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自然、愉悦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象、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忽視了生命的存在,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呢?

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真誠面對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注重傾聽、賞識、激勵

新課程重視了學科知識的交叉、綜合和滲透,這對於向來認為“隔行如隔山”的學科型教師來説,的確是一個挑戰。怎麼辦?這就要求教師要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真誠的學會傾聽,和學生共同學習、探究、發展。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長大。再則教師還要做個性張揚的激勵者,讓每個學生在激勵氛圍中得到尊重,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建立平等、合作、交流的平台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師敢於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不僅是身體蹲下來,心靈也要蹲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惟有師生平等,才能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有利於師生的交流,使課堂成為交流的“沙龍”。

二、課堂還給學生,用心靈怦擊思維火花。

(一)讓“愛意”充滿課堂

沒有“愛意”的課堂算不上是理想課堂。課堂上師生之間充滿“愛意”,課堂才會變得有活力,教師才會遊刃有餘地教,學生才會自由自在地、輕鬆地學;課堂上有了“愛意”,師生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課堂上有了“愛意”,教師不會將目光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可以説:“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願意回答的學生,不妨滿懷期待地説:“你先試一試”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這不,説得挺好、多好呀!”“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行”在教師暖暖的愛意中,學生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自主的學習和發展。

(二)讓“和諧”貫穿課堂

只有營造輕鬆、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摒棄那種教師高壓式、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想象力,從而才會提出一些具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如教學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我打破原來的先出示人民幣,而是先讓學生談談:“你對人民幣知道多少?“教室裏一下子炸開了鍋,同學們各抒己見。諸如:“我知道人民幣就是錢”;“我用錢買過東西”;“我知道一元等於10角”;“我這裏有5角錢”等等,這時我乘機出示百元、一元、二元、一角、五角等人民幣分發給各個小組,讓學生自己來辨認人民幣,兑換人民幣,把所瞭解的知識填進相應的表格(事先提供)。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思想開始無拘無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使課堂成了他們快樂學習的樂園。

三、將生活融入數學,讓學生體味數學樂趣

數學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是有趣的部分。在每個人的的學習生涯中,都少不了數學。我們學數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一些實際問題,學生一旦能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學習興趣必然就會得到提高。例如:我在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之前,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我先佈置學生回家寫日記把爸爸、媽媽和自已的年齡寫下來。上課時我這樣提問:小朋友誰能告訴老師你今年幾歲了?你爸爸今年幾歲?媽媽今年幾歲?一個小朋友説:“我爸爸今年30,我今年7歲,我媽媽今年28歲。”同時老師把30、7、28三個數寫在黑板上。然後提出問題:“看誰聰明能看這三個數字用數學語言説一句話?”再讓小朋友們同桌夥伴合作討論:合作討論的方法,可以分4人一組或兩人一組進行討論,比一比看哪一組夥伴團結協作的精神最佳,最後評出最佳協作夥伴。討論結束後,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後地搶着回答:老師我來説:“7比30小,7比28小,30比7大,28比7大。”另一個小朋友也搶着説:“媽媽的年齡比爸爸小兩歲,小孩比媽媽小21歲,爸爸比小孩大23歲”等等。通過小朋友們身邊的實際生活事例引入課堂,使小朋友們知道

《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