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農村管理調研報告

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是當前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根據市委袁秀和副書記的指示精神,我工作組與樂陵市市中街道工作人員就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推進和-諧德州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聽取情況通報、組織座談研討、深入基層調查、赴創新社會管理先行先試市學習考察,在瞭解我市社會管理基本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管理調研報告

一、市中街道農村社會管理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切實轉變管理理念,致力於建設法治型、服務型、責任型、效能型政府。一是着眼於打造"法治型"政府。市中街道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以法律、法規為依據,逐步形成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行政決策機制。二是着眼於打造"服務型"政府。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三是着眼於打造"責任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度和加強幹部作風建設,不斷完善政府工作規則,規範行為,增強責任意識、公僕意識、信用意識,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四是着眼於打造"效能型"政府。在進一步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強化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政府工作流程,倡導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推動政府工作提速增效。

(二)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形成了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城鄉基層組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系統。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

業的發展,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心下移,使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越來越重要,目前市中街道的社區工作包括了民政救助、低保、醫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口與計劃生育、勞動就業、市容保潔、司法援助、社區服務、宗教管理等十多項社會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務工作,幾乎要對轄區性、羣眾性、社會性工作負全責,因此,加強城鄉社區管理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一是全面開展了城市社區建設,加強社區管理工作,首要的是要準確把握辦事處職能定位,抓好農村社會管理。制定了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建設的發展規劃,強化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扶持社區服務實體,壯大社區公共服務志願者隊伍,廣泛動員社區單位、居民羣眾積極參與。從組織管理上,形成了以辦事處為龍頭的行政體系;以羣眾志願者隊伍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體系;以居委會為依託,居民互助為基礎的社區服務工作管理體系。二是積極推進農村村委會建設,強化農村社會管理,要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支持村委會協助政府做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農村的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妥善處理了人民內部矛盾,把矛盾和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可能發生的羣體事件解決在基層。

二、農村社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隨着村民自治的推行,農村管理制度出現了三大變化:生產生活市場化、村幹部選舉民-主化、農村社會事務管理自治化。但由於傳統制度的慣性作用和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滯後,農村基層組織的管理職能並沒順應形勢的發展而發生根本性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村民自治的實

際績效;同時,我市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但城鄉二元管理的宏觀政策制度沒有隨着城鎮化的深入而發生實質性改變,從而導致農村基層治理的結構性問題沒能得以解決。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感到當前農村基層的管理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組織職能不合理。目前農村基層組織的職能定位還是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三位一體”,村兩委幹部是無所不管、無所不包,工作任務重、難度大、運轉難。就工作職能來看,目前主要肩負着三大職能,即管理性職能,包括髮展村級集體經濟、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計劃生育、保障、外來人口管理、治安調解等;服務性職能,主要是村民的就業、就醫、就學以及村級公共事業建設、幫困送温暖、實事工程等;行政性職能,包括衞生村、文明村和示範村等各類創建工作,以及義務獻血、徵兵、拆違、動拆遷等指令性工作任務。實際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當前村級組織的重頭工作。在調查中村幹部普遍反映,從村級組織的實際運轉狀況來看,村級組織的工作重心是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以及完成上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下達的行政性任務,而對於促進農民增收所需要的生產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發佈、產銷配套服務等,村幹部卻顯得力不從心甚至無力關心。特別是村支書,絕大多數表示“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佔用了自已約80%的工作精力,對黨建和其他村級事務性工作就很少有時間過問。但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特別是國家宏觀政策的逐步調整、市場經濟主體發展壯大,現在的村級集體經濟還想依靠傳統的發展理念和模式來實現再發展,其空間越來越小。

《農村管理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