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民間舞

少數民族民間舞的種類及特點

民間舞1.16W

中國舞蹈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隨着社會制度的交替進步和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經歷了不同時期的各種歷史轉型,從這些歷史轉型中,我們可以窺探中國舞蹈發展歷史上的幾個明顯的特徵。從原始娛神與娛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賞的歌舞性、戲曲表演的程式性和當代舞蹈的融合性等幾個方面,可以獲知影響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發展的一些因素。

少數民族民間舞的種類及特點

傣族舞——具有安詳舒緩的動律、“三道彎”與“一邊順”的舞蹈造型。亞熱帶風情的傣族民間舞有二三十種之多,較為典型的有“孔雀舞”、“象腳鼓舞”、“嘎光”“依拉賀”等。

藏族舞——鬆垮、弓腰、曲背和膝部的鬆弛和顫動是藏族舞的主要特點。主要包括:鍋莊、弦子、熱巴等種類。

蒙族舞——以“盅碗舞”和“筷子舞”最為著名。肩部、手臂動作豐富,步伐常模仿“馬步”。

維族舞——維族舞蹈以“移頸”、“打指”、“翻腕”為特徵,並配合快速、連續的旋轉。具有熱情、樂觀點不輕浮;穩重細膩卻不瑣碎的風格韻味。

朝鮮族——具有瀟灑、典雅、含蓄、飄逸的舞風,以細膩而又具有跳躍感的12/8拍為主要節拍型之一。看似簡單的動作,藴含着高難度的呼吸技巧。只要形式有:農樂舞、扇舞、假面舞等。

漢族舞——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其中以膠州秧歌、東北秧歌、安徽花鼓燈、燈舞為主。總體來講,具有成語寓意、緣物寄情、載歌載舞、鼓之舞之等藝術特色。

除此以外,少數民族舞蹈還包括:滿族舞、黎族舞、彝族舞、白族舞、羌族舞、回族舞、佤族舞等等,基本上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又具有其原始特色或是自成體系的舞蹈。

  藏族民間舞

藏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如“卓”豪邁粗獷,“諧”柔美開朗,“堆諧”細膩精湛,“果諧”灑脱奔放等。但從整體來看,藏族民間舞的總體風格又是統一的,規律上是一致的。藏族舞均以下肢運動為主,膝蓋富有彈性,屈伸連綿不斷,表現出一種憨厚、深沉、樸實的個性特徵。

  蒙古族民間舞

蒙古族民間舞中以盅碗舞、筷子舞最具特色。盅碗舞一般為女性獨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風格。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後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筷子舞以肩部的動作見長,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雙手握筷,不時擊打手、腿、肩、腳等部位,有時還擊打地面(或枱面),隨着腕部的翻轉變化,有時肩部活潑地聳動,有時腿部靈活地跳躍,有時轉身左前傾,有時轉身右前傾。其肩部的動作既有律動感,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融歡快、優美與矯健為一體。

  維吾爾族民間舞

維吾爾族各種舞蹈既有共同的風格,又有不同的地區特色。維吾爾族民間舞的主要特點是身體各部位同眼神配合傳情達意,從頭、肩、腰、臂到腳趾都有動作。昂首、挺胸、直腰是體態的基本特徵。通過動、靜的結合和大、小動作的對比以及移頸、翻腕等裝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熱情、豪放、穩重、細膩的風格韻味。其特點還表現在:膝部連續性的微顫或變換動作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銜接自然;旋轉快速、多姿和戛然而止,各種舞蹈形式的旋轉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時做競技性旋轉;音樂伴奏多用切分音、符點節奏,弱拍處常給以強的藝術處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色彩

  朝鮮族民間舞

朝鮮族民間舞中的農樂舞、長鼓舞、圓鼓舞、扇舞、劍舞等極具特色。朝鮮族舞蹈是以瀟灑、典雅著稱的。瀟灑,是舞蹈者表演時的神韻,是民族心態的形象化。典雅,是動作的規範、洗練,是舞姿的古樸自然,展示民族審美情趣。優美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歷史原因,形成了朝鮮族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間舞蹈中,表現在內韌外柔的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