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聲樂

氣鳴樂器的概念常識介紹

聲樂6.27K

氣鳴樂器,樂器分類5大類別之一,發聲都以空氣為激振動力;其中多數樂器以空氣為原振動媒質——空氣柱。下面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氣鳴樂器的概念常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氣鳴樂器的概念常識介紹
  氣鳴樂器的概念

氣鳴樂器起源久遠,早在原始時期,即已出現一些能變音高的借氣

流發聲的簡單樂器。發展至今,種類、形制繁多,遍佈世界各地,用途廣泛。按發聲原理,人體本身即具有邊稜音(吹口哨)和簧管(聲帶、咽喉)這兩種器官。管樂器可説是人體發聲器官的延伸。

世界許多地區均出土石器時代有若干指孔的哨、簫、壎等吹孔類土、陶、骨化石管樂器或石雕形象。可能更早有用蘆葦等植物莖管做的樂器,則難以留存至今。遠古樂器也存在於中外大量古籍記載和神話傳説中。當今世界許多地區尚有大量原始、簡單的民族管樂器。根據各方面資料和發展規律,吹孔類起源較早,其豎吹的更早於橫吹的;簧管類出現較晚,其中雙簧較早,單簧較晚。原始樂器一管只發1、2個音,後來的以2、3支或更多不同音高的管併合而多發若干音。石器時代已有開指孔的簫、壎,17世紀末歐洲出現有1、2個指鍵的樂器,到19世紀中期始由T.伯姆等人完成現代木管樂器上的指鍵系統。滑管裝置始見於15世紀初的長號上。最早的活塞閥鍵系H.施特爾策爾和F.布呂默爾創始於19世紀初。管樂器演進為旋律樂器,經歷了近萬年漫長的歲月。原始、簡單隻能發有限幾個噪雜聲音的管樂器,長期間主要用於信號、祭祀、巫術、誘捕鳥獸等方面。

  氣鳴樂器的歷史起源

文化開發較早的西亞、北非、南亞次大陸和東亞等地區,也是管樂器的重要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有多種簫,約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和埃及已有哨嘴、雙簧和脣振動多種樂器,約公元前2500年前後在西、中亞地區出現橫吹的笛類。這些地區的古老樂器和音樂,後來隨伊斯蘭教傳入歐洲、印度和中國等地,產生了重大影響。單簧類最早可能起源於古希臘,南美也有多種單簧樂器,而在亞洲、北美及中南非均少見。吹孔類除澳洲外,各大洲均很普遍。

據考,牛吼鏢起源於 25000年前,至今仍在澳、美、非洲的有些土著部落中流行。這種牛吼鏢發聲彷彿似風哨、雷鳴或祭靈哭泣聲等,常被用作行施巫術或宗教儀式樂器。蜂鳴盤至少也有近2000年曆史,早先也曾用於某些儀式,現在普遍作為一種簡單的發聲玩具,在中國和各大洲許多地方均能見到。

  氣鳴樂器的發聲原理

主要管樂器的發聲方式,可歸納為邊稜音和簧振動兩種。

  邊稜音

當氣流以一定的角度衝撞在吹孔對面的鋭稜上,即被分隔為兩股交替分裂的旋渦,沿着邊稜滑動和週期性地散開,形成空氣層脈動,這個聲源帶稱為邊稜音。脈動的空氣層猶如“空氣簧”,激勵管內空氣柱振動,同時也受空氣柱振動的影響。在相互影響中,呈現一種“誰強、誰弱、誰制約誰”的現象。在此,空氣柱振動強於柔軟的“空氣簧”,以致前者在較大程度上對後者起調製作用,將其頻率強加於後者。這類樂器的聲音,實際由這兩個聲源混成,而我們所聽到的,主要是管出口端輻射的聲音,其音高源自空氣柱振動。邊稜音頻率常比空氣柱高1~10倍,但在密切的耦合中有被拉低的傾向。這裏,“超吹”有賴於邊稜音的升高,即當氣流增強,使邊稜音頻率接近管的第一或第二泛音時,能量即集中到該泛音上,由此產生“超吹”效應。在這類樂器上,吹孔的形狀和大小、吹奏者改變脣口形狀、射流粗細、脣與孔的距離及角度等,均會使邊稜激勵和空氣柱振動的耦合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音色、音量或音高。這些特性常被用於吹奏技巧上,以產生種種效果。在有固定氣道的哨嘴類樂器上,則無法施展這些技巧,使發音顯得單調。非管形共鳴體的壎等,主要差別在於諧音成分不同。

  簧振動

包括脣振動,都是“實體簧”,比“空氣簧”要硬和重得多,使其振動須有更大壓力的氣流,也不像“空氣簧”易受空氣柱制約。這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雙簧管等的軟簧,耦合中受空氣柱的調製,決定音高的是後者;另一種是管風琴簧管和風琴等的硬簧,本身固有頻率決定音高,管內空氣振動僅起共鳴作用,即對簧的某些諧音起增強和潤色作用。軟簧與空氣柱的'耦合,雖然機制不同,但和“空氣簧”起相似的作用。當氣流進入簧片微張的縫口,由於引起其間壓強降低而使簧片閉合,隨之簧片靠自身的彈性又重新張口,形成周期性啟閉。氣流激發簧片振動,並疏密交替地進入管內激勵空氣柱振動。簧片猶如氣流控制閥,啟閉有規則但不均勻,僅約週期的1/4是張開的,氣流量受簧閥控制而引起壓力起伏,壓力起伏則又使簧片持續振動。簧片與空氣柱的耦合中,其基頻也比空氣柱常高達10倍,由於空氣柱強於軟簧,於是前者也有將後者頻率拉低的傾向,並將管的固有頻率強加於簧,故決定音高的是管中駐波頻率。類似雙簧的脣振動,具有在吹奏中能隨時調整的硬簧特性,即通過調整脣肌張力、伸長或側向拉長雙脣等動作,可改變“脣簧”的固有頻率。脣簧在吹嘴上構成聲振動源而和管體耦合,管體起聲變量器作用,使輻射面積在出口處增大而和自由空氣耦合。喇叭口在局部範圍形成較大強度的空氣壓力,從而產生強烈的聲感。

實際的管樂器,其幾何形狀和尺度等很複雜。吹奏時嘴的啟閉無常,口腔與咽喉也都介入。究竟是開管還是閉管?長度何起何終?許多問題難以從理論和計算上確定。適用的樂器迄今主要仍有賴於製作者和演奏者的實踐經驗得出。

標籤:氣鳴 常識 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