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安徽六安茶文化隨筆

六安茶之主要產區位於安徽省六安地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之品質最佳。六安茶概分為六安瓜片及孫義順六安;六安瓜片屬綠茶類,每年春季採摘,茶製成之後形似剖開香瓜片狀,因而得名。六安瓜片雖是綠茶類,但於烘焙工序方面,卻較其它綠茶複雜,特別在於最後焙「老火」時候,技術及經驗掌握尤其重要;因為六安綠茶焙火時間不能太長,太長則有焦味,所以每次最多隻能焙三秒,即馬上要翻茶,但太短則香味無法散出。所以烘焙時候需要兩人抬烘籠,在一條長長火坑上,邊走邊翻,焙茶室中來回走動,所以烘焙一籠茶葉往往要走上五六十里的腳程才可完成。

安徽六安茶文化隨筆

陳舊六安,非產自安徽的六安,而是產自安徽的祁門的蘆溪和溶口兩鄉。

  有空一起飲酒品茶,快意人生

新月、杯茗、古卷,挾着花香、茶香、墨香,一派寧謐之美。都市的喧囂被融化了,留下迷失的人們趨向禪的世界。茶給我的感覺便是禪,人生的苦樂存於咂摸間。朔漠、烽煙、揚眉劍出鞘,酒該是濃烈的,伴着壯士的豪情。舉杯銷愁,對月獨酌,這時的酒卸去了白日的狂野,有了茶的三分靜,卻平添人生的七分愁。茶酒相伴的人生,時而漫步庭院與雅士暢談,時而策馬揚塵遊走江湖。實況不再,我們只能在字裏行間追憶茶酒人生。

古來有用雪水煎茶,認為是雅事,因此,唐宋以來在一些詩詞裏面便出現這種雅事的句子。白居易《晚起》有“融雪煎茗茶,調酥煮乳糜”;又在另一首詩有“冷詠霜毛句,聞嘗雪水茶”。陸龜蒙與皮日休和詠茶詩,有“閒來鬆間坐,看煎鬆上雪”。《紅樓夢》中也有用雪水煮茶的例子,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寫皈依佛門的妙玉,請黛玉寶釵飲茶,寶玉夜跟着去,烹茶用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貯在罐裏埋在地下,夏日取用的。寶玉飲後,覺得清涼無比。又,第二十三回,賈寶玉的《冬夜即事》詩所説:“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紅樓夢》裏的賈府是世代簪纓的詩禮之家,他們無論飲茶飲酒,豪華講究,而且高雅,不失大家風範;而《金瓶梅》裏亦官亦商的西門慶,儘管也窮極奢華,畢竟是市井俗物,難免有暴發户的俗氣。《金瓶梅》寫喝茶的地方極多:有一人獨品,二人對飲,還有許多人聚在一起的茶宴茶會。無論什麼地方,客來必敬茶,形成風尚。寫西門慶家裏飲茶,提到的茶名只有兩個:一個是“六安茶”,另一個是“江南鳳團雀舌芽茶”。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一回中分別提到:吳月娘吩咐宋惠蓮“上房揀粧裏有六安茶,頓(燉)一壺來俺每(們)吃;”“教小玉拿着茶罐,親自掃雪,烹江南鳳團雀舌芽茶。”此兩種茶皆當時貢品,可見生活的奢靡。《金瓶梅》裏吃泡茶有個特點,就是很少看到他們喝清茶,卻要摻入乾鮮果、花卉之類作為茶葉的配料,有福仁泡茶、蜜餞金橙子泡茶、鹽筍芝麻木樨泡茶、果仁泡茶、榛鬆泡茶、鹹櫻桃泡茶、土豆泡茶、薑茶等等。綜觀《金瓶梅》中所寫的種種以花、果、筍、豆等物摻入泡茶的.情況,應該説,這都是當時的社會風尚,並非杜撰;不過有些地方,小説略有誇飾,藉以形容西門慶家富貴無比而已。果品點茶,在官場新貴、市井商人中最為流行。明代小説《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中寫到:“此茶喚作阿婆茶……兩個出煨黃栗子,半抄白芝麻,江南橄欖連皮核,塞北胡桃去殼相。”今日聽來,不禁叫絕,茶之清冽可貴,但翻出這麼多花樣地泡茶,也只有在那個年代吧。箇中滋味後人沒有口福,但小小茶碗中吐着的氤氲中卻藏着百味人生。

偶得友人贈予的竹葉青,上面印着大大的“靜”字,旁邊批着一行小字:“靜勝躁,寒勝熱。清淨為天下正。”這是老子《道德經》裏的一句話,意在表達竹葉青的品質,大概也是茶的品質吧!四川峨眉仙境,霧氣縈繞間,吐納日月精華,其中的意境被無為的老子詮釋淋漓,凝神靜心地細品,方能體味。武俠大師金庸博學旁通,在他的作品中亦以茶入境。桃花島,隱士,還帶着幾分邪氣。黃藥師,不僅武學精深,而且深諳五行八卦、音律、藝、茶道。茶是隱士的好伴侶,幽林翠竹盡頭,一座小屋便是一生,超然物外,多有大修為。但這種境界不是我等可達到的,就如品茶,只有經歷過跌宕的人生才能有所感悟。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乃酒之一種,但酒為何能夠解憂,是其飲後欲仙的感覺,還是酩酊後的熟睡,不得而知。縱觀古今愛酒之人,他們對酒有各自的感情,道不盡也説不完。太白善以酒入詩,酒是他的一部分,醉後的“力士脱靴,貴妃捧墨”,只有這時才是真正的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羈。“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以酒送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酒麻痺了多愁之人,酒醒後卻又無法消愁。

作為飲料之王的酒,按照生產工藝分類,主要有發酵酒,蒸餾酒和配製酒三種。《紅樓夢》裏描寫的酒,這三種類型的有。發酵酒類曾寫到過“黃酒”“紹興酒”“黃湯”“惠泉酒”以及“西洋葡萄酒”等。蒸餾酒類寫到“燒酒”。配製酒類有“合歡花酒”“屠蘇酒”等。可見在賈、史、王、薛這樣的貴族家庭中,無論是大規模的官私筵宴,還是小範圍的家常便飯,席上杯中的酒是不可或缺的。當然,這些描繪都是曹、李、孫、馬等貴族世家的富貴繁華生活的形象寫照。曹雪芹本人,就是一個詩酒放達的“燕市酒徒”,嘗作戲語説:“若有人慾快睹我書不難,唯日以南酒燒鴨享我,我即為之作書。”《紅樓夢》中,確有雪芹經歷和曹家史事的影子,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書中有關“合歡花酒”的描寫,就是最好的例證。在藕香榭擺下的螃蟹宴上,黛玉拿起那烏銀梅花自斟壺來,揀了一個小小的海棠凍石蕉葉杯,斟了半盞,看時卻是黃酒,説道:“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寶玉忙説:“有燒酒。”便讓人將那“合歡花浸的酒燙一壺來”,黛玉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在這個小小的生活細節中,曹雪芹一氣呵成地寫出了發酵酒、蒸餾酒和配製酒這三種不同類型的飲料酒。寥寥數筆酒把三種酒的名稱、酒度、效用、製法畫龍點睛地寫了出來。

江湖中,酒是名片。金庸大俠的《笑傲江湖》中有一處場景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令狐沖品酒。不同的酒器,即便是同一種酒也會有不同的味道。用毒蠍、毒蟲、毒草等各種毒物調成的酒,在“江湖”中成了以毒攻毒的良方,這種場景在武俠作品中是常見的,酒便如藥,替人療疾,試人膽量。《天龍八部》中,在少室山下,蕭峯、虛竹、段譽三兄弟,在契丹十八勇士的簇擁下,開懷暢飲,有難同當。酒在此地又見證了兄弟情誼,勇氣和不可阻擋的氣勢。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名曰《酒公墓》,寫了一位不得志的雅士,抑鬱的書生。張先生是狀元的後代,留學歸來,終不得志,愛酒,人送雅號“酒公”。據作者述,酒公在去世前曾請求作者代寫一闋碑文,如下:

“酒公張先生,不知籍貫,不知名號,亦不知其祖宗世譜,只知其身後無嗣,孑然一人。……少學西學,長而廢棄,顛沛流蕩,投靠無門。一身弱骨,或踟躕於文士雅集,或顫懾於強人惡手,或驚恐於新世問詰,或惶愧於幼者鬨笑,棲棲遑遑,了無定奪……釋儒道皆無深緣,真善美盡數失落。終以濁酒、敗墨、殘肢、墓碑,編織老境。一生無甚德守,亦無甚惡行,耄年回首,每歎枉擲如許粟麥菜蔬,徒費孜孜攻讀、矻矻苦吟……嗚呼!故園神州,莘莘學子,願如此潦倒頹敗者,唯張先生一人。……”

看後有感,寫了一行小字:一壺濁酒,行走於塵世之間;潦倒一生空留七字碑文“酒公張先生之墓”,悲哉!這壺酒苦得想讓人流淚。

對茶賦文,蕭散沖淡之中,流露出幾多人生況味;精緻細微之下,藴藏着如許文化精義。卸下盔甲,抖落塵埃,清茶一壺,知己三兩,於剎那間體會永恆,此乃生活的藝術。酒香四溢,令人神往,或月下獨酌,或與酒友淺斟,無鯨吸百川之量,但求悠然舒雅之味,竟顯品酒之真諦。茶酒人生,保羅萬千,淺話茶酒之事,行到之處即止,卻也樂此不疲;挾茶酒走一遭,如仙人般逍遙。

自己不會飲酒,卻喜談酒事,酒令、酒戒、酒器、酒話……收集各地名酒的品牌標籤是我一大愛好。人的一生,便是窖酒的過程,多一分少一分都不相宜,唯有經歷九千九百九十九天的辛酸方能開啟佳釀,正如人生,三分甘甜,七分苦澀。茶對於不會飲酒的我來説便是最佳飲品了。夜深人靜,手捧一杯香茗,對着月光,那是我追求的生活,但似乎不太容易實現。現代化的快節奏生活讓人們變得浮躁,心少有了寧靜,尤其在都市獨行。但我仍努力的讓自己靜下了,會對着杯子,凝神看竹葉青是如何一根根直立的,而且不倦地看下去;茶香氤氲,人也跟着飄然,超脱塵世。茶讓心有了暫時寧靜的港灣。我喜酒,但愛茶,茶酒相伴,嚐盡百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