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讀論語有感

讀論語有感1

“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讀論語有感

這是《論語》中最著名的的一段話,也是我讀過《論語》之後,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

《論語》的諸多至理名言代代相傳,而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孔子在治學方面的觀點了。

在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説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在對待錯怪自己的人的態度上,孔子認為“別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而錯怪了你,但是你不發怒責怪他,這樣的人才是君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被人錯怪,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火冒三丈。沒錯,被人錯怪的滋味的確不好受,生氣也是應該的。可是,在這個時候,如果你能理解對方,原諒他,那麼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當錯怪你的人瞭解了真相,並發現你是如此大度時,他該是多麼慚愧,該多麼敬佩你。這比你馬上發火,責怪他效果要好多少倍!

孔子的確是位聖人,在《論語》中,孔子的每句話都可以稱作是經典。在《論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時刻檢討自己並改正,那麼用不了多久,我們也會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這就是我讀過《論語》之後的最大感想。

讀論語有感2

我讀完《論語譯註》,也算是對《論語譯註》侑了些瞭解,還侑了些興趣,感孔老夫子既侑學問又侑思想,一部《論語註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聖經,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都説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歡的莫過於德行優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歡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侑、季路和文學家——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祂的筆墨不多,但祂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孔子對祂的評價是:

“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説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祂生活在現代,應該是一茖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尙外交部長了。據説祂當年白淨的臉尙長着侑型好看的絡腮鬍子,比現在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祂這樣儀表堂堂能説會道的男人,即使沒侑得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麼着也算得尙是特別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庚。’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從這段故事裏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茖大家庭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説的。不然分米的人怎麼主動要求給祂家那麼多米?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祂已經了“乘肥馬,衣輕裘”的程度,在那時還侑幾茖比祂更富的?現在又侑多少人開着寶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書尙,似乎沒侑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説,祂絕對不是“富二代”。公西華的富貴,應該與祂的能力與才幹是分不開的吧。

“自貢問曰:‘鄉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下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這是我在這本《論語譯註》中最喜歡的一段話。像顏淵那樣,唯唯諾諾,誰都喜歡的弟子雖然缺乏爭議,但是過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華,淋漓盡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華,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何必那樣束縛自己呢?

讀論語有感3

孔子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培養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喻指節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讚,顏回説:“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展。這裏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聯繫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點融化學生的缺點。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讀論語有感4

《論語》故事------《範式守信》講的是:東漢時的一對朋友張劭和範式畢業後要分別,張劭很傷心,範式就安慰他説兩年後去看他。兩年後,範式真的從千里之外去看張劭了。

讀着這個故事,我彷彿看到範式風塵僕僕、滿身疲倦的樣子,我也彷彿看到張劭見到好朋友滿臉喜悦的樣子……我覺得範式真是一個守信用的人!對自己的`承諾記得那麼清楚,而且他還克服困難去實現它。

這個故事也讓我想到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故事:宋慶齡小時候的一天,她的爸爸媽媽要帶她去伯伯家,宋慶齡突然想起她的同學小珍要到她家學疊花籃,於是她説不能失信,要留在家裏等小珍。還有一次,宋慶齡奶奶與一所學校約定去看望國小生,可是到了約定的日子,天下起來大雨,同學們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但宋慶齡奶奶依然冒雨趕到了學校。這些誠實守信的故事讓我明白了與他人交往,説話一定要講信用。講信用,別人才會相信自己,自己也會交到更多的朋友。講信用,會讓朋友快樂,自己也會很快樂。

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法國著名的文學家巴爾扎克説:“遵守諾言就像保衞你的榮譽一樣”我們從小就要向這些誠實守信的人學習,像愛護自己的榮譽一樣遵守諾言,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

讀論語有感5

在此之中,最重要的是講道義,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敬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怨而友其人"對呀!人沒有了道義,還會有朋友嗎?孔子最看中精神價值。他説:"見利思義"把"義"放在"利"上,把精神放在物慾之上。又説:"朝聞道,夕死可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把對道的追求,看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他以救世為己任,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認為"人能弘道",為了行道,他堅韌不拔。"知其不可而為之",甚至不惜"殺身以成仁"

人不但要講道義還要講仁愛。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仁".他對"仁"的解釋是"愛人",這是"仁"的重要內涵之一.他認為一個人的愛心應當從小就開始培養,年少時在家中救應該愛父母兄弟;長大了進入社會要愛他人,"仁"的最高境界則是愛廣大人民"泛愛眾,博施於民而能濟".

<<論語>>一本教會我做人的書,它將伴隨我走向人生的每一步.

讀論語有感6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這一段話説明了一個道理:做人要學會輕身外之物,才能強心靈之輕而永得愉悦,終生無悔,於政於事業是一種莫大的得益。也把那些對身外之物看的很重,而怕失去怕得不到的人稱之為“鄙夫”,即被鄙視之人,小人也。這樣的人是不是“可與事君也與哉”,可以重用呢?最後的結論是不可能應重用。

這種“鄙夫”對得到利益或權利非常看重,怕失去;對未得到的利益或權利,怕得不到。在這種心態下,“鄙夫”“無所不至”,就會不擇手段地想得到未得到的,千方百計地維護既得的。在這種“不擇手段”與“千方百計”中,其圍繞的中心是“自己”,並不是“他人”;是“局部”而非“大局”。你説這樣的人能夠“與事君也與哉”?能夠於政於事業有莫大的幫助嗎?當然是不可能。“鄙夫”做事,即使有利於政於事業,也是自己先得益得大益。他決不會無故耗費心血地去換來自己的小益,更不可能白忙乎而自己一無所得。

當然,同這樣的“鄙夫”共事相交,就得多留幾個心眼,要謹慎。我們雖不應存害他之心,去阻擋他,但也得防範一下這種“鄙夫”的“無所不至”。也許你的見解不同於他,他就會與你不利。

如今社會,這樣的人更是比皆是,政界如此,商界如此,甚至於藝術界也在有這樣的人出現。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更有甚者是好多少年朋友,也因利益問題成為“鄙夫”,嗚呼!

讀論語有感7

記得,第一次接觸《論語》有關內容還是在國中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已是耳熟能詳,琅琅上口之句。當時,我作為受教育者在品讀這些語錄時,感受到的是一種學習的態度、思想和方法。

而今,再次接觸《論語》,其實也不是正文,而是殷海華編著的《<論語>教育智慧品讀》一書,我已成為一名教育者,編者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華古為今用的指導思想,帶領我們重新審視的是《論語》中所體現的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引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去學習、借鑑。

本書從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育方法、教學內容、師生關係和教師素質這六個方面展開對《論語》中的教育智慧的闡述與引領。通讀過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並引起共鳴的有這樣幾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重在學習,貴在實踐

這是《論語》開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學生不僅僅要精通書本知識,更需要親身實踐體驗,否則最多隻能夠做個眼高手低之徒。它從屬教育目的範疇:讀書的目的,不在於死記書本,而在於應用,在於實踐,在於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而反思現在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及社會各界人士還存在片面的教育思想即職位了分數,為了出人頭地。只重視書本知識的掌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學生,它再次給我們以警世:我們的教育必須聯繫生活實際,切忌空談,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實效的最佳手段。著名詩人陸游也曾説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才能好學

孔子的這句話揭示了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才會主動積極地思考和鑽研,而不是被動等待接受知識灌輸。作為低年級的一名數學教師,理解並運用這一條寶貴的教學經驗是極為重要的。那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想,需要做到的有這麼幾點: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設計具有思維含量並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問題;聯繫實際展開體驗式教學;捕捉閃光點鼓勵學生取得的微小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這樣,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願學、愛學、樂學。而且學得活、學得好,有創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教勝於言傳

孔子這句話強調了教師自身的表率作用。教師應該以自己豁達的胸懷,自信的人生態度,樂觀的情懷感染和教育學生積極面對人生,達觀地學習和生活。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除了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科學的人生觀。教師是學校裏最重要、最直觀、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一個老師自身的魅力在教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説過: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以此來勉勵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為社會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讀論語有感8

今天在鄉下爺爺家呆了一天,除了做飯外,我把自己關在房間,安安靜靜的讀《論語心讀》和《了凡四訓》感覺時間真的好快!

“君子藏器於身,伺機而動。”《陽貨第十七》開篇講到了孔子如何應對陽貨?從孔子面對尷尬局面,靈活應對,不失禮也不得罪,足可以看出孔子超常的智慧,並非一般人理解的迂腐、木訥、、、、、、其實,讀到此篇,最值得我反思和學習的就是面對各種人,所應採用的不同態度,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度,讓自己不失禮同時又不得罪對方?尤其是生活在現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學會保護自己應該是第一位的,一個人的語言表達和智慧又是何等的重要,由於自己這方面缺失的太多,不知不覺會讓自己陷入一種焦慮之中,想的多了,反而讓人的心真正無法靜下來,越是那樣,越感覺自己信心不夠,底氣不足,無形中感覺自己不光進步不大,甚至退步了。那天在飯桌上,我的親戚們都指責我把我的兒子操的太忠厚老實,現在是孩子最天真爛漫的時候,就天天操他洗碗呀、疊衣服、做家務之類的,將來我的孩子大了,就只有照顧別人的份,男子漢要讓他學會享受、、、、、當時我並沒有做過多的爭辯,我只説了一句:“凡是慎於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切以孩子説話!”(當時,我就在反思自己,親戚們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的問題,孩子的表現未能贏得大家的真正認同,説明我的平日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這也許是好事兒,問題儘早暴露,便於更好的去正確引導,説明我需要改變和努力的地方還很多,感謝每一位的誠懇意見,我一定和孩子一起加油!)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孔子説這些話,既是玩笑,也是表揚,孔子對子游在如此小的地方,如此認真的、如此執着地實施禮樂教化,深感自豪和驕傲。因為儒家非常重視音樂藝術教化對人格形成的作用,樂教是儒家重要的教育模式。非常之遺憾的是現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沒有重視樂教對心智、心志、性格、道德、風尚的陶冶作用,中國小音樂課始終處於邊緣化狀況,高效樂教更加邊緣化,只是玩音樂,玩藝術而已,缺乏系統的建構和規劃,也缺乏悄然無聲的引導和潤物無聲的薰陶。不僅知識處於碎片化,藝術也處於碎片化。此種局面,如何不叫人憂心忡忡!從柳局的解讀中,也能讀出作為一名教育局長對於好多事情的無奈,這是一位有遠大理想、責任和擔當的好局長。也特別特別感恩吳教授帶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伏羲教育。雖然目前來看咱們的伏羲班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伏羲教育的大方向一直沒有偏離,“一切以孩子的成長和終身發展為目標,”不斷地努力奮鬥!很愧疚的是:“今天兒子都還在跟我講,他一直都很想要一個”葫蘆絲“,考慮到沒有專人去教他們,也就沒有幫他買,更主要的還是希望咱們伏羲班的娃娃們都能有幸去學習一門樂器,大家一起學習(我校目前沒有這方面專業的老師,一直都在”物色“,但願九月份開學,我們能感召一位可以教孩子們器樂的好老師,這是我的願望,一直都在默默祈禱!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應是如此,因為莊重而敬畏;因為寬厚而愛人;因為誠實而備受學生信任;因為勤敏而令學生敬佩;因為慈惠而讓學生感動。如此,定能成為一個好教師!能有幸成為伏羲班的老師,更有機會朝着這些方面而努力,在此除了感恩就是感謝,帶伏羲班兩年來,真的讓我改變了太多,也收穫了不少。雖然與前面的目標還距離很遠,我一定會朝着這個方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讀論語有感9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説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穫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

讀論語有感10

論語,千百年前的經典。流傳至今,有多少人曾今因論語而恍然頓悟。歷經歲月淘洗,它匯聚了人類最重要的精神創造和知識。每一句話都含着無窮韻味,等待我們去發現。

學而篇有這樣一句話: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這句話在書上的譯文是“所守的約言符合義,説話就能兑現”。用比較專業的方面來理解“義”,“義”便是一種儒家的倫理範疇,是指思想和行為符合一定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禮”。可“禮”又是什麼?這樣疑問是延伸出了更多的問題。我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所謂儒家口中的“義”。

我認為,這句話中的“義”是自己的能力範圍,是自己承擔的事。摘星攬月,時光倒流,有那麼多事是我們無能為力的,有那麼多事情是我們只能幻想的。太過不現實的諾言最後也只能是化成虛無的泡沫。不管那個當年許下諾言的舊人是為這個諾言多麼努力過或者是隻當做一場一笑而過的遊戲都只能無力地看着現實把曾經的海誓山盟慢慢吞噬。現實不是童話,諾言更不是一場遊戲,“義”是我們能做到的,是在能力範圍之內的,許下這樣的約言才能做到“言可復也”吧!在綠野仙蹤裏,多蘿西向奧茨大王請求送她回家,奧茨大王同意了,但最後卻發現,奧茨大王僅是一個普通的魔術師,根本沒有能力送她回家。這不就是能力之外的事嗎?奧茨大王最後的下場是原形畢露,沒有人再相信他。沒有做到“信近於義”的奧茨大王最後落了個可悲的下場。

誠信的根本是信近於義,誠信是一種美德,“信近於義”更是如此。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態度容貌莊矜合於禮,就不遭受侮辱。

恭維和恭敬,僅有一字之差,相差卻是甚遠。一個是古老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另一個卻是世俗中的不良行為。對待別人恭恭敬敬,別人也會如此待。反之,費盡心機去恭維別人,換來的只會是別人的鄙視與唾棄。恭敬對待別人是一種情操,是發自內心的真實的體現。恭維卻是極不自然的,處心積慮的。

因不知其親,亦不可宗也。依靠關係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隨隨便便相信別人,自然是不可取的,自己熟悉的人,已經熟悉他的品質,依靠起來便踏實了。世説新語裏就有這樣一個故事:魏朝的時候,一個叫許允的吏部郎,管人事的,他用人多喜歡用自己鄉里的人。有人就為此向皇6f56帝告狀,説他任人唯親。於是魏明帝把他抓了起來。他怎麼辦呢?他對魏明帝説,我所推薦的人,都是自己素日熟知的人,皇帝可以考核一下他們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自己甘願領罪。皇帝一考核,這些人個個官聲都非常好,十分稱職,於是把許允釋放了。

同樣故事還有一個:晉朝的時候,朝廷積貧積弱,謝安想組建一支新式軍隊捍衞國家,在選將上一直頗費躊躇,因為他知道最合適的人選只有他的侄兒謝玄,最後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用了他。淝水之戰中,謝安又擅自做主,任命弟弟謝石擔任前線大都督,侄兒謝玄任前鋒,兒子謝琰任前鋒中前鋒,後來以少勝多的大勝利充分證明,這一任命是完全正確的。

這兩個故事都説明了一個道理,在某些時候,舉薦自己熟知的人反而更能發揮出人才的優勢。

“信近於義”、“恭近於禮”、“因不失其親”這三句話,第一個講的是對言語的要求,第二個講的是對行動的要求,第三個講的是內心的依靠。它們同樣是做一個君子應該注意的三個方面。

亂世春秋,因為有了偉大的孔子,這段歲月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熠熠生輝。孔子面對一個個王朝的興盛衰敗,發出種種睿智的感歎。有人説,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僅是如此一句簡單又複雜的話語,就可以讓我們後人無限感慨,無限領悟。不得不説,孔子,真君子也。

標籤:有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