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校園5.48K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認識簡單的分數”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聯繫實際生活的需要,先從學生們熟悉的平均分食物的情境出發,聯繫平均分蛋糕的結果,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然後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摺紙,並塗出它的1/2,進一步體會意義,接着又在操作活動中教學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這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擴展。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理解並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後進一步深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説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並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裏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反思並獲取知識。

二、教學策略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分數的概念要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比較豐富的表象。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教學從教師的教來看,要做到設情引趣,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要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交流。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並學會運用直觀的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這樣簡單的分數。

3、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具體的操作活動,豐富對“幾分之一”內涵的認識。

五、課前準備:

課件、各種圖形、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秋高氣爽,我們一起去秋遊吧!

(出示食品圖片):你們看,老師已經準備好了一些郊遊的物品,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分享,你認為怎樣分我們兩個才會都滿意?

2、引導學生説出“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3、敍述:怎樣平均分呢?

引導學生回答:

(1)兩瓶礦水:平均每人分一瓶;

教師追問:每人分一瓶,可以用哪個數字表示?(1)

(2)四個蘋果:平均每人分二個;

教師追問:每人分兩個,可以用哪個數字表示?(2)

(3)一個蛋糕:平均每人分“一半”

教師追問:“一半”是怎麼來的嗎?你認為“一半”該用哪個數表示

小朋友真聰明,在我們數學裏面,半個就是二分之一個,(出示1/2)知道像1/2這樣的數叫什麼數嗎?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

(板書:認識分數)

(二)指導認識1/2

1、認識蛋糕的1/2

提問:誰能試着説説這個1/2表示什麼意思嗎?

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分

引導説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認識其他物體的1/2

師敍述:你已經認識了一個蛋糕的二分之一,那麼你認識其他物體的二分之一嗎?

課件演示: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分

一張樹葉平均分成2分

一朵花平均分成2分

學生交流1/2的意義。

3、進一步認識1/2。

教師敍述:你能畫出一個圖形的1/2嗎?

學生活動。

①拿出不同的圖形,試着折出它的1/2,並用塗上顏色。

②交流討論:拿的是什麼圖形?是怎樣得到這個圖形的1/2的?哪部分是這個圖形的1/2?

③彙報成果。

你知道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小結:無論是哪種圖形,你們都是怎樣得到它的1/2的?(對摺)為什麼要對摺?,對摺的目的是什麼?(平均分)

4、瞭解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敍述: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1/2的意義,你想了解我們這位新朋友——分數的哪些方面呢?

學生獨立閲讀書本。

集體交流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表示其中的幾份

教師重點説明分數的讀法、寫法。

(三)認識其他的分數

1、教師敍述:我們已經認識了1/2,那麼是不是我們的分數裏面就只有1/2呢?你還能找出其他這樣的分數嗎?請大家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試着畫出其他的幾份之一。

學生操作

交流彙報

師小結:像1/2、1/3、1/4、1/5……這些都是分數!

2、剛才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分數朋友。現在老師要考考你,看你能不能運用你的火眼金睛,正確地把它們辨認出來。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題

(四)學習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提問:你會折出一個圓紙片的幾分之一嗎

學生自由折

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把表示1/2和1/4的兩個圓片貼到黑板上

2、教師引導比較:

你認為哪個分數大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和你同學説一説。

3、學生討論

集體交流

4、提問:老師折出了這個圓片的1/8(出示),你認為這個分數應該排在哪裏呢?

5、提問:如果折出圓紙片的1/10,應該排在哪裏?為什麼?

學生回答。(讓學生體會: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五)生活中的分數

1、講述: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分數

學生回答:“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份之一?哪一部分大一些?

2、(出示德國的國旗:黑、紅、黃顏色各一份)

你能提出什麼關於分數的問題?

學生提問並解答

(出示祕魯的國旗:紅色兩份,白色一份)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相機出示問題:紅色部分佔整個國旗的幾份之幾?

小結: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先想一想,下一節課我們就會學習這個知識了。

(六)全課總結

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我們要善於用數學的眼光來看事物,這樣我們學的數學才是有用的數學。

板書:認識分數

1……分子

……分數線讀作:二分之一

2……分母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三年級(上冊)教材98頁~100頁。

教學要求: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從而理解分數產生和分數的意義。

2、能用操作的結果來表示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3、通過平均分以後怎麼表示結果的研究,讓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培養學生創造的意識。

教學重點:12的意義。

教學思考:

分數的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及四則計算以後學習的新的知識,是對數的一次拓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飛躍,同時又是學生學習小數的基礎。學生對分數並不陌生,多數學生都對分數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還是比較膚淺的、感性的,並沒有把握分數的本質,所以教學時既要利用學生對分數有一定認識的基礎,更要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本質,把學生的生活數學提升到學科數學的層面,實現知識和思維雙提升。

數學上有各種不同的分數,但是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分數。教學時要注意抓重點,第一個分數12應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因為它既是一個最簡單的分數,也是課堂學習的第一個分數,通過對12的深入研究,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把握分數的本質屬性,建立起準確的分數的概念,為學習其他分數奠定堅實的思維基礎,學生應用12的思維基礎進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數意義的建構。

由於三年級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所以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直觀圖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把分數與具體的直觀圖形建立聯繫,建立起分數的表象,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構想:

一、通過分食品使學生感知在平均分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要表示這樣的結果就要改造一種新的數表示,於是就產生了分數,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

二、通過對半個蘋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通過用不同方法表示半個蘋果,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並對各種表示方法進行優化,滲透優化是數學研究思想。

三、通過摺紙表示一張的12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狀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通過為什麼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學生進一步明確12的意義,建立起準確的分數的意義,為後面分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通過讓學生研究:還可以表示一張紙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白通過摺紙不但可以表示一張紙的12,還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數的.範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那麼知道我們要學習什麼知識嗎?(分數)

師:那麼對分數熟悉嗎?有什麼要説的嗎?(你想到分數可能與什麼有關係?或有什麼問題要問老師?)(學生説)

師:好!我們今天就帶着這些問題來走進分數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提問,既可以知道學生對有哪些瞭解,又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為課堂學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創設情境,引出分數

1、平均分食品得到整數

師:記得今年的春遊活動嗎?秦老師拍下這樣一幅照片,請看:同學們正玩得高興,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着臉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餓了!我們再來看王欣怡正笑眯眯的看着秦老師呢!因為她知道秦老師要分發食品了!那麼老師給他們倆發哪些食品了呢?請看(課件出示:四個桔子、兩瓶口樂、一個大蛋糕)

生:四個桔子、2瓶可樂和一個大蛋糕。

師:他們怎麼分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平?

生: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對!平均分最合理、最公平,你打算先分什麼呢?

生:……(選擇先分4個桔子)

師:把4個桔子平均分給2個人吃,每人分到幾個桔子?

生:每人2個。(課件演示:每人分到2個桔子)

師:下面我們來分什麼?(可樂)每人分到幾瓶?

生:每人分到1瓶。(課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樂)

師:對,通過平均分我們知道了:每人分到2個桔子和1瓶可樂,像上面的1和2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板書:整數),除了1和2外整數還有哪些?

生:還有3、4、5、6、7、……

2、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數

師:我們最後來分這個大蛋糕,怎麼分?

生:還是平均分?(課件演示:平均分成2份)

師: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個蛋糕?

生:半個蛋糕。(課件出示:每人分到半個蛋糕)

師:每人分到半個蛋糕,那麼這半個蛋糕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嗎?

生:不可以。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個人分到半個蛋糕,也就是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了(板書:不能得到整數),也就不能用整數1、2、3、4……表示了。

師:不能用整數表示了,那麼又怎麼表示半個蛋糕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一會兒,把想出的方法寫下來或畫出來。然後讓同座位的同學交流一下,最後全班彙報。

師:誰來彙報,你是怎麼表示的?(學生上來展示)

【可能有三種方法:一、用圖表示;二、用漢字表示:一半、二份中的一份,二分之一;三:阿拉伯數字表示12……】

分別研究(出現一個研究一個):

⑴圖形表示:

你畫的這個圖是什麼意思?(把蛋糕平均分成……),你們認為他畫的怎樣?為什麼?

板書:平均分成2份,

⑵漢字表示:“一半”是什麼意思?

“二份中的一份”是什麼意思?是隨便分成兩份中的一份嗎?怎麼分?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目標1: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經歷解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歸納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

目標2:引導學生藉助分數的意義、份數和數量的對應關係,運用轉化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生交流活動中培養合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積累運用轉化、遷移方法學習數學的活動經驗,滲透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思想。

目標3:使學生在知識運用和問題解決過程中得到成功體驗,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數學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分數乘法的學習中,能借助已有知識和幾何模型理解分數乘法的算理,歸納出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分數除法》單元的前2個課時的學習中,學生再次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分析和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這都為學生研究、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積累了學習經驗,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分數除法”所藴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會有進一步的理解,積累會更加豐富的數學經驗。

三、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藉助分數的意義、份數和數量的對應關係,運用轉化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生交流活動中培養合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積累運用轉化、遷移方法學習數學的活動經驗,滲透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思想。

難點:使學生在知識運用和問題解決過程中得到成功體驗,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

一、明確學習內容,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數除法》。

二、創設情境,研究除法計算

1、確定思路,列出算式

(1)提問:比較誰裝得快,需要知道什麼?

(2)怎樣計算三人的工作效率,依據是什麼?

解題意,嘗試計算

(1)÷2

在上節課的研究中我們知道了÷2就是求的是多少。

(2)150÷怎樣計算

它與前面我們研究的分數除法有什麼不同?

那麼150÷又是求什麼呢?解決分數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引導:“小李3/4小時裝了150千克”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根據作答情況,引導學生藉助示意圖分析題意,檢驗作答結果。

明確:也就是説其中的3份是150千克,4份就是1小時裝的千克數。

請同學們根據理解,自己試着解答150÷

班內交流:

追問每一種算法的依據是什麼。

説明:這幾種計算方法都是在求小李的工作效率,所以可以把這些算使用等號連接起來。(板書:150÷3/4=150×1/3×4=150×4/3=200千克)

計算÷

回憶,我們是怎樣研究150÷的計算的?

請你仿照上面的方法和步驟,嘗試解決÷

歸納:這幾種算法都是計算出了÷的商,所以也可以用等號連接算式(板書):3/25÷2/5=3/25×1/2×5=3/25×5/2=3/10噸=300千克

現在問題解決了嗎?

問題解決後我們再回過頭看看一看剛才研究的兩個分數除法的計算過程,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説一説:一個數除以分數怎樣計算?

再聯繫上節課研究的分數除以整數,現在想想可以怎樣概括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第三階段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一)基礎練習

1、填空。(略)

2、選擇。(按點2)

教師追問錯因

3、計算。(按點3)

根據統計結果,決定是否進行計算(2)的練習。

(二)提高拓展

[説明:圖片3]

四、總結提升,談談收穫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上冊第46頁例4。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驗證、小組交流等數學活動,理解並掌握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動手分方格和歸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遷移、歸納、表述的能力。

3.在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的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口算。5÷51÷34÷

24÷

18÷2

3÷6

745557(説明:安排一組口算題,目的有兩個,一是口算練習是提高學生筆算能力的重要基礎,應貫穿計算教學的始終;二是通過分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綜合思考,便於學生產生“等於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的聯想。此環節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取捨。)2.自學例4。

出示例4。學生讀題後容易列出算式:9÷3。

1010通過談話,相機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分數除以分數,並板書課題。分數除以分數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根據已有的經驗猜想一下並試着算一算,再在課本46頁的方格圖上分一分,驗證自己的猜想。

師巡視學生的試做情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

(説明:這個環節,通過猜想、動手操作的方式,學生自主探索新知,“讓一步”恰當的空間給學生,體現的學生的自主學習。師巡視關注學困生,“停一步”在他們課桌旁駐足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實施“一對一”指導。)

二、交流質疑

1.小組討論。

小組內交流是怎樣計算的,對的要講出道理,錯的要講出原因,並幫助沒學會的同學理解計算方法。

師深入小組參與討論。(説明:先在小組內交流、“碰撞”、表述思考過程,進一步深入理解自學內容。通過“兵教兵”實現“一對一”輔導,初步調整、修正自學過程中的認知偏差。教師作為引導者、合作者,不要急於評價,要“慢一步”挑明,給學生留出可講的話題。)

2.組際展示。

師:誰能説説是怎樣計算的嗎?可以是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是小組的觀點。展示不同的做法,並讓學生講明道理。

師相機點撥,達成共識:9÷3=9×10=3(杯),即分數除以分數等於被

1010103除數乘除數的倒數。

3.討論分數除法法則。

師:前面學習了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今天又學習了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你能用一句話概況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嗎?請在小組裏試着説一説。

全班交流後小結: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乘乙數的倒數。指名説一説為什麼要“0除外”?

(説明:分數除以整數、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學生很難一下子用一句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所以此處可讓學生先在小組交流,然後師生共同優化,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表述,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檢測反饋

1.基本練習。

(1)做46頁的“練一練”。

在書上完成,展示一名學生的作業,集體訂正。

(2)做第48頁的第9題的第一橫行的題目。指名4人板演,小組內交流,有錯誤的要説説錯的原因。

2.拓展延伸。

(1)做第48頁的第10題。

做後先在小組説説有什麼發現,再集體討論。讓學生明白:在進行除法計算時,什麼情況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數小;什麼情況下,除的得商比被除數大;什麼情況下除得的商等於被除數。

(2)做第48頁的第11題。

做在書上。指名説説是怎樣想的。注意引導學生用規律來判斷。

(3)做第48頁的第12題。

通過計算、比較,理解每組中兩題算式的不同計算過程,並看一看有什麼發現。

3.課堂作業。

做48頁第9題的第二橫行和第13題。

(説明:課堂作業要當堂、獨立完成,確保信息反饋的準確性,以便調整教學進程,對不足之處也能做到有針對性地補救。)

四、小結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和體會?

讓學生自己説一説收穫和體會,要注意引導學生反思學習方法,感悟數學思想。比如通過先猜想、再畫圖驗證猜想的方法,學習了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再比如,通過畫圖能形象地看到9÷3=3,這就是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將分數除法轉化為分數乘法來計算,把新知識轉化為學過的舊知識,運用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數形結合”和“轉化”是兩種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等。

(説明:小結反思要儘量讓學生説,教師要“慢一步”概況總結,要給學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時間。不僅讓學生小結知識點,還要注意讓學生反思學習方法,感悟數學思想,以提升學生的認識。)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它們與整數有很大的差別,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對分數進行“初步認識”,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分數的第一階段,是本單元的"核心",為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能讀、寫分數;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情感目標: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認識幾分之一及其意義,能初步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及比較大小。

設計理念:

從整數到分數的認識,學生由形象思維進入到抽象思維,認知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因此,藉助直觀形象,引導學生體會分數的產生來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進而認識和理解分數,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並表達操作的過程,從而理解分數的含義。

設計思路:

從學生已有的舊知“平均分的結果是整數”出發,複習穿插在一個野餐活動中,這樣引入,一方面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精選的素材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接着出示教材安排的圖片,為幫助學生體會分數產生於生活實際需要,我先呈現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兩個人,再讓學生思考如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到多少?問題提出後,讓學生思考該怎樣分,又怎樣來表示其中的一份,分數就自然而言的產生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並表達操作過程,從而理解分數的含義及藉助直觀圖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在練習設計上我不僅注重分數讀寫的練習,還將分數置於生活來進行設計,最後還安排了一則“分蛋糕”的廣告,讓學生體會其中隱藏的分數,同時還教育他們要學會分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野餐圖,星期天,小明和小蘭去野餐,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帶了哪些食品。他們打算把每種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你會幫他們分一分嗎?

指名學生説一説: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個數表示?

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個數表示?

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個數表示?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先用野餐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都平均分成2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得同樣多。接下來分1個蛋糕,學生立刻會產生困惑,1個蛋糕怎麼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產生了求知的慾望。當結果不滿“1”時,就產生了分數。通過對例題主題圖平均分結果的表示,學生感受到了平均分的結果有時“不滿1個”學過的數不能表示】

二、認識幾分之一。

1、直觀操作、初步感知。(例題1)

老師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追問:“半個”可以用什麼數表示?(1/2)

師:像1/2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

揭題: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提問:誰能來説説剛才我們的這個1/2是怎樣找到的?

師:這半個用1/2表示,那另外半個呢?

2、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寫法。

學生閲讀課本第87頁。

提問:通過閲讀,你知道1/2的分母是幾嗎?分子是幾嗎?

強調:現在你知道小明和小蘭各分得多少蛋糕了嗎?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自己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後讓學生交流討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二分之一,先讓學生認識分數的書寫順序和注意事項,介紹完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後,再讓學生結合分蛋糕的過程,説一説分數各部分的意思,最後適時做小結,並強調分數的讀法要用中文表示。】

3、操作理解,深入認識。(“試一試”)

師:瞧!老師這裏有一張長方形紙,你能折一折,並塗出這張紙的1/2嗎?

學生活動。

展示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提問:這些折法都不同,為什麼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師:雖然折法不同,但他們都把這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體會不只是蛋糕有二分之一,其它的物體也有二分之一,同時還讓學生明白同一個物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來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讓學生更清楚地理解二分之一的意義】

4、辨別判斷,鞏固認識。

出示判斷練習。

下面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也可以用1/2來表示?為什麼?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接下來我設計了“判斷圖形的塗色部分”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1/2的本質特徵平均分。】

5、小結:看來不管是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認識幾分之一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對1/2應該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那麼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幾分之一嗎?

學生舉例,教師適當板書幾個,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分數有無數多個。

然後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教師事先給每位同學準備一張紙片,包括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三種),讓他們像剛才一樣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與指導。

學生操作完畢,有代表性地選兩至三人説説自己表示的分數,接着讓同桌説説自己表示的分數。

(教師在學生自由説的同時有選擇性的選取三種圖形,他們都表示四分之一或其它相同的分數)

師:剛才老師收集了幾位同學的作品,你們猜猜它們表示的各是幾分之一?(教師展示)

師:為什麼他們的形狀不一樣,但是塗色部分都表示四分之一呢?

(學生思考發言)

練習:課本第88頁,“想想做做”第1、2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地認識其它的幾分之一,學生由於是第一次自己表示分數,在操作時我適時給與指導,操作彙報完以後,收集學生不同的圖形表示相同的分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形狀的圖形,卻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數,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比較1/2和1/4

師:瞧!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和你們一樣大小的圓,能表示出塗色部分表示的分數嗎?(塗色表示圓的1/2)

師:仔細觀察塗色部分!和剛才的1/4的塗色部分比一比,你能比較1/2和1/4哪個大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你們的比較結果是怎樣的?能説説你們是怎樣比出來的嗎?

小結:可以根據兩張圓紙片中塗色部分的大小來判斷;也可以根據1/2和1/4的含義來思考,即“把同樣大小的一張圓紙片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2、出示第三個圓(1/8)

請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樣?你是怎麼想的?

追問:如果還有1/16、1/20呢,它們和1/8的大小關係又如何?你有什麼樣的發現?

3、小結: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數就越小。

【設計意圖:到此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找到1/2和1/4的大小,在此基礎上,又出示1/8,通過直觀圖學生很容易找出它們之間的大小關係,有了這些分數大小的比較,學生自然能體會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數就越小。】

四、練習鞏固

1、感受幾分之一與“1”的關係。(“想想做做”3)

請大家看屏幕,把一張紙條全部塗滿顏色用1來表示。

隨着電腦的演示,讓學生猜猜看:現在塗色部分是這張紙條的幾分之一?

觀察一下從中你能想到些什麼呢?

小結:同樣長的紙條,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生活中是分數

(1)“想想做做”第5題(出示黑板報的截面圖)。

學生先寫出每部分所佔的分數,再結合實際板塊的大小比較相應分數的大小。

(2)出示圖片(法國國旗、五角星、8塊連在一起的巧克力)

提問:看到這些東西,能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3、廣告欣賞

播放“多美滋蛋糕”廣告。

(廣告的大概意思是:八個孩子在一起分一塊多美滋蛋糕,一個孩子剛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8塊,每人拿了一塊,這時第9個孩子來了,其中一個孩子把自己的那一份掰成兩份,給第9個孩子一半)

廣告結束後,拍下廣告中有代表性的幾張圖片展示給學生看。

提問:

(1)這則廣告説的是一件什麼事情嗎?

(2)看了這則廣告你可以聯想到幾分之一?是哪一鏡頭讓你聯想到這個分數的?

【設計意圖:在練習設計上我除了注重本節課學習重點的練習,對分數的讀、寫、意義和大小進行練習外,我還注重生活中分數的練習,讓學生體會生活在我們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練習,加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全課小結

師: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善於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就會使自己越來越充滿智慧!

師:回顧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分數概念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課本第25-26的內容和練習七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推導並初步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計算分數除以整數。

2、在教學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根據25×4=100寫出兩個除法算式。

2、整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3、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4、求12的3分之1是多少?

二、新課。

1、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出示月餅圖並提問:每人吃半塊月餅,4個人一共吃幾塊?請你列式計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在這個算式中,1/2、4、2各叫什麼數?(教師板書)微博@中國小教師資格證考試

(2)2塊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幾塊?(引導學生看圖,列式計算,教師板書。)

(這個算式與第1個算式比,已知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

(3)兩塊月餅,分給每人半塊,可以分給幾人?(引導學生看圖,列式計算,教師板書。)

第3個算式與第1個算式比,已知什麼數,求什麼數?

(4)第(2)(3)兩個算式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練習:完成課本第25頁做一做的題目。

學生填完後説一説是怎樣想的及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引導學生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

3、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出示例題,學生審題,教師畫出線段圖,引導學生明確題意,列出算式:6/7除以2(説出6/7的含義及算式含義)

(2)每段到底長多少米呢?同學們能否以小組形式自己試着算一算,算時請你認真觀察線段圖,並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3)學生分小組彙報學習成員。(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兩種不同的思路)

(4)學生對以上思路進行質疑: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26頁的“做一做”的題目。

2、練習七的第2題,對比每一組中的兩個題有什麼聯繫。微博@中國小教師資格證考試

3、練習七的第5題,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四、課堂練習。

第1、3、4、6題。

標籤:分數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