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精選2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精選20篇)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課文,講述了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講課開始我先介紹了一下作者,然後給同學們劃了一下詞語,詞語很多,需要掌握的也很多。這節課的重點是理清文章的脈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着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還有個重點內容是體會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第一個重點問題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但第二個問題舉手就很不積極,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可能是閲讀的還不是很全面。鑑於回答的不是很好,我把這個問題板書了一下。

這節課的優點就是我講的比較好,該講的內容都能講明白了,同學們聽的也比較認真。缺點是紀律不好,回答問題不積極。

這一節課有兩個課時,週四講完第一課時,週五講的第二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上節課提問總結的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我又重新強調了一下。給同學們講了一下胚胎髮育的真正過程,同學們都聽的很認真,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疑問還有見解。然後是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最後總結費奧多羅夫是一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於探究和想象的孩子。讓同學們談了一下學了這節課的啟發。

這節課的.優點是同學們回去都查資料了,課上回答問題很積極,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真正的學到了知識。對於這節課的啟發也説的比較好,達到了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缺點是時間還是有些緊張,給同學們拓展的部分比較少。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2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我認真地讀了三遍,還沒有一點教學的思路,我的興趣點集中在“進化論”和“胚胎髮育規律”上,總是想着:小時候關於飛行的夢是不是真的與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鳥”有關?母腹中的胎兒怎樣再現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於是我從網上查找了胎兒發育過程的相關資料,閲讀了進化論的相關內容。再次閲讀課文,作者童年天真可愛、愛尋根究底的形象躍然紙上,我發現課文的語言是那麼幽默,那麼富有童趣,那麼,孩子們的閲讀理解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學生閲讀課文,他們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時又和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和“進化論”等問題充滿了疑惑與好奇。於是我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樣把課文的`理解與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最後,我決定按照學生的閲讀習慣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主動探究,養成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滿足學生興趣,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第二課時以“形象”感悟為線索,引導學生欣賞課外的語言,體會費奧多羅夫童年天真可愛的形象,享受童年發現的快樂。

由於教學時“以學路定教路”,滿足學生的興趣,遵循了學生閲讀的規律,所以,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通過逐段的初讀情況檢查,不僅使學生較快地讀通了課文,理解了字詞和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學得紮實到位。

2、通過教師示範與點撥,學生較好地學會了抓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性格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閲讀欣賞能力。

3、通過對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特色;通過模仿課文説自己童年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做到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情感薰陶的和諧共振。

4、重視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3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精讀課文,因為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説,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開始便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課題的板書,引發學生的思考;並以此作為切入點提出兩個問題:

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麼?

②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便開始分組讀、議。借用文中的一句話“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我想説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閲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像王舜談對課文最後一句“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的理解時認為這是作者的自嘲;王蕊則能引經據典地聯繫到中外一些科學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學們敍述、爭論時,我總感覺到不夠盡興。學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説的都與教學參考差不離,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離。我想要的應該是精彩紛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這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4

《童年的發現》是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精讀課文,是這個單元中難度最大的課文。

白金聲老師説“較為淺顯的文章,可以來個淺文深教;比較深的文章,也可以深文淺教……一句話,就是要因文定法,辯證施教”,所以,我抓住了本文的中“我”的兩個特點,展開教學活動,進行“深文淺教”。

首先,是夢中飛翔,引發追問。追問是國小階段所有孩子們的共性,只是所追問的問題不同而己。對於“我”的追問孩子們不難理解。從夢中飛翔到從河裏看到小魚會翻來覆去仔細看想了現將來人類會有什麼樣的特徵,體現一個孩子渴望得到更深層的知識。

其次,對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尊重孩子們的感受,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為此設置了一個環節,將一個答對問題的孩子強行趕出教室。他在冷風中體驗到了被老師冤枉的`心情。所以,沒有過多去講解“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要面臨着被驅逐和迫害的危險”,而是讓孩子們感受作者的自我安慰和幽默。同時,建議孩子們在課外看看哥白尼等科學家的故事。

第一次這樣嘗試着”深文淺教“,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這課的教學當中,板書的設計不夠明朗化,顯得有些亂。上完了一課,靜下來反思,為”再教設計“做準備。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5

《童年的發現》這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想法:

1、學路確定教路。

結合學生需要以及課後習題來確定學習目標。如目標“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其實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的練習,依然是高年級學生首要訓練重點;“能正確讀寫本課積累的詞語”這一目標的確定,就是化字為詞,反覆認讀,強化積累的一個過程。

2、關注預學要求。

一次偶見蘇教版的教材,每課後面均有一個積累本課詞語的練習,人教版的沒有,於是除了常規預習作業外,我要求學生也要把每課自己喜歡積累的詞語整理在課文後,不懂的加以理解,給一定的自選權。對於學生的預習,教師一定要有檢查環節,一方面對懶於預習的學生起督促作用,另一面對預習到位的學生給予鼓勵,更重要的.是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問題,瞭解學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課堂上學生會的堅決不講,有效節省課堂時間。

比如本課聽寫詞語環節,就選取了五個學生在預習中容易出錯的詞語,共同糾正共同強化。設計好預學要求很重要,它能讓學生有備而來,打有準備的仗,目的性強且有針對性,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如何去做,更有利於學生課堂展示自信心的培養。

3、生活、語文兩貫通。

讓生活是語文,讓語文即生活,是我一直以來孜孜追求的境界,努力使得孩子們的學習貼近生活,讓他們從中感到快樂。比如猜詞遊戲環節的設計就是有心而為之,詞語的選擇要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的,理解的語言也要貼近生活。如:“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夏夜悶熱,我躺在牀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翻來覆去)”;“用來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等,而且描述的語言也是精心設計過的:“隨心所欲”一詞的釋義是引用前一課《祖父的園子》裏的一句;“翻來覆去”和“一本正經”的釋義是近、反義詞的練習;“絞盡腦汁”釋義中“攔路虎”是三字固定詞語的運用等等。這個遊戲是我學生最愛玩的文字遊戲之一。

4、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學路上的常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滲透在點點滴滴。小組學習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流模式,但學生要討論什麼,如何討論才有效,不讓討論流於形式,則是我們要追求的效果。

因此自學提示佈置要明確,讓學生知道要完成什麼任務;學習方法要有針對性,一課有一課的方法,讓學生懂得該如何完成任務。如小組討論“我是怎樣發現的”,那就依據方法指導中“抓具體事例並簡單概括”進行,學生自然而然理清“我”發現的過程:夢中飛行——產生疑問——請教老師;老師解釋——繼續追問——引出問題;痴迷思索——大膽猜想——發現規律。

5、單元間、課文間的整合。

我認為每本書、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不是孤立的,它們都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名言積累”的設計,選擇文言文的名句積累,意在強化學生對古文的認識,為下一單元《楊氏之子》的學習做好過渡。

上完這節課,感覺有兩點急需改進:

1、指導力度不夠,有的問題設計太過籠統。比如自學要求2“我是怎樣發現的”改為“我是怎樣發現的寫了哪幾件事例”,這樣學生學習起來相對輕鬆,有路可循,就避免了課堂上小組彙報時不知該從何説起的情況了。

2、訓練仍不到位,諸如學生彙報學習體會一環節中,學生僅僅關注課文內容、關注聯繫生活去談,卻不注意習得的方法,還需進一步強化引導。

這是一節常態課,是一節“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整合的嘗試課,可不管哪種課堂教學模式,以生為本是根本,最終就是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6

昨天,我像往常一樣拿着課本,懷着愉悦的心情,邁着輕盈的步子,朝着教室走去。

上課,課堂中,一切都像往常一樣,學生認真的聽着,思考着,回答着我提出的問題,一切都是那麼的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在我看來這節課的知識學生似乎很好接受,由於比較接近學生現階段的生活,一切理解起來了都比較的輕鬆,我感覺水到渠成。

正當我滿心歡喜地以為學生學的很好,這節課即將圓滿結束時,一個異樣的聲音出現了,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説:“老師,那現在作者出名了,他的老師有沒有給他道歉呢?”聽了這個學生的提問,我竟一時語塞,不知如何開口。不知道各位有經驗的老師會怎麼做呢?回到辦公室我也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也給我一個深深地思考。我想以後備課一定要全面備課,不僅要仔細地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另外,這個學生不經意的一句話,也向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不是應該多考慮考慮學生的感受,給予學生平等的地位,多聽一聽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常聽説應蹲下身子與孩子們欣賞風景,我想我們還應多給孩子一分鐘,聽他們説一説他們的想法。

也許我的想法還很淺薄,希望各位老師能給不成熟的我多多指教。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7

《童年的發現》是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的課文,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書寫了自己在童年時的發現。文章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接着細緻表述了發現的過程,最後得到證實的同時又被老師誤解。於是,一個好幻想、愛刨根究底孩子躍然紙上。

課題“童年的發現”是一個很有意味的命題,可分“我的發現”和“童年時的`發現”來確定題眼,組織教學。教學目標為:

1、通過闡述理由來辨別圖片,讀準認識““胚胎、草履蟲、細胞”等詞。

2、通過抓題眼,抓重點段落,抓重點語句,以學習小組的方式讀懂“發現什麼”。

3、以梳理“發現”歷程、小組學習交流為基礎,通過多種朗讀形式和師生評價來進一步讀出童年的情趣。

教學板塊分三塊進行,一、檢查預習,二、讀懂“發現”,三、讀出童年。基於上午的課堂實施情況,分板塊談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

在檢查預習板塊,學生已經預習過文章,利用字典、詞語手冊等工具書對不懂的詞語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是學生學習《童年的發現》的起點。我的導就在學生有這樣的學生基礎上進行。拿出網上找的三張圖片,讓學生判斷哪個是胚胎,哪個是草履蟲,哪個是細胞,並要闡述理由。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明白可以通過字典、詞語手冊和書本中的註釋去讀懂詞語,更可以通過查資料,看圖片,看視頻去進一步地瞭解認識它們。

在讀懂“發現”板塊,學生通過快速瀏覽文章,能很快地找出寫“我”發現了什麼的段落。並在學習小組交流中準確抓到信息,哪些語句能告訴我們發現是什麼?理清楚了第1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之間的關係是概括和具體的關係。最後我在小結中授予方法指導“我們通過抓題眼、抓重點段落、找重點語句讀懂了發現是什麼。”

在讀出“童年”板塊,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字裏行間的情趣?首先我還是選擇了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交流,並提出學習要求:

1、選擇一處或幾處能感受到“童年”的段落;

2、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懂讀出“童年”的味道。

3、交流完成“童年的發現是怎麼樣的發現”,並批註在相應的段落語句旁邊。彙報交流中,我更側重於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感受童年的味道。重點引導學生品讀第3自然段,想通過老師的憑藉、自己談感受、同伴的評語中一步步營造一份夢境,體會那份很有意思的,很有情趣的發現。這環節的教學我一直很困惑,學生正處童年,成年人的我們去閲讀這樣一段文字時,那種意境會很有體悟,學生卻很難。策略與手段比較單一,就是入情入境地朗讀,難以很好的把握。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8

上週三上午的第一節課我上了我的邀請課《童年的發現》,想想自己的這堂課可寫得東西還真不少。

備課時,讀過一遍課文後發現:這篇課文不像那些故事性強、情節生動、貼近兒童生活的文章那麼通曉明白、富有情趣;也不像那些情感豐富、語言優美的文章那樣愉悦身心、激動心靈。也許因為這是一篇譯文,俄語的言語表達方式與我們的言語、思維習慣不大一樣,更主要的還是文中一些涉及生物學的科學現象和術語不是一下能理解的,這影響了閲讀的暢順。當讀了許多遍以後,人物形象鮮明起來了,我被費奧多羅夫這個孩子執著的科學探究精神,被他大膽的、富有詩意的想象,被他的天真聰慧所感染,在閲讀理解的過程中,我漸漸培養起了對文章的喜愛的情感,伴隨着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我的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思路漸漸清晰起來。

正式上課之前我看了實錄和查閲了不少的資料,對備課內容進行了多次的修改。針對高年級學生的特點,我不想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理清課文思路的問題上,因此課前我佈置了預習的任務:

1、熟讀課文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給文章分段並概括段意;

3、蒐集資料。

整堂課我主要是圍繞着“發現”二字進行的,切入點為課後的三道習題,想通過我們共同的探討去解決問題。借用文中的一句話“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我想説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有了課前的預習和資料的蒐集,課上他們在理解和回答很多問題的時候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但在同學們敍述、爭論時,我總感覺到不夠盡興。學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説的都與教學參考差不離,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離。

整堂課給我的感覺是前鬆後緊,前面浪費了一些時間在檢查預習上,後面的小練筆就沒來得及寫,把這個遺憾留在了課後進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希望自己的教學能把朗讀訓練、語言的品味、語感的培養、情感的薰陶等融入到課文的分析中,使文章的解讀豐滿起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整合起來,但事實上,在有限的40分鐘裏面,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是不容易的。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9

《童年的發現》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敍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着重有以下兩方面的想法:

1、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我的這篇教案中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想要去學習。為此,我在教案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板書自己提問,並通過默讀自己到文中找尋答案的環節。

2、閲讀教學的研究性。講讀課文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該怎樣進行朗讀感悟,包括朗讀到底有哪幾種形式,分別該怎樣地表現,讀完並感悟之後,該如何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彙報,是按順序彙報還是抓重點詞語彙報,抓重點詞語彙報又該分幾步等等問題的指導,那麼我想堅持着這樣做下去的話,那麼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就會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呢?

最後,我覺得這節課學生讀的不夠,導致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學生之所以讀的不夠是因為時間不夠了,教學設計的容量多了,又想讓學生好好分析人物的特點,又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貪多了所以就沒嚼爛,以後可要注意了。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0

《童年的發現》是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精讀課文,是這個單元中難度最大的課文。

一位大學教授曾説“較為淺顯的文章,可以來個淺文深教;比較深的文章,也可以深文淺教……一句話,就是要因文定法,辯證施教”,所以,我抓住了本文的中“我”的兩個特點,展開教學活動,進行“深文淺教”。

首先,是夢中飛翔,引發追問。追問是國小階段所有孩子們的共性,只是所追問的問題不同而己。對於“我”的追問孩子們不難理解。從夢中飛翔到從河裏看到小魚會翻來覆去仔細看想了現將來人類會有什麼樣的特徵,體現一個孩子渴望得到更深層的知識。

其次,對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尊重孩子們的感受,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為此設置了一個環節,將一個答對問題的孩子強行趕出教室。他在冷風中體驗到了被老師冤枉的心情。所以,沒有過多去講解“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要面臨着被驅逐和迫害的危險”,而是讓孩子們感受作者的自我安慰和幽默。同時,建議孩子們在課外看看哥白尼等科學家的故事。

第一次這樣嘗試着”深文淺教“,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這課的教學當中,板書的設計不夠明朗化,顯得有些亂。上完了一課,靜下來反思,為”再教設計“做準備。

這篇課文,我認真地讀了三遍,還沒有一點教學的思路,我的興趣點集中在“進化論”和“胚胎髮育規律”上,總是想着:小時候關於飛行的夢是不是真的與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鳥”有關?母腹中的胎兒怎樣再現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於是我從網上查找了胎兒發育過程的相關資料,閲讀了進化論的相關內容。再次閲讀課文,作者童年天真可愛、愛尋根究底的'形象躍然紙上,我發現課文的語言是那麼幽默,那麼富有童趣,那麼,孩子們的閲讀理解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學生閲讀課文,他們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時又和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和“進化論”等問題充滿了疑惑與好奇。於是我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樣把課文的理解與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最後,我決定按照學生的閲讀習慣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主動探究,養成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滿足學生興趣,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第二課時以“形象”感悟為線索,引導學生欣賞課外的語言,體會費奧多羅夫童年天真可愛的形象,享受童年發現的快樂。

由於教學時“以學路定教路”,滿足學生的興趣,遵循了學生閲讀的規律,所以,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通過逐段的初讀情況檢查,不僅使學生較快地讀通了課文,理解了字詞和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學得紮實到位。

2、通過教師示範與點撥,學生較好地學會了抓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性格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閲讀欣賞能力。

3、通過對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特色;通過模仿課文説自己童年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做到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情感薰陶的和諧共振。

4、重視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1

參加完學校組織的“白紙備課”活動,心中留下的是無盡的遺憾:這篇教案我可以寫得更好。我們組抽的課文是《童年的發現》,這是一篇充滿了童趣的文章,回想起自己設計的教案,卻拘泥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忽略了對情感的體驗;本可以通過“以讀促悟”的方法來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我卻過多的設計了老師過多的引導、涉入;對課文應該在朗讀上大做文章,我設計的教案對此卻忽略了;課文的導入、激趣可以設計的更風趣些,學生的主體性還可以更強化些等等。

自己可以找很多理由為這些遺憾開脱,如備課時間不夠充分,資料不夠完整,教材不熟悉等等,但仔細反思,如果將這次活動立足於對自己基本功的考核,就不禁十分惶恐了:自己的基本功還要充實。

為什麼在活動之後的'許多好的想法,在活動時卻沒有及時的設想出來呢?我想自己的原因在於平時的教學過程澡忽略了積累,沒有及時地將教學中的優劣予以篩選。俗話説,功在平時,沒有平時及時的反思、總結,怎能做到厚積薄發呢?

我們組抽取的課文是《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可以重點進行讀的訓練,如小作者的想象,課堂上的對話可以進行朗讀訓練,同時,在讀中也可以進行對課文最後一句話含義的理解的訓練,對“進化論”的理解等等。這些方面,我能很快地把握住,但在具體的教學設計時,卻不能有機地滲透到教學中,顯得比較生硬,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及時的總結,將教學基本功練紮實。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童年的發現》,備這節課我是費了一番功夫的!為了瞭解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的每一個問題,我都問了也上五年級的兒子一遍,看看他比較容易接受哪一種説法。修改了幾遍後,又將教案順了又順,但是真正上課時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幾個地方真該好好反思一下。

“夢中飛行”一段,本來想作為朗讀訓練點,指導學生朗讀,可沒想到第一個叫起來的同學讀得那麼好,重點的詞語突出,語調優美自然,就是表情也很入迷、到位。但是,我沒有利用好這個機會,而是又叫了一個學生,結果讀得不及第一個學生好。後來想想真該直接讓同學們跟着這位學生練一練,用學生教學生,這不是很好地契機嗎?

“他可能還觀察過什麼?”這個問題,的確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想的也比較精彩,比如:還可能翻來覆去地觀察青蛙、猴子怎樣上樹吃食……但是,老師只顧趕時間,沒有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説具體。同時,這裏也可以引導學生練習説話:你有沒有痴迷地想過一個問題或者觀察過一種事物?怎樣觀察的?説一説。這樣可能課堂教學的.容量更大一些,學生的語言訓練也比較及時有效。

課文最後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往往會遭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學生用結合課文內容和舉例兩種方法來理解,但是在語言表達上還是不夠完整,再則,老師當時也沒有及時總結費奧多羅夫樂觀的性格特點,老師的教學也顯得不夠完整。

總之,遠遠沒有理想的效果,看來,教學設計既需要找到關鍵點,還需要注意一路風景,有花有草,才能有滋有味。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3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最後再討論交流,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有幾點做得較為成功。

一、課前資料的查找充分,降低了學習難度

這一課的內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內容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在教學前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樣,學生有了胚胎髮育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二、故事補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幾個科學家的小故事,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説”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故事,為學生理解這句話做好了鋪墊。

三、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對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開頭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這時學生説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讓他們説説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4

《童年的發現》一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練習生字詞,領讀生字詞及全班齊讀。接着讓學生説識字方法和寫字注意事項,但説完後,我沒有就幾個重點的字讓學生練寫,這一環節進行的不紮實,這與我對五年級的學情認識不夠有關係。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到作者童年的發現是胚胎髮育規律,並讓學生練説課文主要內容,學生找到文中的語句拼湊在一起,並不能用自己的話連貫來説,我引導學生按照“開始—經過—結果”這一順序來説,但學生似乎不太理解,我也不知如何引導學生,這一環節也就草草了事,我把主要內容説了一遍。接下來,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作者是如何發現這一規律的,學生找到了“夢中飛行、向老師提問、生物課上”這些過程,再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麼能有這些發現,學生理解到作者的聰明,求知慾,探索精神等。

整個一節課,我感覺教學不紮實,太浮於表面,只是往前推進環節,學生似乎對文中的`內涵,對作者的求知精神理解不夠透徹,對文中某些重點詞語也沒有指導學生理解。另一個原因,我也不太熟悉五年級的課文,課前備課不到位。如何引導學生,我感到很困惑,以後我要多聽課,多多學習。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5

《童年的發現》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樣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麼,孩子們的閲讀理解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學生閲讀課文,他們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時又和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進化論”

等問題充滿了好疑惑與好奇。於是我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樣把課文的理解與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最後,按照學生的閲讀習慣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主動探究,養成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閲讀,滿足學生興趣,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以“形象”感悟為線索,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語言,體會費奧多羅夫童年天真可愛的形象,享受童年發現的快樂。讀通了課文,理解了字詞和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邊閲讀邊思考的習慣,學得紮實到位。通過對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特色,通過模仿課文説自己童年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做到了語言文字訓練。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6

《童年的發現》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的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敍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這篇課文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尤其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講到“我的發現始於夢中飛行。”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有關飛行的夢,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此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我適時給學生講了有關我自己的夢,“其實,老師也經常做飛行的夢。”我認真地給學生講了我的夢境,接着我引導學生,文中的“我”,由做過的夢引起了一連串的問題並不斷地進行思考。結果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我又引導學生,你們有什麼奇怪的夢,可以和大家交流嗎?學生頓時爭先恐後説到自己的或奇怪或美妙的.夢。這樣也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對於課文最後一段的學習比較重要,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尤其是對於“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收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讀起來感到有些突兀,在這裏,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並適時給學生補充世界上有關的科學家為了堅持自己的真理甚至被絞死的事例,學生對於這句話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難點。

不足之處,這篇課文需要學生課前瞭解的知識比較多,但是,在課前佈置預習時,我對學生提的要求有些籠統,文中有些科學術語學生不是很明白,而通過課上的補充又有些生硬,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今後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課文,在提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7

《童年的發現》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但因為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説,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在課上我就想應該對學生們進行一下關於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統一指導。由此,我也想到了閲讀教學中能不能定期地利用一些適合的課文進行一些主題性研究呢?例如本課中的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包括詳細指導到組內該如何進行討論,討論後又該如何進行彙報;再例如講讀課文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該怎樣進行朗讀感悟,包括朗讀到底有哪幾種形式,分別該怎樣地表現,讀完並感悟之後,該如何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彙報,是按順序彙報還是抓重點詞語彙報,抓重點詞語彙報又該分幾步等等問題的指導。因為學生的訓練要有“素”,這個“素”,就是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素養,它恰恰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最終目標啊。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8

成功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抓住重點,讀悟結合。

讓學生説説其它的有關科學家獻身的例子,通過這一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讓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科學家為此甚至受到不幸的事。

學生紛紛交流:有的説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説,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後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牛頓在做實驗的時候抓了兩隻小蟲子,還有一隻蟲子沒抓住,所以就用嘴叼住。可沒有想到小蟲子噴出了毒液,牛頓也就吸了進去,也就從此獻出了生命。(喬宜森)居里夫人,一生貢獻於科學。在探索中因鐳的放射,不幸得了癌症(劉荷雨)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火車一停,兩種化學藥品發生爆炸,他的耳朵被震聾了……

不足之處:

1、這堂課重點讀得還有點少。

2、課文讀的層次還應再注意些。

3、讀得不充分感悟才不夠深。

4、課堂結構還應更優化,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改進措施: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既能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牽着走。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

這裏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課堂有的放任自流,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有的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在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感悟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9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這一課的資料學生在理解上有必須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資料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思考學生的實際狀況,讓他們課前進行胚胎髮育規律這方面的資料蒐集,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這篇課文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尤其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講到“我的發現始於夢中飛行。”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有關飛行的夢,學生暢所欲言,爭先恐後説到自己的或奇怪或美妙的夢。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勾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資料,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必要的思想教育。

四、資料的適時引用為課堂錦上添花。對於課文最後一段的學習比較重要,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及時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説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資料,學生聽得都入迷了,從他們那一雙雙痴迷的眼神中,我明白他們的情感火花正在腦際閃現。學生對於這句話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難點。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

這篇課文需要學生課前瞭解的知識比較多,但是,在課前佈置預習時,我對學生提的要求有些籠統,文中有些科學術語學生不是很明白,而通過課上的補充又有些生硬,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今後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課文,在提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20

《童年的發現》是略讀課文,但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在上課前以為學生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説,我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我提出兩個問題: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麼?②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分組讀議。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閲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聯繫到中外一些科學家的遭遇。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問題所在。像這樣的課堂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這裏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並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的長期堅持和用心領悟而來。它像語感一樣,是一種駕馭課堂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它不僅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開闊的心胸、敏捷的思維、豐富的閲歷、迅捷的反應力等。真是學無止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