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關於幼兒園人際環境交往的教案

篇一: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設計與實施

關於幼兒園人際環境交往的教案

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設計與實施(觀摩與討論)

教學目標:

1.通過觀摩、討論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熟悉人際交往活動的選材、環節安排、教學方法等內容。

2.通過觀摩、討論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初步瞭解人際交往活動的一般模式,並能從中吸取他人組織活動的長處;對一些不足之處敢於質疑且能按自己的經驗來嘗試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觀摩、討論及分析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人際交往活動的特點評價活動。 教學時數:2學時

課後作業:

1.在幼兒園試教的同學,按照教材的要求對提供方案進行修改後試教。

2.每組同學對教師給定的完整人際交往活動的方案進行合作修改。

教學反思:

這仍然是第一個學習情境—給完整方案的活動設計的學習,有了文本教案的參照,加上對優秀案例的講解,學生覺得收穫頗多,這次的視頻為優秀教師展現的混齡活動,優點非常明顯,便於學生吸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思路仍有時混亂,特別面對優秀教師的活動,只是感覺到好,説不清好在哪裏,更指不出活動還存在的不足,思考問題還不夠深入,也源於學生經驗確實不足。

一、分析案例

(一)閲讀書中教案文本:人際交往活動——相親相愛(混齡)

對學生提出方案學習要求:1.熟悉活動環節2.學習教案書寫語言規範

人際交往教育活動——相親相愛(混齡) 1 活動背景:

大帶小活動藴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能有效地彌補獨生子女缺乏與不同年齡兒童交往的的機會,幫助他們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培養他們關愛的情感。《指南》中人際交往子領域的目標提到“願意與人交往”和“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本主題通過大孩子與小年齡幼兒的互動,使大孩子充分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同時建立初步的責任感;小年齡幼兒感受到關愛,學習配合,也嘗試去幫助哥哥姐姐。

為了在更多的領域和範圍內進行嘗試,最大限度地促進大與小之間的互動和雙方的共同發展,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多層面體驗人際關係,學習關愛、照顧弟弟妹妹的方法,學習配合、照顧哥哥姐姐的方法,更好地相互學習並吸收同伴的經驗,進而形成責任感和集體意識。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體驗並理解只有互相幫助、相親相愛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2.願意主動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能説出自己的姓名、年齡、最喜歡的活動及最愛吃的食物。

3.體驗做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學會相互欣賞、相互照顧與配合。

活動準備:

1.有與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往的經驗。

2.8種水果掛飾,每種2份。

3.小河場景佈置,塑料筐、呼啦圈、地墊、積木等過河的工具若干。

4.小兔子家的佈景,一位扮演兔姐姐的幼兒,提示卡片每位哥哥姐姐人手一份,禮物人手一份。

5.剪刀、膠棒若干,幼兒照片每人一張,展示台一個。

1 案例選自廣東省委機關幼兒園程豔老師執教活動

一、導入

1.請出小班弟弟妹妹,每個哥哥姐姐找到一個弟弟或妹妹。

2.哥哥姐姐給弟弟妹妹掛上與自己相同的水果卡片,並領其入座。

二、展開

(一)請幼兒做自我介紹

1.教師:請小朋友們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説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齡、喜歡的活動和最喜歡吃的食物。

2.請個別幼兒上前對着全體幼兒進行自我介紹(注意:先請哥哥姐姐,再請弟弟妹妹)

(二)去兔姐姐家做客

1.“過河”

(1)教師説明遊戲規則:“小朋友們要互相幫助,不要掉到河裏去,哥哥姐姐要帶好弟弟妹妹。”

(2)提問:“小朋友們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過河?”

(3)請幼兒過河

2. “找禮物”

(1)兔姐姐介紹“找禮物”的規則

(2)兔姐姐給哥哥姐姐髮卡片

(3)弟弟妹妹在哥哥姐姐的提示下進入兔姐姐的家找禮物。

3. 回家

幼兒用各種方法再次“過河”

(三)製作相框並互相贈送

1.製作相框

2.互相贈送相框

請每組幼兒互贈照片,並説一句誇獎對方的話,做一個表示親熱的動作。

三、結束

總結:“小朋友都做到了相親相愛,玩得很開心,以後哥哥姐姐要學會照顧弟弟妹妹,以後我們還可以請弟弟妹妹一起來參加其他的活動。”

哥哥姐姐與弟弟妹妹繼續共同參與其他的活動,體驗相親相愛的快樂。

(二)錄像呈現:人際交往教育活動——相親相愛(混齡)

提出觀摩要求:

1.記錄詳細的教學過程。記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教師的實施,更要關注幼兒的表現,促進幼兒的發展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2.參考方案實施分析要點,對教學精彩部分作上記號,以便今後學習借鑑。

3.參考方案實施分析要點,對教學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作上記號,以便討論時進行探討,並提出改進建議。

二、組織學生討論反思

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活動實施效果:

1.活動目標的設計是否合理?請依據目標設計原理分析。

2.幼兒已有的水平如何?

3.物質準備有哪些?是否充分、恰當?

4.活動主要環節有哪些?各環節的安排是否呈現梯度?

5.活動環節之間如何銜接?

6.各環節是否都有變化?有重複的環節嗎?

7.重點目標是什麼?活動中如何突出重點?

8.難點目標是什麼?活動中如何突破難點?

9.活動目標是否實現?各環節是否為實現目標而服務?

10.“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在活動中的交往要求有哪些是相同點?哪些是不同點?

11.活動主要的優點有哪些?

12.活動主要的不足有哪些?如何改進?

三.總結提升幼兒園人際交往活動“相親相愛”

1.目標設計合理,符合一致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和針對性原則。

2.幼兒已有的水平包括認識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相互之間有過初步的交往,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們不會覺得生疏,交往互動自然主動。

3.教師物質準備充分,除了包含充足的材料,還有不同場景的環境佈置,完全跳出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情境豐富。如水果掛飾不僅有分組的`功能,更有分發禮物的功能。

4.活動過程層次清晰流暢:主要分為相互認識,分組配對;去兔姐姐家做客;相互制作分享禮物;相互感謝欣賞這四個環節。環節依據故事情境發展的順序開展,體現梯度。以讓幼兒“體驗、操作”為主,打破了傳統以“坐着參與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做到了“做中學”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高。

5.環節之間的銜接一方面體現在故事發展的順序上;另一方面,環節的銜接也體現在教師的過渡語上,在幼兒相互認識之後,教師説:“我們都分好了組,森林裏的兔姐姐很歡迎小朋友去她家做客,我們一起去吧。”

6.大環節沒有重複現象,但在小環節中,去兔姐姐家做客,從兔姐姐家回來,經歷2次過河,過河環節2次沒有變化,等於是重複環節,可以考慮目標中未實現的部分:“相互照顧,相互幫助,相互配合”,第二次讓小年齡段幼兒帶大年齡段幼兒過河,讓小年齡段幼兒也體會到他們可以給予的幫助和照顧。

7.重點是“體驗並理解只有相親相愛、互相幫助才能完成任務。”主要在不同的遊戲中完成,而遊戲貫穿整個活動始終。

8.難點是小年齡段幼兒配合幫助大年齡段幼兒。突破方法有大的先示範、大帶小;教師有意識地給小年齡段幼兒更多機會、更多等待;在分配任務時將相對趣味和相對簡單的任務交給小年齡段幼兒。

9.目標基本實現,過程圍繞目標開展,師幼互動很融洽,幼兒參與活動的形式多樣。就是目標中相互照顧,小的照顧大的沒有體現。

10.“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活動中一樣的交往要求是,“相互照顧、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哥哥姐姐的重點是充分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同時建立初

步的責任感;弟弟妹妹的重點是感受到關愛,學習配合,也嘗試去幫助哥哥姐姐。

11.活動主要優點:混齡教學一箭三雕,對大哥哥姐姐,要有責任意識,學會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對於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配合哥哥姐姐開展活動;對於全體幼兒,不論什麼年齡段,都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與自己的朋友相親相愛。教師的選題,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設想都很好。活動場地足夠的大,幼兒可以充分開展活動,不受拘束。情境創設豐富,充分體現了社會教育當中強調的“實踐性原則”,重視幼兒對所學知識的運用。

篇二:幼兒園教案

《甘肅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發佈並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保障幼兒遊戲權利尊重幼兒遊戲意願

中國甘肅網9月3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道:(記者 魏娟)9月2日,省教育廳發佈了《甘肅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並於9月10日前在全社會廣泛徵求意見。綱要細緻地規定了幼兒教育的7項原則和5個領域,要求小班教育過程以遊戲性為主,中班增強目標化活動,大班要加強集體教學,為幼兒入國小做準備。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有七項原則:尊重與關愛、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保教並重、遊戲為主、整體教育、環境創設、因地制宜。着重強調要保障幼兒遊戲的權利,尊重幼兒遊戲的意願,為幼兒提供遊戲條件,引導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獲得發展。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綱要對這5個領域中,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各應該達到的目標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如“語言”領域中,大班的孩子不需要會寫字,只需會講故事,知道書寫和閲讀時的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用正確的筆順寫自己的名字,初步練習使用鉛筆即可。這也就意味着,孩子幼兒園畢業後,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不必會寫多少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的主要精神

綱要總則:

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導幼兒園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特制定本綱要。

二、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三、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五、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主要精神:

1、生活性:課程遵循幼兒生活的邏輯,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

泉, 以密切聯繫幼兒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主要載體,引導幼兒在生活在發展,在發 展中生活。

2、自主性:強調幼兒的自願參與、主動探究、自主建構、自由想象、積極創作、大膽表現。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處於突出的顯性狀態,教師“教”的主體作用是通過間接指導來實現的。

3、活動性:倡導幼兒通過活動——即通過自己與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的實際接觸與相互作用——獲得多種知識和經驗,而不是單純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學習的。在課程實施中特別強調通過幼兒的觀察、操作、實驗、探索、調查、遊戲等具體的實踐活動來進行,注重幼兒的實踐與直接體驗。改善教與學的關係,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淡化結果的即時達到。

4、開放性:課程以幼兒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際環境為背景展開。幼兒園、家庭、社區以及大自然、大社會都是幼兒活動的空間。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人、事、物、現象、問題等均是幼兒教育的內容,而不限於教師的計劃或現有的教育用書。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和信任的關係,同時其活動方式、組織形式也是開放的、多元的。

5、整合性:不是以單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為學習的目標,而是以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的培養和直接經驗的獲得為宗旨。課程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社會、文化、藝術等與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各方面的內容不是各自獨成系統,而是實現課程內容的高度整合。

6、生成性:這是由該課程的過程取向所決定的。隨着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幼兒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