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其核心內涵在於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職業,而是當作事業,不僅僅把工作當成獲取報酬、養家餬口的工具,而是樹立起了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着、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工匠們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生產出一流的產品,給客户提供無可挑剔的體驗。這種寶貴的職業精神需要職業學校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進行系統闡述引導,並在具體的實習實訓操作中得以強化訓練,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發揮企業育人的主體作用。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説到“工匠精神”,我們總會想到瑞士的手錶、德國的機械、日本的管理。正是由於對“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堅持,才造就了這些國家名企名牌輩出。據報道,截至2012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企業長壽的祕訣是他們都在傳承着寶貴的“工匠精神”,大多“術有專攻”,立足本行,心無旁騖,在某一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最終成為各自領域的“領頭羊”。

在我國,企業“短命”現象並不少見,雖然我們具有“庖丁解牛”、魯班、賣油翁等歷史悠久、膾炙人口的“工匠”式傳奇,但如今卻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成了許多人的工作生活態度。在這種文化氛圍裏,“工匠精神”的沒落和消亡在所難免。更令人擔憂的是,企業自身的這種職業態度勢必對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職業觀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紮根”,企業必須轉變觀念,致力於打造百年老店、民族品牌、國際名牌,並積極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環境,主動承擔教育人的重任。長期以來,職業學校形成了優先保證就業和滿足學生餬口營生的辦學理念,重“傳技”,輕“育人”,甚至片面追求升學率和“綁架”技能大賽,忽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職業學校要轉變辦學理念,修正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課程改革,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儘快補上“短板”,走出過於重視技能傳授、文化教育,而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誤區,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紮根”、開花、結果,進而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產生“蝴蝶效應”。

培育“工匠精神”還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全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尊重職業、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在制度層面上讓工匠們受人敬重、體面工作,成為職業學校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保證工匠們不為基本生計所困,潛心無憂鑽研,成為具有高度定力和魅力的“大國匠人”,此乃民族的希望所在。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篇2]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工匠精神”(craftsman’sspirit),目前在學術界對於“工匠精神”並沒有給出非常明確的定義,但是可以將其歸為職業精神範疇內。那麼我們就不難得出,職業精神是屬於相關執業人員的工作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個人的心理素質、精神修養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所以就“工匠精神”來説,具體的含義就是工人在技術操作中,對於產品的整體品質精益求精,不斷地要求自己的工藝水平的提高,以保證產品優化有足夠的技術支持。所以説,“工匠精神”代表的就是一種細緻謹慎、追求卓越卻又甘於平凡的心理。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的要求:①精益求精,對於品質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致力於對技術的研究;②注意細節,對於微小的地方的處理也花費同樣的心思和時間,使得產品的整體沒有瑕疵,追求完美品質;③嚴謹高效,工作態度一絲不苟,處理事情考慮全面,確保每個方面的質量都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④耐心專注,工作貴在持之以恆,戒驕戒躁,對於產品的質量有着最高的要求。

二、大學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發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於弘揚正確的三觀精神

當前互聯網+的信息無障礙傳播下,各式各樣的文化思想利用各種有效的途徑在進行傳播,由於多種思想文化的衝擊,而大學生又是非常容易受到文化薰染的羣體之一,所以很容易被錯誤的、消極的、落後的文化思想所誤導,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由此就會出現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的缺失,目前在我國的大學校園中,“享樂主義”和“金錢至上”的觀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學生都缺乏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不管是在對學術的研究還是對生活的態度上都是抱有玩世不恭的態度。由於目前我國的在大學生的管理當中對於學生的思想世界的發展的關注並不完善,再加上當代的一部分的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社會道德觀念的缺失,所以有效地在大學生管理當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標籤:工匠 培養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