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故鄉的年味兒抒情散文

文學4.12K

人,總是懷舊的。無論在什麼年齡,都會觸景生情的回憶。這不,人到中年的我,隨着春節的臨近,在越來越濃的節日氣氛中,對兒時故鄉年味兒的記憶又湧上心頭。

故鄉的年味兒抒情散文

那煙燻味兒——秌臘肉

大約過了冬至不久,年關漸近時,我故鄉貴州的人們就開始把一年養肥的豬拉出來宰了,意為殺年豬,殺了後,就送鄉鄰們,東家幾塊,西家幾砣。剩下的,就採用據説是祖先傳承下來的方法,經過醃製加熏製,保存下來,慢慢享用。

醃製,即先在肉上抹點白酒,然後撒上鹽、花椒粉等,此過程就叫醃製。然後,將醃好的肉放入盆中,經過七到十天的時間,就拿出來開始薰。這薰,我們的俗話叫秋臘肉。這秋,取其音,不知是否源於秌字。權以秌來替代,似乎音意接近。

秌臘肉,須經十小時左右,煙火繚繞,繁複作用。尤以柏樹枝熏製為佳,時為裁樹修枝,相得益彰。柏樹枝富含水分,樹脂稠密,味覺芬芳,不易燃燒,可阻壓明火,煙氣濃郁。樹脂水分變換為煙,不斷與豬肉融合,持續滲入肉體,產生美妙變化,經時沁潤,美味漸成。當然,秌臘肉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因為在秌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掌握好火候,火大了,會把肉薰焦,火小了,肉沒熏製的那種味道,於是,因為這,樹枝燃燒的煙霧常常會把眼睛秌得淚水盈眶。

兒時,每到春節快要來臨的時候,農村的人家一般殺年豬,城市的人家就買肉,實在沒錢的人家,多少也會買點肉來,找一地邊的土坡,搭起架子,弄點柏樹枝,秌臘肉。

再後來,物質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自己秌臘肉的少了,多從農户購入。曾經有一段時間,下崗再就業那陣之後,城裏出現不少下崗臘肉,意為下崗職工以此謀生,秌臘肉賣,還搞得風生水起,賣得不錯,我在北京每年也都可以吃上。

又過一些年,下崗臘肉似乎不見了蹤影,農村輸送的臘肉逐年增加,也有一些城裏人,委託鄉下養頭豬,冬至後宰殺,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過一頓飯,即所謂的殺豬飯後,餘下的就秌成臘肉。

就這樣,秌成的臘肉,柏樹枝造就的煙燻肉味兒特香特香,滿足了身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的需求,也一步步就養成人們喜歡的獨特味道。秌臘肉的習俗在故鄉,一直傳承至今。

那掃塵味兒——打陽塵

掃塵,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是因傳説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謠有“二十三,糖瓜粘”,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春節掃塵,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

而於我,記得兒時,臨近過年的時候,人們都要將自己家裏的裏裏外外打掃一遍。當時很多房子都是板壁樓房,又是燒敞開的那種煤火爐,加上那時因為生活貧困,因此,不是常常打掃衞生。於是灰塵會很多,樓頂會結蜘蛛網,即我們俗稱的“陽塵”。於是,“打陽塵”就是過年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要把“陽塵”徹徹底底地打掉。

而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泥鋼筋取代了板壁樓房,電器化,煤氣化取代了煤炭火爐,而且似乎每家一週就會進行一次大掃除,房子都比較乾淨,不用這麼打掃。但這樣,感覺也少了很多樂趣。

那玩具味兒——冰冰卟。

冰冰卟,是產於我故鄉的一種玻璃製品,上面有一棵管,中間圓,底面平,形如一個倒掛的葫蘆,一吹一吸,就會發出乓東乓東的悦耳聲音,還可用雙手握住管管一收一放,也會發出像嘴吹出那種乓東乓東的聲音。只是,無論是用嘴吹,還是用手握,玩時都要掌握好力度,若力氣過大就會把玻璃吹破。

那時由於生活水平的貧困,因此廠家平時都沒有生產冰冰卟,只在春節期間才生產上巿。因此,記得兒時春節時,最快樂的事就是盼着三十晚上吃年夜飯時,父母或爺爺等長輩們發壓歲錢。因為得了壓歲錢後,自己就可以上街去買這個冰冰卟,乓東乓東的一路歡笑的吹着……

那時沒有什麼玩具,這冰冰卟就是孩提時的'我們相互炫耀和比賽的遊戲,看見別的小朋友沒有時,自己會把冰冰卟吹得更響亮,有時也會比哪個的冰冰卟吹得更長久而不吹壞,有時甚至希望別人的壞得更早些,於是也會幸災樂禍的拉着噪門喊"乓東乓東,一口吹通"。當然,因為自己的手勁小,握不出聲音來,因此也羨慕那些用雙手握住只一收一放就會發出乓東乓東好聽聲音的人。

就這樣,童年的春節時光就是在這歡樂的乓東聲中一年一年度過的……

後來,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們的玩具也不斷的在增加,再加上也許是父母認為冰冰卟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怕冰冰卟壞了的玻璃碎片傷到孩子的眼睛啊,手啊,等等吧。因此,父母就不讓孩子玩了,廠家也不生產了,現在市面上已看不到它了。

時光荏苒,記憶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記憶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保存;記憶是我們生命中綻放的花朵。宛如此刻,記憶中故鄉的年味兒,好香好醇!

標籤:抒情散文 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