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源起與內涵

我們常常聽到企業家談“企業文化”,不管是説得清的問題還是道不明的事情,都喜歡用“企業文化”作一概述、當一總結。實際上,大多數人並不是真正地明白企業文化是什麼,更談不上切實地創建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源起與內涵

最喜歡用“企業文化”解釋問題的管理人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高水平的,他們系統地學習過管理知識,在使用過各種管理方式方法後發現,企業文化是達到一種管理境界後的高效管理工具,未來的管理趨勢必是文化管理;第二種是低水平的,他們沒有太多的管理知識,遇到問題解釋不清,但出於對“文化”的崇拜,便愛用企業文化作為分析不清原因的解釋。不管是哪一類,他們都認同文化的重要性,並意識到問題的癥結、解決的方法、發展的出路都可能與文化相關。在這個時代,企業文化是任何企業家都避不開的話題,要想獲取最大的成功,必須明白企業文化、創建企業文化、用好企業文化。

日本企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崛起,是西方學者開始重視企業文化的'直接原因。威廉·大內的《Z理論》(1981)、泰倫斯·迪爾和愛倫·肯尼迪的《企業文化》(1982)、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的《尋求優勢》(1982)等專著掀起了研究與實踐企業文化的熱潮,從此,熱衷於企業文化的討論與創建工作從末間斷。

最早正式出現“企業文化”一詞,是在1979年的《管理科學季刊》,Pettigrew在“企業文化研究”一文中首次使用。很多學者都嘗試定義“企業文化”,有人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慣例、儀式和典禮(Deal and Kennedy,1982;Trice and Beyer,1984),有人認為是控制和交易機制(Jones,1983;Wilkings and Ouchi,1983),有人認為是分享的、想當然的、固有的假設(Schein,1985),有人認為是分享價值和信仰的模式(Deshpande and Webster,1987),有人認為是企業習慣的做事方法(Burack,1991)……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企業文化,將決定企業文化操作的內容和方法。Schein(1985)認為:“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併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的總和。”這個定義得到了普遍認同,但在該定義影響下,人們更傾向於把企業文化工作侷限在理念和制度,這種理解和操作都是不完整的。

在中國,《易經》最早把“文”和“化”兩字聯繫起來——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説苑》正式將“文”和“化”聯為一詞——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功。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致,然後加誅。早期,“文化”的文治教化含義已非常明顯。現代《辭海》對“文化”的定義是:①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②泛指一般的知識。③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總稱。《辭海》對“文化”的廣義解釋雖然很廣,但它完整地包含了“文化”的概念和內容,與當前研究和操作的“企業文化”比較相近。因此,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社會大文化環境之下,經過核心人物長期倡導和全體成員共同認同,在實踐中所獲得的物質與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宋聯可,2007)。

企業文化可被分成幾個層次,三層和四層兩種分法比較流行。三層説將企業文化分為核心層、中層和外層,四層説將企業文化分為精神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物質層。精神層是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長期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包括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思維、企業理念、企業哲學等,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制度層,主要是指組織在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範作用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以及由此而構成的管理氛圍。行為層是組織成員在生產經營、 學習娛樂活動中產生的,是精神層和制度層的動態體現,包括組織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係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的文化現象。物質層是組織成員創造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以物質形態為主要表現。核心層對應精神層,中層對應制度層和行為層,外層對應物質層。企業文化是一個系統,各層之間有着內在的相互聯繫,只有內在的統一,才能形成穩定的文化。

標籤:內涵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