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務 > 高級會計師

2017高會參考論文:會計穩健性定義辨析

導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以下是yjbys網小編整理的關於2017高會參考論文:會計穩健性定義辨析,供大家備考。

2017高會參考論文:會計穩健性定義辨析

會計穩健性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首先簡介了會計穩健性概念的歷史沿革,進而探討了準則委員會與實證研究中對會計穩健性的定義並依次進行述評,重點介紹了會計穩健性概念的最新發展。

  關鍵詞:會計穩健性;條件穩健性;無條件穩健性

  1 穩健主義定義的歷史沿革

Basu(1997)認為,穩健性對會計實務的影響至少有500年以上的歷史。會計穩健主義定義起源於中世紀英國的莊園會計,當時莊園的管理是由管家進行的,這種委託代理關係決定了莊園管家的記帳、算帳,並不象現在的企業那樣是為了搞好經營,而是為了保護自己,應付莊園主的審查。因此,樂觀地反映或提高未來不一定實現的價值是不明智的。相反,保守的估計資產和收入就顯得順理成章。因此在賬簿資料上的謹慎反應是作為財產託管人的解脱其受託責任的策略,後來被會計人員所逐漸接受。因此,委託代理關係的出現是穩健主義原則形成的最初原因。

到19世紀,由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延長和股份公司的出現,持續經營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但是,穩健主義依然佔居重要的甚至是主導性的地位,因為:(1)有根據地少報資產有利於抵制管理人員虛報業績,有利於保護股東權益;(2)會計職業是在“破產、倒閉、舞弊和爭議”的企業環境中發展起來的。這樣的環境造就了會計人員“強烈的災難意識”,在簿記上的低估不是會計人員一時的衝動,而是潛移默化的行為;(3)銀行是會計報表的最有影響的'閲讀者,穩健主義對付虛增抵押品的價值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4)19世紀末20世紀初近30年的持續物價下跌,使得資產更易於更新換代,低估的資產價值並沒有影響資產的實物和價值的補償,客觀上助長了穩健主義原則的推行。因此,雖然早期穩健性思想蓄意低估資產的做法帶有機械性,易導致在實務中濫用,但是穩健原則在當時作為一種傳統的法則是符合經濟發展要求的。這一階段對穩健性的理解,正如會計師Bliss(1924)將其表述為“預見所有可能的損失,但不預期任何不確定的收益”。

  2 FASB,IASB,CASB對穩健性的定義

20世紀30年代以後,會計界掀起了對會計原則理論體系研究的熱潮。穩健主義作為受託責任會計的一項重要原則,隨着會計從經營責任報告向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轉移而變得不適宜。穩健主義雖被繼承下來了,但已由一項占主導地位的會計原則退居為處於附屬地位的會計慣例,作為對其他主要會計原則的修正。對穩健性原則的規範性研究若隱若現地體現在監管機構與準則制定委員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頻頻的界定裏。如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1970年在其第4號公告中指出:“歷史意義上,管理人員、投資者和會計人員歷來都傾向於低估資產和利潤,以對付計量過程中的小偏誤。這導致穩健性概念的形成”。隨後美國FASB在1980年發佈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二輯(SFAC2)中將穩健性描述為:“對不確定性的謹慎的反應,努力確保商業環境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被充分考慮到。所以,如果未來收到或支付的兩個估計金額有同等的可能性,穩健性要求使用較為不樂觀的估計數”。雖然該定義並未細述何為穩健性所需要的“謹慎的反映”,並且也沒有解釋這種反映怎樣才能保證風險能被“充分考慮"(Giv,oly和Hayn,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