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關於心因性反應的注意事項

一、什麼叫心因性反應

關於心因性反應的注意事項

急性心因性反應是反應性精神病的一個類型,其臨牀症狀主要是意識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幻覺、妄想少見。心因性反應症是一組由於明顯的心理社會因素所致的心理疾病。一般地説,決定本組疾病的發生、病程和臨牀表現的因素有:(1)生活事件和處境;(2)社會文化背景;(3)個性特點、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態度、信念等。這裏所説的心理社會因素並稱為心理刺激即一般簡稱心因,它是指這類刺激來源於人的社會活動和精神生活中的劣性刺激。

一般來説,事過境遷,隨着時間的流逝,心因性反應都能得到緩解。只有少數病人會殘留失眠、頭痛、情緒易激動、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其預後好壞,與精神因素能否去除以及病人的性格有關。當然,病人的性格與心因性反應的發病及病情嚴重程度也有很大的關係。

二、案例

上午看到“貴州織金86名國小生食用早餐疑似中毒”的報道,因為是吃的蒙牛牛奶和麪包,不由地聯想到這兩年發生的多起學生喝蒙牛學生奶後集體中毒事件,而關於“情緒傳染”、“空腹喝”、“同學吃壞食物”等中毒原因,現在想起來仍覺得雷人。

於是在想,這一次,專家、協會以及政府部門等,會再拿什麼樣的“原因”來為牛奶圓説?或者,這一回該輪到什麼“原因”出來雷人呢?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歷次疑似學生奶集體中毒事件的結論,都是寧願荒唐、雷人,也永遠是牛奶沒問題,似乎成了定律;或者説,就不允許牛奶出問題,而為了牛奶不出問題,也就不顧荒唐和雷人?

不幸被我言中,“情緒傳染”沒來,來了“羣體性心因性反應”。

搜索一下相關資料,心因性反應,是反應性精神病的一個類型,其臨牀症狀主要是意識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也就是説,校園裏發生了一次集體性精神障礙。我們應該尊重科學,科學上既然確有“心因性反應”之説,86名學生髮生羣體性心因性反應,理論上説,有可能。問題是,“情緒傳染”、“心因性反應”等等,如果每一次都和某個品牌的牛奶“巧合”在一起,就好像這些經神類疾病或障礙專門願意與蒙牛牛奶“合作”,不但令人難以置信,更叫人倍覺滑稽。

同時,我們不能不為有關部門的效率所歎服:很多時候,公眾所求之真相,千呼萬喚出不來,而這一次,最多也就24小時的時間,“真相”迅速被查明瞭———牛奶沒問題。當然了,如果一個品牌的聲譽是最重要的,乃至一個行業已經瀕臨脆不可觸碰的時候,平息問題確實需要賽跑的速度。

只是,消除公眾疑慮與信任危機,不可能是一次“高效率”或草草的專家組鑑定所能夠實現的。並且,在這個問題上,不論當事企業,還是政府部門,它們心裏應該更清楚,欲贏得信任,這種敏感問題的處理應該更加謹慎,並儘可能做到公開透明,不迴避更多的媒體採訪。然而,各方的做法卻是在搞突擊,迅速把一切都打掃乾淨,迅速“穩定”,迅速回歸平靜,拋出一個似是而非而又不厭雷人的“羣體性精神障礙”説,表面看似平靜,其實是自欺欺人。

如果每一次由吃喝引發的.羣體問題,永遠都不允許和食物有關,下一次該輪到什麼樣的“説法”了呢?但願下一次“情緒傳染”或“心因性反應”等等別再找蒙牛牛奶的麻煩了———太難為專家們。

三、心因性反應該注意什麼

心因性反應主要發生在處在生理髮育期的兒童中,特別是國小生和國中生中,因此在給國小生和國中生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時要注重羣體性心因性反應的防範,其防範對策及措施如下:

1、宣傳教育,預防為主。平時要做好預防接種的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應講清接種後可能出現的反應及其處理原則,使接種者心理上有所準備,避免出現反應後思想緊張和恐懼。注射時避免一過性刺痛而引起的暈針,避免讓受種者在空氣流通不暢的場所或在飢餓、疲勞時進行接種。

2、排除干擾,疏散病人。一旦發生羣體性心因性反應,應及時疏散病人,隔離治療,避免相互影響或暗示造成連鎖反應,儘量縮小反應面。

3、避免醫療行為的刺激,無需補液者應避免輸液。

4、疏導為主,暗示治療。正面疏導,消除恐慌及顧慮心理,穩定情緒可輔以藥物治療,應用小劑量鎮靜劑,也可採用暗示療法,暗示受種者不過度關注預防接種及機體反應。

5、仔細觀察,處理適度。羣體反應人員複雜,個體差異較大,應注意接種反應之外的合併症,並及時報告家長及學校,要求積極配合做好治療工作。

標籤:心因 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