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天遊峯的掃路人

熱點2W

天遊峯的掃路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天遊峯“高”和“險”的特點,並感知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天遊峯的特點,並感知描寫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常規預習課文;教師準備小黑板,摘抄相關詞語和句子。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在以前學習過的課文中,我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們隨着作者章武去認識一位普通的老人,這個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掃路。

(板書課題,齊讀)

掃路人也就是清潔工人,他們為了人們能有一個清潔的環境,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讓我們帶着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課題。

【設計説明:課題的朗讀看似簡單,然而真正能讀好並不簡單,帶着感情去讀,對學習整篇課文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因此這裏指導學生“帶着崇敬的心情”去讀。】

3.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來説説,天遊峯的掃路人給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樣的?

這是大家對他的初步瞭解,相信學習課文之後,大家對他會有更加深入的瞭解。

二、檢查預習情況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1.詞語(小黑板出示)

武夷山 飄飄悠悠 險峯

掃帚 頗有節奏 石階

精瘦 褪色 瘦削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自信 朗聲大笑 豁達開朗

氣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卻步 半途而返

(1)指名讀,及時請其他同學糾正讀錯的地方。重點指導“頗”“削”“黝”“籲”等字的讀音。

(2)齊讀。

(3)這些詞語裏有些字比較容易寫錯,你認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導學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寫法。

(4)通過預習,你理解了這裏面的哪些詞語的意思?

你還知道了課文中哪些詞語的意思?

(5)再讀讀這五組詞語,想想每一組詞讓你想到了什麼?

第一組:天遊峯的特點

第二組:掃天遊峯的老人正在打掃

第三組:老人的外貌特點

第四組:老人是個爽朗的人

第五組:遊人登山時的樣子

(6)再次齊讀。

2.句子

(1)你認為自己在預習的過程中,哪些句子讀得比較好的,可以讀給大家聽聽。一個同學讀好後,如果其他同學認為自己能讀得更好,也可以挑戰。

(2)指名讀。(3)指名評價。

3.課文

指名逐節讀課文,及時糾正,提醒文中破折號和省略號的停頓時間

4.點評預習情況,並過渡。

三、感受天遊峯的特點

1.對於天遊峯,你們瞭解嗎?誰來介紹一下?

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介紹。

2.那麼在作者筆下,天遊峯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用“——”劃出描寫天遊峯的語句。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

(2)指名交流。

3.默讀這幾句話,你感受到了天遊峯的什麼特點?

(1)學生默讀,並在書上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

(2)集體交流。

A.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寫法,將石梯比作了一根銀絲,突出了天遊峯的“險”。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體會“銀絲”“飄飄悠悠”“斷掉”這些詞語給人的感覺,從而真切體會“險”。

B.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遊峯,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用了列數據的方法寫出了天遊峯“高”的特點。

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詞語“頂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級台階大體上有多高。

C.那層層疊疊的石階……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通過遊人的表現,從側面寫出了登天遊峯時的不易,從而襯托出天遊峯“高”和“險”的特點。

引導學生説説平時自己爬樓梯的感覺,從而體會遊人的感覺,理解天遊峯的“高”和“險”。

(3)教師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指導學生注意重點詞語,讀出天遊峯的特點。

4.歸納寫法:

(1)這些句子在描寫上有什麼特點?

運用了比喻、列數據、側面襯托的方法來突出天遊峯的特點。

(2)我們平常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像這樣,把事物的特點用多種方法來描寫。

四、總結,設疑

在又高又險的天遊峯面前,許多遊客是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卻每天掃一個來回,還説“不累”。這是怎樣的一位老人呢?下節課我們再仔細探討。

【板書設計】

比喻

列數據

側面襯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朗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天遊峯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十五課,齊讀課題。上節課同學們就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

二、感知天遊峯的高和險。

1、 天遊峯是什麼樣的峯?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描寫段落,讀一讀。

2、 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來看看天遊峯。出示天遊峯的圖片。圖文對照理解感受天遊峯的高和險。

3、 有感情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在我們眼中,天遊峯又高又險,遊客們登山時常常(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而我們文中天遊峯的掃路人,卻是位——(70歲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

1、生活中,七十歲的老人已經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還要在高而險的天遊峯中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台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瞧,老人來了。(出示圖片)看圖,説説你知道的信息。

通過觀察,得出對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勞、樸素。

2、看,給了我們初步的印象。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默讀三——十二自然段,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劃出文中的相關詞句,並寫下自己的閲讀體會。

3、學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4、指名讀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彙報。

(1)、作者通過對掃路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來寫這位老人的。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樸實、健康、慈善、有精氣神的老人)

動作:“引我進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濃茶”。(熱情好客)

神態、語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説得輕輕鬆鬆,自在悠閒。搖搖頭,伸出七個指頭,然後悠然地説:“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捨得走嗎?”“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朗聲大笑。(自在悠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

(2)“30年後,我再來看您。”“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麼?

(3)在彙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指導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學到這裏,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搞不懂。“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麼能“ 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小組合作探討這個問題,再彙報,補充發言。修改文章的結尾,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師談話:你們個個都比作者高明,感覺到這笑聲永藏作者的心中,永遠在陪伴作者的人生旅程。多麼可敬的一位老人,多麼自信的一位老人,多麼熱愛生活的一位老人,讓我們一起讀出老人的心聲。誰讀旁白,誰讀我的話,誰讀老人的話。再次分角色讀課文。

三、學完這篇課文,瞭解這樣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老人説,想對作者説,想對自己説。請大家拿起筆,寫下你心中最想説的話。寫完後指名讀。

四、讓我們記住這位對大山有着深深的熱愛與依戀,豁達、開朗、自信的老人吧!出示填空練習,指名讀,齊讀。小結課文內容。

本文講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高齡,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裏: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還有( )作伴。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從內心( )他。

再讀課題!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摘抄文中描寫人物外貌的語句,仿照課文的寫法,觀察自己熟悉的一個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點,用準確生動的詞句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15 天遊峯的掃路人

峯: 高 險

人: 自信 豁達 開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嘗試習作。

教學重點:領悟文章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有感情地賞讀佳句(投影顯示)

①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②茶,很熱,很香,彷彿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③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説:“30年後,我再來看您!”

(2)填空。

本文講述了一位老人已有()歲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裏: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還有()作伴。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從內心敬佩他。

二、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

(3)本文描寫天遊峯的險峻有什麼作用?

(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榮,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4)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課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寫,認真讀一讀,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②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③交流評價。

三、仿寫。

1、學習課文的寫法。

2、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3、讀一讀,表現了老人怎樣的品質?

4、開展“班級人物素描”活動。

5、寫一寫。

6、猜一猜。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説:“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後,他會是什麼樣的?他們相遇後又會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後寫下來。

黃主勤 課前思考:

二、感知天遊峯的高和險。

1.天遊峯是什麼樣的峯?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描寫段落,讀一讀。

2.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來看看天遊峯。出示天遊峯的圖片。圖文對照理解感受天遊峯的高和險。

3.有感情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在我們眼中,天遊峯又高又險,遊客們登山時常常(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而我們文中天遊峯的掃路人,卻是位——(70歲的老人)

其餘部分都是我所借鑑的,非常到位的設計。

我的設想:

二、引導體會山峯的“險”(設計意圖:我試圖通過簡單的一個問題,讓孩子們能夠統觀全文,找出文章中三處描寫天遊峯險的句子,同時領悟作者不同的表達方法。)

1.天遊峯——武夷山第一險峯,那麼它險在哪裏呢?請打開書本,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2.指名回答後出示第二節,自由讀,具體從哪個詞語看出來峯的險?

3.讀好第二句,這一句沒有一個險字,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天遊峯的險,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麼方法?(形象的比喻),讓我們可看出石梯的險,峯的險。

4.這麼險峻的天遊峯,那天,引讀——“我”終於順着這根銀絲上了峯頂,心裏好不得意。你讀出了什麼?(心裏的喜悦,艱辛的歷程)喜悦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5.這一句同時也寫出了峯的險。採用了什麼方法?遊客的表現烘托了什麼?

板書中呈現 險 (高 陡 窄)

薄雪芳

課前思考:

借鑑處:

3.默讀這幾句話,你感受到了天遊峯的什麼特點?

(1)學生默讀,並在書上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

(2)集體交流。

A.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寫法,將石梯比作了一根銀絲,突出了天遊峯的“險”。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體會“銀絲”“飄飄悠悠”“斷掉”這些詞語給人的感覺,從而真切體會“險”。

B.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遊峯,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用了列數據的方法寫出了天遊峯“高”的特點。

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詞語“頂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級台階大體上有多高。

C.那層層疊疊的石階……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通過遊人的表現,從側面寫出了登天遊峯時的不易,從而襯托出天遊峯“高”和“險”的特點。

引導學生説説平時自己爬樓梯的感覺,從而體會遊人的感覺,理解天遊峯的“高”和“險”。

(3)教師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指導學生注意重點詞語,讀出天遊峯的特點。

4.歸納寫法:

(1)這些句子在描寫上有什麼特點?

運用了比喻、列數據、側面襯托的方法來突出天遊峯的特點。

(2)我們平常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像這樣,把事物的特點用多種方法來描寫。

修改處:

在本課中,我覺得人物外貌描寫也是值得外貌推敲的,所以做了如下的設計:

(1)出示:我藉着淡淡的星光仔細打量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2)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着路面。

(3)聯繫課文內容想想,作者為什麼不選別的而選了這些外貌來寫呢?學生交流

(4)小結:對人物的外貌描寫要有所選擇,要體現出人物的特點。

[我的想法:文中掃路人神態、動作、語言的細緻刻畫,為學生以後把人物寫具體、寫生動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將前後兩處人物外貌進行揣摩,聯繫課文內容想想,作者為什麼不選別的而選了這些外貌來寫呢?從而讓學生明白對人物的外貌描寫要有所選擇,要體現出人物的特點,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會表達。]

陳秋麗 課前思考:

借鑑處:

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

(3)本文描寫天遊峯的險峻有什麼作用?

(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榮,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4)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課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寫,認真讀一讀,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②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③交流評價。

修改處:

1、對於文中描寫老人外貌的語句:(1)“我循聲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着路面。”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啊?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抓裝精瘦”體會老人辛勤勞動;

▲抓裝褪色”體會老人的節儉,長期在外勞動,風吹日曬才會褪色

讀一下這段,注意重點詞語。

除了這一句,文中還有描寫外貌的句子嗎?(2)“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A、你從這段中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抓裝瘦削”“黝黑”體會老人的勤勞。

▲抓裝慈善”體會老人的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説明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

2、對笑聲的理解,認識了這樣的掃路人,現在你最想説的是什麼?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位掃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啟發,不斷收穫,不斷成長!

蔡雪琴 課前思考:

借鑑處:

二、感知天遊峯的高和險。

1、 天遊峯是什麼樣的峯?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描寫段落,讀一讀。

2、 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來看看天遊峯。出示天遊峯的圖片。圖文對照理解感受天遊峯的高和險。

3、 有感情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在我們眼中,天遊峯又高又險,遊客們登山時常常(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而我們文中天遊峯的掃路人,卻是位——(70歲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

1、生活中,七十歲的老人已經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還要在高而險的天遊峯中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台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瞧,老人來了。(出示圖片)看圖,説説你知道的信息。

通過觀察,得出對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勞、樸素。

2、看,給了我們初步的印象。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默讀三——十二自然段,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劃出文中的相關詞句,並寫下自己的閲讀體會。

3、學生默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4、指名讀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彙報。

我的教學設想:

本篇文章是寫人的文章,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揣摩語言內容的同時,我們也應體現閲讀與表達的有機結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我先讓學生聯繫舊知,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都會把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作細緻描寫,告訴學生,要深入體會人物的特點,就必須細細品讀文章中對人物的這些描寫。在精讀的時候,注意作者細緻描寫的獨具匠心。如,同樣是對老人的外貌描寫,前後兩次有所不同,其用意是什麼?學生在揣摩語言內涵的時候,也收穫了表達上的知識。

標籤:天遊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