帶來整個體制上的革新。由於高校自身的特點,高校危機還有其特殊性,如高度的社會敏感性、學生主體活躍性、盲從性與羣體性等。高等教育是改變個體身份和地位的重要途徑,與個人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幾乎每個家庭都與高等教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高等學校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焦點。高等學校作為推動社會發展、前進的軸心機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始終備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廣泛關注。同時,大學生羣體不僅是家庭的驕傲,更是社會發展之中堅,祖國未來之棟樑,一旦危機發生,極易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產生危機的“放大”或“輻射”效應。大學生青春年少,朝氣蓬勃,是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羣體,如危機處理及時、方法得當並加強正面引導,會得到學生的理解、支持與配合,從而有效地化解危機。但因學生年輕氣盛又“初生牛犢不怕虎”,遇事易感情衝動,具有盲從心理,易受鼓動或被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而引發羣體性的事件,從而增加危機管理的難度。

  2.高校危機的危害

高校危機,對師生而言,輕則會影響師生的正常工作和學習,重則會危及人身安全。對高校而言,危機不僅影響和破壞學校正常的秩序,嚴重時還會損害高校形象,危及組織的生存與發展。對社會而言,高校危機不僅會在社會上產生反響和波動,嚴重時還會威脅到社會的'安定。

高校危機會對高校聲譽和品牌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據美國學者的調查,每有一名通過口頭或書面直接向公司提出投訴的顧客,就會引起1+(26×lO)+(10×33%×20),即327人的不滿意。據此公式,在馬加爵案件中直接遭遇不幸的共有五個家庭,假設五個家庭均對學校表示不滿且僅將五個家庭作為五個整體計算,對雲南大學的不滿意人數即為5×327=1635人;若將家庭成員分解為個體且每户按三人計算,不滿意人數即為15×327=4905人;若將由此引發的對學校管理不滿者列入其中,則對雲南大學不滿意人數將難以計數。雖然高校從組織性質上不同於公司,但危機給高校聲譽和品牌帶來的損害與公司具有相似性:“馬案”發生後,一個有着80年曆史,一直與各種知名人才和學術成就聯繫在一起的名校,卻要和一個兇殘的殺人案相關聯,甚至被取名“雲大命案”,對雲南大學名譽的損毀可想而知。雲大一名同學説,他高中時的師弟,一直夢想着進入東陸園,但因對案件不能釋懷,對報考雲大產生動搖。“馬加爵損害了雲大的美譽,這種影響也許現在根本不能預料”。

由此可見,高校危機不僅使學生及其家庭飽受無法治癒的巨大傷痛,還使人們對大學教育究竟做了些什麼產生懷疑,更給組織自身帶來嚴重的有形損失和無形危害,對學校的聲譽將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將高校危機視為生命攸關的大事決非誇大其詞、危言聳聽,加強高校危機管理勢在必行。

  3.高校危機管理:迫在眉睫

危機管理是指對危機的預防、處理、消弭與評估的一系列管理行為。高校所處的複雜環境,擴招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師生面臨的多重壓力使得高校危機四伏,因此,加強高校危機管理迫在眉睫。

1.環境複雜致使高校危機不可避免

如今的大學已不再是往日的象牙塔,而是與社會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五光十色的城市”(克爾語)。隨着社會的轉型、體制的改革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社會必然會出現短暫的社會失範、價值迷失。儘管高校在努力地營造一種啟智、向善的校園文化環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不可否認,這些消極影響已經波及到高校。大學生中出現了價值取向的扭曲、信仰的缺失、心理的失衡、誠信的缺乏、行為的失範等令人痛心的現象。大學校園已不再是一方淨土,社會上的流弊、陋習甚至醜惡現象也在大學校園裏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凡此種種,都已經或即將成為高校的危機隱患,應引起高度重視,否則不僅不利於大學生的成長,還會降低高校的社會聲譽。

2.盲目擴招致使高校險象環生

1999年擴招以來,高校校園人聲鼎沸,而繁榮的背後卻藴藏着諸多隱患。在高校層面主要表現為:一是財政危機。伴隨着高校擴招之風,校園圈地運動風起雲湧。一些高校園區建設不從實際出發,大搞形象工程,債務負擔沉重。雖然名牌大學尚有償還債務的能力,但對於將學費作為還貸主要來源的一般高校則風險甚大,一旦生源短缺,財政危機即將浮出水面,造成惡性的連鎖反應,貽害無窮。二是品牌危機。擴招以來,很多高校師生比不斷攀升,師資嚴重匱乏,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質量下降必定危及高校聲譽,引發品牌危機,影響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三是管理危機。招生規模擴大,學生成分複雜,使得高校現有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難以應對。雖然後勤社會化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校事務性管理的壓力,但因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諸如食物中毒等問題卻時有發生,同時,“八小時”之外的學生綜合管理工作也出現盲區。雖然許多高校已着手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採用了導師制,開辦了心理諮詢室,提倡並加強了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有些後勤機構也承擔了一定的管理責任,但由於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管理疏漏、管理真空現象難以完全避免。四是就業危機。隨着高校畢業生的逐年增加以及往屆待業學生的積澱,近年來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甚至出現了以民工價格聘用大學畢業生的可悲現象。畢業即失業這…殘酷的現實不僅使畢業生心理失衡,也對在校學生乃至潛在的生源產生強烈的心理衝擊,讀書無用的現實感召,會令教育本身崩潰。更為嚴重的是,有些高校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在高校就業率上大做文章,欺上瞞下,使得相關部門和畢業生本人難以把握真實的就業形勢,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甚至會危及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3.壓力劇增致使有些師生行為失範、心靈扭曲

當今的高校師生面臨着史無前例的壓力。擴招、晉級、提職所帶來的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重負,使教師承受着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有些教師為了“功成名就”,跨越了知識分子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搞學術腐朽、學術剽竊,對所在高校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界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同教師的壓力相比,大學生承載着更為沉重的精神和物質壓力。有些學生由於對大學生活不適應,或在中學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面對大學開設的眾多課程顯得手足無措,最終導致多門課不及格,更有甚者則瀕臨退學的邊緣,精神負擔加重;持續的擴招使大學生價值“貶值”現象日漸嚴重,預期的美好理想難以實現,學生感到失望與無助,對前途失去了信心。大學教育為非義務教育,大學生成本分擔使得“八億農民”和城市困難家庭的經濟負擔明顯加重,雖然國家、社會和高校也在千方百計地着手解決,但學生心理的陰影卻難以消失。在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年代,學生壓力之多,難以窮盡,壓力之大,難以描述,部分心理脆弱或心理承受力低的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疾患,甚至心靈扭曲。他們常常選擇以過激的行為發泄不滿、報復社會,成為高校必須時刻關注的重大問題。複雜的環境與嚴峻的現實,使得高校隱患重重。以上種種現象,猶如一枚枚“定時炸彈”,一旦點燃導火索,極有可能引發高校危機。高校應提高警惕並給予高度重視,應像海爾集團提倡的“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和小天鵝公司提倡的“末日管理”那樣樹立先知先覺的敏感意識,建立完備的危機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