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集合五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土保持方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土保持方案集合五篇

水土保持方案 篇1

一、前言

有關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批、實施過程情況簡介。

二、主體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概況

1.主體工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主要建設內容,有關設計文件批覆、調整過程。

2.水土保持方案報批過程,主要建設內容、建設時限、投資概算,水土保持方案中確定的防治措施設計落實、調整情況。

三、工程建設管理

1.組織領導。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及具體管理機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

2.規章制度。有關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立的各類規章、制度、辦法。

3.監督管理。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部門檢查、監督情況。

4.建設過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招標投標過程,合同及其執行情況,施工材料採購及供應。

5.建設監理。包括監理規劃及實施細則,監理制度、機構、人員、檢測方法,水土保持工程的質量、進度、投資控制情況。

6、工程投資。包括批准的'水土保持投資概算,資金到位時間,年度安排,概算調整情況,經費支出。

7、完成主要工程。包括治理措施類型及數量變更情況,實際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植物、臨時防護工程等的類型、數量,與設計工程量增減情況及原因分析。

四、經驗、存在問題及建議

在水土保持方案實施過程的主要經驗,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今後管理運行的建議。

五、運行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移交、使用,管理維修養護責任、辦法。運行期水土保持監測任務。

六、附件

1.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覆文件。

2.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批覆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變更審批文件。

4.投資到位及使用情況説明。

5.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意見。

6.主體工程總平面圖。

水土保持方案 篇2

肇州縣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共涉及 3 個鄉鎮,分別為永樂鎮、衞星牧場及託古鄉,共包括 3 個項目區、5 個項目區區塊,項目區總面積為 6353.17hm2。其中,永樂項目區分為三個區塊,永樂項目區區塊 1、區塊 2 及區塊 3,項目區總面積 3385.86hm2;衞星牧場項目區總面積1492.15hm2;託古項目區總面積 1475.16hm2。

1 地形地貌

肇州縣永樂鎮位於永樂鎮西南、東南方向,分為三個小區塊。項目區塊 1 位於永樂鎮、位於永樂鎮南部,新路村南側,項目區總面積為629.85hm2,項目區內草原面積為 599.85hm2,項目區塊 3 位於永樂鎮東南方向,太豐村東北側 X140 公路南邊,項目區總面積為 191.56hm2,項目區內草原面積為 191.56hm2。本次生態修復的三處項目區均位於鬆嫩平原腹地,屬衝擊性平原,地形自西向東逐漸偏高,地勢較平坦,屬漫川漫崗,略有起伏,均為平川地和季節性積水的低窪地。地貌形態單一,皆為低平原區。

1.1 氣象水文

項目區處於中高緯度,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變化顯着。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早霜,春季多風少雨乾旱。全年有效積温平均為 2800℃,日照時數平均為 2900 小時,無霜期 120~150天,屬温和農業氣候帶。多年平均降水量 459.5mm,年內降水時空不均,6-9 月降水較多,佔 70%。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 E601 為 943.3mm,由於受氣温、風速、植被等影響,5 月份最大,6 月份次之,5~6 月份蒸發量佔全年的 30%以上。項目區內為大面積連片草原,無水利工程及天然溝渠,地表水資源貧乏,地下水資源豐富。

1.2 土壤

多黑土與慄鈣土之間的過渡地帶土壤。有黑鈣土、草甸土、鹼土和鹽土四個土類,多呈復區分佈,是一步三換土的地區。項目區內土地部分為鹽鹼地。

1.3 植物資源

項目區天然植被基本上屬於蒙古植物分佈區,以羊草草甸草原植物為主,在波狀平原平地上以羊草羣落為主,混生有柴胡、紫雲英、蒿類、地榆、蔓委陵等,在平原中較高的地方有大針茅-兔毛蒿羣落。在低平地上混生有鹼草、狐尾草、三稜草、蘆葦等,還有耐鹽植物鹼蒿鹼蓬、星星草等。項目區植被主要為羊鹼草,分佈於整個項目區,項目區平均草地植被覆蓋率 95.31%。

1.4 土地利用現狀

肇州縣總面積為 244500hm2,擁有耕地 148000hm2,草原5666.7hm2,水域面積 6266.7hm2,林地 31200hm2。永樂鎮幅員面積18530hm2,有耕地面積 8295hm2,有造林面積 1025.4hm2,草原面積6510hm2。永樂鎮共包含三個項目區塊,其中項目區區塊 1 總面積為2564.45hm2。項目區區塊 2 總面積為 629.85hm2。項目區塊 3 總面積為191.56hm2。衞星牧場總面積 11200hm2,耕地面積 1250hm2,草原面積5333.3hm2。項目區總面積為 1492.15hm2,佔衞星牧場總面積的13.32%。託古鄉幅員面積 16666.7hm2,耕地面積 8182hm2,草原面積4432hm2,葦塘水面 3333.3hm2。項目區總面積為 1475.16hm2,佔託古鄉總面積的 8.85%,項目區內全部為草原。

1.5 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性分析

項目區所在三個鄉鎮總面積為 46396.7hm2,佔肇州縣總面積的18.98%。其中,草地面積和林地面積佔比例很大,耕地佔三個鄉鎮總土地面積的 38.21%,草地佔三個鄉鎮總土地面積的 35.08%,土地植被覆蓋率較大。項目區所在位置主要是草地,該地區土地部鹽鹼化,但是由於鹽鹼地土質不適合植物生長,導致草地覆蓋率不高,部分地方巖土裸露,並且沒有進行人工補植,這樣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經過多年運行,土地利用結構基本合理,本次不作調整。

2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現狀

2.1 水土流失現狀

項目區所在鄉鎮水土流失類型均水力侵蝕,且全部為輕度侵蝕,土壤侵蝕模數為 1200t(/km2·a)。由於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及牲畜活動等原因,草原部分植被被破壞,出現斑禿現象,引發水土流失。永樂鎮水土流失總面積為 1407.42hm2,佔肇州縣水土流失面積的 6.67%。衞星牧場水土流失總面積為 2302.56hm2,佔肇州縣水土流失面積的10.91%。託古鄉水土流失總面積為 4251.25hm2,佔肇州縣水土流失面積的 20.14%。項目區所在位置是天然草地,是畜牧業發展的基本保障。項目區的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若不及時對項目區的水土流失進行治理,將會使水土流失現狀越來越嚴重,使草地逐漸演變成荒地,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惡化。

2.2 水土保持工程現狀

項目區目前無水土保持措施,無圍欄,無禁牧標識,部分土壤鹽鹼化較嚴重,致使原始野生植被不能生長,致使項目區水土流失情況惡化。

2.3 原則

(1)堅持以改促封、以調促封、以管促封原則。改變傳統的放牧為舍飼,改粗放的飼養方式為科學飼養方式,實施全面封育措施。調整農林牧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和特色產業,不斷增加羣眾經濟收入。制定管護制度,落實管護人員,嚴格封禁,並加大預防監督力度,加大對人為造成水土流失案件查處力度。(2)堅持生態治理優先、人水和諧的原則。以防治水土流失和增加生態效益為目的“,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重點治理與一般防護相結合”,使破壞的生態環境得到及時治理,實現生產建設與生態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3)堅持綜合治理的原則。按照工程實際情況,合理佈置各項修復措施,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科學、嚴密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減小水土流失對環境的影響。(4)堅持最小擾動的原則。在方案的編制中,嚴格執行減少擾動面積的原則,設計中避免產生二次開挖、隨意堆土、外擴等增加擾動區域的不合理措施,控制工程建設對項目區的破壞程度。(5)堅持經濟可行的原則。在方案編制中,從實際出發,在有效防治工程建設新增生態破壞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經濟合理,以較少的'投入爭取最大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3 建設目標

3.1 治理水土流失

本次項目區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實行全年封禁,工程建成後,使項目區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 98.2%,項目區內水土流失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植被覆蓋率提高,將很大程度降低土壤的水力侵蝕機率,降低土壤侵蝕程度,使生態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形成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3.2 植被恢復

項目區將對草場進行生態恢復建設,人工補植適合項目區生長的牧草,補植面積為 247.93hm2,使項目區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 99.32%。生態環境將明顯改善,農業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3.3 人為水土流失控制

以全年封禁方式為主,建設封禁相關工程:圍欄、宣傳牌、宣傳牌等。通過村民自建的配套措施畜舍、青貯窖、節能灶、沼氣池等,保證牲畜飼養和生活能源的需要。加強項目區管理,建立管理組織和管理制度;大力宣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導生態道德理念、保護大自然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精神。

3.4 建設任務

項目區實行全年封禁,水土保持生態修復面積 6192.22hm2,水土流失治理總面積為 841.06hm2,進行草地修復人工補植,補植面積247.93hm2,植被恢復程度為 99.3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為 98.2%。

4 政策保障

制定完善的項目區生態修復治理保障政策。努力提高政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效應跟蹤評估體系和政策服務體系,指導項目區用足用好各項扶持政策。保護好現有草原用地指標,不改變原土地用途,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研究制定草原開發利用政策,進行草產品深加工,提高草原的經濟價值,更好地保護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水土保持方案 篇3

資源型城市環城礦山,尤其是環城露天礦山大量固體廢棄物被排棄在排土場,容易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周圍大氣和水體被污染,並嚴重破壞礦山周圍的自然景觀,威脅周圍居民的生活與身體健康。與此同時,礦山企業,特別是國有老礦山企業的礦山廢棄地的綜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着,而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治理維護費用的投入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不利於治理的可持續發展。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安徽省馬鞍山市姑山鐵礦的鐘山排土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模式進行了研究及示範,通過示範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徹底解決了排土場生態環境破壞對居民生活、身體健康帶來的威脅和危害,同時通過農、林、副產品收入,提高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經濟效益,改變了綜合治理“投入大、產出小”的局面,減輕了國有老礦山企業的經濟負擔,為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類似資源型城市環城礦山廢棄地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供參考借鑑。

1 研究區概況

1.1 研究區簡介 姑山鐵礦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馬鞍山市,礦山採用露天開採,開採規模為150萬t/a。鐘山排土場主要排棄姑山鐵礦露天開採剝離的巖土,已於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場南北長約 550m,東西寬約350m,共形成5個排土平台,標高分別為20m(1平台)、30m(2 平台)、40m(3 平台)、50m(4 平台)及 60m(5 平台)。排土場總佔地面積約22.8hm2,其中4平台是面積最大的平台,面積約5hm2。鐘山排土場區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 1 895.5mm,最大 1d 降雨量316.1mm。梅雨期最長達43d,梅雨量最多達530.9mm,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5%。降水季節性強,5~9月份降雨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所在地區年平均風速2.46m/s,最大 風 速 39.9m/s,年 主 導 風 向 及 頻 率 分 別 是 ENE 和10.75%,年次導風向及頻率分別是E和8.98%。

1.2 治理問題的提出 鐘山排土場位於馬鞍山市規劃城區,其東側緊靠寧蕪高速公路(G4211),毗鄰青山河,北部、西部和南部3面緊鄰居民區,西側有當塗至查灣縣級公路沿排土場而過。目前排土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排土場平台土壤貧瘠,土體石礫含量高、壓實嚴重,滲透係數低,遇到大雨,容易形成較大匯水,造成嚴重水土流失;(2)排土場棄土質地鬆散,遇到大風天氣極易形成揚塵,遇暴雨極易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誘發滑坡等地質災害;(3)排土場緊鄰馬蕪高速公路及青山河,嚴重破壞了青山河兩岸的自然景觀,造成了高速公路的視覺污染。

2 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研究

2.1 綜合治理目標 通過治理,徹底解決鐘山排土場生態破壞、揚塵及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同時通過農、林、副產品的收入提供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2.2 土地適宜性評價 鐘山排土場已於20xx年停止生產,筆者首先根據鐘山排土場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性質等實際情況,並參考馬鋼姑山鐵礦土地利用規劃和鐘山排土場附近居民的意願,對鐘山排土場土地適宜性進行了評價,初步確定了排土場土地的擬利用方向,評價結果見表1。【1】

2.3 綜合治理模式研究 根據排土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標,參考馬鞍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

及姑山鐵礦相關規劃等,並徵求排土場附近居民的意見,將鐘山排土場劃分為4個功能區進行綜合治理,如圖1所示。【2】

2.3.1 生態農業區(4平台) 該功能區主要位於排土場4平台,該平台位於排土場的中間位置,為排土場面積最大的平台,面積達5hm2。該功能區的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並通過農副產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1)設計在鐘山排土場4平台修建排灌系統及集水池,收集平台匯水,一方面可以為綜合治理提供水源,另一方面可以將4平台集水池建設為漁塘,在外圍飼養鵝、鴨等家禽;(2)設計將排土場4平台其餘土地建設為農田,種植花生等經濟作物。

2.3.2 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1~3平台迎風坡及5平台) 該功能區包括鐘山排土場1~3平台迎風坡及5平台,該功能區的主要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防風固土、並適當考慮環境綠化。在平台內側修建排水渠系,排除匯水;在平台營造生態用材林及防風林,一方面可以防治風害,為4平台生態農業區的'建設提供保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林木蓄積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在高速公路旁栽植雪松、棕櫚、紫葉李等觀賞樹種,營造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消除視覺污染。

2.3.3 生態經濟林區(1~3平台背風坡) 該功能區包括鐘山排土場1~3平台背風坡,該功能區的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防治水土流失,同時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平台內側修建排水渠系,排除匯水;在平台營造經濟林,種植油桃等,通過經濟林產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經濟效益;由於1~3平台背風坡緊鄰居民區,設計同時在林間開闢道路,修建一些休閒娛樂設施,提高社會效益。

2.3.4 水土保持林區(排土場邊坡) 鐘山排土場邊坡坡度較大,且流沙和石渣混排,質地鬆散,是水土流失和粉塵污染的主要源頭,該功能區治理方向為建設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採用喬灌草綜合配置。

3 示範區建設及運行

3.1 生態農業區建設及運行 根據設計,將鐘山排土場4平台建設為生態農業區,分為經濟作物種植區,魚塘及家禽飼養區2部分。截至20xx年底,姑山鐵礦在4平台開挖魚塘(集水池)2口,在外圍建立圍網飼養鴨、鵝等家禽,魚塘和家禽飼養區面積約0.5hm2,其中水面面積0.3hm2。

利用姑山鐵礦剝離的第四系粘土作為客土[2-3],覆蓋厚度80cm,建造了約4hm2農田,鐘山排土場排棄的混合巖土及客土已經過檢測,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二級標準值。集水池(魚塘)現處於蓄水階段,並已在魚塘外圍飼養了少量的鵝和鴨等家禽,主要供應姑山鐵礦食堂;在建造的農田上種植了芝麻、花生等經濟作物,20xx年芝麻產量約70kg/667m2,花生產量約300kg/667m2,基本達到附近農田的平均產量,經濟效益顯着。

3.2 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建設及運行 根據設計,在鐘山排土場1~3平台迎風坡及5平台建設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選用楊樹作為生態用材林、防風林的主要樹種[4],採用穴狀整地回填客土的方式進行土地整治,楊樹栽植株行距2m×2m,林下撒播草籽。在寧蕪高速公路(G4211)旁栽植雪松、棕櫚、紫葉李等綠化樹種。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完成了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的建設,營造了一條長約1 000m的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帶,既起到防風及水土流失,為生態農業區提供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又通過林木蓄積增加了經濟效益,更改善了寧蕪高速公路(G4211)的自然景觀,消除了視覺污染。

3.3 生態經濟林區建設 根據設計,姑山鐵礦在鐘山排土場背風坡的各個平台建設生態經濟林區,選擇油桃、葡萄及梨作為生態經濟林的主要樹種,建設形成了油桃園、梨園、葡萄園等。油桃及梨樹栽植株行距為2.5m×3m,葡萄株行距為1.5m×2m,同時在生態經濟林地面種植了紫花苜蓿,以改良土壤。由於生態經濟林區緊鄰居民區,為了給居民提供休閒場所,同時為發展觀光農業奠定基礎,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在生態經濟林區修建人行道路。截至20xx年底,生態經濟林區共修建休閒觀光道路 1 400m,栽植油桃約 200 株,梨樹約 700 株,葡萄約300株,20xx年共出產油桃約2 950kg,葡萄約1 900kg,梨15 000kg,所產水果全部供應馬鞍山及附近市場,經濟效益顯着。

3.4 水土保持林區 根據設計,20xx年起姑山鐵礦對鐘山排土場斜坡逐步進行了治理,水土保持林區採用喬灌草綜合配置,選擇構樹、楊樹作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喬木樹種,紫穗槐作為灌木樹種,綜合考慮覆蓋地表速度、根系深度和冷暖季交替的問題,草種選擇百喜草、黑麥草、紫花苜蓿、狗牙根混合草籽[4]。截至20xx年底,已完成了水土保持林區的建設,構樹、楊樹的成活率達95%以上,長勢良好,3年生的楊樹胸徑已達近20cm,鐘山排土場斜坡部分的揚塵污染及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

4 結論

通過研究,構建了包括生態農業區、生態用材林及防風林區,生態經濟林區及水土保持林區等功能區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鐘山排土場模式,通過治理,不僅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時還通過農、林、副產品的收入提供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鐘山排土場模式可以為長江流域乃至國內資源型城市類似礦山排土場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供借鑑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安徽省馬鞍山市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20xx-2015年)[Z].馬鞍山市人民證府,20xx.

[2]李香梅,趙豔,蔡桂香,等.冶金礦山排土場土壤改良及植被恢復技術[J].現代礦業,20xx(7):124-126.

[3]譚輝,鍾鐵,白懷良,等.馬鋼姑山鐵礦排土場復墾物種選擇與土壤的關係[J].科技資訊,20xx(26):150-152.

[4]王飛,鍾鐵,李書欽,等.排土場生態復墾植被優選試驗研究[J].現代礦業,20xx(7):70-73.

水土保持方案 篇4

建設內容

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機構能力建設

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站),要進一步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職能,充實配備與執法任務相適應的專職監督管理人員,定期參加監督執法培訓和考核;改善現有辦公場所條件,在20xx年前配齊與管理工作相適應的電腦、打印機、傳真機、掃描儀、照相機、攝像機、全站儀、錄音設備、GPS等辦公設備,在監督執法時由縣水務部門保障用車;建立健全穩定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經費渠道,保證監督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確保監督檢查、案件查處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數據庫和標準規範的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監督檢查、驗收及案件查處等相關檔案資料,達到查閲方便,統計準確,操作規範的要求。

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工作規範化建設

1、方案審批規範。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流程圖,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審查、批覆、送達等工作,堅決杜絕逾期審批、越權審批、“人情”審批和“吃拿卡要”等現象。

2、監督檢查規範。縣水務部門每年至少對本級及上級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產建設項目進行2次以上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的生產建設項目單位要給予批評、通報和曝光,並依法進行處理。

3、設施驗收規範。實行水土保持驗收許可制度,嚴格按照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程序、標準進行驗收,做到檔案齊全、程序規範,杜絕逾期驗收、越權驗收和故意刁難建設單位等現象。

4、規費徵收使用規範。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徵收程序、標準、方式和使用管理規範,公開透明,堅決杜絕擅自降低標準或超標準徵收現象;徵收的費用主要用於水土保持勘測、規劃、宣傳、培訓、差旅補助、獎勵和監測儀器設備及交通工具的購置、維修。除生產建設單位無力治理的,不得違規徵收水土流失防治費。

5、案件查處規範。立案查處水土保持違法違規案件,做到依據充分,執法身份、取證方式和程序合法,法律適用正確,文書規範。

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制度建設

1、督查制度。對人為造成水土流失的現象,隨時發現、隨時檢查、隨時處理;深入監督檢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實情況及工程質量情況;建立並落實好水土保持違法違規案件的督辦制度;全縣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隨時接受縣人大及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2、報告制度。對於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求的上報事項,做到及時準確上報;對於重大水土流失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立方米以上),縣水務部門要在事件發生1周內正式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特殊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0立方米以上)隨時報告。

3、管理制度。縣水務部門設立水土保持專業技術評審小組,對從事水土保持方案評審、設施驗收、技術諮詢等技術支撐服務的工作人員制定規範化工作制度和廉政制度。實行嚴格的“進出”考核制度,依法約束執法人員行為,保證執法隊伍純潔。

4、社會監督制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公告水土保持方案審批、驗收等行政許可的依據、程序、條件、時限、內容和結果,公告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成果和其它重要事項,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設立舉報電話、郵箱,規範舉報的記錄、接收、處理、協調、反饋等各環節工作。

進度安排

從20xx年到20xx年5月,分四個階段,實施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一是啟動階段(20xx年12月底前)

1、結合全縣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細化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目標、任務、要求;

2、全面啟動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各項工作。二是培訓階段(20xx年1月—6月)

1、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國家、省、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培訓班,進行全面業務培訓;

2、對照本次能力建設標準,完善配套規章體系,提高監督管理能力,明確監督管理規範化要求,健全監督管理工作制度。三是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依據能力建設要求和標準,對照《河北省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綜合評價指標》查漏補缺,不斷推進各項能力建設工作;

2、定期召開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彙報會,落實能力建設各項目標要求。各部門密切配合,上下聯動,共同搞好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四是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1、20xx年9月—12月,完成能力建設縣的總結和自驗工作,迎接省水利廳的初驗;

2、20xx年1月—5月,按照省水利廳的驗收要求,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各項工作,迎接上級抽查複驗。同時,向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總結報告,對事蹟突出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報省、市表彰。

保障措施

經費保障。多方爭取,安排經費,可從徵收的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中列支專項經費,用於監督管理能力建設,保障工作正常開展。加大宣傳。加大對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能力建設的宣傳,及時報道重大事件、先進做法和經驗,營造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支持。

激勵措施。對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中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並積極宣傳先進事蹟,促進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工作全面提高。

水土保持方案 篇5

一、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1.水土流失現狀分析

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由擾動地貌和破壞植被引發土壤侵蝕加劇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由棄渣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組成,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地點為疏勒縣巴合齊鄉轄區河段,工程區內水土流失侵蝕類型以風力侵蝕和水力侵蝕為主,前者危害主要受自身環境因素影響,項目區以西北風為主,春季風速較大,灌區表層土壤乾燥,常有沙塵天氣,且天然植被無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補給,生長緩慢,因此風蝕加劇,加之不合理的人為活動也會增加水土流失量;後者因河道防洪工程多為土堤,抗衝能力差,因此也容易產生水土流失。根據對主體工程報告的評估,對其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前瞻預測,由於工程建設臨時施工道路等原因,項目區原地貌植被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再有,對於施工料場和生活區,也應採取有針對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出現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根據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及主體工程報告,結合項目區自然條件、主體工程佈局及工程建設用地範圍,劃分水土保持分區,主要分為河道護岸工程區、料場區、臨時生產生活區和施工道路區共4個防治類型區。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項目,其水土保持方案應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區內,即將主體工程佈置設計包括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也視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對工程開發建設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做出防治安排,各分區措施佈局如下:①河道護岸工程區。該區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針對主體工程設計的河道護岸工程,採用單排井柱加格賓石籠防衝順壩護岸形式,對紊亂的河進行調整道,穩定主槽流路並減少河岸坍塌,進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②料場區。從專業料場購買河道護岸工程所需的卵石,本方案設計並不包括砂石料場進。③臨時生產生活區。該區分佈於河道工程區外,包括施工單位臨時倉庫、房屋、施工場地和材料堆放地,佔地0.26hm2,在工程建設完成後應予以拆除,產生的`棄渣應就近回填到河道兩岸的凹地,並對土地進行平整。④臨時施工道路區。該去主要分佈在河道堤防上和堤防外圍,在施工期間應對經常路面進行灑水,確保路面不起塵土,嚴禁過往車輛隨意碾壓周邊土地,在工程建設完成後,應按照路面要求對路面進行找平處理,原有植被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復。

3.水土保持措施總體佈局

根據各水土流失防治類型區的水土流失的特點,依據水土保持措施的三原則(治理與防護相結合、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治水土流失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原則)統籌佈局各水土流失防治類型區的水土保持措施,構建系統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該體系應以工程措施為先導,在各永久建築物周邊、塊石料場和道路沿線建立邊坡防護工程,在棄渣場建立攔渣工程,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控制性,使新出現的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攔蓄和集中控制,並在此基礎上對料場、渣場的工程棄土進行表土回填和覆土,完成土地整治工程後,採取植物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來對該區域進行綠化,臨時施工區、廠區、公路沿線以及庫區周圍的綠化,也是先進行土地整治工程,然後採取植物措施,以保護新生地表,改善生態環境,並能夠使綠化工程的觀賞性和後效性得以展現,實現水土流失由被動控制向主動開發治理的轉變。蓋孜河防洪工程建設過程中及投產運行後的水土保持工作均由42團負責,並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進行管理,工作內容主要有:施工過程中工程佔地範圍內的水土保持監測,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等。

4.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因施工期間會對原有植被及施工場地周邊環境造成破壞,擾動原地面致使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水土流失,初步估計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為5.36萬元,即水土保持工程總投資為5.36萬元。該防洪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以減輕汛期洪水對項目區造成的各種危害,還能夠間接提高灌區內的引水保證率,有效改善灌區灌溉條件,並對灌區內的部分鹽漬化土地進行改良,有利於提高該區域人們的生活水平。

二、小結

綜上所述,防洪工程建設涉及範圍較廣,開挖動土面較多,對當地的水土保持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只要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切實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設計工,採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構建系統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通過水土流失防治點、線、面相結合的總體佈局,對各防治分區進行綜合整治,人為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形成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治理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5]。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屬於較為系統的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工程,增設護岸後水流會集中歸槽下泄,對下游地區水庫蓄水及耕地灌溉均有利,以往42團蓋孜河洪水災害對農田、林帶、交通要道、房屋等造成了很大危害,使得當地羣眾的的財產遭受損失,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該防洪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説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