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複習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7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複習題答案

1.B【解析】洛克是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因素的外鑠論代表人物之一。外鑠論者看重教育的價值,對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持樂觀的態度,關注的重點是學習。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到“我們敢説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

在考試中,關於國內外著名教育家代表著作的考查頻率較高,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要着重瞭解記憶。

2.C【解析】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所以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即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A【解析】主體作用於客體沒有引起客體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卻是主體自身,這樣的活動就是認識活動。所以教學從本質上説,是一種認識活動。

4.D【解析】設計教學法是一種實用主義的教學制度,由杜威的學生克伯屈所創,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

5.A【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薰陶學生的方法,它是用以景染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説話”正是體現了這一方法。

專家點撥作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題幹中“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説話’的內在含義。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薰陶、引導和感染師生情操的巨大推動力量,校園文化氣氛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牆壁。許多班級牆報版面設計新穎獨特、內容豐富精彩,使學校的牆壁變成了會説話的文化宣傳窗口。而通過班級牆壁文化這種形式,不僅使學生受到濃郁的班級文化氛圍薰陶,而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理解了題幹內容之後,再結合選項中各德育方法的含義進行選擇也就不難了。

6.A【解析】啟發性原則要求教師要認清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應當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獨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自覺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將現成的答案送到學生面前。

7.B【解析】奧爾波特是人格特質理論的創始人,他把人格特質分為兩類:共同特質和個別特質。

8.C【解析】個性首先是穩定的,它是長期在家庭、學校、社會環境下,受內外因素相互影響而潛移默化地形成的,一旦形成便不易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最好的表徵。個性的獨特性是指那些人與人之間完全不同的特徵,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其最好的體現。

9.A【解析】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稱為前攝抑制,早晨的學習效果一般較好,就是避免了前攝抑制。

專家點撥研究表明,干擾主要有兩種情況,即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考生要熟記二者的含義和區別,該考點在考試中還可以辨析題的形式出現。

10.B【解析】外部動機是指那種不是由活動本身引起,而是由與活動沒有內在聯繫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誘發出來的動機。題幹中學生不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對學習所帶來的結果感興趣,因此屬於外部動機。

11.A【解析】元認知策略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1)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閲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2)監控策略,包括閲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視自己的速度和時間。(3)調節策略,與監控策略有關。

12.A【解析】人的感受性不能長時間地保持不變,總是有間歇地加強和減弱,因此注意力也表現出週期性的變化,這叫做注意的起伏現象。

13.D【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課堂管理的概念及與課堂管理有關的幾個概念的區別。課堂管理是一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人際關係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

14.D【解析】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提出“紳士教育”的觀點,這是他針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子弟的教育而提出來的。

專家點撥本題考查主要教育觀點的代表人物。對於洛克教育觀點的考查,考生還應熟記其提出的“白板説”,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並且得出結論: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

15.C【解析】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它提供目標與結論,得出結論的過程與方法由學生自己去組織、探究、研究。

16.A【解析】學習遷移理論有:①共同要素説(桑代克):遷移是非常具體的、有條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②經驗類化説(賈德):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③關係轉化説(苛勒):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係的理解。

17.D【解析】根據任務進行分類,課程可以分為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研究課程。

18.A【解析】感覺適應是指對持續的同一刺激所產生的應激性形態,特別是感受器的適應。“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典型的適應現象。

19.D【解析】國中生的思維處於形式運算階段,這時候抽象思維佔據主要地位,所以國中生常常利用抽象符號作為學習的工具。

20.A【解析】心理健康素質和能力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種方法共同實施,同時也需要長期的努力。

21.D【解析】衝動型認知方式傾向於很快地檢驗假設,且常常出錯。

  二、辨析題

22.錯誤【答案要點】競賽有時的確具有消極作用,尤其是在競賽過多的情況下,但它也有激勵作用。一般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勝動機和成就需要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增強,多數人在競賽情況下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學習中,教師應該適量地開展競賽。

23.錯誤【答案要點】當學生尚未表現出對學習有適當的興趣或動機之前,教師沒有必要推遲學習活動。對於那些尚無學習動機的學生來説,教師應集中注意於盡可能有效地去教他們,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的意義,產生學習的興趣,瞭解學習的目標,掌握學習的內容,就會漸漸產生學習動機。

24.錯誤【答案要點】複習是運用多種方法對材料重新組織和鞏固的.過程,並非簡單的重複。合理安排好複習的時間對於記憶很重要。遺忘的規律是,在記憶之後遺忘立刻開始,速度先快後慢,因此及時複習十分重要。另外,教學實踐表明,分散複習效果一般優於集中複習。因此,不僅要及時複習,還要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復習。

專家點撥在作答辨析題時,判斷正誤往往並不難,最重要的是解釋正確或者錯誤的原因,作答本題的關鍵即是闡述如何正確進行復習。

25.正確【答案要點】懲罰是通過對學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為進行否定的評價以引起學生內疚、悔恨等消極體驗,進而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的方法。合理的懲罰能夠引起學生的痛苦體驗和認真反思,有助於糾正學生不良的思想和行為。給予懲罰時,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懲罰與錯誤行為的關係,使學生從心理上能接受,心服口服。同時還要給學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確的、可替代的行為。

  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與教育有着極為密切的聯繫,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按照中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對他們進行教育,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1)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髮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髮展的水平和特點。學習準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學習準備不僅影響新學習的成功,而且也影響學習的效率。同時,學習也會促進學生的心理髮展,新的發展又為進一步的新學習做好準備。

(2)所謂關鍵期,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在關鍵期中,個體對環境的影響極為敏感,有時又把關鍵期稱為敏感期。關鍵期是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所以,應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答案要點】(1)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做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學校應設置的學科、學科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假期進行劃分。課程計劃是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的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體現了國家對學校的統一要求,是組織學校活動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

(2)課程計劃的制訂依據是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水平。課程計劃由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周學時安排構成。

28.【答案要點】(1)獨特性。人格是千差萬別、千姿百態的,人與人之間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格特點,這是因為不同的遺傳、家庭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

(2)穩定性。人格是一種穩定的特點,在個人行為中偶然出現的、一時的心理特徵不能稱為人格。當然,人格的穩定性並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變的,隨着生理的成熟和環境的改變,人格也能產生變化。

(3)整體性。人格受意識的支配,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統一整體,具有內在一致性,常常標誌着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4)功能性。人格決定個體的生活方式及身心狀態,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

專家點撥本題考查人格的特徵。考試大綱中明確指出,考生要理解人格的特徵,因此在備考時,仔細研讀考試大綱中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作答此題時,考生可以對人格的各特徵進行簡單的闡述。

29.【答案要點】(1)情緒、情感的兩極性作用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①積極的動力(或增力)作用與消極的阻力(或減力)作用;②肯定與否定作用;③緊張與輕鬆作用;④激動與平靜狀態;⑤情緒、情感的強弱兩極狀態等。

(2)情緒、情感對身心的影響作用:①同身心健康關係密切(如長期焦慮、憂愁、悲傷、惱怒、壓抑能導致許多心因性疾病);②同智力發展關係緊密,對人的智力發展、認識活動有積極的動力作用與調節作用;③同人的思想品德健康關係密切,道德情感是品德結構的一個重要成分,高尚情操(情感和操守)是良好品德的基礎;④對人的行為的動力作用、對人的智力行為和工作行為起着組織與協調作用,直接影響人的工作與學習效率;⑤可以協調人的社會交往與人際關係,情緒、情感通過表情傳送信息,彼此共鳴,達到促進人際互動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歷史上很多生動的事實證明,好的小説,好的電影、電視,好的歌曲,好的繪畫,好的戲劇,如果和家庭、學校、社會大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會在培養年青一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以及具有豐富高尚的情操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藝術教育説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是“修養”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藝術教育同素質教育一樣,同一般的文化教育有聯繫,但也有區別。如果把藝術教育看作素質教育的“特長”教育,一種專門的“本領”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導地位,放棄其特有的淨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學會正確處世的功能,那麼,藝術教育也就喪失了它的本質,走人“誤區”,甚至成為一種新的“應試教育”的變種形式。

31.【答案要點】(1)與“刺”“花”相關的教育觀點:同樣面對仙人掌上的刺與花,有的同學只看到刺,有的同學雖然刺與花都看到了,但因為討厭刺,連花也不喜歡了。而李剛卻有着與眾不同的認識,能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刺叢中的花。教師對待學生也應該像對待刺叢中的花一樣,首先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優缺點。其次,無論對待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是後進生,教師都應該帶着欣賞的眼光,辯證地看待。尤其是面對缺點較多的學生,教育者更應該積極去探索、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冷落。個別學生轉化的關鍵在於使其樹立起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善於保護學生的自尊。

(2)對學生的轉化工作,應從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走近他們,喜歡他們,成為他們的朋友,同時要引導周圍的同學一起關心他們。其次,發掘他們的閃光點,通過激勵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培植閃光點。再次,要重視個別學生的每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過。最後,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出現反覆,不能對學生失去信心,要堅持對他們的鼓勵,促其飛躍。

對個別問題學生應該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教育:①改善人際關係,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②保護自尊心,培養集體榮譽感;③鍛鍊與誘惑做鬥爭的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④注重個別差異,運用教育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