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人際交往的原則是什麼

一、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人際交往的原則是什麼

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1.平等原則,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裏,人們之間只有社會分工和職責範圍的差別,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還是職業差別、經濟狀況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權利和人格的尊嚴,都應得到同等的對待,因此人與人之間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要尊重別人的愛好、習慣、風俗。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自己。

2.真誠原則。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保證,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才能團結相處真誠團結是現代社會事業成功的客觀要求。就人生而言,僅靠個人微薄的力量是難以到達成功、幸福境界的。交往中要真誠待人,實事求是,要胸懷坦蕩,言行一致。相互信任,尊重別人,謙虛謹慎,文明禮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友愛原則。中國儒家有“仁者愛人”之傳統,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更應團結友愛。人際交往中要主動團結別人。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虛懷若谷、寬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友愛就是要愛同志、愛朋友、愛同事、愛人民。真正的愛心就表現在幫人一把,在別人需要時,奉獻自己的力量。

4.互助原則。互相關心,互助互惠,是人際交往的客觀需求,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困難,需要他人幫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職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互相幫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人有難,眾人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互幫助就是要樂於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一定要熱情幫助。互助互惠,一個不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很難要求別人自願幫助他。互相幫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踐行真誠和友愛。

二、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的能力直接影響着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培養自身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改善認知模式

改善認知模式,首先,是要求人們能充分認識人際關係的意義和重要性,對學會與人相處和協調人際關係採取積極的態度。第二,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平等地與人交往。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與人交往時不要自傲自負,不要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曾有人説過,每個人都是一塊閃光的金子。這至少從一個角度説明無論偉人名人,還是普通一員,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交往中也不要自卑。自卑是影響人際交往的嚴重心理障礙,是交往的大敵。自卑表現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缺乏自信。它直接阻礙一個人走向社會,危害個人發展和人際交往。自信是人生最好的財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短處,勇於把自己的短處轉化為長處,克服自卑就能成功交往。

(二)完善性格,增強人際吸引因素

確立較高的人格目標,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增強自己的人際吸引因素,是培養交往能力,獲得交往成功的前提,是搞好人際關係的根本所在。人際吸引是指交往對象之間彼此互相喜歡、尊敬、愛慕的心理傾向,與不滿、厭惡、蔑視等人際排斥的心理傾向相反。增強人際吸引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善自我人格。人際吸引因素主要包括: 1.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決定一個人的思想傾向和精神面貌。人生觀以理想、信念、動機、興趣等具體形式,表現在人際交往中。只有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才會煥發出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發別人產生與之交往的願望。

2.高尚的品德修養。良好的品德修養可以給人以信任和安全感。人們都願意與具有真誠守信,謙虛大度,虛懷若谷,寬容他人等良好品質的人交往。不欺詐,守信用,誠懇謙和,胸襟誠篤,坦然為人,樂於助人的品格自然為人所

喜歡,具備這種品質的人必然會有很強的人際吸引力。因此,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增強人際吸引因素極為重要。 3.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是一個人的志向、意志、情緒、興趣、氣質、性格等的心理特徵。志向宏偉,興趣高雅廣泛,意志堅定。情緒樂觀,為人豁達、慷慨、幽默、風趣、熱情開朗,穩重寬厚,善解人意以及富有同情心、正義感、辦事認真等,都是人際交往必備的心理品質,在人際交往中具有極大的魅力。在社交場合中,那些善於調侃、富有幽默感和待人接物隨和寬容的人,常常成為人們注意的中心和樂於交往的人,這樣的人也更容易找到朋友,蠃得大家的好感。 4.智慧和才能,通常智慧和才能可以帶給人以力量,也是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個人的智力才能越來越成為其人格魅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掌握豐富的知識和鍛鍊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能大大地增強吸引力。當代的青年學生,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各種才能如書畫、文藝、體育、組織管理等的鍛鍊提高,都是其全面發展的內在需求。

(三)掌握交往的藝術

在社會生活中,與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注意自我形象。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大方的儀表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交往中,人們比以往更注重對方的外表和風度。言談舉止、服飾、打扮影響人的風度,反映人的某些特性,從而影響交際對方的態度和評價。容貌化粧、裝束穿戴等,不僅要符合自己的年齡、身份,還要根據交往的對象、場合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從原始人第一次發出笑聲起,笑就在人類社會中開始具有一種價值。從本質上説,笑是一種受所在文明支配的社會現象,所以在社會中,笑成了“具有人性”的一個特徵。世界上如果真有一個永遠不對任何人微笑的人,那麼這個人一定可怕也可憐。因為他的心情是陰暗的,他不能與別人保持正常的人際關係,微笑所表達的是一種感情,一種

吸引力。微笑雖然無聲,但它是一種高級含蓄的語言。它説出瞭如下許多的意思:高興、歡悦、同意、讚許、尊敬、同情……。 2.與人交談。交往需要談話,談話促進交往。在交談中正確運用語言技巧,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交談中要把握的是:妥善地運用讚揚和批評。讚揚能釋放出一個人身上的能量以調動其積極性,訓斥會使一個人情緒低落、體力下降。與人談話,要學會用讚美的語言。一個笑容可掬、善於發掘別人優點給予讚美的人,肯定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喜愛。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讚美。讚美會激發受讚美者的自豪和驕傲,從中瞭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認識自身的生存價值;讚美能和諧人際關係,帶來美好的心境;並且,當人們在鼓勵、尊重對方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生存智慧。讚美需要藝術。充分地、善意地看到他人的長處,因人、因時、因場合地適當地讚美,不管是直率、樸實,還是含蓄、高雅,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讚美不能濫用,好心的讚美必須恰如其分,千萬不能言過其實,因為過猶不及。古話説“過分恭維別人,便是賤賣自己的人格”。當然,需要提醒和指出對方必須改正的缺點時,應有真摯的批評。“明知不對少説為佳”的處世哲學弊多利少。批評的措詞大有講究。分寸恰當、善意真誠、 委婉含蓄、人情人理的批評是祛病除疾的良藥。但批評後,對方認識或者改正了時,就需要讚美了。人性中有被人賞識的深切渴望。

因此,在與他人相處時,要注意滿足他人的這種渴望,多讚美別人。如果説,批評與鼓勵都是催人上進、激人發奮的手段的話,在許多情況下,適當的獎勵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注意非語言因素的影響。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非語言因素的影響。如語氣、眼神、手勢、表情等有時對交往效果有很重要影響。非語言成分在相互交流中佔據重要的位置。 善於傾聽,禮貌待人。與人交談時“洗耳恭聽”是最基本的禮貌。交談中要尊重對方,不要隨意插言打斷別人的談話,學會虛心傾聽別人的講話,這樣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好感。

3.注意動作行為。就像一句話能把人説笑,也能把人説惱一樣,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不經意的細小動作,也能使人頓生厭惡。因此交往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合理地運用禮節性行為。運用得當的禮節性行為有助於增進人際關係。禮節性行為使用得當會使人產生一種親切感,有助於融洽人際關係。交往時採取適當的身體姿態。在交往中自覺地控制自己,採取恰當地身體姿態,有利於融洽人際關係。

4.把握對方心境。交往中善於體察對方的心境,適時恰當地予以心理滿足,有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不同心境下的人有不同的情感需要,交往中若能恰當地把握,根據不同心境下的不同情感的需要,適時地予以滿足,往往會大大縮短交往雙方的心理距離,利於交往順利進行,利於交往程度的加深。

三、培養真摯的友誼

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真情,需要友誼,良好人際關係中離不開真摯的友誼。

(一)友誼的內涵

交往產生友誼,友誼加深交往。交往和友誼,皆源於人的情感生活。真正的友誼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情誼,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是相互間愛的給予。有的人常常不易接受別人的批評,卻能接受朋友的規勸,正是由於知道友誼的體現者—朋友是愛護他尊重他的。 真正的友誼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類美德化為情感的無償賜予,它能溝通心靈、美化生活、穩定和鞏固社會。友誼可以成為鼓舞人們前迸的力量,使人從情感上把自已與他人的前途和命運聯繫起來,相互之間開誠佈公,暢所欲言,一起分享喜悦,一起分擔不幸。友誼還是心靈的默契。人間美好純潔的情感的締結是彼此真誠的袒露,需要平等、互尊、互助、互愛的心靈默契,無需任何世俗的合同。 (二)友誼的獲得和發展

在人際交往中要獲得和發展友誼,起碼要做到:

1.與人為善,以心換心。友誼是相互的、對等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要獲得友誼,發展友誼,首先要與人為善,一個人雖然不能對每一個人都表示愛心,但卻能對每一個接觸或相處的`人表示善意。與人為善就是在播種友誼;

與人為善,就能廣交朋友;以誠相見,以誠相處,以心換心,在友誼面前,個人不論是感到自己是需要友誼之援或可給人以友誼之援,都主動向前半步,把自己的手仲向對方,獻出自己的真誠和善意。

2.學會寬容,善於原諒,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各種各樣性格、愛好的人都有,不能只用一種標準去要求他人,不能叫他人巧自己有不同的觀點和志趣而失去容忍。在社會生活中婪獲得友誼,須學會寬容。學會寬容,無疑是在掌握生存的要領。寬容他人也就是在寬容自己;苛求他人也就是在苛求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善於原諒他人的人,就是寬以待人、心地坦然、謙虛自重的人,原諒他人不是好壞不分、軟弱可欺、有失體面的表現,而是磨練了大度的性格,遇事講涵養,能避免許多無謂的糾葛和爭執,生活的路就會越走越寬。原諒決不是無原則的忍讓,它是一種自身的不斷完善。善於原諒是一種美德、一種教養。

3.嚴於律己,謹慎擇友。現代生活,人事複雜,人與人的頻繁交往中,要獲得真摯的友誼,須嚴於律己,謹慎擇友。嚴於律己就是要求自己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品行端正,作風正派。謹慎擇友是指交朋友一定要慎重,交朋友應有所選擇。應該選擇好的朋友,應該與正百誠實、見義勇為、知識淵博的人交友,保留朋友的個性、脾氣,只要朋友是個誠實可靠、寬容大度的人就值得去交往,在交友的方式上,應該堅持“君子之交淡如水”,事業上、情感上的幫助是最重要的。在相知程度上追求知心朋友,尋找知心朋友與儘量擴大友誼圈,廣交一般的朋友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總之,人們在締結友誼時要慎交友,交好友。

人際交往的原則是什麼 [篇2]

人際交往的原則有哪些?

⑴、 平等原則。平等,是人與人之間建立情感的基礎,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交往關係,

平等待人是達到最佳效果的訣竅之一。

⑵、 互惠互利原則。互惠互利原則就是要求人們在交往會考慮雙方的共同價值和利益,

滿足共同的心理需要,使彼此都能從交往中得到實惠。

⑶、 真誠與信任原則。真誠與信任也是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原則。真誠就是真實、誠懇,

沒有虛偽。它體現了交往的理智感與道德感,是良好人際交往的主要條件之一。信任,就是對他人的語言、文字或其他交流信息所產生的依賴性期望。

⑷、 育人原則。學校人際交往和其他交往的不同之處就是要遵循育人原則,就是在交往

中,要有利於教育、教學工作,有利於人才的培養。交往雙方互相幫助,互相提高,真誠合作,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人際交往的原則是什麼 [篇3]

想要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首先就需要明白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準則規範。以下列出五條人際交往中的基本原則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一、尊重他人

無論是和誰交往,無多交往的對象有着如何的身份、形象和地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人,因為,尊重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了他人,他人才會尊重你。雖然要做到極致是比較困難,但不妨時刻提醒自己,對方與自己是處在平等的被對待的位置。

二、懂得傾聽

在與他人談話時,應該要專注,並善於傾聽。不隨意打斷他人説話,用理解的態度傾聽他人的事,並且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談話能夠在短時間增進雙方之間的感情交流,使人際關係更進一步。

三、學會讚美

對於他人的有點或是可取之處,應該表達出自己的讚美。這種讚美的表達能夠使氣氛更為愉悦和融洽。當然,這樣的讚美是需要發自內心的,虛偽的稱讚只會帶來反作用。

四、諒解他人

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你自己本身。因此,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和諒解。對於他人的一些小過錯,要用理解的心態去對待,這樣更能夠使雙方有共同的認知。

五、換位思考

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其實,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換位思考

也是一樣重要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更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人際交往的原則是什麼 [篇4]

人際交往中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尊重原則 尊重包括兩個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種場合都要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要自暴自棄。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人格和價值。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真誠原則 只有誠以待人,胸無城府,才能產生感情的共鳴,才能收穫真正的友誼。沒有人會喜歡虛情假意,多少誇誇其談都會敗下陣來。

3、寬容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產生一些矛盾衝突。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寬容別人,不斤斤計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禮讓三分。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際糾紛,這樣我們會浪費很多時間,同時也變得很自私自利變得很渺小。

4、互利合作原則 互利是指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能得到對方的報答。人際交往永遠是雙向選擇,雙向互動。你來我往交往才能長久。在交往的過程中,雙方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既要考慮雙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理解原則 理解是成功的人際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們能真正的瞭解對方的處境、心情、好惡、需要等,並能設心處地的關心對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貴啊!善解人意的人,永遠受人歡迎。

6、平等原則

與人交往應做到一視同仁,不要愛富嫌貧,不能因為家庭背景、地位職權等方面原因而對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不能盛氣凌人,不能太囂張。平等待人就是要學會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平等對待。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離不開羣體生活,不能沒有朋友。

(1)對待同學朋友-以誠相待,團結合作

真誠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 千年的優良傳統。真誠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開端,在真誠的基礎上才有合作。在學校,同學間的交往都應是以平等互助為基礎的學習合作的過程。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學生才能知道他人的志向、脾氣和生活環境。在共同的活動中,學生最能彼此知道對方的長處與不足,並且在其間,為了目標的接近,大家會學會商量、等待和忍耐,學會退讓和妥協,學會忠誠與守信,學會寬容、信任,學會説明和勸告,學會傾聽和接納,學會堅持和拒絕。這些都是處理人際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 在人際交往中,有四大禁忌:

第一,忌舉止粗魯。有人認為,在待人接物方面“粗針大線”、簡單粗暴,才是勞動人民的本色,而文雅的談吐,優美的舉止都是資產階級的“貨色”。這種鄙視現代文明的小農意識,是非常有害的。

第二,忌亂髮脾氣。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也。但是自己的心情不好,應由自己來“消化”,卻絕不可以向他人“發起攻擊”,否則是很不文明的。心情再壞,也不要喪失理智,而應當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在思想上制怒。脾氣暴燥,隨便亂髮脾氣,不僅會傷和氣,而且還會使人對自己“敬而遠之”。

第三,忌飛短流長。同事、朋友之間講幾句心裏話,是不為過的,然而卻絕不允許到處不負責任地傳播流言披浯、搬弄是非。尤其應注意的是,切勿對他人的不幸幸災樂禍,甚至望風捕影,添油加醋,把人家的隱私與苦楚作為自己的談資。

第四,忌説話過頭。與他人相處,切勿説過頭活,尤其是不要在公共場合和上班時間內,隨隨便便地跟別人打趣逗樂,開過“度”的玩笑。

總之,在人際交往中要受人歡迎,請君務必要遵守“三A原則”。該原則的含義,是要求人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儘可能地去接受別人、贊同別人、重視別人。它所以叫“三A原則”,是因為在英文中,接受、贊同、重視這三個詞的第一個字母,都是A。美國學者布吉林認為:“三A”有如滿足人們自尊心的基本食物,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被其他東西所替代。他的話是值得每位企業員工記取的,假如大家不想被人討厭的話。

人際交往的原則是什麼 [篇5]

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一)平等原則。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裏,人們之間只有社會分工和職責範圍的差別,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還是職業差別、經濟狀況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權利和人格的尊嚴,都應得到同等的對待,因此人與人之間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要尊重別人的愛好、習慣、風俗。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自己。

(二)真誠原則。

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保證,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才能團結,相處真誠、團結,是現代社會事業成功的客觀要求。就人生而言,僅靠個人微薄的力量是難以到達成功、幸福境界的。交往中要真誠待人,實事求是,要胸懷坦蕩,言行一致。相互信任,尊重別人,謙虛謹慎,文明禮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不是嗎?如何看待生活,的確與人的主觀世界有關: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勢必難以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勢必難以發現花朵的明媚!

既然如此,以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吧!別小肚雞腸!別斤斤計較!生活是由無數煩惱組成的一串念珠,但得微笑著數完它。笑對生活。

(三)友愛原則。

中國儒家有‘仁者愛人’之傳統,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更應團結友愛。人際交往中要主動團結別人。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虛懷若谷、寬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友愛就是要愛同志、愛朋友、愛同事、愛人民。真正的愛心就表現在幫人一把,在別人需要時,奉獻自己的力量。

要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得付出別人不願付出的東西。

(四)互助原則。

互相關心,互助互惠,是人際交往的客觀需求,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困難,需要他人幫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職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互相幫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人有難,眾人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互幫助就是要樂於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一定要熱情幫助。互助互惠,一個不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很難要求別人自願幫助他。互相幫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踐行真誠和友

愛。

標籤:人際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