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反思文學的名詞解釋|觀點|意義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文學的名詞解釋|觀點|意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反思文學的名詞解釋|觀點|意義

反思文學的名詞解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從政治、社會層面上還原“文革”的荒謬本質,並追溯到此前的歷史,從一般地揭示社會謬誤上升到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上,和傷痕文學相比,其目光更為深邃、清醒,主題更為深刻,帶有更強的理性色彩,被稱為“反思小説”。

反思文學的觀點

“反思”一詞,首次出現於英國哲學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將"心靈內部活動的知覺",稱為"反思"。而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這個詞卻具有特定的意義,即對文革、十七年以至更早的歷史事實進行思考,從而在意識形態、國民性等方面挖掘現實問題的根源,同時,在歷史和自然的大的環境背景中展開對"人"的價值的思索。可以説,"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深化,兩者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哲學思考的介入。所謂反思,從哲學角度理解,就是人類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反思既是對事物和現象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事件和經歷的理解與描述,更進一步則是對自己思考的再思考。作為文學思潮,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必然結果,符合“反思”思維的特點。傷痕暴露了,那麼是誰造成了民族與個人的創傷?又是怎樣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歷史傳統、現實因素及人性根源,導致了長達幾十年的摧殘傷害竟然能以合法而崇高的名義進行?

綜觀"反思文學"的創作,主要焦點在於對"人"的反思上。這種對"人"的"反思"有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

它首先是主要針對政治層面的,關於建國後的歷史問題尤其是對農村問題的反思成為作家創作的一個重點。其中張一弓創作的中篇小説《犯人李銅鐘的故事》以一個為了羣眾生命而不惜觸犯黨紀國法的大隊支書的形象,樹立了新時期第一個成熟而完整的悲劇英雄形象。而高曉聲的《李順大造屋》則以看似幽默的筆法,揭示了中國農民自身的性格弱點,指出這些"民族劣根性"在建國後的左傾災難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記憶》則以某地宣傳部長秦慕平對曾經被自己錯判為"現行"的少女方麗茹的懺悔,反省了一個時期內不正常的"現代迷信"及自己在這種現代迷信中所扮演的可悲角色。

以上作品對文革中種種事件表現的深刻程度顯然遠遠超過"傷痕小説",但它仍侷限於將人僅僅放在政治層面思考。這種情況隨着"反思文學"的深入出現了變化,很多作家不久就開始轉到對"人本身",如"人性"、"人的.價值"、"人的生命力量"等更深刻的問題的思考上。

這些作品或張揚被左傾思潮壓制多年的"人道主義",甚至歌頌某種"永恆的、超階級的人性",如表現"同情"的《離離原上草》 、表現"母子親情"的《女俘》 、表現"友情"的《駝鈴》和表現"愛情"的《如意》等;或探討"愛情婚姻"方面的社會問題,如《愛,是不能忘記的》 、 《春天的童話》 、 《我們這個年紀的夢》等;或謳歌人的生命力量,如《北方的河》 、 《迷人的海》等;或思考生存價值,如"知青小説"中對往日做寫實性卻富於詩意的回憶與描述、"右派小説"中立足政治歷史之上對自己的心理歷程的解剖。

反思文學的意義

1、現實意義:

從黨和人民關係角度反思歷史教訓,確立“人民是上帝”的歷史觀念。特徵之一:自我反省。《蝴蝶》、李國文《月食》《冬天裏的春天》,茹誌鵑《剪輯錯了的故事》等。

2、歷史意義:

立足當代歷史進程,揭示從左到極左的轉化,促進現實主義深化。最基本特徵:思考或沉思。《李順大造屋》。

3、文學意義:

藝術上新的變革與探索。中篇小説崛起,意識流等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的引入。

4、侷限:

A、思考結論簡單化:歸之於放棄優良傳統,因果式的歷史觀。

B、傳統思維模式:為民請命。

C、基本手法還是回憶和對比。沒有形成全新的審美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