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編導製作

電視相親節目的運作解析

我國電視相親節目的發展,從1988年山西衞視《電視紅娘》的開播,到1998年湖南衞視推出《玫瑰之約》,再到2009年湖南衞視的《我們約會吧》與緊隨其後江蘇衞視推出的《非誠勿擾》,掀起電視相親節目的幾度熱潮。電視相親節目為什麼會如此紅火?究其根本原因,它強調了人類最隱祕、最原生態的內核——人性的價值取向及其在相親過程中的博弈。

電視相親節目的運作解析

電視相親節目幾經沉浮,節目火熱發展的背後也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引發學界和業界的熱議。特別是在2010年6月9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與《關於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兩份文件,以及2011年10月24日,廣電總局再次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加強對電視相親節目的管理,防止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電視相親節目究竟該如何良性發展也引發眾多的思考。本文擬從娛樂情境下的人性價值取向的基本內容出發,通過電視相親節目的運作手段解讀、揭祕電視相親節目的運作理念。

  一、電視相親節目的運作理念探討

縱觀我國電視相親節目的發展歷程,電視相親提供的平台大抵分兩類:其一旨在"服務",以《電視紅娘》、《玫瑰之約》等為代表,尋找婚姻的另一半;其二旨在"速配","只提供邂逅,不包辦婚姻",時下相親節目大多如此定位,以《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等為代表。前者經歷短暫輝煌後迅速沒落,後者則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非誠勿擾》引領的"相親之火"在神州大地呈燎原之勢。此部分旨在以時下熱播的電視相親節目為基礎,進行電視相親節目的理念探討。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不同層次,由低到高依次表現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相親節目提供"邂逅"的平台,嘉賓通過自我擇偶標準的陳述,表達自身的一種情感訴求,一種婚戀觀和人生價值追求。他們從人的雙重屬性出發,以"性的曖昧與暗示、安全的需要、他人的尊重與認可、自我價值的實現"為主要角逐內容,通過"異性"之間的博弈,追求個性的張揚與實現,而"同性"之間的博弈則是爭取配偶權,二者又相輔相成,通過個性的張揚,吸引異性的注意,與此同時,同性之間又展開博弈,個體努力做到"最優",達到成功追求異性的目的。

  (一)自然屬性:性的曖昧、暗示,安全的需要

人的自然屬性是人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條件。嘉賓不同的擇偶標準,也必然包含諸多關於人的自然屬性因素的訴求:一方面通過"性"的曖昧與暗示,間接陳述人類最原始的欲求,並通過私密問題的公開曖昧和陳述,搶奪受眾注意力;同時利用人們安全的需要,引發"物質與愛情"、"婚前財產公證"等社會現實問題的熱議。電視相親節目能夠受到眾人的追捧,收視率上頻頻得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性的暗示與曖昧。通過刺激受眾的"視聽",調動受眾的情緒,實現一種壓力的"暫避"。一是"視覺刺激",主要是給異性以眼球上的刺激與享受,獲取對方的注意。以《我們約會吧》為例,本期精彩內容一覽之後,女嘉賓的精彩炫舞,搶眼的是嘉賓性感的身材與婀娜的舞姿,而男嘉賓上場之後,部分女嘉賓更是在男嘉賓面前進行熱舞,對男嘉賓進行直接挑逗,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與挑逗,獲得異性的關注;二是"聽覺刺激",通過語言的大膽曖昧與暗示,娛樂受眾,引起受眾的心跳。在《我們約會吧》,身高一米九來自北京的職業男模特來到現場後,女嘉賓張晶晶因為身高懸殊而直接滅燈,"萬一我要跟他那個什麼什麼的,我還要搬個凳子。""什麼什麼呢?""就是那個什麼什麼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非誠勿擾》中主持人孟非與樂嘉之間的調侃亦是如此,"……結果你的眼睛就往人家的……我覺得以你的欣賞品位,除了欣賞眼睫毛,你一定還會再欣賞……""你往下説,你往下説……""大家都懂""你為什麼擦一下口水?"通過這樣一種言語的曖昧和暗示,來娛樂受眾,笑翻全場。人們有着安全的需要和追求。而安全的需要,不僅僅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安全的構建與保障,如人們對穩定工作的追求、家庭的構建、物質條件的滿足等等,這些是人發展的基礎。相親節目中,對"安全"的討論集中在這些方面:一是外貌帶來的不安全感。如對帥氣男生和漂亮女生感到缺乏安全感,《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指出,外貌與安全感的來自於二者認識或能力的不匹配。二是特殊職業帶來的不安全感。特殊的職業,如健身教練、導遊領隊、司機保鏢等,是討論較多的話題,往往也會引起內心的不安全感。三是物質保障與安全的討論。相親過程中許多女嘉賓都會對男嘉賓提出是否有房的疑問,這是基於心理安全的一種考慮,通過"家"的實體形式來提供最基本的生存空間,保障人的生存權力。而物質的追求亦是如此,男女嘉賓對"收入狀況"也關注頗多,或是基於嘉賓職業、興趣愛好與生活方式等進行隱性推測,或是通過"是否有房有車""年收入多少"的直接提問來獲取相關資料,並與自身的心理預期相對照,決定對方的去與留。

  (二)社會屬性:婚姻觀、人性價值取向的揭示

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人們不僅有着最原始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還有着社會屬性的表達與實現,包括精神層次的追求、他人的尊重及個人的自我實現等等。男女嘉賓的擇偶標準,也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自然屬性的訴求,而是在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博弈的.基礎上,凸顯社會屬性因素的表達。

愛情或婚姻不僅要求生理需要的滿足和物質條件的保障,也需要共同的追求與信仰,情感的經營,需要他人的尊重,電視相親節目也是以此來引導受眾,在博弈的過程中,透過觀眾的嘻笑怒罵,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對傳統道德與現代觀點的反思,引導人們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弘揚一種社會主流價值。電視相親的平台,將人的雙種屬性在男女嘉賓身上不同程度得表現出來,而通過二者的博弈,讓受眾在飯後談滋中去尋找人生真諦。而這些博弈通常圍繞以下問題進行:1."物質與愛情"的博弈。人們的價值追求是多元的,而物質與愛情是相親節目探討的永恆話題。在相親節目中,既有《非誠勿擾》中馬諾 "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笑"的拜金主義言論,也有《我們約會吧》中的理性考量,在瞭解男嘉賓的前女友將自己當作提款機,最終因為物質條件的不滿足而拋棄對方後,女嘉賓豐麗宏認為,如果一個女人把你當提款機的話,是找不到真愛的。女嘉賓劉珊珊表示,火能試金,金錢也能試出愛情的真偽。2.是"個人意見表達與尊重他人"的博弈。兩次登上《我們約會吧》舞台的李颯第一次登上相親舞台時,其"三不要"(我不要窮養的女生,我要富養的女生;我不要單親家庭的女生;我不要有過感情經歷的女孩,最好這個女孩兒像張白紙一樣,包括她的心靈跟她的身體)因為觀點過於偏執,缺乏對他人的尊重,遭遇全場100位女嘉賓集體滅燈,並引發了現場女嘉賓對他的語言暴力,然而當他再次登上相親舞台,重新定位,為自己的行動向女嘉賓道歉,首先便得到了女嘉賓的致歉和認可,並最終成功牽手。3.是物質追求、事業追求與人生真正追求的博弈。《非誠勿擾》中來自台灣的高紀光,在經歷了飛機的亂流之後,發現生命中挺多遺憾,對父母未能盡孝,人生的另一半還未找尋,忙碌的工作讓他忽略掉生命中很多美好的東西,於是重新調整自己的步伐,認識到成功的定義,不是存款的多少,房子的面積,更不是汽車的排量,而來自於快樂。諸如此類,在節目中數不勝數,它們向人們傳達了一種金錢觀,一種理解和尊重,更是一種人生價值的追求,而這些的傳達,通過嘉賓的情感訴求,引起現場的爭議,激起受眾的興趣,引發觀眾的思考,給人啟迪,這才是電視相親節目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

  二、電視相親節目的運作手法解析

各相親節目一再創造收視率上的神話,其運作手法呈現極大地相似性。此部分旨在從國內最火的電視相親節目入手,探求節目背後的運作手法和規律,解讀電視相親節目中的人性價值追求。

  (一)注重過程,不追求結果

我國電視相親節目提供開放性的"邂逅"平台,讓男女嘉賓通過"秀"的方式,通過自我擇偶標準的表達與博弈,去尋找可能的適合自己的另一半。"秀"的平台的構建,決定它的顯著特點:注重過程,不追求結果。在電視相親這個平台上,人性價值取向通過擇偶標準的陳述,鮮活地呈現在受眾面前。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博弈,人們對物質的極端追求和理性審視,對美貌的嚮往與擔憂,對自我安全的構建和偏執追求,開放自由與傳統倫理道德的紛爭,也近乎以誇張的形式出現在熒屏上,受眾在觀看電視相親節目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過程的追逐。然而,電視相親節目也因其過度注重過程忽視結果而飽受批評和爭議。首先,節目成為了"秀"場,沒有達到相親的目的,數據顯示,成功牽手的嘉賓所佔比例低,走入婚姻殿堂的則是少之又少。另外,節目的真實性倍受質疑,男女嘉賓身份的做假,參加節目嘉賓爆料"台上相親,台下分手"的現象,以及男女嘉賓身份過度特殊化,觀點的個體性與社會普遍觀點衝突等問題也備受社會責備,節目的真實性存在問題,讓男女嘉賓牽手少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