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碧螺春茶樹的特點是什麼

愛好1.55W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碧螺春茶樹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碧螺春茶樹的特點是什麼

  碧螺春茶樹的特點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説:“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

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之感。人們讚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並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氣和青葉氣。

  龍井和碧螺春的區別

碧螺春為洞庭山產,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由於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龍井出自西湖,龍井是中國杭州四大名茶之一,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

外形特點

條索纖細、捲曲、呈螺形,茸毛遍佈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內在特點

有特殊濃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開後滋味鮮醇、回味甘厚,湯色嫩綠整齊,幼芽初展,芽大葉小。在鑑別真偽時,可用真品進行對照,凡不具備上述特點者即可卻認為偽冒品。

  關於碧螺春茶樹

在綠茶中,呈花果香且最能觸動心底柔情的,非碧螺春莫屬。碧螺春具有“一嫩三鮮”的特點,即採摘一芽一葉,芽葉嫩、色澤鮮、香鮮靈、味鮮美。碧螺春的色、香、味,不減龍井,而鮮嫩過之。

一提到碧螺春,我們常會想起東山碧螺春。其實,碧螺春起源於蘇州太湖的西山,又稱西洞庭山。東洞庭山,簡稱東山,三面環水,北面倚山而與陸地相通。西山,四面環水,是中國內陸湖的第一大島。1994年,在太湖大橋沒有建成之前,西山產的碧螺春要坐輪渡,出太湖,運到東山區去賣,這就是西山碧螺春不為市場所知的重要原因。

追溯碧螺春的歷史,宋代時,已為“吳人所貴”,列為貢茶。北宋朱長文的《吳郡圖經續記》寫道:“洞庭山出美茶,舊為入貢。《茶經》雲,長洲縣生洞庭山者,與金州、蘄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謂之水月茶,以院為名也,頗為吳人所貴。”明代陳繼儒《太平清話》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説:“洞庭山小青塢出茶,唐宋入貢,下有水月寺,即貢茶院也。”從上述得知,碧螺春的前身叫水月茶。不過,當時貴為貢茶的水月茶,還是蒸青團茶。明代,朱元璋的廢團改散,為碧螺春的誕生創造了條件。明代名臣、大文學家王鏊是蘇州洞庭東山人。正德年間,他在《姑蘇志》裏寫道:“茶出吳縣西山,穀雨前,採焙極細者販於市,爭先騰價,以雨前為貴也。”這説明,在明代已有炒青的'水月茶出現,幹茶揉捻得比較細緊。

到了清康熙年間,碧螺春還沒出現。西山產的茶,還叫“剔目”,卻聲名遠播。從“剔目”的字義來看,西山的茶形近於細長如目,甚或似彎彎的眉毛,但還不是螺狀。“剔目”的茶毫雪白、盞浮雲花,通過揉捻搓毫,其色澤可能比較接近現在的碧螺春了。

清雍正年間,陸廷燦的《續茶經》引《隨見錄》記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茶細,味甚甘香,俗呼嚇煞人,產碧螺峯者尤佳,名碧螺春。”陸廷燦明確記述了碧螺春的茶名,是依據其原產地碧螺峯而命名的。在碧螺春的名字確立時,其外形還不具備“蜷曲似螺”的特徵。碧螺春的外形螺曲,應該出現在乾隆以後。

碧螺春的外形特點,決定了它的炒制必須是全程手工完成。其茶青的採摘標準為,清明到穀雨的一芽一葉嫩採至一芽兩葉。碧螺春的製作,屬於高温殺青,主要工藝包括:茶青攤晾、挑揀、殺青、揉捻成形、搓團提毫、文火乾燥等工序。在炒茶過程中,要做到手、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起鍋即成,全過程需要40分鐘~45分鐘。如果包括清理衞生、洗涮炒鍋等輔助性準備措施,炒一鍋茶的時間,平均在一個小時左右。

碧螺春的珍貴與不易得,主要體現在茶青的採摘與揀剔上。等級高的碧螺春嫩採一芽一葉,黃金採摘期不會超過15天。按照一鍋茶青炒制200克幹茶計算,一個青壯年茶農一天連續工作10個小時,每天的炒茶量最多為2公斤左右。採茶季節,如果風調雨順還好,若是趕上倒春寒、多雨等惡劣天氣,每個茶農家的好茶產量可想而知。

正宗的碧螺春外形條索纖細,蜷曲似螺,螺上銀毫密佈,銀中隱翠,湯色黃綠,滋味鮮爽,有濃郁温柔的花果香,葉底黃嫩勻整。當地茶農形容碧螺春“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銀隱翠”,很是貼切。滿身毛,是由其特殊的搓毫工藝決定的。銅絲條,是早春茶的特徵,條索細而緊實,瀹泡時,入水即沉,不沉者為假。高温殺青,導致了條索泛黃。蜜蜂腿,是形容碧螺春的條索呈蜷曲狀,這也是原生小青茶的緊細特徵。

碧螺春的茶樹品種,古時稱小青茶,當地人也叫“柳條茶”,現在統稱為東、西山羣體種。近年,有些農户受利益驅動,在茶山引種了烏牛早、迎霜、福鼎大白茶等早熟品種,但其香氣、滋味和外形,與傳統的洞庭羣體種相差甚遠。

標籤:碧螺春 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