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大班數學教案九篇

校園1.7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大班數學教案九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在自然中數列中一個數與其前後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學習用語言表述"X比X多一,X比X少1"。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中1~10的數卡,教學掛圖(二)中1~10的豎長條點卡。

2、新房圖(見附圖一),實物卡,點子印章,鉛筆。

3、幼兒用書第24頁《空缺處填什麼》的材料;按標記排列數卡或點卡的操作底板(見附圖二),幼兒用書第1、3頁的點卡和數卡若干;"小動物的家"的操作底板(見附圖三),記錄單(見附圖四)。

活動過程:

1、感知小動物的新鄰居。

引導幼兒觀察新房圖。這是那些小動物的家?它們分別住在幾號房?

引導幼兒認識2的相鄰數。

教師:小狗住在幾號房?它的鄰居是誰?它們各住在幾號房?2號房的前面是幾號房?2號房後面的是幾號房?

師幼討論:為什麼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後面?

引導幼兒學習用語言表述:2的前面是幾?2的後面是幾?2比1怎樣?2比3又怎樣?

2、體驗相鄰三數之間的關係。

教師出示1~10的點卡引導幼兒觀察,並匹配相應的數字。

引導幼兒觀察5的點卡,體驗相鄰三數之間的'關係。

教師:圖上有幾個點?5有鄰居嗎?它的鄰居是誰?

教師:和5靠的最近的是幾和幾?5比4怎樣?5比6又怎樣?

教師:數也有鄰居,數的鄰居我們稱它們是相鄰數 。

組織幼兒討論:一個數有幾個相鄰的數?是兩個什麼樣的數?

教師;與7相鄰的兩個數是幾和幾?

教師:你是從哪裏知道它們是與7相鄰的數?

師幼共同:與一個數相鄰的兩個數,後一個數比大1,前一個數比它小1。

3、瞭解2~9的相鄰數。

遊戲"舉卡片"。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老師報一個數,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卡片中尋找並舉起與這個數相鄰的兩個數的數卡(多1的數與少1的數)。

4、幼兒操作活動。

完成"找朋友"。(2組)數數中間是幾?在它前後的空缺中印出比它少1和多1的實物,並説説"幾比X多1,幾比X少1"。請在空缺的地方印出相應的點數,説説它比前面的數怎樣,比後面的數又怎樣?它的朋友是幾和幾?

完成"按標記排列數卡或卡點"。(1組)根據標記把數卡或卡點在紅旗後面排好,排好後讀一讀,説説卡片是按順數還是倒數的順序排列的。

完成"小動物的家"。(1組)看看每幢房子有幾層樓,每個小動物住在第幾層的第幾間房間,在記錄單上用數字表示,最後説一説每個小動物住在樓房中的第幾層第幾間。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為父母服務,通過買東西,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在活動中通過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不但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水到渠成地讓幼兒掌握了仿編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目的:

1、讓幼兒學會仿編和解答4的加減應用題。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據水果卡片自編4的加減應用題。

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請家長帶

幼兒去買東西,使幼兒瞭解一個買與賣的過程。

2、物質準備:

準備各種水果卡片,人手4個替代物作錢。

過程:

一、以“幫農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農民伯伯想請你們幫他摘水果,你們願意嗎?”(願意)

二、遊戲“摘水果”。

師交代遊戲玩法和規則。

三、分類活動:分水果。

1、引導幼兒將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間進行交流。

2、交代任務:將各種水果分別放在筐裏。

四、歌表演:《摘蘋果》。

“果園大豐收了,我們多高興啊,讓我們來唱首慶豐收的歌吧!”。

五、師通過情景表演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1、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摘完水果了,我覺得真渴啊,我該怎麼辦?(買水果吃啊!)可農民伯伯已經把水果賣給老闆了,我得去買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錢?(4塊錢)我只有四塊錢,這些錢啊只能買兩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該買什麼水果吃了。”

①師買了一個蘋果,提問題。

“剛才老師做了什麼事?(買蘋果)我原來有幾塊錢,(4塊錢)買1個蘋果花了幾塊錢,(1塊錢),仔細聽老師給你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②引導幼兒瞭解仿編減法應用題的條件。

“給你們提了什麼問題?”(還剩下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還剩下3塊錢)

“你們是怎麼知道還剩下3塊錢的?”(因為老師原來有4塊錢的,買蘋果花了1塊錢,就還剩下3塊錢。)

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導幼兒瞭解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學過了加法和減法,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減法)

2、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還剩下的錢我想買什麼呢?”

①師買了3根香蕉,提問題。

“陳老師買蘋果花了多少錢?(1塊錢)那買香蕉又花了多少錢?(3塊錢)仔細聽,老師又給你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②引導幼兒瞭解仿編加法應用題的條件。

“剛才老師給你們提了什麼問題?”(一共花了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一共花了4塊錢)

“你們怎麼知道一共花了4塊錢啊?”(因為老師買蘋果花了1塊錢,買香蕉花了3塊錢,一共就花了4塊錢)

③出示算式卡:1 3=4,引導幼兒瞭解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加法)

六、幼兒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爸爸媽媽不在家,沒時間去水果店買水果,我們來當家,幫爸爸媽媽到水果店買水果吧,請小朋友看看,爸爸媽媽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幾塊錢?”

1、提出編題方法。

4塊錢只能買兩次的水果,買一次水果後,問同伴一個問題;把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後,再編一個問題,考老師。

2、請個別

幼兒進行仿編,師指導。

七、遊戲:“水果店”

1、分配角色,2個女售貨員,2個男售貨員,編2 2=4的應用題。

2、交代遊戲規則:

①水果攤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個。

②顧客買了一次水果以後,就得問同伴一個問題,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後,再問老師一個問題。

③強調最後的一句話不能説出答案,應該提問題去考別人。

3、幼兒遊戲,師指導。

八、集體小評,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編的問題。

九、結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這麼棒,另外一個果園的農民伯伯也想請你們幫他摘果子,願意嗎?(願意)那就快跟老師去果園吧!”

教學反思: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為父母服務,引導幼兒通過買東西花掉用去的錢、一共花掉的錢為條件將運算溶入到遊戲中,剛開始發現幼兒對加法的理解較好,能通過組合算出最後結果,但有個別幼兒對較難的加減不太清楚,在數過手指後才明白相加的道理。在買東西的遊戲中,邊算邊練習找錢是對減法運算的培養,並且引導

幼兒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數字間的關係,在遊戲中溶入了數學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要觀察幼兒活動,還要指導幼兒在學習時遊戲的滲透。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班的孩子對於會滾動的物體十分感興趣,並樂此不彼。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併發散幼兒的思維,我設計了“滾一滾”的教學活動,從而豐富幼兒相關的知識,並在親身體驗中,試着讓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活動目標:

1、能叫出球體、圓柱體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特徵。

2、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發展其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能滾動及不能滾動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1、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要求在玩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樣玩的?還發現了什麼?”(幼兒選擇空地玩玩具,教師細心觀察幼兒的各種玩法)

2、集中。提問,你玩了什麼東西,是怎麼玩的,有什麼新的發現?(幼兒根據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樂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滾。”“我玩的是方積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類:請幼兒分別將能滾的和不能滾的`玩具放在兩個筐中,並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二、區分能滾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1、讓幼兒再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説説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帶着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並適時給予指導)

2、集中提問。在玩會滾動的東西時,你發現了什麼?(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又如:“我玩的是可樂桶,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我把小可樂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類:請幼兒分別把能向不同方向滾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後或左右滾的

不錯的玩具分別放在兩個筐中。(集體檢查)

4、豐富幼兒有關知識:能向不同方向滾的叫做球體,兩端是圓形且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能向兩個方向滾動的叫圓柱體。

5、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一講:還有什麼東西是球體?圓柱體?

三、實驗活動(此活動也可作為課後的延伸活動)

1、幼兒用球體和圓柱體分別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滾一滾,看有什麼不一樣?

2、老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木板表面平與不平,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不一樣;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樣,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也不一樣。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字並體驗觀察發現的樂趣。

2、瞭解數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數字在不同地地方表示不同的意義。

3、初步嘗試用繪畫、文字及符號對生活中所使用的數字進行記錄,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掌握不同數字在不同地方的所表達的不同意義

難點是:引導孩子運用繪畫、符號、或文字的形勢記錄生活中的數字應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觀察記錄卡、記錄筆一套

2、環境準備:創設相關數字的隱性教育的環境。如:時鐘、掛曆、撲克牌等

3、知識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尋找數朋友

今天,有一羣數字寶寶來幼兒園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們藏了起來,我們一起去找一找。(教師做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和幼兒共同尋找數字朋友,鼓勵幼兒間一邊找一邊相互交流這些數字的作用。)

二、基本環節:我們的數朋友

1、幼兒園裏的數朋友

教師:你們發現了哪些數朋友?他們代表什麼意思?(集體交流,師幼圖文並茂共同記錄“離不開的數朋友”,並説一説這些數字有什麼作用。)

2、生活中的數朋友

教師:除了我們剛才找到的數朋友,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數字朋友?這些數字表示什麼意思?(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歸納並記錄:在自己家裏,商場、交通、通訊、氣象等方面使用的數字及它們的用途)

3、特殊的數朋友

教師: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用到一些特殊的數字朋友,幫我們脱離危險,它們是什麼?又有什麼特殊用途呢?(教師在幼兒瞭解數字一般作用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數字組成的重要號碼的關注興趣,知道它們的特殊用途並進行記錄。如:110報警電話、119火警電話、120急救電話……)

三、結束環節:離不開的數朋友

教師: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麼樣?(引導幼兒聯繫實際,想像並大膽表達沒有數字將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困難和麻煩。幫助幼兒理解生活中離不開數字,數字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延伸環節:

1、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尋找數字並將觀察的結果進行記錄,完善家園共創的《離不開的數朋友》記錄表。

2、找一找節日中的數字。(如:六一兒童節)

3、嘗試自己用數字的形式來表現家人的生日。

教學反思:

興趣是求知的發動機,是激勵幼兒有效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推助器。由於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幼兒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不感興趣,這就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為此,首先我們根據幼兒“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特點,精心設置數學活動區,提供豐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過利用日常生活去創設數學問題情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和實踐並記錄觀察結果,促使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兒得以全方位親近數字、體驗數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同時,孩子們不僅獲得了“數”應用的新經驗,還得到了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兒感受、體驗有關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我們又嘗試運用發現法,按“問題情境——探究發現——交流歸納——新情境中遷移”的循環往復思路展開,從生活情景中提出問題,讓幼兒進行探索,幫助幼兒將零星的表層的經驗,整理成有條理的、正確的知識,讓幼兒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會學習。最後,再通過家園互動的形式使孩子們對數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圍,豐富、有時效的物質探究氛圍,讓孩子們在良好的環境影響下,充分的調動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玩數學的興趣;多變的生活化、遊戲化數學活動與孩子的互動,使孩子們能被有趣的數學現象所吸引,使幼兒在活動中從質疑到解疑,從探索到實踐,開拓了思維,引發幼兒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以“趣”為導,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進一步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把知識運用於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兒形成求知的心理願望和一種自主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心理趨向,讓幼兒更好地在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裏遨遊!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加深對泡棉形狀的認知和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記錄的形式。

2、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圖形拼擺與組合,以此促進幼兒對形狀的思維建構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情景掛圖一份。

2、教師用示範統計表三份。

3、圖形拼擺輪廓圖小房子、花園、學具泡棉人手一份。

4、出示圖形的粘貼紙條三張。

活動過程:

一、以三隻小豬的故事為背景,運用表格紀錄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對泡棉形狀和組合的認知。

二、指定泡棉拼擺指定圖形。

1、利用平行四邊形和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拼擺小房子輪廓圖。

2、利用指定的三組圖形拼擺花園輪廓圖。(根據孩子拼擺情況可適當降低或加大難度)

注:及時地出示粘貼條來提醒孩子利用的是那些形狀的.泡棉來拼擺。

三、活動延伸:創意拼擺――魚形、樹形、船形。

(注:不規定泡棉快的形狀,不限制最後圖畫的形狀)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三隻小豬的故事為背景,以三隻小豬蓋房子,換房子為線索,加深對泡棉形狀的認知和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的記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了簡單的圖形拼擺與組合。在此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得特別積極,感興趣。只是在題量的安排上有點多,導致孩子們有點累。應減少幾個習題。保證孩子們的興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知道十幾個物體數就是比10多幾個的物體數。

2、在確定某一集合中有10個物體的基礎上,嘗試以10為單位進行15以內的對應計數,並學習用相應數字表示計數結果。

3、願意在數學活動中按規律歸納出快快速數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1、果籃一個、當地時令水果十五個(其中十個水果放於果籃中,另外五個分成兩個,三個)分別用一塊布遮擋住。

2、1-10的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數水果”。

通過"數水果"活動,感知十幾個物體數就是比10多幾個的物體數,知道可以用15以內相應的數字表示。

1、數籃子裏的`水果,確定籃子中的水果數量。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數字10。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一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數一數籃子裏面有幾個水果,好嗎?怎麼數呢?一共有幾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這個數字10是表示籃子裏有10個水果。(教師把10個水果在幼兒面前放回到籃子裏)

2、分別根據桌上三組水果的數量,確定每組水果和籃中水果合起來一共有幾個水果。

(1)教師手指桌上一組被布遮擋住的水果,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引導幼兒説一説,並同時掀開布)那籃子中的10個水果和這1個水果合起來一共有幾個水果呢?(引導幼兒説出一共有11個水果)11個水果比10個水果多幾個呢?11個水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誰願意上來找一找11在哪裏?(教師協助幼兒把找到的數字11貼在黑板上)

(2)依次進行另外兩組水果(12個水果、13個水果)的計數學習。

二、觀察掛圖,分析圖和數字的意義。

1、帶領幼兒觀察掛圖,分析圖意,明確圖中籃子裏的松果和其旁邊的松果是一組。

教師:小朋友,圖中有三組松果,1、2、3。(教師邊數1、2、3,邊用右手掌順着籃子底端隨着語速慢慢移到旁邊的松果下方)每組松果都有一部分在籃子裏,一部分在籃子外面。

2、 使幼兒瞭解每一個籃子中都有10個松果。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每個籃子裏有幾個松果?

3、帶領幼兒嘗試以10為單位進行15以內的對應計數,知道圖中數字的意義。

(1)教師:下面我們要比賽數果子。看誰能最快地知道第一組一共有幾個松果。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為什麼數得這麼快?(教師引導幼兒知道根據籃子中10個松果接着計數籃子外面的松果數數,速度會快)第一組松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圖上有這個數字嗎?在哪裏?(教師展開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數字)哦,這個數字x可以表示第一組一共有x個松果,我們就在第一組松果後面開始畫一條線到這個數字,把松果和這個數字連起來。

(2)教師:下面兩組分別有幾個松果呢?表示它們的數字在哪裏呢?看誰數得快,找得快。(教師鼓勵幼兒從10開始接數確定下面兩組松果分別有幾個,並鼓勵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進行連線)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2、能區別圓片和球體及圓柱體的不同,發展幼兒的辨別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在實踐中感受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小箱子,乒乓球及各種球體、圓片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組織教學。

二、邊看邊玩,引導探究。(區分圓形與球體)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後)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後回答。

2、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3、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

4、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5、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後)、向左(右)等方向滾動,並啟發幼兒説出:球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6、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球體的外部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三、自主嘗試,認識區分。(區分球體與圓柱體)

1、出示圓柱體。

2、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比滾)

A、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圓柱體與球體,看看他們誰快誰慢?

B、講講為什麼?

3、球體和圓柱體比疊高。(比疊高)

A、請小朋友把你疊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把兩個球也疊一疊,可以嗎?

B、為什麼?

4、擺一擺。(把五個一圓的硬幣疊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麼?)

5、小結:象球這種每個面都是圓形的,可以往前往後,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滾,但不可以疊起來的物體,我們叫它球體。象幾個硬幣疊起來的,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前向後滾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四、參與遊戲,鞏固練習。

“奇妙的箱子”。讓幼兒逐個摸出箱中的物體,摸出後按圓形、球體、圓柱體分類。

五、活動小結,拓展延伸。

説説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球體和圓柱體?

六、課後完成,親子活動

1、開展一次家庭球賽。

2、將家裏的`衞生紙疊一疊,看看能疊幾個,明天與大家分享。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説,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課後通過反思,我發現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説説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於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徵,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於急噪。

5、我發現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着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於慢。

在幼兒經歷了探索、發現→感知、體驗→發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現,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百科:一個半圓繞直徑所在直線旋轉一週所成的空間幾何體叫做球體,簡稱球,半圓的半徑即是球的半徑。球體是有且只有一個連續曲面的立體圖形,這個連續曲面叫球面。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9的形成,知道8添上1是9。

2、理解9的實際意義,知道9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9的物體。

活動重點:

學習9的形成,知道8添上1是9。

活動難點:

用完整的話描述9的.形成。

活動準備

1、小羊玩偶一隻,小白兔和蘿蔔圖片各9。

2、數字9。

活動過程

一、拍手遊戲,複習數字2—8的形成

二、小羊的生日

1、出示小羊玩偶:今天是小羊的生日,它的好朋友小兔子姐妹要來幫

它慶祝生日。

2、出示8只小兔:小朋友看看來了幾隻小兔,8只小兔要用什麼數字來表示?

3、出示8個胡蘿蔔:小羊為了招待小白兔準備了它們愛吃的胡蘿蔔,小羊準備了幾個胡蘿蔔呢?八個胡蘿蔔要用數字幾來表示?

4、數字8可以表示8只兔子和8個蘿蔔,還可以表示什麼呢?

三、學習形成

1、兔姐姐(排在最左邊的)發現咦怎麼少了一隻兔妹妹呀,(學小兔的口吻,並再出示一隻兔子)我來了,我跳得慢,你們也不等等我。

2、小朋友現在又幾隻兔子來參加小羊的生日會?為什麼是9只兔子呢?9只兔子要用數字幾來表示?

3、小羊的準備的胡蘿蔔夠吃嗎?怎麼辦呢?8個蘿蔔添上一個蘿蔔是幾個蘿蔔呢?9個蘿蔔要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4、8只小兔添上一隻小兔是9只小兔,8個蘿蔔添上一個蘿蔔是9個蘿蔔,那我們可以説幾添上1是幾呢?

四、認識數字9

1、出示數字9:我們來看看數字9是什麼樣子的?數字9像什麼?

2、數字9還可以表示什麼?

3、小結:數字9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9的物品。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生成背景:

在種子分類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大的種子佔的地面大,小的種子佔的地面小,

他們來告訴我:“老師,這麼大的種子,都放不下了,小的倒是放得下的。”這裏藴涵着數

量守恆的數學概念,於是我們一起探究了關於蠶豆種子的數量守恆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種子進行分類,排隊,並作記錄。

2、探索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隊長短的關係。

3、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養成愛探索、勤動腦及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紅豆、黃豆各10顆)

2、排隊卡片人手一張。

3、道具鋼絲一條。

活動過程:

(一)觀察種子

1、這裏有什麼?

2、它們有什麼不同?

(四) 第一次探索: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樣的種子,排隊長短不一樣。

1、觀察分析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2、幼兒操作記錄:要求每顆種子要挨緊,小心灑落地面。

3、討論:為什麼都是十顆,排列隊伍不一樣長。

4、師生: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實錄:在這個環節中,我選取了蠶豆、花生和黃豆這三種大小差異很大的種子,認為

靠緊排列後蠶豆排列的隊伍一定是最長,花生其次,黃豆最後,但是在幼兒操作過後,我

發現情況並不是我預想的一樣,有的幼兒把蠶豆豎着排隊,把花生橫着排隊,結果發現花

生排的隊比蠶豆長。講評的時候,我故意把這個現象拿出來,引發孩子討論,發現原來排

列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隊伍的長短。因此,承認學習方式的多元性也是教學個性化的體現。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種子,排列長度相同時,數量不同。

1、觀察分析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2、設疑:請幼兒猜測如果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用不同的種子排隊,他們用的數量會

不會一樣多?

2、幼兒操作記錄。

3、討論:為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顆粒大的'用的少,顆粒小的用得多?

4、師生:隊伍一樣長時,顆粒大的用的少,顆粒小的用得多。

(四)遊戲:排隊

請部分幼兒上來排隊,每排數量一樣多,請幼兒思考為什麼數量相同,排隊長短

也不一樣。

實錄:由給種子排隊到自己來排隊,把教學拉回了生活,這裏,沒有用一點教具,

就運用孩子的身體,就能發揮孩子多的優勢,而不把它當作一種弊端來看。

(五)電腦遊戲:哪種種子多、少、一樣多

1、個別猜測。

2、集體猜測。

反思:把幼兒又拉回到抽象的虛擬世界中,故意了排隊的干擾因素,如大小、間

距、位置後,幼兒的數量守恆概念又要混淆了,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驗,這與平時老師

滲透得不多或者幼兒自己的經驗有關,因此課後還要多引導和發現。

活動延伸:

1、利用更多的材料體驗物體大小、排列疏密與隊列長短的關係。

2、到户外遊戲:用腳步(腳尖頂着腳跟走)測量相同路段的線哪種路線最長。(有直線、斜線、曲線等),大班數學活動教案 種子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