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教學反思範文

教學反思是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水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參考閲讀。更多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教學反思範文

  教師教學反思一:《找規律》教後感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物體週期排列中的規律,並進行應用。週期問題是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中隱含的規律。學生對實際生活裏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有利於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找規律重在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形成對規律的自主認識和體驗。新課標指出: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依據這一思想,在新授中,我首先設計的是讓學生解決第十五盆花的顏色,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接下來在處理“試一試”,解決燈籠問題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通過組織看書比較,逐步優化方法,最終得到結論用計算法解決類似問題,比較實用、簡便。到解決彩旗問題,讓學生都用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並明確用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餘數的對應關係。正是這樣一個學生自己嘗試、自己思考、自己獲得的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習不是教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主。

反思今天這節課,除了儘量體現學生為主的情況下,在導入的設計上,有層次,有對比(有規律與無規律的對比)。先讓學生觀看國慶閲兵儀式的圖片,感知生活中藴含數學規律,有規律才彰顯美。然後學生對比兩種元旦節日會場設計方案,一種有規律,一種沒有規律,通過對比,學生初步感知週期排列的規律。這樣做既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也使教學難點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覺中接觸規律。

在學生找規律回答問題時,我注重培養學生規範的數學語言的表述。當第一個學生説出盆花的擺放規律後,我相機板書出來,並要求下面再説的同學要像第一位同學一樣完整準確的表述出來。在學生組織語言上,板書也起到一個規範、引導的作用。在提問時,我也很注重自身語言的規範、嚴謹。在讓學生探索第15盆花是什麼顏色時,我在提問時,我重點讓學生説出每一個數字所表示的意義,使學生更加明確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為了使所有學生都能有一個思考的過程,我改進了以往所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採用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同桌或小組交流的形式,並在學生獨立思考時,留給足夠的時間。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也是寶貴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時間的寶貴而剝奪學生該有的時間,

一定要讓學生都參與到自主學習中去。在教學中,也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在分析第15盆花是什麼顏色的計算策略時,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來思考、回答。這樣做雖然使學生明確了計算策略的使用方法,但也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處理這一問題時,應儘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再做適當的補充。因為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更有效”。

在做練一練第1、2題時,因為是圖文應用題,所以在學生讀題時,應是既讀文又讀圖,不應只關注文字敍述。

在優化策略時,處理的有些太快了,應將節奏放緩些,讓學生來爭議哪種方法最好,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學生對問題探討的更深入,記憶更深刻。

總之,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教師教學反思二:《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記敍了紅軍長征途中紅軍奪取瀘定橋、渡過大渡河的戰鬥過程,表現了紅軍團結一心、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先寫和敵人搶時間,接着寫巧奪瀘定橋,最後寫奪下瀘定橋。全文緊扣“飛”、“奪”二字,重點寫了奪橋的困難和怎樣奪橋兩部分內容,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飛奪瀘定橋》是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在北上抗日的過程中,紅軍為了奪取瀘定橋,與敵人鬥智鬥勇,最後終取得了勝利的故事。

執教了《飛奪瀘定橋》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讓學生把書讀一遍,來個整體感知,接着是疏通詞句,理清線索,弄懂大意,再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敍述順序逐段學習,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後總結全文,“挖”出中心,暢談感受等。

這次,我由課題入手,發散開來,由題入文,質疑讀悟,再由文到題,歸納總結,這樣文題對應,環環緊扣,逐層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板書“瀘定橋”幾個字,引導學生先理解“瀘定橋是什麼樣的?”學生自己去讀第六自然段,並帶領他們理清這一自然段的層次:先寫了橋面險,再寫了橋下的河水急,最後寫了橋對岸的敵人狂。根據投影內容,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橋的險要,體會出紅軍奪橋的任務有多麼艱難!這樣的導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直觀且生動,在好奇心與興趣中,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更好的鋪墊。而直奔“天險”這一主題,則是在學生對環境有了一個直觀而且深刻的感受後,再深入到人物的行為,起到了反襯作用,更突顯人物,同時學生學起來更符合認知規律。學完這一段,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瀘定橋的感受,為後面理解紅軍英勇奪橋的精神打下鋪墊。

其次,我再板書“奪”字,讓學生談談這個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課文中來理解。通過講述石達開的事例説明紅軍奪取瀘定橋的必要性。通過過渡語強調奪下瀘定橋的關鍵是搶在敵人前面趕到瀘定橋,接下來,我再板書“飛”字,引導學生從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課文中是指什麼。讓學生自瀆課文以同桌互動的形式講講紅軍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並通過朗讀來感受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課後,我覺得留下了一些遺憾:在遣詞造句和優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沒有到位,一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其次沒有事先在班級試映課件,導致上課的時候才發現屏幕模糊,學生在課上無法深入情境。最後,學生對批註法的運用浮於表面,沒能及時深入,加以鞏固。

  教師教學反思三:

  一、反思教學內容

以檢測物質的導電性的實驗設計為例,我們班的同學設計出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我讓設計的人分析他設計的思路,每位同學分析的都很不錯,也很好闡述了設計本意,然後我請其他同學評判一下那個方案最優,

物質的導電性(第 1課時)教學反思。學生甲:只接電流表的話,如果物質的導電性強,會使電路中電流太大而燒壞電流表(短路)。學生乙:只接燈泡的話,如果物質的導電性太差,會使電路中電流太小而不足讓小燈泡發光。(能得出這個道理是因為我們學生自己有一套電子器材,在學到串聯電路時,經常有一隻燈亮,另一隻燈不亮,再接一節電池卻可以使兩盞燈都亮,他們深有體會)。所以這次實驗我們小組設計的大多是有電流表、燈泡兩個的。

  二、反思教學過程

感覺前半部分的課堂節奏稍微有點鬆,如果可以壓縮2分鐘左右的話,感覺就會更好,

教學反思《物質的導電性(第 1課時)教學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前半部分以學生活動為主,自我感覺也沒有“浪費”時間,但學生活動時間是沒有辦法進行準確預設的(隨時有意外),同時也提醒自己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給學生要留出“寬鬆”的活動時間,收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三、反思教學效果

講到學生設計的方案時,我當時只是隨機讓學生點評,沒有按順序,那樣顯得有點不合認知規律。還有就是讓學生在做實驗時,我沒有控制好時間,其結果時課沒有上完整,沒有講到導體導電的`本質原因,但是最後我讓他們自學,結果上交的作業他們完全可以自學好這個部分,這代表很多時候是我們太不敢放手了。其實很多問題學生自己能夠在思維碰撞和認知衝突中完全解決。

  四、教學改進措施

作為科學教師不能沉溺於我是否把這堂課上完了,課的知識點是否都講了,我們應着重於學生在這堂課上的思維是否展開以及學生是否思考了,很多知識我們確實能夠講懂,但讓學生自己思考後得出結論,那種成就感是我們老師無法做到的,所以在這幾個星期的教學中我慢慢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教學反思四:

朗朗讀書聲,濃濃思鄉情——《長相思》教學反思。——題記

看到這句話,鼓起我靜下心來寫教學反思的勇氣。

想起今天要上此課,昨天就觀了王崧舟老師的《長相思》,並相應做了些記錄。邊聽邊感歎,上得真好,早聽就好了。王老師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對這首詞的朗讀,讀的次數非常多,讀的要求與層次在不斷提高,如果細數應該多種形式讀了幾十遍;老師研讀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真的是頂呱呱,這首詞的核心內容被他囊括成兩個問題:納蘭性德身在何方?心又在何方?直指詩人的內心情感世界。當然接下來的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練寫作者的家鄉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叩問作者為什麼不回家,繼而領會他不是“輕別離”,而是保家衞國,重任在肩,如同剝筍一樣,讓大家看到詩人及作品的最本質,水到渠成。遺憾的是這堂課整整上了六七十分鐘,而我的課堂只能四十分鐘,移植,刪減,取其精華,於是我信心滿滿地等待着上課鈴聲。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1、上課伊始,也學着讓學生讀,讀準確,讀出節奏,讀出味道。(這是初讀,多種形式,直至讀準、讀熟。我的指名讀與齊讀等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把握好,不到位,讀得還不夠,因為還有學生讀錯。)2、然後,我也像王老師一樣問:“詞讀到這,你的腦海裏邊留下什麼印象和感覺?”,這是學生對詩的整體把握和整體印象,學生答“對家鄉的思念,夢做不成,覺睡不好”以後,老師接着説,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字裏行間。(讀熟後的整體感受,再帶着感受讀。現實中,學生讀得不夠入情,沒有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或者有體會的不多,還是有點流於形式。)3、學生自學,同樣像我上《漁歌子》一樣,藉助註釋、插圖,思考這首詞大概的意思。我上《漁歌子》拋出了同樣的問題,但是沒有提煉,沒有老師的深度引導,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詞句意思理解,而且這種理解是學生淺淺的,沒有內化的,所以是失敗的。名師就是名師,在這點上,他讓學生反饋自學成果時,是提煉成兩個問題:作者的身在何方?心在何方?這是老師深鑽教材、巧妙處理教材的能力,也是我要花大力氣補習的,

教學反思《朗朗讀書聲,濃濃思鄉情——《長相思》教學反思》。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學生深刻領會到作者的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身心分離。老師再讓孩子試着讀一讀那種身心分離的感受,並指名讀。(更深的領會詞意,再讀出情感。學生兩個問題解決,領悟到了,但是給讀的時間還是不充分。)4、老師配樂範讀,學生閉上眼睛,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和情境?意在讓學生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睜開眼睛,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什麼?你彷彿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然後話鋒一轉,他的家鄉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在教師的語言創設情境的引導下,學生練筆。(此處省略,只讓學生稍稍説想象到的家鄉情景。)6、學生反饋家鄉的鳥語花香,親情暖暖,接着,王老師調控節奏一轉,整個課堂的情緒一變,“但是這樣的情景都破碎了,在這裏沒有……,有的只是——讀詞;沒有……,有的只是——讀詞,沒有……,有的只是”學生深情款款誦讀《長相思》。(此處設計很好,學生對身心分離體會得更深刻,朗讀的情感更飽滿。此環節已經沒有時間了。)7、反問納蘭性德:“為什麼要從軍,不早點回家?”引出納蘭性德的其他詩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員月,引申到當時的背景,作者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衞,保家衞國,重任在身。再讀《長相思》(聯繫時代背景體會詞的感情。課堂上稍稍點到,覺得也可以了。)

詩詞教學重在誦讀,重在對其深厚情感的整體把握,老師看似有意引導步步深入,卻又不露痕跡,這是最高明的境界。回首名師課堂,反思自己課堂,大體把握得還不錯,但是需要加強的有如下幾方面:

1、自己研讀教材的能力還要加強。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多觀名人課堂,多實踐,爭取每週上一節精心準備的好課,並撰寫反思。

2、課堂的反饋機制和調控能力還要多加磨練。

3、還要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望語文教學道路能夠越來越寬廣!

標籤:範文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