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小升中文言文教學設計及例題參考

校園7.74K

篇二:專題訓練 國小文言文總複習

關於小升中文言文教學設計及例題參考

一.楊氏之子

1.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説新語

2.課文內容: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其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楊氏之子:聰明機智,懂事有禮。

4.回答妙處:孩子也像孔君平一樣在姓氏下做文章,回答得婉轉有禮,讓孔君平啞口無言。

二.伯牙絕弦

1.俞伯牙,鍾子期是春秋時代的人。

2.課文內容: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學奕

1.選自《孟子·告子》。孟子,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2.課文內容:

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道理: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四.兩小兒辯日

1.選自《列子·湯問》

2.課文內容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近者大而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3.道理:小兒於動腦,辯論,觀察)孔子(實事求是,學無

升初語文文言文複習資料

小升中語文學校的過程中,文言文是語文學校的一個難點。下面是文言文相關的一些知識點及解題方法,希

望在大家學習的過程中有所幫助。

通假字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説,通“悦”,愉快,高興。《論語十則》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稱代詞,你(你知道怎樣教導別人嗎?)。《論語十則》

3、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誰説你知道的事情多呢《兩小兒辯日》

4、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裏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

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鄭人買履》6、出門看火伴 “火”通“夥”,夥伴。《木蘭詩》

7、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出現。《馬説》8、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從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10、一切烏有。 烏通“無”,沒有。《山市》

古今異義

1、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無出路的境地。例句: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

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2、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主要用於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3、窮 古義:窮盡。 今義:經濟貧困。例句: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 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5、布衣 古義:平民。 今義: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出師表》)

6、感激 古義:感動振奮。 今義:感謝。例句:由是感激。(《出師表》)

7、可以 古義:可以憑藉。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例句: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8、開張 古義:擴大。 今義:開業(多指商業部門)。例句:誠宜開張聖聽(《出師表》)

9、涕 古義:淚。 今義:鼻涕。例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0、兵 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師表》)

11、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禁犯人的地方(監獄)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12、池 古義:護城河。 今義: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 古義:停留、過了。 今義: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14、走 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5、湯 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6、去 古義:離開。 今義: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7、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詞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見之,之代指書畫

處士笑而然之,之:代詞,指牧童説的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代詞,指學過的知識

2、“之”作動詞送孟浩然之廣陵 是動詞“到”

3、“之”作結構助詞“的” 聖人之道

4、“之”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詞,指“他、她、它(們)的” 欲知其輕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説》)——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第二個“其”,表推

測語氣,可譯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連詞,連結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後兩部分的並列、承接、轉折、等關係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錶轉接)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表並列)

3、温故而知新。(然後,表承接)

常見的語氣詞

一般放在句尾,表陳述、疑問、感歎等,常見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畫鬥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語氣詞,譯作“呀”

2、謬矣,矣:語氣詞,了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乎,語氣詞,嗎

文言文語句的翻譯

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又要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整、準確、得體。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②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③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之合乎現代漢語習慣。

【針對練習】

(一)

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 )之俱學,弗若之矣。為( )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為文中加點字注音。

解釋加點字。

使弈秋誨二人弈( )B. 思援弓繳而射之( )

C. 雖與之俱 ( ) D. 為是其智弗若與( )

翻譯句子。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二)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鍥(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選出下面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 )

是吾劍之所從墜(這) B.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詞,代指劍)C.不亦惑乎(迷惑)

D..求劍若此(像)

翻譯下面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鍥(qì)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寓言諷刺了怎樣的人?

《刻舟求劍》諷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國古代有很多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盜鈴”、“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請從這三個寓言中選一個,説説它的寓意。 寓言故事: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作業】

回家請同學們把上面三篇古文翻譯成現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