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醫學醫藥學 > 中藥師

煎中藥如何掌握水量

中藥師2.82W

如今,更多的朋友會選擇西藥來治病,所以對煎制中藥的方法並不瞭解,有朋友在煎中藥的時候一直加水,很怕燒乾,但是中醫提醒,這樣的煎中藥方法是錯誤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煎中藥如何掌握水量的知識,歡迎閲讀

煎中藥如何掌握水量

煎中藥如何掌握水量

煎中藥一直加水不利於藥物分解,煎藥時不宜頻頻加水,這不利於藥物的分解。若藥物吸水膨脹,水被吸盡,可酌情加點開水。煎熬需水量較大的草藥,最好事先有準備地多加一些水。

有很多人從醫院藥房或藥店買回中藥後,不知該加多少水煎藥,水量不是多就是少。加水太多,則延長了藥物煎熬時間,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失去固有的療效,況且藥液太多,病人不能全都喝下;而水太少則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煎幹。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掌握水量呢?

一般來説,其水量應以藥液沸騰時高出藥面一橫指為宜,用水的多少應根據藥物種類來確定。藥師認為,屬於調理、滋補一類的藥物頭煎需加水700-1000毫升,二煎400-500毫升;解表類中藥頭煎需加水400-600毫升,二煎250-300毫升;一般藥物頭煎需加水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

此外,還應當根據醫師處方中的用藥量來確定。有時醫生根據病情開出的處方藥味多劑量大,一劑藥多達20味以上;再如夏枯草、金錢草、魚腥草、竹茹、通草、燈心草等應特別考慮它們吸水性強的特點,這類藥常可選下列加水法:

1、將一劑藥中劑量大的草藥另行煎熬,棄渣取湯,然後用其藥汁煎熬其他藥物。

2、將需水量大與需水量小的藥物分煎,各濾其汁,再混合煎熬濃縮。

3、將全部中藥合在一起煎,煎上2-3次,每次煎取約300毫升藥汁將雜質濾掉後混合在一起續煎,濃縮至300毫升左右服用。前2種方法適宜於一個處方中只有少數幾味大劑量藥物的情況,後一種方法則適用於普遍都是大劑量藥物的方劑。

煎中藥講究

女子熬藥不足2小時中毒

東陽市一馬姓女子喝了碗治面癱的中藥後,突然噁心、嘔吐,送到醫院一查,居然是急性中毒了。原來,這中藥裏含有“白附子”,必須煎兩個小時以上。可她煎的時間太短了,結果治病的藥變成了毒藥。

醫生要來藥方,確定藥方無誤,只是其中有一味中藥是白附子,這是有毒藥物,有毒成分主要是烏頭鹼類生物鹼。

白附子必須煎夠時間,可患者才煎了1個小時就服用。

白附子是一劑好中藥,但是用得不好也是毒藥,比如炮製、配伍不當,或煎煮時間不夠,都會引起中毒,出現嘴脣、手腳發麻、胸悶、胃部燒灼、噁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嚴重的會昏迷,呼吸暫停,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白附子這味中藥適用於陽虛體質,而陰虛體質就不適用,所以是哪種體虛還得請醫生看過。患者在就診時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醫生開出處方後,一定要謹遵醫囑服藥。

不同的藥煎法大不同

要的煎法這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對於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這類藥物性輕揚發散,氣味芳香,含揮發油較多,長時間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揮發殆盡。所以煎藥時間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對於滋補調理藥,烹煎時間則需延長,並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頭煎從湯沸後再熬30-60分鐘,濾出藥湯;二煎則在沸後再煮20-30分鐘。文火慢熬,能使藥物成分充分溶解於湯汁之中,可使藥效達到最佳。

實際上,煎中藥是中藥裏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析出溶解,反而會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温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其次,過分濃縮的藥汁又會加重苦味,給患者服藥帶來困難,服藥後會產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有些藥物需要特殊的煎煮方法,在藥方中醫生都會註明,如先煎、包煎、後下藥、溶化(烊化),其它還有另煎、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的用法,在服藥前一定要問清醫生或藥師,相信如果能夠正確煎煮及服用方法,就能真正發揮藥物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

選什麼器皿煎中藥最好

煎中藥首選砂鍋,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與藥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均勻,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陶瓷制的砂鍋、瓦罐是最方便實用的。

如何選擇一個優質砂鍋

要看顏色:優質的砂鍋顏色大多是白色的,因為白色的陶器中富含氧化鐵成分比較多,人工添加的色素含量比較少,相對來説雜質就比較少。這樣的砂鍋加熱以後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比較適合用來烹調食物。

要看陶質:優質的砂鍋表面光亮均勻,沒有突出的砂粒,摸着比較光滑、細膩,不粗糙。因其在製作的過程當中攪拌的比較均勻,所以不易開裂。如果砂鍋表面不夠光滑,觸摸時有粗糙感,説明陶土攪拌得不均勻。或者摸着光滑,但是能看到有小孔,這就説明在燒製的過程中,陶土內氣泡較多。這兩種砂鍋使用時都容易開裂,所以大家選購時一定要小心。

要看形體:優質的砂鍋結構合理,鍋體很勻稱,放在平面上很平穩,不會晃動。然後看鍋蓋,我們可以稍微多轉幾下。如果轉動時鍋蓋很平滑與鍋口緊實地貼合在一起,説明這個砂鍋的結構沒有問題。

要聽聲音:這點非常重要。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托起砂鍋,用鍋蓋輕敲砂鍋的側面,如果聽到的回聲響亮清脆,説明砂鍋的密度高,燒製程度好,沒有和不易產生裂紋;如果敲擊後回聲比較沉悶,説明砂鍋的密度低,燒製的程度不好,或者已有裂紋,使用時使用時一定要多加註意。

砂鍋的保養

沙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幹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後再把藥垢清洗乾淨。砂鍋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煎中藥前為什麼放薑片

中醫開湯藥時,有時會囑咐患者煎藥時放幾片生薑進去。這能起到調節藥味和解毒的作用。

生薑味辛性温,具有發汗解表、温中止嘔、温肺止咳、解魚蟹毒和藥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有“嘔家聖藥”之稱。臨牀上在使用麻黃、桂枝、羌活等治療風寒感冒時,或用半夏、竹茹等降逆止嘔時可加生薑。又因生薑具有一股特殊的芳香,可以調節藥味,且具有解毒的作用,所以在使用生半夏、天南星等有較強毒性的藥物時加姜可以緩解其毒烈之性;乳香、沒藥等藥味濃烈,還有的中藥特別苦或口感差,難以服用,甚至病人服用時出現拒藥嘔吐現象,加適量生薑可預防緩解。

使用生薑一般是在煎煮其他飲片前,切3~5片(約6~9克)放入藥鍋一同煎煮即可。但平時易興奮、臉色紅或高血壓的患者,以及患有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及失眠者應慎用。

除了放姜,煎中藥前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煎中藥需要清洗嗎

中藥煎煮前不要清洗。這是因為:

1、 水洗可使藥材的水溶性成分丟失:由於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甙類,可溶解於水中,經水洗後,將丟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

2、 水洗可使粉末類藥材丟失:中藥中又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藥材輔料丟失:由於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易溶於水中,若用水沖洗,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因此,在煎煮中藥之前,不宜用水沖洗藥材,以免造成藥材成分的丟失,影響藥物的療效。

煎中藥注意事項

1、用鍋

在熬中藥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方面,比如像火、鍋,專家提醒大部分中藥都必須要用文火熬,但有的藥則要猛火時間短。一般情況下需要久熬的多半是滋補藥,而猛火時間短藥多半是通便藥以及傷風感冒藥,不同的中藥必須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煎熬。同時在熬中藥的時候對鍋還有特別的講究,最好是用砂鍋。

這是因為砂鍋受熱均勻,在煮藥過程中它的滾動就像浪頭,不但有撞擊力而且還受力均勻。在熬藥的時候還可以用筷子不斷地攪拌,這樣才能夠將其中有效的成分全部煎煮出來。

2、白開水

在熬中藥的時候對水也有一定的講究,專家提醒,最好是用白開水熬中藥。現如今很多人在熬中藥的時候都容易走進一個誤區,那就是直接接了自來水熬藥,這是非常錯誤的方法。其實熬藥的水最好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後再使用,這是由於現如今大部分自來水都用氯消毒,雖然已經嚴格過濾但其中仍然有或多或少的殘留物,這些成分會嚴重影響藥效。

而且在自來水中多半都含有大量的鈣、鎂離子,這些成分很容易與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從而嚴重的影響到藥材本身的藥性。

3、開蓋關蓋

在熬中藥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開蓋以及關蓋的過程,尤其是一些容易揮發的藥材,如果在熬藥期間敞開蓋子的話就會導致其中的有效成分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這個時候就會導致藥效大打折扣了。還有就是一些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的藥物,比如像如薄荷、蘇葉、藿香等,這類藥物在熬的時候時間千萬不能過長,否則的話同樣會失去藥性。

而對於一些補益類藥物,比如像人蔘、鹿茸、西洋參等,則最好是放在容器中用小火慢煎久熬,這樣才能夠讓藥效充分的析出。同時最好是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4、分藥性

在熬中藥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區分藥性,像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最好是先煎,然後再慢慢熬。專家提醒,這類藥物最好是先煎十分鐘後再放入其它藥物,中醫指出有些藥方要求煎藥時必須後煎的中藥,只有這樣才能將來其中的藥效完全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