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通用15篇)

文學1.7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通用15篇)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

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絡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這一理論在數學(1~6年級)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覆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絡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一、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低年級學生儘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例項,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丟擲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絡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颳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匯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絡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著這麼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說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說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為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託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國小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

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資料。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裡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為班裡的同學準備一個摸獎遊戲,其中準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有三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現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遊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後,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為一等獎,摸到黃球為二等獎,摸到白球為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為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後確定了摸球有獎遊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例項。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2

國小二年級的數學課很簡單,簡單的我只是讓學生們預習一下他們就基本會做了,只需要我再重複一遍加深印象,因此我的教學方式和課後的練習就顯得很重要。因為知識僅僅是知識,國小生學習到的僅僅是知識。而我授課的過程是要幫助學生把這些知識串聯成為一個整體,並將本課的三維目標很好的傳達給他們。課後的練習自然也很重要,數學習題的做題格式以及學生認真、細心的態度都需要在習題中發現並培養。這裡,我想要說說給國小生布置作業的一點看法。

聽多了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聲音,因此我也想著儘可能的給學生少佈置作業。我給他們佈置的作業就只有一道題,並且還不用抄題,只需要他們把計算過程和答案寫上就可以了。原本以為這樣做應當沒問題,學生們負擔輕了,做起功課來自然要認真一些。然而收上來的作業本卻出乎我的意料,字寫得歪歪扭扭姑且可以理解,計算過程很簡單也說的過去,但最基本的做題格式也都很少有人寫對。學生們或許以為我不讓他們抄題也就不用寫答案和單位了,只把一個算式擺在那裡,而且還有很多是算錯的。儘管在讓他們做之前我已經給了足夠的提示,但二年級學生畢竟還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再怎麼想象,也終究代表不了他們的現狀。依我看,我所佈置的三次作業雖然不用花費多少功夫就能做完,但基本沒有用處,因為本課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容我都沒有達成,這幾次的作業也可以說是失敗的。對於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國小生的課業負擔自然要嚴格控制,但並不是不要“負擔”,而只要不是“負擔過重”,適當的練習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也有利於對課堂上所學內容的理解,更有利於學生適應數學習題的常規模式,比如應用題要寫答案、要帶上單位等等。新教師往往會因噎廢食,聽慣了一種聲音,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是全盤避免這種情況,要不就是有深深的陷入到應試教育的弊端中去。在學生課業負擔多少的問題上,新教師常常犯錯並不鮮見。

其次,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是否應當根據習題做的好壞分出一個等級來呢?我是指對作業做的好的同學得上一個“優秀”或者“A”;對做的不好的同學打上一個大大的“X”?國小生自然喜歡多被老師鼓勵和表揚,得到“優秀”的學生也自然很高興,但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應當是讓作業做的不好的學生也能得到表揚和鼓勵,因為在表揚和鼓勵之後他們的進步會更明顯。所以,作業後面時不時寫幾句鼓勵的話,畫上一個笑臉的符號,不失為一種有效地鼓勵措施。

最後,我想說的是,即便是佈置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也很有學問,這也是一名新教師該用心思考的。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又最大限度的考察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這便是優質作業所能達到的效果。而目前我的做法是,並不會對學生的作業做過多的思考,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隨意佈置作業,這樣的結果便是學生只是機械性的在做題,並沒有達到預定的練習效果。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3

本學期的教學真是問題不斷,前一陣子是簡便計算,好不容易將這一內容處理完,還沒有過幾天清閒日子,問題又出現,弄得我真有點招架不住。

這次的問題是名數的互化,這節內容,原義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級上冊,而現在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將這一內容下放到四年級下冊,以《生活中的小數》引出名數的改寫,其實質內容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教學中,我通過例項“比高矮”,引出統一單位進行比較的必要,接著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名數改寫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可一到練習環節問題還是接踵而至:第一次練習,17道題,全對的只有5人,佔全班人數的1/12,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近10人,佔全班人數的1/6;考慮到練習的效果差,第二節課又進行了對比練習,再次通過對比讓學生髮現高階單位的名數與低階單位的名數互相轉化的特點,隨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練習,共練習了24道題,全對的8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7,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7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8;針對這7人的特殊情況,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瞭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不過這時的輔導是傳授式的輔導。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於哪種轉化:是高階單位轉化成低階單位,還是低階單位轉化成高階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後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上週末,又進行了第三次練習,相比較前兩次單獨的名數轉化,這次的練習難度更大,有這樣一些內容:(按從小到大排列)904千克、9噸4千克、9400千克、;0.72分米、7米2分米、7.02分米、0.72米;5.05平方釐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可這次課堂練習的效果還是不容樂觀,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出現了錯誤,由於錯誤面比較大,今天我又用了近20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共同分析這三道題,學生的課堂表現總體來說還不錯,可隨後的訂正還是讓我哭笑不得,出現同樣問題的學生有近15人,主要分不清9噸4千克、9.04噸;7.02分米、0.72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這幾個數的大小,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解決,我只好圈出容易錯的地方,要求他們先轉化單位再比較,一直到放學,還有5個學生沒有過關。

經過三次練習與不斷的輔導發現,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並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覆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階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階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

可既然本冊安排了這一教學內容,就有必要讓每個學生掌握它,如何解決,怎麼解決,我心裡亂成一團麻,就在準備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能不能將學過的單位進行整理,讓學生背一背,情況是不是會有好轉,可這一想法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是因為我不願意自己的學生成為死記硬背的機械。如果明天錯誤依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是繼續還是放棄?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4

試題較好體現了北師大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內容全面,覆蓋廣泛,著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七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數學試題設計富有趣味性。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體現了濃濃的人文關懷。取材比較貼近生活,評估了學生聯絡生活的能力。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於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與樂趣。

一、主要成績

1、學生試卷卷面清晰,書寫認真端正,正確率高,有XX%的學生得了滿分,及格率和優秀率都相當高,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2、直接寫得數的題比較簡單,由於平時在這方面加強了對學生的訓練,大多數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失分特別少。

3、第二題填空題中的第一小題,看圖填數題是看著計算器的'圖來填數,題目明瞭簡單,學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數學生都正確。

4、具體情況:

本次參考學生共XX人,177XX及格,及格率為XX%,優秀人數為人XX,優秀率為XX%,平均分為XX整體效果非常優秀。

二、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馬虎現象嚴重,一些非常簡單的計算,好多學生卻因為看錯加減號而失分,一些非常簡單的題,有些卻因為缺乏審題習慣而導致錯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保證。

2、第四大題是看圖數一數有幾個長方體,有幾個正方體,有幾個圓柱,有幾個球。學生數錯長方體的特別多,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數出來,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待培養。

3、第七題解決問題中的最後一題學生對選序號和錢數部分學生沒有弄明白,失分較多。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和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減少學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試卷上所反映的審題不仔細、看錯符號、漏寫結果等現象。

2、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學,以提高學生對於概念正確地、全面地認識。減少學生因錯誤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會數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5

如何匯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匯入

在匯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建立“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匯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裡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匯入

兒童地世界是獨特地。教學伊始,有目地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地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地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地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地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地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地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地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地意義。這裡,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地“愉悅”氛圍,同時,美麗地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地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6

人教版新教材與老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特別是留下了大量空白,由學生自由發揮。比如在計演算法則的呈現這一塊,就不像老教材一樣,呈現完整的計演算法則,過去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識記,還曾花過不少時間讓學生去記憶,不過作用似乎不是很大。新教材上不再有完整的規律、法則什麼的,而是留下空間,讓學生自主總結。

在第一學段的教學中,每每碰到這樣的內容,因為教材上沒有呈現完整的內容,所以只要求學生能大致表述出意思就行,至於完整的數學敘述方法我很少告訴學生,學生也少有機會能進行完整的敘述。

可本學期教學到四年級,第一個單元就出現了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如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大數的大小比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方法等。這些內容教材上雖然沒有完整的敘述,但在讀教材的過程中,我感覺這方面已經有所改變,儘管各種敘述還不完整,但已經開始出現通過小精靈的對話有所表示,這種表示比過去豐富了很多。教學中感覺到了教材上的些許變化,教學方式相應也要做些轉變:由過去不注重規律、法則的描述到開始逐步關注。可一旦把這一內容作為一個要點以後,問題出現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畢竟荒廢了三年了,現在只能從頭開始訓練。為了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歸納數學知識的能力,近一週的教學每每碰到這樣的內容,我都不放過一次機會,可效果非常不理想。就拿比較簡單的`大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來說吧,按理說這個方法是比較容易總結出來的,可孩子們弄了半天,也只能說出大概的意思,要是放在以前,肯定就會到此為此,可如今我只能代學生總結。這兩天我感覺到課上為了能讓總結順利些,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不少的暗示,代替學生思考。總結的效果雖然有所改觀,但我又感覺到課堂上少了些什麼。

每次在碰到類似問題是我的心情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讓學生能有一個比較好的語言表述,即總結:另一方面,只要學生能自主掌握方法,至於如何表達,並不重要。其實這種矛盾的心情已經持續了三年,新教材淡化這方面的要求,按理說不需要照以前的方法,要學生進行專業描述,但如果這樣,我又感覺到學生的數學語言訓練會不到位,特別是組織數學語言的能力得不到訓練,這樣會不會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產生影響?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7

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託,因為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既有經驗,使之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因此說要組織理想的教學活動,應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一個理想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了,教學活動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所幫助。課改以來,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了創設情境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好的教學情境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有些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只注重形式,走入“誤區”,並沒有發揮教學情境應有的作用。我們看下面幾位教師創設的幾個教學情境。

片斷一:到底學什麼?

教學內容: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例2

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一個新的`玩具商店開業了,裡面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幾個。

教師出示各種玩具,每個玩具上都有標籤。學生表現特別興奮,因為他們對玩具情有獨鍾。這個情節可以說收到了引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但後面的過程就有些走偏了。

師:你最喜歡那一個?

學生紛紛講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提問了十幾個學生,又繼續問。

師:如果你去買玩具,最想買哪一個,要用多少錢呢?

學生又紛紛講自己想買的玩具,並彙報價錢,又有十幾個學生做了回答。看到這裡你可能以為是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到這裡時間已經過去了10多分鐘,學生卻還不知要學習什麼。

我們都知道這個教學內容的重點是解決“退位減”的問題,教材中設計的買玩具情節,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是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絡,而教師在這裡卻花費這麼長的時間讓學生講自己喜歡的玩具以及玩具的價錢,會對後面解決重難點問題起到積極作用嗎?這樣的情境顯然是不恰當的。

片斷二:要幹什麼?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解決問題》例2

談話匯入: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的生日?平時都有誰給你過生日?

有3名學生進行了回答。

師: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我們來看還有誰給小白兔過生日。(出示圖片:小熊、小鴨子、小松鼠)他們都帶來了什麼禮物呢?

出示:小熊帶了2個蘿蔔,小鴨子帶了6個蘿蔔。

師: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裡有幾個小熊帶的個數?

這個問題學生好像有些不明白。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了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裡有3個小熊帶的個數。

教師又出示小松鼠的話:“我帶的蘿蔔個數是小熊的5倍。”

師:猜一猜小松鼠帶了幾個蘿蔔?

這次學生好像明白了,很快算出了小松鼠帶了10個蘿蔔。

師:小白兔為自己的生日設計了三項活動,有擺圖形、觀看錶演、戶外活動。(教師同時在黑板上貼出三個主題詞)

我們先看小白兔擺了一個什麼圖形。

教師在黑板上用小棒擺了一個小飛機的圖形。

問:小白兔用了幾根小棒擺的小飛機?

生:用了5個小棒。

師:你是幾號組員就擺幾個這樣的小飛機。在小組內說一說用了幾根小棒擺了幾個小飛機。

學生在小組內擺小飛機……

教師是想通過小白兔過生日引出擺圖形的活動,但忽略了擺圖形與小白兔過生日是沒有必要聯絡的,學生也沒有如此過生日的經歷,又怎麼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而前面的小熊、小鴨子、小松鼠為小白兔過生日的情節好像也沒有什麼必要。其實擺圖形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情境,它把解決問題建立在學生的活動基礎之上的,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8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國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教學中,我明視訊記憶體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了,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創設良好的環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著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夥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並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了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係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後自己就能解釋,並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係。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資訊,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9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抓住如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猜謎匯入,激發興趣

在本節課,課始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謎語“小小圓形跑道上,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不一樣,最後時間都一樣”,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後利用幾個鐘錶幫助學生回憶了時鐘上的知識。

二、聯絡實際,感受數學

由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圖片引出新的時間單位“秒”,接著又讓學生感受1秒鐘的長短,說說一秒鐘能做什麼,並進行了從1秒到60秒的直觀感受,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著,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著鐘面秒針的走動點頭、拍手、數數,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堂課中,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1.我對學生的發言沒有引申,學生說“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說說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2.學生課堂的參與還有待加強,說明我對學生的鼓勵還不夠,今後還有待提高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0

11月28日,在鎮錄播室我執教了四年級數學《商的變化規律》

這節課。對於我來說,走上這個講臺就是一段不尋常的教學經歷。

回想備課時,為了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我一次次查閱備課資料、上網搜尋名師視訊。又有多少個夜晚我徹夜難眠,為了課件製作的更完美而苦思與冥想。幾經試課的磨礪,我對課程的理解更加深刻。當一切準備就緒,站在錄播室講臺上的那一刻,我心中的底氣竟然意外的壓住了翻騰的忐忑。於是,課程在預設中順暢的推進,我暗自慶幸自己的嚴密設計、有條不紊。但是,我發現課堂上學生燦爛的笑容和按捺不住的激情卻很少閃現。國小四年級的數學課堂,為什麼會深沉的如此令人窒息?孩子的“天性”哪裡去了?這樣的疑惑一時之間在我心頭盤旋,揮之而不去。

也許是機緣巧合,晚上在工作室群裡我看到了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訪談視訊《好吃又營養的數學大餐》。當我細心聆聽了吳老師舉例商不變的性質的.情境創設時,我茅塞頓開。回看我關於商不變性質探究時的教學設計:

“請你計算下面算式,並仔細觀察它們的被除數、除數、商,你有什麼發現?”

6÷3

60÷30

600÷300

6000÷3000

之後,我引導學生繼而發現商不變的規律,從而理解其性質。

我們再來看一下吳老師的設計:

《猴王分桃子的故事》

花果山那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裡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說:“小猴子們,我給你們分桃子了。給你6個桃子,你們3只小猴去分吧!”這隻小猴想了想,它才得到幾個桃啊?2個。如果平均分,我只能得到2個桃子。小猴說:“不行啊,大王你能不能多給我們點兒啊?”大王說,那好吧!我給你們60個桃,你們30只小猴去分怎樣啊?這隻小猴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衝著大王說,大王開恩啊!你能不能再多給我們點兒啊?這時候,大王一拍桌子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說:“那好吧!我給你們600個桃子,你們300只小猴去分,你總該滿意了吧!”學生聽完這個故事後都在大笑。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麼?吳老師創設的情境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熱情,她巧妙而自然的將6÷2、60÷20、600÷200的式子蘊含於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之中。

故事結束後,吳老師並沒有“命令”學生列算式,計算、發現。然而,學生卻在自發的做著這些必須的事。學生的這些探究活動源自於他們的興趣需要。換個角度看,學生的興奮點剛好切合了數學學習的需要。吳老師的智慧之處正是把學生的數學學習無痕融合於鮮活的場景之中。對比自己的課堂,我頓時意識到:數學本身就是有趣味性在其中的,數學學習本就應該和學生的認知相聯絡的。我卻把數學從鮮活有趣的生活中抽離,使其僅僅以枯燥的數字形式呈現。試想:讓學生站在冰冷的數字面前研究數學怎會興致盎然?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1

一、 溫故知新

本節課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發展,因此,嚴老師以複習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匯入,填寫算式“()÷()=6”,在學生自己寫出的諸多算式中引出商不變規律。而商不變規律正是聯絡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嚴老師複習了商不變的規律後,取出學生說的一個新算式“4.2÷0.7”(除數是小數的算式),反問“為什麼覺得商也是6?”以此進入新課學習。

二、 抓住本質,化解難點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就是運用商不變規律。嚴老師抓住這一本質,展開新知教學。首先出示0.12÷0.3=()÷3讓學生填空,由於受以往整數除法的定勢思維影響,學生常會誤認為填12。這時候嚴老師沒有輕易答覆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考證。運用商不變規律,學生很快發現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的'倍數不同,不符合規律,等式也就不成立,推翻了原先的想法。接著出示幾道算式,每坐一道算式都讓學生說清楚“除數…變成了…,擴大了()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要擴大()倍,是()”,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學生深化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算理。在這過程中,老師還讓學生同桌之間說一說,讓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理解其中算理。把原本是小數的除數運用商不變規律轉化成整數後,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抓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本質,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學得更輕鬆。而且,嚴老師還通過3個算式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把除數化成位數小的整數算起來比較簡便,優化了演算法。

三、 細緻講解,突出演算法

豎式計算的教學嚴老師講解的很細緻、到位。計算步驟,怎樣劃小數點,小數點移動幾位。這是學生很容易搞錯的。因此,接著嚴老師又出示3到練習,讓學生劃移小數點。學生在展示、反饋中,針對有錯地方,老師把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自己來發現、解決問題。3到練習題由易到難,都是典型性題目。在練習中,讓學生規範格式,再次強化計演算法則,讓學生注意別移錯被除數的小數點。後面的練習還讓學生先估算再計算。這也是針對學生對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很容易弄錯商的小數點設計的題目。先估算商比1大還小,有個近似數,再列式計算,有助於學生在計算時避免弄錯小數點的位置,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也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來檢驗計算結果。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2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匯入

在匯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建立“憤”、“緋”情境,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此時,掌握新知便成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匯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悟空和八戒。這裡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啟”而能“發”,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匯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裡,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3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內容都發生了變革。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是有著更為寬泛的內涵:讓學生願意去親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選擇這個課型的,算是對我自身的一種挑戰,也是起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學設計注重了以收集資訊為支點,以設計存款活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週末的時候,安排學生自己去調查儲蓄知識、教育儲蓄和國債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也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結合前面學過的有關存款知識,能夠自我探求合理的儲蓄方式,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學以致用。不僅會比較哪種儲蓄收益高,還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義。我們的家長在《放飛希望》上寫到:“本次的數學作業雖然有難度,但更貼近生活,值得肯定,希望今後多些這方面的能力的鍛鍊。”

三、現代資訊科技的有效利用

再說,當今資訊時代,收集、整理、應用、反饋資訊是現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本課的教學課前小研究時,充分利用計算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減輕煩瑣的計算,騰出時間、精力去思考數學方法,尋找規律,進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小組的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學習方式。根據學生收集到的資訊,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設計具體的存款方案。小組彙報後,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這樣有利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氣和個性,使學生思維更清晰。通過多媒體的幻燈把學生書寫過程投影到螢幕,學生都能夠看到思路是否正確,書寫過程是否規範 。學生在合作中,鞏固了百分數和利率的相關知識,並在學習中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並從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到了學習樂趣及自信與成功。

五、不足之處:

1、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數學能力差,學習基礎差和一些內秀,膽小的孩子,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鍛鍊的空間。

2、教學機智不夠。在學生彙報存款方案時,錯失了抓住學生意見的不同點產生分歧,例如學生1說:“我建議媽媽不用計算就可以做出選擇,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我出示利率表後讓學生觀察,同意這種說法嗎?學生2:“不同意。為什麼存款六年沒有買三年國債利息高!”我應該抓住這個生成機會的。應該讓學生們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呢?肯定會有學生說:因為這裡是一種組合存款,如果媽媽存款10年或者7年,肯定是”而我只是讓學生們再觀察利率表,再聯絡前面學生的百分數得出:“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況下,存款越長利息越高。”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4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通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裡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路,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裡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實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地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地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地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地同時,提高課堂教學地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地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地知識,具備該具備地各種能力,提高應有地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地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地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

我從教學國小語文轉為國小數學教學,進入一個新的教學領域,深感教育經驗不足,缺乏教育實踐經驗,這幾個月來,通過聽取有經驗的教師講課,交流經驗,使我對國小數學教學有很深的體會。

一、要給孩子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三年級國小生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國小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那麼,怎樣才能使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呢?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課前我鑽研教材,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定具體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不僅縮短了匯入新課的時間而且使學生比較容易的獲得知識,從而簡化了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自身的厭學情緒,我通過與學生聊天來獲得具體學生的資訊,對症下藥,效果比較明顯。

還有就是老師要管好兩個手指,少伸食指,指責學生;多伸拇指誇讚學生。好學生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是指責出來的。

二、每堂數學課的課前三分鐘口算訓練

口算要克服粗心 ,在課餘,尤其是考試後,我常聽到有些學生、家長、老師說:“知識是掌握了,就是太粗心了,以後改了就好了。” 好像老師們也只注重方法的訓練,學生和家長也不把這粗心當成一回事,這個粗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怎樣改正,可能沒有很好的探究過。其實口算能力薄弱是學生計算能力差的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書寫方面的習慣和速度、口算基礎、簡便方法的運用、心理因素都是影響學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認為“粗心比無知更可怕”,因為無知的東西容易學,可粗心的毛病很難克服。

我一般在每堂計算課前3鍾進行口算訓練,口算的內容儘量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關,訓練的方法多樣化。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遊戲等等。用孩子喜愛的計算遊戲來提高他們大腦運算技能,從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三 、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這主要是針對中、差生。每節新內容過後,總有些知識,部分學生沒有弄懂,就要通過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對這些知識進行鞏固。比如在教學了”面積和麵積單位’,學生面積的概念,面積單位的正確使用還有些模糊。我就經常問一問,門的大小是它的什麼?應該使用哪個面積單位?電腦鍵盤上的數字鍵大約是1( ),電腦螢幕的大小大約是8( ),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變著花樣幾次練習後, /article/學生就都能掌握了。對於錯題讓學生多做多練,再加做相似的型別題,出錯就較少了。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時間可以使我們的經驗不斷增加,努力學習,不斷反思,我相信我們的能力肯定會有所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