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22上半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經常跟試題打交道,試題是用於考試的題目,要求按照標準回答。什麼類型的試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半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2022上半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第一位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並出版《新教育大綱》的教育理論家是()。

A.楊賢江

B.陶行知

C.黃炎培

D.李大釗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是楊賢江著《新教育大綱》。楊賢江是傑出的青年運動領導人,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

2.1762年,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發表的系統闡述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國》

B.《巨人傳》

C.《太陽城》

D.《愛彌兒》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A項,《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創作的哲學對話體著作。全書主要論述了柏拉圖心中理想國的構建、治理和正義,主題是關於國家的管理。

B項,《巨人傳》原名《高康大和龐大固埃》,共五卷,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小説家拉伯雷創作的多傳本長篇小説,是一部諷刺小説。

C項,《太陽城》是意大利早期空想共產主義者康帕內拉創作的對話體遊記,也是一部政治學著作。

D項,《愛彌兒》是法國思想家盧梭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62年。該書是一本夾敍夾議的教育小説,系統闡述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著作。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奮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順境中如魚得水:有的人在順境中卻虛度光陰。這種現象説明()。

A.順境有利於人的發展

B.環境好壞決定人的發展

C.逆境有利於人的發展

D.人對環境影響有能動性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不是消極、被動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在改造環境的實踐中發展着自身。

4.教師以自身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旨在改進教育實踐而不在於理論構建的研究屬於()。

A.實驗研究

B.行動研究

C.調查研究

D.個案研究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深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簡單來説就是以自身教學或所在學校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進行的研究。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教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槓桿”,這説明教育具有()。

A.科學性

B.階段

C.生產性

D.獨立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教育的生產性是指教育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在現代社會中而且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而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繼和發展要通過教育。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科學技術知識,而是擔負着創造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任務。高等學校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許多新的科學發現和新的技術發明都是在學校的實驗室裏首先創造出來的。學校通過它的學生把這些新的科學技術知識迅速地、大面積地推廣開去,使潛在的生產力變為現實的生產力。題幹中體現的是教育的生產性。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發展的成熟機制”抓住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失時機的採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進學生髮展這反映了人的身心發展有()。

A.順序性

B.穩定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不平衡的,主要是指人的身心發展在同一方面的不同時期發展不均衡,在不同方面同一時期也不均衡。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師要把握其發展的關鍵期,不失時機地採取教育措施,使其獲得最佳發展。

或者説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采用鼓動教育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題乾的表述反映了人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7.《中華人民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要求“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

A.強制性、普及性、免費性

B.強制性、基礎性、普及性

C.基礎性、普及性、免費性

D.基礎性、強制性、免費性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

(1)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範。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範。

(2)普遍性。

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準、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等等。

(3)免費性。

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8.目前,我國中學實行的課程管理體制是()。

A.國家統一管理

B.地方與學校共同管理

C.學校自主管理

D.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共同管理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我國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9.由教育家洛扎諾夫創立,注重強化聯想,堅持理智與情感、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結合,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學方法是()。

A.範例教學

B.發現學習

C.暗示教學

D.非制導教學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喬治·洛扎諾夫創立的暗示教學法就是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結合起來。

10.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年級,在一節課內由一位教師對學生進行直接教學與佈置、完成作業輪流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A.合作學習

B.複式教學

C.小班教學

D.分層教學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複式教學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紀的學生編成一班,由一位教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節課裏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師給一個年級講課,讓其他年級學生做作業或複習,並有計劃地交替進行;同單式教學(即把不同年級的學生合成一班,在一個教室內由一位教師教學)相對。

11.在學習文化建設中,讓學校裏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説話,這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説服教育法

B.實際鍛鍊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養法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薰陶學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運用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在認識上和情感上逐漸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讓學校裏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説話,體現了情感陶冶法。

12.李紅看到王強經常幫助同學而受老師的表揚,因此他也願意幫助同學,這種現象主要體現了哪種強化方式()。

A.負向強化

B.間隔強化

C.自我強化

D.替代強化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替代性強化指的是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題幹中李紅看到王強經常幫助同學而受老師的表揚,因此他也願意幫助同學就是替代性強化的體現。

13.劉傑學過物理平衡的概念,促進了他對化學平衡概念的理解。這種遷移屬於()。

A.負向遷移

B.順向遷移

C.垂直遷移

D.逆向遷移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發生的影響,通常所説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是順向遷移的例子。題幹中劉傑學過物理平衡的概念,促進了他對化學平衡概念的理解就是順向遷移的表現。

14.郭老師上課時,邊講課、邊板書、邊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反映了那種注意品質()。

A.注意的穩定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範圍

D.注意的轉移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注意的分配是同一時間做不同的活動,不能做到顧此失彼,因此,注意的分配與注意對象刺激的強度有關。題幹中郭老師上課時,邊講課、邊板書、邊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就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現。

15.進入國中後,趙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常無故的興奮不已,轉而又哀傷憂愁,這反應了青少年情緒發展具有()。

A.彌散性

B.閉鎖性

C.波動性

D.感染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青少年情感體驗強烈而豐富,情緒較為複雜多變,反映了心理髮展的情感波動性的特點。題幹中趙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常無故的興奮不已,轉而又哀傷憂愁就是波動性的表現。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錯失良機。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質的哪一特點()。

A.果斷性

B.獨立性

C.堅韌性

D.自制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意志的堅持性,又稱堅韌性,它是指在意志行動中,能否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地克服困難和障礙,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質。題幹中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就是缺乏意志的堅韌性的表現。

17.廖老師在心理輔導課上經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為獎勵替代物的改變學生的行為,這種做法屬於()。

A.認真法

B.代幣法

C.脱敏法

D.消退法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代幣法是行為療法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也稱表徵性獎勵制。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目的。題幹中廖老師在心理輔導課上經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為獎勵替代物的改變學生的行為,就是代幣法的體現。

18.陳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課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臉紅,出冷汗。這種表現屬於()。

A.抑鬱

B.妄想

C.強迫

D.焦慮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焦慮狀態是介於焦慮情緒和焦慮症之間的一種狀態,比焦慮情緒重而較焦慮症輕,焦慮狀態有明顯的焦慮情緒,煩躁,易怒,易激惹,緊張,坐立不安,伴隨睡眠障礙以及一些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如心慌、心悸、胸悶、乏力、出冷汗。

19.鄭老師通過讓全班同學觀看某中學生為了減輕媽媽的辛勞,時常為加班晚歸的媽媽做好飯的視頻,讓學生學會孝敬長輩,這種品德修養方法屬於()。

A.樹立榜樣

B.有效説服

C.羣體約定

D.價值辨析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樹立榜樣法是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品德修養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題幹中鄭老師的做法正是體現了樹立榜樣法。

20.語文課上,張老師非常注重營造寬鬆的氣氛,鼓勵每個學生自由表達,並建設性地吸引學生的觀點以幫助和指導學生。這種課堂管理方式屬於()。

A.民主式

B.權威式

C.放任式

D.專制式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民主型的課堂管理方式下,教師在課堂管理活動中積極、認真,寬嚴適度,善於通過恰當的啟發與指導,保證課堂管理的有效進行。在民主型管理的課堂上,學生學得主動愉快,課堂教學效率高。題幹中,寬鬆的氣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屬於民主型。

21.決定一位教師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師角色的首要條件是()。

A.角色意志

B.角色體驗

C.角色認知

D.角色期待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範的實際認識和對社會其他角色關係的認識。任何角色行為只有在角色認知十分清晰的情況下,才能使角色很好地扮演。角色認知是角色扮演的首要條件,一個人能否成功地扮演角色,取決於對角色的認知程度。

二、辨析題。先回答正誤,再説明理由

22.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是必然的。

參考答案:這種説法具有片面性:

(1)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於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積極的功能。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促進教育正向功能的實現,必須充分遵循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教育的負向功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是由於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教育者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不正確、教育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2)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動作用。

23.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主要是間接經驗。

參考答案:這種説法是正確的。從總體上來講,課程內容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是根據課程目標,從人類的經驗體系中選擇出來,並按照一定的學科邏輯序列和兒童心理髮展需要組織編排成的知識體系和經驗體系。課程內容的基本性質是知識,它包含着學生應當具有的間接經驗和與之相關的知識經驗。其中間接經驗即理論化、系統化的書本知識,是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直接經驗是指學生為學習書本知識需要的感性知識,是課程內容的補充和完善。因此學校的課程內容主要是由由間接經驗構成的説法是正確的。

24.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成正比。

參考答案:這種説法是錯誤的。總體而言,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關係並不是那麼簡單。只有當學習動機的強度處於最佳水平時,才能產生最好的學習效果。心理學家耶克斯-多德森指出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關係並不是線性的關係,而是倒U型曲線關係。

即學習動機水平適中的時候,此時的學習效率最高,一旦超過頂峯的狀態,動機強度過強時就會對活動的結果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但是動機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面對比較複雜的問題時,動機強度不是越高越好,它的最佳水平點會低一些。但是對比較簡單的學習任務時,我們要保特比較高的動機水平即可。

25.情緒與認知是互不影響的心理過程。

參考答案:這種説法是錯誤的。

(1)情緒影響感受性;良好的情緒可以提高人們的感受性,消極情緒則會降低感受性。

(2)情緒對知覺的影響;情緒會影響我們對一些模稜兩可的刺激的知覺。當個體正體驗着積極的情緒時,他就會用贊同的眼光去知覺和評價這些刺激。

(3)情緒對記憶的影響:情緒影響着記憶的信息範圍,也影響着信息在記憶系統中的組織方式。

(4)情緒對思維的影響;處於良好的情緒狀態時,思維活躍而縝密,條理清晰,推理嚴密,更有創造力。情緒不佳時,腦子會變得遲鈍。

三、簡答題

26.簡述制約課程內容選擇的因素。

參考答案:社會、知識、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

(一)社會因素

社會對課程的制約是從社會條件和社會要求兩方面來發揮作用的。我們要根據社會所能提供的辦學條件,根據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設計出適應廣泛需求的多層次、多類型的課程方案,改革現有課程,使課程與社會同步發展。

(二)知識因素

知識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的精神產物,是現實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包括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課程與知識的關係十分密切,學校課程正是因人類傳遞和傳播知識的需要而產生的,人類積累的知識寶庫是學校課程取之不盡的源泉。

(三)兒童因素

制約課程的學生因素,包括學生的需要和條件,其中包括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識能力基礎,是影響課程發展的重要因素。課程一方面要受學生身心發展階段(即年齡特徵)的制約,另一方面要受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個性差異的制約。

27.簡述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貫徹啟發性原則的首要問題)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28.簡述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

參考答案:皮亞傑認為由於認知結構的不同,個體的認知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包括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8~11、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這四個階段是按照固定不變的順序來呈現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後一個階段的必然前提,發展階段既不能畫越,也不能逆轉,思維總是朝着必經的途徑向前發展。

29.簡述教師自我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參考答案:教師自我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包括:

(1)個體積極地自我調適。主要包括:觀念改變;有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歸因方式;有合理的飲食和鍛鍊,保特身體健康。

(2)組織有效的干預。組織干預的思路就是通過削減過度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負荷、明確工作任務、積極溝通與反饋、建立有效的社會支特系統來防止和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

(3)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維護教師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支持網絡,社會各界對教師的角色期待進行合理的定位。

四、材料分析題

30、材料:

在我擔任八年級(⑤)班班主任的時候,有次家校聯繫日,一位家長帶着孩子到我的辦公室找我談話。期間,家長不停數落孩子,把孩子説得一無是處,孩子一直低着頭。由手我在班上對這個學生也比較關注,儘管他成績靠後,但是有一些長處,所以待家長説完後,我馬上説道:這孩子最近在學校表現應還不錯,學習的勁頭也有,也能認真聽課,我想以後成績肯是會有進步的。説完,那孩子抬起頭來,看了看我,他的眼睛裏含着淚水……

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揚過他。這個孩子平時挺踏實。樂於幫助同學,也有一定上進心。經過這次當這家長面表揚他,學習積極性更高了。學習成績提高到了班級的中上游。所以,無論是怎樣的學生,都還是個孩子,需要鼓勵和幫助,必要的時候誇誇學生能給他們打不少氣。為學習增加動力。

問題:

(1)結合材料分析這位老師的做法貫徹哪一德育原則?

參考答案:材料中班主任的教育教學行為貫徹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該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材料中,家長眼中的孩子是一無是處,不停數落孩子,但在老師眼中雖然該生成績靠後,但是其也有一些優點,比如有學習勁頭,認真聽課,樂於助人等等,因此老師當着家長的面表揚了該生的積極方面,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信心,從而也可以促進成績的提升。

(2)闡述貫徹該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貫徹要求:

(1)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客觀得評價學生;

(2)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裏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1、材料:

王老師是一名新入職的高中數學教師,剛剛上了一週多課,就發現班上學生對她的課不感興趣,有些學生上課“開小差”,有些學生一臉睏意。她原以為是這些學生對學習不積極,經深入解,發現她講的知識很多學生都已經在課下學習中掌握了,所以對自己目前講的教學內容感到太容易,覺得無聊。於是王老師大幅提升了課堂教學內容和家庭作業的程度,以為這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後果這回學生們卻反映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王老師苦思冥想,為什麼自己教學效果不好?

問題:

(1)請用維果茨基的理論,分析王老師的教學存在什麼問題?(10分)

參考答案:維果茨基關於教學和發展的關係,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認為教學必須考慮兒童已經達到的水平,並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了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維果斯基理論重視學生已經達到的水平,這一思想對正確理解教學與發展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材料中王老師作為新入職的高中數學老師兩次沒有正確把握學情,第一次低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第二次又過於拔高了知識內容。這兩種教學情境,都是沒有考慮兒童現有的學習水平,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的低下,沒有成功創設“最近發展區”。而張老師提出的“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經驗,其實質就是既重視了學生已到達的水平,又考慮到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能實現的水平,符合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

(2)結合案例,指出如何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8分)

參考答案: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可以採取的措施:

(1)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知識水平,充分備課,尤其是備學情。材料中王老師作為一名新入職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將自己的課堂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

(2)教師要樹立科學的、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王老師在課堂上應重視師生間、學生間的信息交流,及時且準確地把握並調整課堂節奏。

(3)注重學生主觀能力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都應該圍繞學生進行,王老師應樹立“以學為本”的學生觀,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設計課堂教學。

(4)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揚教學民主,做到啟發誘導,採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王老師作為新老師,教學靈活性不夠,需要在課堂中多種教學形式並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多向有困難的題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