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春季常見病之手足口病的症狀與治療

手足口病是嬰幼兒的一種常見疾病。手足口病症狀表現為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徵。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關鍵。那麼究竟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有哪些呢?手足口病吃什麼藥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手足口病的症狀與治療的知識,歡迎閲讀

春季常見病之手足口病的症狀與治療

  手足口病治療

1、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要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2、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3、口腔因有糜爛,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4、若伴有發熱,可適時合理的選用安全、有效的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酚。

5、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手足口病吃什麼藥 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手足口病,對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流涕咳嗽,咽紅疼痛,或納差惡心,可用“銀翹散”方劑。 高熱持續,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皰疹分佈稠密,可用“清瘟敗毒飲”方劑。

  手足口病如何護理

1、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温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燻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脱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卧牀休息1周,多喝温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

手足口病發病初期,孩子會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在口腔裏,如嘴脣、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裏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手足口病症狀

一般症狀表現:(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2)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手足口病潛伏期

手足口病有潛伏期嗎  手足口病有潛伏期,手足口病好發於春天到夏天這段時間。1—4歲的孩子,最容易被感染。由於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很多,因此一個夏天,孩子也有可能被感染2次。

手足口病潛伏期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6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噁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狀中,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痊癒後不留痕跡。

除此之外,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嚥困難,食慾減退;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手足口病的併發症並不常見,在罕見的情況下,才會引發病毒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

1、注意飲食衞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鍊;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5、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bai)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8、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