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彝族風俗習慣是什麼

每一個少數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文化的獨特習俗,彝族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彝族特有的民族風俗,希望大家喜歡!

彝族風俗習慣是什麼
  彝族獨特的婚俗

定親及娶親

過去,黑彝以牛馬金帛為聘;白彝以酒、布、銀錢為聘;乾彝以酒、麻布、炒麪為聘。

解放後,聘禮從簡。一般是青年男女定親後,男方請人去和女方父母説親,只需帶一瓶酒去,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然後男方就到女方家正式定親,一般是帶二三丈布,二三十元錢,布和錢都是給女方的。過了三個月,男方還要買三支青布或藍布、一塊肉、一瓶酒去女方家,這些東西都是給女方父母的,稱為“遞小禮”。男方請畢摩擇日子,擇出的日子要和女方父母商量。這次去,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給女方買點結婚用品,稱為“壓八字”。女方的父母為孩子準備嫁粧,一般是做一個櫥櫃、兩個裝面櫃、兩隻箱子、小桌子三張,大桌子必配齊八個凳子,二號飯桌、小號飯桌只配備四個凳子;還要配製二套被褥、洗臉盆、口缸、毛巾等。男方在討親時,要做好女方穿的一套衣服,包括包頭、鞋子、針線等,由作陪郎的娶親人背到女方家。這些東西要到晚上女方的父母請個歌師來喝“娶親歌”時,唱到一樣才拿出一樣。如果歌師唱錯,娶親人便將唱錯的東西拿出來在歌師眼前繞三轉,笑眯眯地裝進自己的包包,不給新娘,也不還新郎,娶親人自己得。如果歌師要的東西唱準確了。娶親人拿不出來,歌師就用一個簸箕在娶親人頭上打三下,引得客人們鬨堂大笑。娶親人和女歌師對唱下去,女歌師要把娶親人唱敗,娶親人才乖乖地把背籮放在堂屋中間。然後,女歌師唱着褲子就拿出褲子,唱着衣褂就拿出農褂。

潑水迎親

彝族姑娘出嫁時,姑娘的姊妹兄弟和同輩的青年男女可以用水澆波迎親者。比較大的彝族寨子,在姑娘出嫁的前十天,寨子裏的青年男女。就砍些木樁釘在路兩旁,然後用野藤控成絆索。等迎親者到來時,就用路邊早就準備好的幾十桶水。朝着迎親者撥去。迎親者無法逃脱,被水澆成落湯雞,只有拼命奔跑,跑進新娘家,才能不挨潑。因此,聰明的娶親者早有準備,如果探聽好姑娘家有後門或者村寨裏有另一條路通向新娘家,便趁潑水者不注意時鑽入女方家,在女方家供桌上點三柱香,燒三份錢紙,磕三個頭,這樣就不挨潑水。但大多數娶親者不容易辦到這一點,都要被潑水。冷天挨潑,冷得上牙打下牙,往往引得男女青年大笑一場,女方父母才找衣服給迎親者換掉。一般是潑清水,個別地方很早以前用牛糞水潑,如大小涼山。《西昌縣誌》卷十二中就有“以牛糞和水遍潑之”的記載。據説水要潑得風姑娘到丈夫家,才不會去老遠的地方背水,天也不會早,有吃有穿等。

搶婚

據歷史上的記載,過去四川的大小涼山和雲南的部分地區,都有搶婚習俗。“搶婚”,按彝族人的説法:“這是老代傳下來的,男方去搶是對女方家的一種尊敬,説明不是嫁不掉送去的。”男女的婚姻,雖由父母包辦,並經過媒人説媒成親,但他們娶妻時,男家在頭一天除派媒人和新郎的弟弟到女家接親外,還要請兩個接親人披上氈子,揹着牛角酒同去。接親人到女方村農,要先由兩個背牛角酒的接親人去女家,女方家的人有權本家門口用棍子擊打接親人。在晚上,女方的青年人可以抹黑接親人的臉。第三天,新娘的舅舅、兄弟等送親人將新娘送到男家後,要設法拿到男家的碗勺或其他東西,離開男方村寨時,要在寨外的廣場上跑幾圈馬,同時把拿來的碗打碎,當地叫“打口舌”,然後場長而去。

在滇南地區,則存在着在男女互愛的基礎上,由男方及其夥伴以假搶的形式先將女子領到男方家,再補行求婚儀式的習俗。男女青年一般在春節期間利用集體歌舞的機會結識相愛。二人如私定終身,男方便可邀約好友數人,在晚上到事先同女方約好的地點,用假搶的形式將女方領到男家。女子一旦被領到男家的堂屋,便意味着已經締結成正式夫妻。在第二天,新娘要在男家參加一天勞動。第三天新郎新娘各背一背柴到女家回門。有的男子為了防止女方父母反對他們的婚事,可以邀請善於言談的夥伴同行,幫助自己去説服女方父母。即使女方父母同意女兒的親事,也僅僅招待吃頓便飯。姑娘攜帶自己的衣物和生產工具當天回到男家。有個別的父母堅決反對女兒的婚事,把新郎趕走,扣下自己女兒的,也有男子看中了姑娘,而姑娘不從,則去劫持的。

  彝族日常主活中的習俗禮儀及禁忌

各地彝族的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內大多設一個火塘,塘火終年不熄,除用於取暖、照明、燉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會客的中心。火塘的鍋莊石或三腳架,不能用腳去踩,嚴禁往火塘裏吐唾沫。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在長幼、男女、主客之間,彝族有嚴格的禮俗。途遇長輩,晚輩須待立一側,讓長者先行;長輩入室須讓其上座,餘再依次而坐;吃飯時,長輩坐上方(習稱“上席”),下輩依次坐兩旁和下方,並侍候長輩,為其添飯、夾菜、泡湯。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頭。兄弟可與嫂嫂開玩笑,但兄長不能與弟媳開玩笑。客人入室讓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邊,小輩坐在客人對面。禁穿草鞋上火炕牀;上樓要脱掉鞋子;禁裸體、半裸體成年人入家門;不能用腳踩門檻,或坐在門檻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説粗話;婦女的衣褲不能晾曬在過路的地方和蜂窩旁邊;禁止面對着太陽大小便。

  回族獨特的婚俗

待女家同意後,雙方共同協商選定媒人各一人,並言定具體日期,準備訂婚儀式,俗稱“送禮”、“下佔茶” 或“下定茶”。男方送女方衣料等物,女方回敬以鞋、繡花襪子等,表示這門親事己定。男方接到這些回禮後,即分送給所有親戚共享,客觀上將兒子已經定了終身大事的信息告訴他們。在定婚後至結婚前的一段時間裏,若遇到節日,男家須按自己的財力,攜帶時令禮物去女家拜訪,女家則也會給予回禮,一般都是點心、牛肉、水果之類的禮品。有的也送錢,這些錢女方會用來購置陪嫁物品,新家庭的大件物品多數是男方出錢,女方購買。但也不一定,看雙方家庭經濟條件了,如女方條件好,不需要男方出錢女方陪嫁品也會豐盛。女方必備的還有牀上用品,居家裝飾用品等。訂婚以後,雙方協商具體日期送彩禮,俗稱“送禮”。即帶彩禮去女家送禮。彩禮的輕重,一般按女方的意願和男方的財力多寡磋商而定,有的女方家還開出禮單,彩禮主要有傢俱、衣料、首飾、現款、羊肉等。

回族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前兩三天,男女要帶上蒸饃、羊肉給女方家送去,叫“催粧禮”。婚禮舉行的前一天,男女雙方家庭都要各自家中“做乜帖”,祈禱真主、祝福這樁婚事,同時宴請各自家庭的親友,並進行明天舉行婚禮事宜各自的負責事項和分工,如迎娶、做菜、寫禮單、招待客人等等事宜都要提前安排妥當。男方家庭和親友在這一天還要宰牛(一般是一頭或兩頭)、盤鍋台、架鍋燉肉、借桌椅等,反正事情很多,親戚朋友不分男女老少齊動員,歡歡喜喜一同備置明天的婚宴。

結婚當天一早,男方派幾名親友帶一禮盒、新衣服、新鞋等前往女家娶親。女方家給新娘開臉(拔汗毛)、洗大淨,稱“離娘水”。有的地方大熱天新娘還要穿紅棉襖,取“豐衣”之“意頭”。待新娘子梳粧打扮停當後,還要請全可人(即父母雙全、子女雙全、夫妻和睦的人)送親,預示新郎新娘白頭偕老,兒女雙全。送親的人須是雙數,送親宜早不宜遲。再同各位長輩、兄弟、妯娌送親的一同上車,必須要有一位壓車的男孩,一行人組成送親隊伍,迎親歸來時的隊伍比較大,大車小車、嫁粧車、媒人、嫂子、小舅子大老哥、三姑六姨等,到了男方家門口都不主動下車,要等送壓車錢後才下來,給少了也不行。

鄰里鄉親故意把躲躲藏藏的.男方父母拉到車前,用一根繩子系在車頭上,大家像趕牛一樣,大聲吆喝,讓他們向前拉車,這叫往家裏拉扯新媳婦。新郎則圍着接親車跑步轉圈,以示熱烈歡迎。把這些事情做好後新娘子和送閨女的人才下來允許男方人卸嫁粧,然後進門。賀喜的親友自動排成兩行,夾道歡迎。有條件的從大門到新房門,要鋪紅氈或毛毯子,如沒條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進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以示尊貴。待送親人全部下車後雙方親屬鄰里互相高聲道“色倆目”。

接着,先請阿訇選誦一段《古蘭經》,然後,阿訇當着證婚人問新郎:“你願意娶她為妻嗎?”新郎如願意要馬上表態:“蓋畢爾圖”(我願娶)。再問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達旦”(我願嫁),阿訇則宣佈:“從現在起,你們二位正式結為夫妻”,並告誡二位新人要互敬互愛。然後眾親朋好友向他們“晤吧哩克”(祝賀)! “尼卡哈”儀式即結束。接着,阿訇從擺在面前的盤子裏抓起一把糖果隨手一撒,在座的人飛身搶奪,這是吉利的“意頭”,也是婚禮的高潮。儀式結束後,方能入洞房。

入洞房後,前來鬧牀的人們蜂湧而至,有些地方的農村,宴席曲唱家們口唱《恭喜歌》前來恭喜鬧牀,併為東家演唱宴席曲。新郎揭去新娘的紅蓋頭,摘掉頭上的喜花,互相交換禮物,新郎送給新娘包着錢的紅紙包,新娘給新郎小紅布蛋蛋式“針扎子”。此外,新郎還要用喜糖、核桃、喜棗撒向前來要喜糖的人,稱為“撒喜”。

如果男方輩份很大,那參與逗媳婦的人就很多,甚至其中會有一些四五十歲的人對新媳婦一邊滿口嬸子或奶奶的叫,一邊説些玩笑話。如果男方輩分小人就少多了,因為不管歲數大小,只要是輩小就能參與,輩分相同的人歲數要小才能逗,不過也有一種説法是“三天裏頭沒大小”,婚姻喜事,誰都可以逗。

(回族婚俗——“耍公婆”)

鬧牀鬧到一定的時候,新娘的姐姐(或嫂子或送親的)攜帶夜餐和核桃棗兒前來洞房鋪牀,將核桃棗兒壓在氈角下,又各置數枚於新娘懷裏,祝福兒女滿堂。有的地方,還請二位新人睡前各喝一碗放有二枚熟紅棗的牛奶。也有的在新被子的角中塞上紅棗、花生、瓜子等,意為早生貴子,白頭借老。這時,新郎要給鋪牀人送些錢,以示謝意。

婚宴上,對待孃家人比對其他前來慶祝的親友要隆重,男方親友的主要任務就是伺候好送親的人,所以不能有一點怠慢,入席後先上甜點、乾果、茶水,共有八個碟,這些吃好,撤下後就是九個碗、油香、湯類,阿訇桌上也是一樣的。孃家人一開始動筷子,期間婆婆、公公、新女婿都要親自來和大家見面客套一番。同時外面院子裏的婚宴也就開始了,很多前來祝賀的鄉親開始拿禮赴席,滿院子坐滿了前來慶賀的親友鄉親,人們有説有笑,很熱鬧。 另外,與白天的不同,晚上有兩三桌宴席,就坐的一般都是新郎最要好、交往最多的一些朋友、同學等。

新婚第二天,小兩口一大早就要起牀,新郎去女家向岳父岳母及有關長輩親戚説請安(也叫回門),孃家以設宴款待,一般由已經男青年作陪。俗稱“陪女婿”,表示婚事圓滿成功。如女方在那邊輩分大,那新郎也倒黴,會有很多人去逗他,套馬車、幾個小夥子抬起女婿來墩屁股等,道理是一樣的,熱鬧一番為喜事助興。當天回來後,到婚後第九天,還要宴請一下眾親友,告訴他們新婚幸福美滿。在這期間各親友會在各自家中做一些拿手的好吃的,爭相邀請這對新人來家中做客,和新人聯絡親情和感情,俗稱“請媳婦”,這種活動一般要延續很多天甚至幾個月。於是,一個新的回族家庭就在團團喜慶親和的氣氛中誕生了。

標籤:風俗習慣 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