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彝族生活習俗

彝族主要是生活在四川,雲南等主要的地區。彝族生活的地區一般都是有山有水,風景非常的優美。那麼關於彝族的生活習俗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下面隨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彝族生活習俗
  彝族生活有哪些風俗

彝族簡介

彝族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人口4,446,l00人,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此為1997年雲南省民族人口統計數字)。雲南省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佈,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小涼山一帶比較集中。繼彝族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已出現於我國史籍,其先民是與氐羌有淵源關係的“昆明”人。

彝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六種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57年通過了彝文規範方案,確定819個規範彝字,並開始試行。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着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跳樂”。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彝族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是副業,手工業生產也相當發達。

彝族服飾多彩多姿,可區別的有近百種。

小涼山彝族還有父子連名制,至今許多人還能背誦數十代父子連名的譜系。葬禮也多種多樣,內地彝族實行土葬,小涼山實行火葬。

彝族歷史

遠古時代,其先民就已在滇池、工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地區生息繁衍。後來羌人南下,與當地的土着部落不斷融合。羌人南下主要從甘肅、寧夏、青海等一帶南下,到岷山以東至金沙江畔一帶。14--17世紀,由於屯兵,大批漢人進入彝族聚集區,其中還有商人。東漢、魏、晉、南北朝時的“夷”、“縹”;唐、宋時期的“烏蠻”;元、明時期的“羅羅”、“保羅”等,都是當時對西南彝族先民的稱呼。到16世紀下半葉,雲南全省漢族已經佔多數,原來的彝族聚集區逐漸變為彝漢共居區。

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區的居民就泛稱為“夷”。其自稱為諾蘇潑、納蘇、尼蘇等。意思都是“黑族”,因為彝族崇尚黑色。

婚俗

彝族是一夫一妻制。有很多自己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

  彝族婚俗

雲南彝族有許多古樸的習俗,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建國前,流行交錯從表婚和轉房制,某些地方有“不落夫家”和“搶婚”遺俗,既反映了奴隸制、封建制婚姻的特點,又保留有原始社會的殘餘。“不落夫家”就是指新娘婚後長住孃家,懷孕後才到夫家居住。“搶婚”一種是當女方不滿包辦婚而另自尋夫家時,夫家即刻搶婚;另一種是假搶,如男女相愛,遇到阻力,雙方事先約好暗號,男家親友設埋伏圈,女方按時藉故外出勞動,到預約地點,男方親友就出來搶婚,女方佯裝呼救,女家及其鄰居聞聲追趕,也只湊個熱鬧,過後男方又請人圓場。這種風俗在佤、傣、哈尼和納西族中都有。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夥伴聚餐痛飲之習;滇西的彝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中或壩子裏,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煙、吃飯、閒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

彝族婚俗,聯繫感情的一個主要途徑是對歌。紅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對歌。青年人多通過對歌互相瞭解,認識,加深感情,定下終身。彝族的姑娘房,也稱公房,是彝族青年的樂園,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會和娛樂的地方。彝族的婚姻相對來説是比較自由的,也有請媒人説親的。彝族的婚禮是五花八門的,背新娘就是婚禮中的一個十分有趣的風俗,新娘出嫁時,先由媒人從樓上背下來,送到大門外交給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背起,在討親隊伍的護送下一直到家。彝家山寨,山高路遠,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浹背,喘息不止,新娘的陪伴--伴娘就在地上鋪上事先準備好的新草蓆和毛毯,讓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過氣來,又繼續上路。新娘必須在太陽落山前揹回男家。新娘一到,就舉行“迎親”儀式,讓新郎、新娘坐在大門前的凳子上,樂師們奏起熱烈的“迎親調”,親朋好友燃放爆竹,點起火把,祝賀新人。然後,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個舉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鋪路,新郎和伴郎隨之於後,在眾人簇擁下人洞房。“迎親”儀式一結束,就開始跳舞,歌聲合着舞步響了起來,大家通宵達旦的歡樂。這場喜事剛結束,許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對象。

彝族也有非常儉樸的婚禮,彝族支系,居住在彌勒縣的阿細人自古以來婚姻自主,婚禮儉樸。他們選擇對象的條件不是相貌,而是勤勞。阿細青年自由戀愛。婚姻程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勞動兩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認親,男家不擺酒席,不請客。這樣往返幾次,共同勞動,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這時,雙方中,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罷休;若都表示滿意,婚事就算完畢了。以勤勞取人,奠定了阿細人婚姻幸福,美滿的基礎,所以在阿細人中,因草率成婚而釀成不幸結局的為數很少。

標籤:彝族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