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對學校提建議

書信函1.52W

興趣班啊,別折騰孩子們啦

對學校提建議

吳名(布吉讀者):我弟弟的孩子今年入國小一年級,報名第二天,老師就召開全體家長會,宣佈根據孩子的特長將四個班的學生分成語文班、數學班、英語班和一個普通班,要求家長為孩子做選擇。得知語文班、數學班、英語班的學生每學期多收400多元費用,六年下來得5000多元時,家長們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紛紛填報普通班。弟弟也在普通班那一欄劃了勾。誰知,侄兒最後還是分到了數學班。弟弟與學校聯繫,人家説,普通班人滿了,你的孩子有數學方面的特長,可不要因為那點錢誤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才進校一天,老師憑哪一點看出孩子的特長?而且一入學就偏科培養,能利於孩子的成長嗎?學校出此花花名堂不過是為了能找個理由,堂而皇之地向四分之三的學生家長多收錢罷了。這樣巧立名目地收錢,大大損害了學校和老師的形象。真希望學校能聽到家長們的心聲,及時改變決定,為孩子負責,也為學校自身負責。

高戈(公司職員):我的孩子作文總寫不好,數學也學得馬虎,但孩子的上進心還是很強,希望這個學期趕上去。為此我專門去學校與老師溝通,老師一下子就為我找到了“竅門”:你的孩子怎麼不參加寫作班和奧數班呢?那裏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很有幫助。很顯然,老師是在怪我沒有交錢送孩子上興趣班。可我只是希望老師能找一些有效的辦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興趣班是重點培養學有餘力又有興趣的學生的,對我的孩子未必就合適。難道除了參加這些要交錢的班以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真希望這學期我的孩子不參加興趣班也能提高寫作能力和數學成績。

路邊竹(公務員):前幾天,兒子天天要錢説要參加學校在星期六開設的興趣班,一門是“智力遊戲”,另一門是“文學欣賞”。本不想讓孩子參加,興趣班嘛,應該是自願的。但兒子説:老師説了,原則上都要參加,參加的學生才是愛集體的。沒辦法,還是讓兒子繳了260元去上興趣班。作為家長,我有一些擔心:智力遊戲與數學的聯繫很密切,文學欣賞與語文的聯繫很密切,而哪些知識是在課堂上講,哪些知識是在興趣班上講,這個標準恐怕只有老師知道,我敢不替孩子交錢嗎?

不要老是算計家長的.錢包,那可不是“唐僧肉”啊!

冬英(皇城廣場讀者):今年8月中旬,孩子的學校組織補習,沒有説收費,但卻要每個學生交了100元押金,説是為了防止學生參加完補習後轉到別的學校就讀。可是,新學期開學以後,我們按學校通知繳清了一切費用,仍不見學校退還押金。孩子回來説學校交代要畢業的時候才退還。學校的這種遊戲,家長不是弄不明白,只希望我們的學校始終為師為表,不要“算計”自己的學生。

米效國(公司職員):一年級的國小生上學要帶着價格昂貴的手提電腦,如此高的教育投入,別説是掙錢不易的工薪階層望校興歎,就是有錢的白領也不容易接受。一年級的國小生即使上電腦課,也應該到學校的微機室去上,用得着每人都買一台價格昂貴的手提電腦?學校讓國小生買手提電腦,實在是“小題大做”,大得讓家長不得不對學校的動機產生懷疑。

雁鴻(公司職員):現在沒人會吝嗇教育投入,可學校裏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實在讓人應接不暇,雖然有些費用學校説是完全自願,但哪個家長又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另類呢!愛心濃情下也只有“慷慨”掏腰包的份了。如果這些收費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本也無可厚非,但真的看不出有些收費項目與教育有何關聯,只能讓人浮想聯翩。在商品社會裏,學校作為一個經濟體,受市場規則的影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學校畢竟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事事與經濟掛鈎,家長不得不擔心孩子們受到了什麼樣的教育。

成彪(編輯):1924年,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指出:無論是辦學校的、做校長的、當教師的,都應當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應當把它當作手段。如果把教育當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他認為,學校一旦成了“學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遠行的,正如跛的人不能遠行一樣。”斯人漸遠,斯言卻如雷,但願辦學校的、做校長的、當教師的能夠聽到。

校方做決定之前,替家長和孩子們想想好嗎?

蘄春(公司職員):學校有沒有想過:這多出來的手提電腦讓一個6歲的孩子背起來會很辛苦,平時怎麼保管,如果在學校丟了怎麼辦,在校外被人搶了,誰又來負這個責任,萬一孩子因此受驚嚇或受傷,又該怎麼説?至於中午關閉校門不許孩子留在校內,則更是豈有此理:那遠路的孩子怎麼辦,颳風下雨怎麼辦,太陽太曬怎麼辦,在這幾個小時裏,讓孩子“放羊”,誰來為他們的安全負責?這些學校都想過了沒有?想過了還這樣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是不是也太冷漠了!?我想問一句:你是不是學校?是學校,你怎麼能這樣?!

阿二(自由職業者):也許學校讓學生購買電腦並沒有從中獲利,本意也是配合“跨越式發展”教學,但這些總得家長配合才行呀。校方老是單方面説了算,即使出發點是為孩子好,可你不考慮家長的接受程度,什麼事情都像命令一樣,家長能不反感嗎?希望學校以後在推出新方案、新措施時,最好先與家長商量、通通氣。即使不開家長會,也可以讓老師家訪、寫評語什麼的,反正能讓家長及時而全面地瞭解就

標籤: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