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重構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導語:社會工作在最一般的意義上來説是具體解決社會問題的專業活動,對有困難人士問題的解決不但可以給他們以實際的幫助,而且由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減少因問題激化而可能產生的對社會秩序的衝擊,從而有助於社會穩定。在這裏,社會工作通過提供服務而間接地起到社會管理的功能。

重構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理論自覺:重構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理論自覺意識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説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所述的理論自覺是指社會工作實踐認識的一種正確態度以及社會工作者自我反思的理論品質,其本質上是要求把實踐問題轉化為理論問題。對於研究者來説,理論自覺包含對理論學習的自覺、對理論選擇的自覺以及對理論反思的自覺。一個學科在建構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有大量的理論更新和完善作為整個學科體系架構的支撐,而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在學科初始知識架構的基礎上,往往又來源於研究者們自身的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理論自覺在社會學學科之中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闡釋。中國人民大學鄭杭生教授在談到社會學的理論自覺時,就認為自覺到我們的目標是世界眼光、中國氣派兼具的中國社會學,而不是西方社會學某種理論的中國版,是中國社會學界對自己的理論的反思,也是對別人的理論的反思結果,是對自己所教學、所研究的社會學理論和社會理論的自知之明。這是“理論自覺”的主要內容,是“理論自覺”的首要自覺。[27]而對社會工作的專業研究者來説亦是如此:理論自覺意識並不是將自身的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作為西方既有理論的案例或者驗證,而是擁有兼具中西的專業理論意識和學會自覺運用理論於實務之中。

社會工作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其知識體系的深入和發展必須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架構之上的。1917年裏士滿(Richmond)的《社會診斷》一書開宗明義地提出要以科學的方式助人,從而揭櫫社會工作的科學大旗,“成為科學”即為社會工作追求的專業目標,這無疑也揭開了整個社會工作學科理論建構的序幕。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離不開理論的發展及其應用,而好的社會工作理論應該符合下列條件:第一,必須符合社會工作的價值與倫理;第二,應遵循科學驗證;第三,應沒有傷害性;第四,符合本土[28]。在漫長的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進程中,無論是包括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生態學、公共行政理論、社會學諸多學科的相關學説,還是精神分析理論等諸多社會科學經典理論在內的外借理論對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的影響,抑或在長期的專業實踐中形成的具有自身實踐特色的一系列包括評估的理論、技巧和方法,如危機介入模式、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人本治療法等在內的實務理論對社會工作理論的充實,這一學科的理論一直是在經歷一個不斷多元化的過程。社會工作理論的重要作用也在這一重視實踐的專業中不斷顯現。而在這段歷程中,社會工作專業也逐漸產生了實踐和理論雙軌運行的趨勢。如何處理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不但直接關係到對社會工作學科本質的整體判斷,更間接影響到社會工作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法。

關於理論與實踐關係問題並不是一個新問題。在哲學層面上,關於理論與實踐關係的探討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觀點。這些觀點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傳統哲學將實踐視為理論的一部分,認為只有理論才能獲得問題的答案,由認識出發,通過思考,用認識到達,是這一觀點的主旨所在。所謂實踐活動,只是理論規劃和認識深入的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無論是從亞里士多德實踐主義哲學的開創,還是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實踐主義哲學的波瀾推向高潮,這一觀點始終將理論與實踐置於明確的“主”“次”關係上,而在這一關係中,實踐成為了理論前進的鋪路石。在實證主義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看來,“認知不是一種外在旁觀者的動作而是參與在自然和社會情境之內的一分子的動作,那麼真正的知識對象便是在指導之下的行動所產生的後果了”[29]。然而,在事實層面上的實踐與抽象的理論很難實現真正的統一。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理論也更多地發揮着指導性的作用。風笑天就提出,在社會學研究中,理論對經驗研究發揮着三種作用:理論作為研究的基礎、背景,為研究提供特定視野和概念框架;理論指導研究的方向;理論提供研究的解釋。而經驗研究在施行的過程中,也會體現其特有的理論功能。[30]然而,學術界中一系列對理論與實踐關係的探討結論看似對社會工作並不適用。社會工作專業的特殊性在於其自身實踐操作性的學科特色。在實踐先行而生的情況下,專業理論的次生性和對其他學科理論的大量借鑑,使其更像是實務工作的“派生品”。有一些社會工作專業理論,其主要內容就是為社會工作者提供一套實務工作程序、方法與技巧模式,如危機干預模式理論和任務中心模式理論等。許多社會工作者更是將理論與實務經驗等同起來,這樣便很容易將理論本身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學科發展中的獨立性抹殺。

此外,在探討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關係問題的同時,還應該將有關專業價值觀的思考納入這一範疇之中。社會的文化情境使社會工作理論在吸收心理學和社會學優秀理論成果的過程中,還需要將社會工作者的價值中立性和服務對象的自我認同性納入其中,建構出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模式來指導實踐。在實證主義者眼中,社會科學研究是屬於事實層面上的研究,社會工作者理解案主的問題,也是屬於事實層次上的實踐分析。在理論研究中,研究者應保持價值中立的態度,在充分考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因素的同時,不應把自己的價值判斷加諸於事實的分析或案主的問題上。只有這樣才可以對該現象或事件獲得客觀的瞭解。然而,雖然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念在理論的研究中應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事實上社會工作專業實踐和價值觀卻往往具有相似的視角。而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理論來説,自身的知識性特質使得多數崇尚操作的經驗型和技巧型的社會工作者並未將其視為一種必要的存在。

當前,在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專門從事社會工作實務工作的實踐者和專門負責社會工作理論研究的理論學者的角色分化。一些從事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理論研究的研究者就認為,社會工作本身就是沒有理論的,它只是一項實際操作層面的工作,從其他學科借用而來的理論不能稱為社會工作自身的學科理論;很多從事實務工作的社會工作者也認為,社會工作就是幫扶困難羣體,積累經驗才是最重要的。而這種分化以及個體“反理論”立場在專業認知中的局部建立也無形中使二者對於社會工作理論的理論自覺性出現了微妙的差別。當然,社會工作專業實踐和研究中理論前提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社會工作專業研究者缺乏必要的理論自覺造成的,這一點尤以“反理論”立場表現得尤為明顯。無論是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的認同,還是在西方社會工作的理論框架之外,建構適合這一專業在中國發展的理論體系,都是社會工作者應該具有的理論自覺性的表現。“反理論”立場在社會工作者的意識中造成了一種對專業理論的失語狀態,這種狀態所造成的自覺選擇性的缺失,以及對理論先導性和自身專業性的懷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覺意識對專業理論的關懷。

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社會工作還是一門“助人的藝術”,其實踐上的優勢大大蓋過了理論上的發展。社會工作者常常將強調經驗和注重現象研究的實證主義理論作為實務工作的指導,以追求實務工作的效果與經驗,從而在工作評估中忽視與理論的結合對工作效果、專業價值的提升。加之“反理論”立場引導下的對專業理論的曲解、不適當運用甚至主動放棄,無疑增加了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發展的不平衡性。長此以往,社會工作者的理論自覺性便會逐漸消解,這也是橫亙在社會工作專業化道路上的一個巨大障礙。從另一個角度來説,專業社會工作者認知當中的“反理論”立場和理論自覺性的此消彼長,也在客觀上反映了專業成熟度的'變化。只有培養專業人才的理論自覺性,才能推動社會工作專業核心理論內涵的提升和核心理念的提煉,從而形成良好的專業研究氛圍。社會工作在西方發展的一百多年裏,在理論的層面已經由沒有理論發展為對專業理論的自覺採用。這當中除了社會工作理論自身多元化發展的原因之外,專業社會工作也更加認可專業理論的地位和作用,專業理論開始引領着實務工作的方向,這無疑促進了這一新興專業不斷走向成熟。隨着社會發展的複雜化和多種社會問題的凸顯,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逐漸被推向了專業的前沿,一些實務技巧、方法和模式也逐漸被提煉為專業理論,理論研究者正面對着相對小眾化的窘境。實務工作遠遠領先專業理論的進步,甚至出現了實踐引領理論發展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專業社會工作者更談不上理論自覺性的培養。當然,綜合社會工作一百多年發展的軌跡,我們不能斷定這就不是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的一條全新路徑,但在沒有理論自覺的學科環境下看專業的成熟更像是在“逆流而上”般的艱難。因此,培養專業社會工作者理論選擇的自覺性才是打破“反理論”立場、促進和諧的專業理論與實踐關係建立的重要手段。對此,我們亟待着手準備的是:

1.培養理論自覺性,首要在於問題意識的培養。一個學科在建構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有大量理論的更新和完善作為整個學科體系架構的支撐,而對於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在學科初始知識架構的基礎上,往往又來源於研究者們自身的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問題意識的凸顯,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強音,但卻因理論能力、學科壁壘、視野侷限等因素的制約,並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理論自覺,因此,應積極推進從學科建設為導向的研究模式向理論自覺為導向的研究模式的轉變。社會工作專業對於理論意識的培養往往更加艱難。理論自覺要求研究者在面對專業問題時具有理論先導性意識,用理論的視角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專業社會工作者尤其是專業實踐者的視野往往侷限在實務工作領域之中,對於問題意識養成可謂舉步維艱,因此研究能力更是難以提高。對於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學習者來説,在專業實踐和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經驗技巧和既有理論知識的批判和反思。在專業實踐中,將理論植根於實務工作者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要注重在實務工作評估的環節的理論嵌入,學會用專業理論的視角瞭解實踐的專業化程度、反思專業化的問題。

2.社會工作者對於理論學習的自覺也是關鍵。對於專業理論意識的培養往往是建立在對這一學科理論發展歷史的不斷了解的基礎上。然而對於社會工作專業來説,其本身專業理論對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借鑑使得學習者在建構自我的理論意識過程中會出現迷惑,對於相關學科理論的自覺性誤導往往使社會工作者在專業實踐和研究中找不到理論當中專業價值的體現。這就要求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尤其是理論教學中,個體對專業理論的學習中要一脈相承,用社會工作理論的發展歷史來影響社會工作者的理論自覺意識,避免理論角色的“反主為客”。而專業社會工作者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對西方優秀的理論成果自覺借鑑,同時還要養成對本土理論中傳統資源的自覺吸收意識。

3.理論自覺意識的強化在於對理論的自覺運用。理論的學習在於培養社會工作者的理論興趣,真正在實務工作中對理論的應用才能將理論自覺意識的培養推向縱深。在熟練地掌握一種理論的主要內容,把握該理論主要精神的前提下,能夠熟練地、靈活地運用這種理論,並能在運用過程中自覺地糾正不符合這種理論的錯誤傾向,這樣才能提高專業理論自信。對於作為理論主體的社會工作專業理論來説,對自身有信心才能更好地在實務工作中發揮指導性作用。理論自信以理論自覺為基礎,同時它作為一種量變的過程,也是一種對理論自覺性養成的助推。社會工作者應在專業實踐中堅定地相信專業理論是科學的,是對實務工作大有裨益的,從而堅定地運用專業理論的框架和體系來勾畫實踐的軌跡。這種對專業理論的自信所帶來的理論自覺運用,無疑是在潛移默化中對專業社會工作的理論自覺意識的產生了積極影響。

4.理論自覺來源於反思過程中的不斷創新。在對理論自覺反思的過程中,實踐的變化性和經驗技巧的多元性也使得專業實踐者對特定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的適用性產生懷疑。對一名專業社會工作者來説,專業環境已經為其提供了一些可選擇的理論模式。社工可以使用這些理論中的一個,試着擴展它、挑戰它或詳細説明它,你可以檢測不同理論之間相互替代的涵義,如果你覺得有企圖心的話,你甚至可以混合不同觀點的一些面向,或許你將想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理論觀點[31]。從這一層面上來説,社會工作專業不僅要反思已成的理論在實務當中的應用維度和效度,還要不斷自覺地以自身為對象進行反思,並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語言符號,才能確立、維護自己的科學地位和政治功能。社會工作要成為一門反思的科學,才能夠成為一個具有理論自覺的學科。社會工作應當將反思發展為必須要具備的專業理論品質,作為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要結合學科背景和發展所依存的客觀歷史條件,不斷反思專業的實踐模式、理論建構和經驗表達,批判陋習,提出新問題。在理論選擇迷茫時,要將理論和當下實踐的特殊情況結合起來,在現實指導下自覺地對既有理論進行批判、揚棄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