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中學數學教學與計算機應用整合的探究分析

校園1.99W

摘要: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多媒體技術,這已經是改革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本文據現狀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的整合,特別在《角》的教學中,其功效表現尤為明顯,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學習興趣盎然,變苦學變成樂學,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並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這種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傳教法,構建起新型教學模式。

中學數學教學與計算機應用整合的探究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數學教學,整合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多媒體技術,這已經是改革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並將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最終導致整個思想、教學理論,甚至體制的根本變革。因而,使學生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學習興趣盎然,使學生在民主和諧、有選擇、有自由、有競爭、有合作的氣氛中學好數學。並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這種以教師灌輸為主的傳教法,構建起新型教學模式。

一、數學教學與計算機應用整合積極意義和現狀分析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應用到數學教學的實踐之中,使信息技術成為與數學新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的有機部分,對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創新能力,培養協作意識,促進學生以新的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他們的探索和實踐能力都會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計算機的操作,轉換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思路,進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中國小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縱觀中學數學教學現狀,採用傳統方式教學的還大有人在,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着突出問題:一是課堂知識密度低、學生知識吸收率低,對學生能力培養欠佳;二是缺乏激活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工具和方法,使學生學的疲憊;三是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即便用了有時信息技術並沒有真正與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這主要是因為在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老師自己開發課件,而開發課件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加之一般我們上課時用的課件都是事先根據教學要求而設計確定的,而現在多數課件的開發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單純追求直觀和生動,忘記了作為主體存在的學生的主動性。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全部教學設計理論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按照這樣的理論設計的課堂教學軟件。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更不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缺少了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即興發揮”。因而,要求我們在探索科學地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改善數學課堂教學結構,達到新課標下的中學數學教學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有機結合。

二、數學教學與計算機應用整合在《角》一節中的實施效果

(一)創設情景,培養興趣。學生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好奇,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新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例如:在進行教學時,多媒體出示校園生活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找出畫裏的角。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紅領巾。三角尺.鍾.扇面的實物圖,去除實物中非本質的東西,抽取本質,引出角的圖形。然後問:角是怎樣形成的?問:這些圖形有角嗎?它們的角在哪裏?並在計算機上演示,使學生建立起角的概念。這樣教學,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數學概念,並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我又利用計算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美麗神祕的“圖形世界”,吸引學生主動的走進課堂教學中。並在教學過程中,以“小動物提問題”、“給小動物做裁判”為練習環境,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面對童話般的氛圍和有趣的練習,學生思維敏捷,精神集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緒更加飽滿。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成功地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積極性被棄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快樂中獲取了知識。

(二)化靜為動,便於理解。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並茂的特點。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能將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學生已知的圖形(五角星、正方形、長方形、正方體、長方體)中引出課題“角”,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時鐘的指針、剪刀的刀刃所形成的角中,給學生一個角的基本圖形的表象認識。再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自己觀察和總結出角的組成,並用自己的語言提煉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角的組成的記憶。在演示角的組成的過程中,讓角的兩邊從角的頂點出發,無形的把角的定義“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展示給學生,為學生進一步研究角做準備。又如教"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我採用了多媒體電腦的動畫功能--讓量角器在角上旋轉,所反饋的教學效果是常規教學所無法替代的,儘管整節課的容量很大,但學生學而不感其難,教學效果相當好。

(三)變難為易,突破重難點。心理學研究發明:學生形象思維優於抽象思維。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能模擬信真,化抽象為形象,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識難度,變難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得地過度到抽象思維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學習“角的大小和兩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時,我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投影上先出一個會閃爍的亮點,然後從這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再使角的兩邊無限的延長,再和原來的角重疊比較,讓學生髮現雖然角的邊變長了,但是這個角和變化前的角一樣大。然後,再使一個角的一邊移動,使兩邊的角度變大,再和原來的角進行比較,學生馬上發現這樣的方法可以使一個角邊大。從而總結出了“角的大小和兩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的結論。這樣,由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的結論,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記住,從而更好的被學生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又例如,在教學“角的比較”這一課時,教學生如何比較角的大小是重要內容。傳統的教法是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圖,邊講解。搞得學生頭昏腦脹。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情形就大不一樣了。教師可用多媒體演示兩個不同顏色的角,使它們的頂點和角的一邊重合。然後讓學生觀察角的另一邊落的位置,得出兩個角大小的情況。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反映了事實,展現了規律形成過程。

四)練習形式多樣化,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的交互性能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容量大、反應快的反饋信息,多媒體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聯繫的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靈活運用知識,課堂練習是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的最好方式。初中學生穩定性差,易疲勞,只有不斷的改變練習形式,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多媒體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習被動為主動、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如運用媒體可相應的設計一些闖關題,把枯燥的`練習變為遊戲、競賽題。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練習。從而切實激發學生髮自內心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如在練習中編制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複練習等,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為我們教師能否準確把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效提供了方法和途徑。

三、數學教學與計算機應用整合要協調好幾個問題

(一)課件製作防止“重形式,輕內容”。教師在製作課件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信息的特點來積極為教學內容服務,例如利用Flash等工具把不易講解明晰的內容化靜為動,讓學生充分感知,深刻理解。如何合理運用和有效運用多媒體課件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的原則是:用語言、文字、圖形等多媒體形式就能表現得十分清楚的內容,就不需要也沒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搜集影像資料、製作動畫片斷,否則,效果雖然提高了一些,但投入過大,就顯得得不償失。另外,要做到因課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結合,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來確定採用何種教學資源。

(二)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時不能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教學課件已經事先做好,但不是説在課堂上教師只要在課堂上單純地“演示”課件就可以了,這樣可能會出現學生看了很多,聽了很多,卻不知道要學什麼,而事與願違。其實,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點難點、解決一些傳統教學不易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該憑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生動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緒感染,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使學生能夠自覺的參與到新的教學當中去。另外,事先做好的課件靈活性可能較差,有時會限制教師的臨場發揮,這時就要求教師應積極有效地利用投影儀等現代媒體輔助教學,來解決這個矛盾。還可以在課堂上當場演示,例如在學習圓心角與圓周角的關係時,在幾何畫板上現場畫出圓,利用幾何畫板的測量和變化的功能,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它們之間的關係。

(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計算機輔助教學原則。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一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只是一個輔助手段,並不是一節課的全部,通過課件的展示達到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與思考,而不能用之代替教師的授課活動,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課件要具有實用性:在選擇、設計製作教學課件時,要考慮到學生,要把自己置身於學生中,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課件,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提出問題,揭示問題的實質,應考慮到學生能否接受,一切要從學生出發,課件除了一些必要的“潤色”加工外,應該做到樸實實用。

(四)要多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對於數學教學來説,由於涉及計算及分析過程,如果只單純在多媒體教室看播放的幻燈片,效果可能不太理想。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親自去思考運算,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及計算過程的理解與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教學角的度量時,讓學生動手硬紙條、圖釘做成一個角,拉動一條邊,觀察後談看法。“你可以看出什麼?”“邊拉得越開角就越大”“邊收攏,角越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與兩條叉開的程度有關“,這樣逐步揭示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關係,使學生的認識更明確。

以上僅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問題作了初步探討,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作更廣泛深入的研究。教師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學校的現有條件,選擇性地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探索,並從實踐經驗上升到數學教育教學的理論高度去提煉、去反思,才能避免盲目性,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整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