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校園2.5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精選15篇)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説出細胞中的各種物質是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2.舉例説明細胞膜的作用。

3.解釋線粒體、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能力目標

運用類比和推理的方法,説明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重點

1.細胞中含有的物質的種類、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2.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1.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2.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四、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故事的片段:

在下着雪的大年夜,賣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

她又擦了一根,彷彿看見桌上鋪着雪白的枱布,桌子上裏擺滿了蘋果和梅子,烤鵝也正在冒着香氣。火柴又滅了,烤鵝也不見了。最後,賣火柴的小女孩凍餓而死。

怎樣才能改變故事的結局呢?

同學們心中可能已經有了答案,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當我們覺得冷,覺得餓得沒力氣的時候,是身體裏缺少了能量,我們需要消耗能量來維持我們的體温和體力。而當吃了足夠的食物的時候,除了覺得有力氣了,同時也覺得暖和了。可見,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時也轉化成了熱量維持了體温。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那麼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歸根到底是在細胞中進行的,因此,我們身體裏的每個細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質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細胞的生活同樣也需要物質和能量。

【設計意圖】從童話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入淺出。

(二)細胞中的物質

1.問題探究:請根據下列問題或事實推測細胞內可能含有哪些物質。

(1)吃西瓜或蘋果等水果時,你有什麼感覺?

(2)小麥磨製後能得到麪粉。

(3)從花生中可提煉出花生油,從大豆中可提煉出大豆油。

與學生充分討論後得出:細胞中含有多種物質,如:水、糖類(包括澱粉)、脂類、蛋白質等,此外還有無機鹽和核酸等。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中的常識,認識細胞中含有的物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2.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什麼?

水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有一個發生在水中的現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演示實驗:糖在水中溶解。請學生嘗試分析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

結合課件的圖片解釋溶解的分子機制,説明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初步形成物質的概念。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3.演示實驗:燃燒小麥種子,初步形成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細胞中的水和無機鹽屬於無機物,而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則屬於有機物。

【設計意圖】初步形成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為理解有機物中貯存化學能做鋪墊。

(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1.請同學思考:這些物質是否進出細胞?物質進出細胞時要通過什麼結構?細胞膜是否將細胞完全封閉起來呢?

2.請同學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裏,會怎樣?

(2)據測定,某海藻細胞中鎂的濃度僅為周圍海水中鎂濃度的萬分之一,這是為什麼?

(3)為什麼海帶中的碘的濃度比周圍海水的濃度高很多?

3.展示細胞膜控制物質出入細胞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認同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初步形成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的概念。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四)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1.物體的運動和生物的生活都是需要能量的。能量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只會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

為了進一步認識能量,我們做個技能訓練,你能説出各項中的能量形式嗎?

電能轉變為光能、熱能,化學能轉變為光能和熱能,化學能轉變為動能。

2.食物中有能量嗎?屬於哪種形式呢?

我們知道,食物中含有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着化學能。食物中的化學能是我們觀察不到的,食物中到底有沒有能量,我們怎樣來證明呢?

將一粒花生種子點燃,花生種子中含有有機物,點燃後,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轉變成光能和熱能釋放出來了。由此我們知道食物中的有機物確實儲存着能量。

3.食物中的有機物儲存的能量又是怎樣轉變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的呢?説到底,這些有機物是來自於這些生物體內的細胞,答案要到細胞中去尋找。

展示圖片,細胞中有兩個能量轉化器――葉綠體和線粒體。葉綠體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則能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分解,並將有機物裏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生活。綠色植物中多數細胞是沒有葉綠體只有線粒體,它們釋放能量所需的有機物是從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中獲得的。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中的常識,認識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深入淺出,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六、板書設計

第四節 細胞的生活

1.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無機物:分子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

有機物:分子較大,一般含碳,如:糖類、蛋白質、脂質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線粒體、葉綠體是能量轉換器。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瞭解並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2、學習通過模型方法進行生物學的研究;

3、學習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和根據數據獲得結論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細胞分裂的過程;

2、細胞分裂的意義。

教學難點

1、活動“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係”中預測的提出、數據的處理、結論的獲得;

2、染色質、染色體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變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

板書設計

第3節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

一、細胞體積為什麼這麼小——活動“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係”

二、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

1、什麼是細胞分裂

2、細胞分裂的過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

3、細胞分裂的特點:遺傳物質平均分配

4、細胞分裂的`意義

學生學校情況

由於內容高度抽象,學生趣味性不強,但學生天性好奇又好動,可以選擇有學生動手操作來獲得知識。

教學過程

本節圍繞“細胞為什麼這麼小?細胞怎樣保持較小的體積?”這兩個問題進行的。由問題引出活動“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係”,學生完成下表:

標題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係50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驟

討論1、立方體的體積增大時,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減小。

2、細胞大小會不會影響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

會。一般説來,細胞越小,其表面積越大,細胞與外界物質交換的面積越大。

通過活動中的計算和討論,理解細胞體積較小與物質交換的關係,進而引出如何保持較小的體積的問題。

細胞分裂過程的教學,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邊畫圖邊理解。其中,染色體的變化是個難點要特別注意觀察。

課堂作業(講評)p54思考與練習1、2題

(1)動物細胞分裂時,細胞核首先一分為二,然後細胞質也一分為二,每部分細胞質包含一個細胞核,這樣一個動物細胞分裂為兩個動物細胞。在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中央還形成了新的細胞壁,使一個植物細胞成為兩個植物細胞。 (2)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多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分裂使新個體由小長大,使生物體內衰老死亡細胞不斷更新,保證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同時,細胞分裂也與新個體的產生有關。

佈置作業《伴你學生物》

預習作業

教學反思

本節單靠教師講解,許多學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學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直觀性、生動性,藉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增加學生學習知識的樂趣。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物細胞的結構。

2、瞭解植物細胞的結構。

3、區別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教學重、難點:

區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我們通過之前的學習,生物的特徵知道,生物體的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除了病毒之外,其他的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印象中的細胞是怎麼樣的呢?有沒有人聽説過有些細胞是能夠通過肉眼看到的?那是什麼?(鴕鳥蛋是最大的細胞)鴕鳥蛋真的是最大的細胞?我們來看一下相關的資料是怎麼説的?(看資料)那我們應該怎麼説才正確呢?(鴕鳥的蛋黃才是最大的細胞)。

二、顯微鏡的發展歷史:鴕鳥的蛋黃有10CM長,可以通過我們的肉眼看到,但並不是所有的細胞都像鴕鳥的細胞那樣容易看到,對於我們體內的細胞,植物體內的'細胞我們靠肉眼是看不到的,這就必須要通過一種工具來幫助我們觀察這些細胞,那你們知道這工具叫什麼嗎?(顯微鏡)。顯微鏡,就是把一些微小的物體顯示出來。那一開始是怎麼有顯微鏡出現的呢?書本P40~41介紹了顯微鏡的發展過程,同學們先自己找出顯微鏡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

三、植物細胞的結構特點:通過顯微鏡,我們能看到生物的細胞,並作出比較,那你們猜想一下,植物和動物細胞結構是不是一樣的?不同在哪呢?給你們時間自己找出書本上關於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介紹。讓學生認清植物細胞各部分的結構,並簡單介紹我們下星期做實驗的植物細胞觀察圖。植物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介紹各部分的作用。

四、動物細胞的結構特點:把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作比較,讓學生討論為什麼葉綠體、液泡、細胞壁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

五、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異同點:進一步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點,讓學生真正理解到兩者的區別。做課後練習。顯微鏡下的氣泡和細胞的區別。

六、介紹典型的動物細胞,植物細胞。

教學反思:

細胞的結構講起來比較單調,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繫,好像我們吃的西瓜裏流出來的汁液和甜味來自細胞中的液泡,細胞膜是控制物質進出的,讓有用的物質進來,沒用的物質擋在外面,細胞產生的廢物也排出外面。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能複述故事內容,理清結構脈絡。

2.通過分析、討論,瞭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

3.學生初步確立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的生活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鮮明的個性。

難點:理解文章的主旨,只有以普通人的身份,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方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教學步驟:

一、檢查導入

請學生説説心中的偉人是誰,並説明理由。

教師:細胞是什麼?

學生探究:查字典或看生物書上細胞的圖片。

學生交流、發言:細胞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單位,就像造房子的磚!

教師:“偉人細胞”是什麼意思?(學生討論)

明確:偉人應該具有的素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秦文君的小説《偉人細胞》。課件演示賈裏畫像

二、簡介作者

學生簡介,教師補充。

秦文君,當代女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男生賈裏新傳》、《女生賈梅新傳》、《小鬼魯智勝》等,先後40餘次獲得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冰心兒童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其中《男生賈裏》、《小鬼魯智勝》、《家有小丑》等10餘部作品被改為電影、電視劇先後播映。

三、檢查預習

1.填充下列成語

茅()頓開一()驚人無動於()

咬文()字不屈不()道聽()説

其貌不()出謀()策雞毛皮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自詡薈萃宿怨躋身查老師

保佑履歷豁達硬撐骷髏

四、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閲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學生閲讀課文自由講述)

2.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提示:人+事)

學生髮言。

教者總結:本文記敍了國中一年級學生賈裏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實現偉人計劃的曲折過程。

3.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探究:

(1)賈裏認為偉人應該具有哪些細胞呢?

學生交流,相互評價。

教師明確:才智不凡、愛憎分明、勇往直前、豁達灑脱、旗幟鮮明、有愛有恨、轟轟烈烈。

(2)他追求偉人細胞經歷了哪幾件事呢?請在書上作好圈點勾畫。(學生自學課文)

學生髮言,教師總結並明確課文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1——18節)化敵為友。賈裏有愛有恨,恨邱士力,結果“恨不起來,卻成了朋友”。

第二部分(19——29節)矮個風度。賈裏追求“矮個風度”而參加健美班訓練,結果卻被人認為他的`體型符合新潮觀念而不了了之。

第三部分(30——44節)打工計劃。賈裏打算“一鳴驚人”去大工廠打工,結果把借來的名牌西裝的羽紗剪了一個口子,讓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鮮明的個性。

2、深入研究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3、處理好現實與理想間的關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完成學習任務。

2.佈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充分預習,熟讀全文。

3.製作多媒體課件。

4.注意教學的互動。

三、導學流程

(一)課文導入:

1.多媒體展示偉人圖片,包括孔子、鄧小平、楊利偉、愛因斯坦等,最後展示一位同學們不太熟悉的工程師讓同學們猜,從而導入課文。

2.提問:“偉人細胞”是什麼意思?——偉人應該具有的素質。

3.過渡:秦文君的《男生賈裏》一文中,主人公賈裏也想成為一個偉人。

(二)課文探究

1.過渡:賈裏認為偉人應該具有哪些細胞呢?他追求偉人細胞經歷了哪幾件事呢?

(1)請同學們用5分鐘時間速讀課文,思考這兩個問題,請在書上作好圈點勾畫:

①賈裏認為一個偉人應該具有哪些細胞?

②賈裏追求偉人細胞經歷了哪幾件事情?請各用四個字概括。

(2)學生自學課文5分鐘,圈點勾畫。

(3)學生交流,相互評價。教師板書。

(偉人細胞:才智不凡、愛憎分明、勇往直前、豁達灑脱、旗幟鮮明、有愛有恨、轟轟烈烈。)

(經歷的事情:

①化敵為友。賈裏有愛有恨,恨邱士力,結果“恨不起來,卻成了朋友”。

②矮個風度。賈裏追求“矮個風度”而參加健美班訓練,結果卻被人認為他的.體型符合新潮觀念而不了了之。

③打工計劃。賈裏打算“一鳴驚人”去大工廠打工,結果把借來的名牌西裝的羽紗剪了一個口子,讓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④意外成功。賈裏當偉人的計劃失敗後,心裏悶悶不樂。後來卻因為主動要求把那套破損的書分給自己的區區小事而引起了轟動,獲得了意外的成功。)

2.過渡:賈裏追求偉人細胞,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成長過程,賈裏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呢?

(1)請同學們精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賈裏認為自己刻意做的三件事都失敗了,他認為自己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②你認為賈裏是完全失敗的嗎?理由呢?

③假如你是賈裏的好朋友,你會對他説句什麼話呢?

④賈裏所認為的小事為何“被當成了不起的大事”?這件小事告訴你什麼道理?

(2)小小組討論交流,集思廣益。

(3)集體交流,教師評價。

(賈裏失敗和成功之處。

①化敵為友:失敗:由於不能轟轟烈烈的去恨,不符合他的偉人標準。成功:用“大師風度”律己,運動會上反對播放軟綿綿的流行音樂,有正義感。以軍樂號壓倒了流行音樂,振奮了運動員的競技精神,化敵為友,被説成是七年級的“兩條好漢”之一。

②矮個風度:失敗:想通過改變體形以成為公眾矚目的人物,這個想法本身是很可笑的,結果仍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符合某些人新潮的觀念。成功:胳膊硬了,腿也結實了,

③打工計劃:失敗:本來準備“一鳴驚人”,結果把借來的西裝的羽紗剪了一個大口子,“曾剪過線頭”這一履歷也不能添多少光彩,讓好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成功:主動推薦自己,勇於實踐。

④意外成功:失敗:對於一心想做偉人的賈裏來説,這件事跟過去為實現偉人計劃而乾的可歌可泣的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成功:體現了不怕吃虧的思想。)

3.過渡:是啊,從小事做起方能幹成大事。做小事,也許很普通很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偉大。大家看屏幕。

展示“張永江圖片及文字介紹”,聯繫上課伊始的懸念,強調文章主旨。

(三)拓展延伸

1.討論:現在你認為偉人應該具有哪些細胞呢?

2.討論:你認為賈裏是否能夠實現自己的偉人之夢?

3.過渡:賈裏有一個偉人夢,作為他的同齡人,你也可以有偉人夢。

提問: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假如偉人細胞能夠移植,你想移植哪個偉人的細胞,為什麼?

學生交流。教師評價。

(四)課堂小結

結束語:實現偉人之夢的歷程雖然充滿艱辛和坎坷,但我相信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這些優秀的偉人細胞,一定會幫助你們走向成功之路!老師對你們充滿信心!

四、作業:

請以“我的偉人之夢”為題,寫一篇隨筆。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

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情感目標:

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製作及繪圖。

二、教學重點

學會洋葱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製作。

三、教學難點

學會洋葱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製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回憶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請同學回答,並進行實際操作)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如何計算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有什麼特點?如何移動玻片標本?

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X物鏡;

②顯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學會移動玻片標本是為了辨別玻片上有無污點的存在和玻片標本在不在顯微鏡觀察的視野中。

情景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學會使用顯微鏡之後,一定想看看真實的細胞。我們把一個葉片放到顯微鏡下是看不到裏面的細胞的。我們使用的顯微鏡是光學顯微鏡,只有將生物實驗材料處理的薄而透明,讓光線透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二)玻片標本的分類

自主學習:這一環節由學生自己閲讀教材,並簡單歸納得出:

1、材料的處理:薄而透明

2、根據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標本的分類: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製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製成裝片。

3、根據保存的時間長短,玻片標本的分類:

臨時的標本和永久的標本

(三)洋葱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製作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生閲讀教材:

1、實驗的目的:

教師簡要介紹實驗桌上的有關實驗材料

洋葱鱗片葉、新鮮的黃瓜、清水、稀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以多媒體的展示,示範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並作簡要説明。(學生動手環節,需巡視觀察並及時進行知道糾正)

3、由小組合作完成,結合導學案,並把觀察到的植物細胞繪圖。(強調繪圖步驟)

4、小組完成後,請同學總結回答。

5、學生觀察洋葱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並繪製簡圖(展示)。

6、學生整理實驗桌和收好顯微鏡。

(四)課堂總結

學生整理實驗桌以及清潔收顯微鏡;

學生完成技能訓練中的測量與計算;

(五)課堂練習

(六)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7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生能説出細胞中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②能夠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標:

通過類比、推測、分析、歸納等方法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及信息,同時嘗試運用本節課知識對一些相關生活現象進行解釋。

3.情感目標:

通過對細胞中的物質、能量及信息的理解,使學生能夠認同細胞生命活動具有物質基礎,細胞的生活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逐步建立“細胞是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這一生物學基本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科學奧祕的情感,養成科學思維習慣。

2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能夠區別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但對於細胞是如何生活的卻不是很瞭解,本節的內容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同時也對該節的內容難以理解。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細胞中含有的物質種類、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2)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1)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2)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複習細胞結構,引入細胞是怎樣生活的?

展示PPT

活動2【講授】新課

二新課

(一)細胞中有哪些物質

1.探究細胞內的物質

(1)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處於不斷運動中

演示實驗:

1紅墨水滴到清水的過程。

2白糖溶於水的過程。

設計思路:課堂通過觀察一滴紅墨水使燒杯中的水慢慢變紅的過程,體會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目的是使“細胞中的物質”的教學具體化。教師再通過讓學生觀看白糖溶於水中的過程,從而突破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分子是運動的這一知識難點。

小結:水和糖都是細胞中的重要物質。

過渡:細胞中還有哪些物質呢?

(2)細胞內含有的物質

講解:細胞中的物質分兩類:一類是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原子,如水、無鹽、氧等 (不能燃燒部分);一類是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原子,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等(能燃燒部分)。

演示實驗:小麥粒燃燒的小實驗。

用鐵絲穿一粒小麥粒,把它放到酒精燈上燃燒。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燃燒時發出光(光能),感到熱(熱能),小麥粒是否會完全被燃燒。

燃燒後的小麥粒與未燃燒的小麥粒作比較,引導學生説出小麥粒中的物質分為能燃燒(有機物)的和不能燃燒(無機物)兩部分。

設計思路:通過小麥燃燒的對照實驗,現象中明顯可以看到能燃燒部分與不能燃燒部分,燃燒現象中放出光和熱,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同時滲透對照實驗的原則、現象中光與熱為後面的學習能量的不同形式作了知識的鋪墊。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1問題過渡,細胞有物質組成,物質如何進出呢?

講述細胞膜的功能:

①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

②把其它物質擋在細胞外

③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2舉例:

1.甘薯被曬成甘薯幹有什麼現象發生?

2品嚐地瓜幹:吃地瓜幹會感到甜味又説明了什麼?(糖類沒有出來) 3炎熱的夏天人們容易出汗,嘗一下,汗有什麼味道?含有什麼?

問題:紅莧菜放入清水中不會變色,但煮它的過程中湯卻是紅色的,為什麼?

(活細胞才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設計思路:通過對生活常見幾種現象問題的思考,以及品嚐感受到有些物質能從細胞膜到細胞外出來,有些物質並未通過細胞膜到達細胞外,由此形象地引出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回憶小麥粒燃燒時的現象:放出光(光能)和熱(熱能),説明小麥中儲存着能量,知道能量的多種形式,

2類比:汽車奔跑需要什麼(汽油),汽車中的什麼裝置能使汽油燃燒讓汽車跑起來?(發動機)發動機起什麼作用?(能量轉化作用)

3教師設問導出下一問題:發動機是汽車中的能量轉換器,那麼細胞中是否也能能量轉換器?

講解:植物細胞中葉綠體的作用,將光能轉化成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線粒體作用將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小結: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植物細胞的能量轉換

葉綠體:光能轉換成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線粒體:將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動物細胞的能量轉換

有機物來自食物

線粒體:將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設計思路:對於七年級的學生理解能量轉換器是個難點,小麥的燃燒、從汽車奔跑的生活經驗中導出能量轉換器的概念、通俗地解釋細胞通過葉綠體和線粒體實現了能量的轉變,從而突破這一難點。

活動3【活動】小結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和線粒體是能量轉換器。可以認為,細胞的生活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

活動4【練習】練習

1、如果把細胞比作汽車的話,相當於汽車發動機的是( )

A、線粒體 B、葉綠體 C、細胞膜 D、細胞核

2、在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與植物製造有機物有關的結構是( )

A、液泡 B、線粒體 C、細胞液 D、葉綠體

3、給花澆水的時候,一些有害的物質不能進入到植物細胞內,因為細胞內有控制物質出入的結構,它是( )

A、細胞膜 B、細胞壁 C、細胞質 D、細胞質

4、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有機物?( )

A.糖類和脂類 B.蛋白質 C.核酸 D.水和無機鹽

5、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 ( )

A. 細胞壁 B. 細胞膜 C. 液泡膜 D.細胞質

6、動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 )

A. 液泡 B. 染色體 C. 線粒體 D. 葉綠體

7、細胞含有 _______和_______兩大類物質 。

8、細胞的生活離不開_____和______。

9、請你將下列細胞的不同結構與其相應的功能用線連起來。

細胞膜 細胞的控制中心

葉綠體 將化學能轉變成細胞能利用的能量

線粒體 控制物質進出

細胞核 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

第四節 細胞的生活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説明細胞的分化。

(2)舉例説明細胞全能性。

(3)進行有關幹細胞的研究進展於人類健康的資料蒐集和分析。

2.能力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列舉細胞全能性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嘗試蒐集和分析資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

(2)養成關注生物科學發展、關注人類健康、關注社會熱點等的科學素養。

學情分析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細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節的內容,課標要求“説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説明細胞的全能性”、“蒐集有關幹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都屬於理解水平,是知識性目標的較高要求。

細胞分化既是細胞生命歷程中的重要階段,又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細胞全能性的知識是選修課本中細胞培養這一生物技術的理論基礎,所以本節內容既是對細胞結構、功能、分裂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又為學習遺傳、變異打下基礎。同時這節課與當今國際上生命科學的發展、疑難病症的治療以及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密切相關。

國中階段,學生已學習過有關組織、器官、系統的知識,因此對於細胞的分化有感性認識,容易理解細胞分化對於各種組織、器官、系統的建成的重要意義。關於分化的本質和細胞全能性的原因,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基因的表達,所以會比較抽象難懂。幹細胞知識是新課標教材新增的內容,與科技前沿聯繫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比較高。在學完“細胞的增殖”後學習本節,使學生對生物的個體發育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因此,結合圖像信息、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夠達成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2)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教學難點:

(1)細胞分化的概念。

(2)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教學流程圖

(一)教學流程圖

通過圖片展示、設疑、分組討論,學習細胞分化。

展示植物組織培養、多利羊克隆實驗等,獲得關於細胞全能性的初步認識。

通過資料收集、表達交流、圖片展示,瞭解幹細胞及其應用與研究進展。

根據教師板書,學生串聯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課堂小結。

從學生熟悉的生命現象設疑、步步追問,導入新課。

活動2【講授】教學進程

教學程序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導入

(3分鐘)

問題引入:

1.多細胞生物通過什麼方式增加細胞數目?

2.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在形態、結構上是否有差別?

3.人體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構成皮膚和肌肉的細胞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相同嗎?為什麼?

4.如果人體是由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完全相同的細胞構成,會是什麼情況?

由此引入——細胞分化

板書:細胞的分化

學生集體回答

1.細胞分裂

2.沒有差別

3.不同。但不能回答出原因或闡述不清

4.討論熱烈,氣氛活躍,學生會描述出多種情景。

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和現象引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細胞分化及其意義(15分鐘)

播放PPT課件:給學生提供人體的有關細胞形態、結構多樣的圖像信息。

提問:你們觀察到的就是細胞分化的現象,請你們由此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教師對回答給予肯定的同時,通過繪圖引導學生完善概念

學生觀察、對比、並閲讀教材P117倒數第二段,各小組討論後推薦一人發言。

學生的回答不完善,學生在教材上勾劃概念,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課件展示不同的細胞的圖片,給予學生感性認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力、概括力。

引導學生閲讀課本,感悟概念。

提問學生:例舉細胞分化的其他實例。

學生躍躍欲試,教師請2—3位學生進行例舉,然後評價。

激起學生興趣,培養遷移能力。

緊接着繼續追問:

1.細胞分化在個體發育的什麼時期發生呢?

學生對發生時期描述不完整,但都能聯繫生活的常識談到一些,教師通過分析受精卵的分裂形成胚胎、造血幹細胞分裂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皮膚細胞脱落後,新細胞的補充等事例引導。

教師講述:細胞分化後形成了不同種類的細胞和組織,進而形成各種器官、系統,構成了多細胞生物體。

2.從上述分析中,你們認為細胞分化有什麼特點?

教師再描述科學實驗事實:離體培養的上皮細胞,始終保持為上皮細胞,而不會變成其他類型的細胞,直到死亡。由此説明,細胞分化還有什麼特點?

教師總結説明:細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即穩定性)

3.現在請同學們比較“細胞分化”的結果與“細胞有絲分裂”的結果有何不同?

想一想:現代社會有多少種職業?如果沒有職業分工,社會的運轉狀況會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並提出新問題:一個社會要正常的高效運轉,就需要有多種多樣的職業分工。那麼如果僅有細胞增殖而沒有細胞分化,情況會怎樣呢?細胞分化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組織等,這有什麼好處呢?

多媒體展示討論題:

細胞分化的意義是什麼?

就一個個體來説,體內不同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教師在點評的基礎上繼續引導:

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起點是一個細胞(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體,併發育成成體。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多細胞生物的每一個體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所以它們具有與受精卵相同的遺傳物質,只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不同,在某些細胞中,控制某性狀的基因是打開的,而控制另一些性狀的基因是關閉的。

學生分組討論,由小組推選1人表達小組意見。

學生總結歸納:發生在整個生命進程中。

學生答:長期性、連續性等。

教師總結:持久性

學生答:分化具有穩定性(或不可逆性)。

學生積極討論,教師請2個同學闡述自己的分析結果(答案大同小異,教師及時引導歸納)

(分化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最後形成組織;分裂增加細胞數目。)

學生異常興奮,發揮想象,眾説紛紜。

學生齊聲答:也是為了讓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高效運轉。

學生閲讀教材P118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後由兩個學習小組歸納後回答。

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問題的能力。系新知識,回顧舊知識,培養學科能力。類比引起對下一問題的思考。

回問新課導入時的“為什麼”,再次激起學生深入思考。

這部分內容較為抽象,主要由老師來介紹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利於學生的掌握細胞的全能性。

(15分鐘)

承上啟下發問:細胞分化具有穩定性、不可逆性,是不是細胞一旦分化就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了呢?

教師不予評價,指出:1958年,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帶着這樣的疑問做了這方面的探究,請同學們觀看PPT。

PPT演示:胡蘿蔔的組織培養過程

問:由胡蘿蔔韌皮部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培養成完整胡蘿蔔植株,這説明了什麼?

教師總結:這就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即: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學生有的説“是”,有的説“不是”。

學生觀看,並要求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培養過程。

學生總結描述:

組織培養過程:離體的高度分化的植物體細胞→愈傷組織→胚狀體→試管苗→新植株

答: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又能恢復分裂、分化的能力,並培養成完整植株。

學生在教材勾劃,找出概念的理解要點。

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設計實驗求證的科學思維;讓學生感悟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和方法。

培養學生對概念實質的領悟力。

表達與交流:

結合這裏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體現的細胞全能性,請同學們根據收集的資料和信息,談談植物組織培養有哪些重要應用?

由課前收集該資料的2個小組推薦代表進行闡述,然後師生共同歸納:

【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瀕危物種、與基因工程結合培育作物新類型等】

通過資料收集,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提出新問題:

1.高度分化的動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嗎?

PPT演示非洲爪蟾的蝌蚪核移植實驗和多莉羊的克隆實驗過程

問:多莉羊“長得”會和哪個“母親”更相似呢?

在學生觀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閲讀教材P119第3段,交流討論

2.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以及高度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為什麼具有全能性?

引導學生從細胞有絲分裂結果,染色體和DNA數目的變化來分析

3.那麼,克隆人能不能實現?為什麼?

師生共同總結:克隆人雖然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它違背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類的'倫理道德,所以不會實現。但我們可以利用克隆技術來克隆人的器官,以解決某些病人的疾苦。

設疑: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高度分化的植物體細胞和動物細胞核具有發育為完整個體的潛能,但在生物體內,細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般分化了的細胞不再恢復分裂能力,那麼生物體如何補充衰老死亡的細胞?在生物體內,還有沒有能較長時間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呢?

教師播放PPT,進行總結和點評

答:多莉羊與提供乳腺細胞核的“母親”在外貌和形態上都相同,而與另外兩個“母親”都不同。

結論:動物的體細胞很難表現出全能性,但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學生分析:通過有絲分裂所產生的每一個子細胞具有相同的染色體數和核DNA分子數,細胞分化後也不改變細胞內的遺傳信息。因此分化的細胞中仍具有該生物的全套遺傳信息。

學生馬上興奮起來,討論熱烈,提請兩個小組闡述各自的觀點。

學生閲讀教材P119第4段

答:有,幹細胞。

課前收集幹細胞類型的小組彙報收集的成果,提到造血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等。

培養學生“觀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的思維方法。

教師循循善誘,問題逐步深入,在一定的提示之下,學生能力得到提高。

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學生通過資料收集了解科學知識,激發學生關注生物科學、關注健康。

提出問題。

1.根據自己平時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説説對白血病的瞭解?

2.現代醫學上什麼方法治療白血病?為什麼?

PPT演示“骨髓中造血幹細胞分化出各種血細胞”的圖片

教師點評:這僅是幹細胞的應用之一,下面請課前收集“幹細胞研究進展及意義”的兩個小組,彙報收集的信息。

教師播放PPT,瞭解幹細胞技術及應用。

講述:目前科學家已能在體外以幹細胞為種子培育成功一些組織器官,來替代病變或衰老的組織器官。假如在年老時能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嬰幼兒或青年時期採集保存的幹細胞及其衍生組織,那麼人類長期追求的長生不老的夢想就有可能成為現實。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癒白血病和某些遺傳性血液病的惟一希望,在腫瘤和難治性免疫疾病的治療中也有其獨特的作用。

答:白血病就是血癌;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正常的血細胞明顯減少;免疫力下降等。

答:骨髓移植。原因表述不清。

總結出原因:移植的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可以分化出各種血細胞,使體內血細胞數目恢復正常。

兩個小組各推薦一個代表表達交流。

通過問題,瞭解學生對身邊科學的關注度。激勵學生探索未知世界,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

(2分鐘)

請學生根據教師板書的網絡圖,概述本節課的核心知識。

【可能的概括是:細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生命現象,細胞分裂是細胞分化的基礎,通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體才能完成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過程。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人類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通過組織培養,生產出大量的植物優良品種,拯救珍稀物種,為人類造福。對動物和人體幹細胞的研究,將為人類戰勝病魔帶來福音。】

請1—2名學生進行概括。其他學生同步思考,串聯教材核心知識,訓練學生概括和表達能力。

課堂練習(5分鐘)

佈置課堂教材練習,當堂反饋。

佈置課後練習。

分別請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學生做記錄。

鞏固新知。

活動3【練習】作業佈置及處理

作業佈置及處理。

教材課後的基礎題,在課堂結束前花1分鐘,學生作答後教師訂正。留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拓展題,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進行概括、遷移分析,由學習小組討論、歸納後發表看法,最後由教師進行點評和提煉。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裝片。

2、識別單細胞生物草履蟲的細胞結構。

3、説明單細胞生物是依靠一個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

(二)過程與方法

1、合作互助:學生在課前收集草履蟲有關生命活動的資料(自主學習,初步認識草履蟲的形態結構)並可在課堂交流。

2、實驗驗證:設計實驗,實施實驗,驗證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

3、得出結論: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實驗過程中,養成實事求是和形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熱愛生物學的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1、本課教學內容針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由於年紀小,大腦興奮中心容易疲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給予刺激和加強。而我教授的七年級19/20/21班,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敢於討論和發表自己的看法,也願意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從在課前分組佈置收集資料任務時,馬上就表現出相應的熱情。

2、通過之前的學習,該班學生已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即顯微鏡操作和臨時裝片的製作,具有小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學生對單細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學生對單細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體結構還缺乏系統的認識。

三、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節。以實驗觀察一個細胞的生物體生命活動為主線,以細胞的結構、生活以及是構成多細胞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等知識為基礎,通過合作學習、實驗驗證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理解一個細胞的生物體可以獨立生活,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的單位仍然是細胞,所以本節是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的歸納和總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通過這節課學習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如讓學生分組收集其小組對草履蟲有關生命活動感興趣的資料,再對草履蟲進行實際觀察,設計草履蟲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探究實驗等,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描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難點:

1、運用顯微鏡觀察製作草履蟲裝片

2、探索觀察草履蟲的各項生命活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的資料收集

在課前安排學生分學習組,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請每個小組針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草履蟲的生命活動查找資料,在課前將所收集的資料製作成PPT幻燈片。教師可以提示包括:

1、草履蟲的結構特點:觀察草履蟲的圖片,認識草履蟲的形狀特點、瞭解其身體結構、運動情況、如何取食、怎樣進行生長繁殖等。

2、草履蟲的生活環境:草履蟲是生活在陸地還是水中?一般出現在哪裏?它對環境生活的.要求有什麼?

通過課前資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在動態之中進行自主性學習;另一方面擴大學生的閲讀量與知識面,拓展課本中的內涵;此外,在課堂的教學中這些知識可以作為學生設計實驗的依據,同時也能在實驗中讓學生驗證所收集到的資料的真實性,從中又可以做到收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在其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還加強了小組合作能力。

(二)課堂流程設計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節課之前呢,老師佈置任務,希望大家利用書籍和網絡,查找收集有關草履蟲生命活動的資料,製作ppt傳到老師的電腦裏,通過學生分組收集資料自主學習,在課堂前花大約五分鐘的時間,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小組收集的對草履蟲相關生活感興趣的資料,談談每個小組對草履蟲的認識。學生在講時,教師快速在黑板上板書他們收集的資料。

1.2激發興趣:總結每個小組的收集情況(學生收集到草履蟲的資料有草履蟲的細胞圖片、名字的由來、生活環境、運動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從資料上認識到草履蟲是一個具有生命體的生物,但是學生並未親眼見到草履蟲,它真的具有生命體的特點嗎?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課題。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為什麼要選擇草履蟲作為我們觀察的材料?原因是因為草履蟲和好培養,可以利用稻草(由於草履蟲在水稻田乾涸時往往以包囊形式附着在稻草根部),加水培養出來(展示實物)。我們每位同學的實驗桌上都放有草履蟲的培養液,請學生用肉眼觀察一下草履蟲。你能看到他們嗎?有的同學説什麼也看不見,有的同學説看見一些白色的小點,總之草履蟲體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難看清他的生命活動,那麼,要觀察它,就需要藉助──顯微鏡了,大家還記得顯微鏡是怎樣操作的嗎?

2.1環節一:回憶顯微鏡的操作,請一位學生上來實際操作顯微鏡的使用,邊講解邊操作,如果有操作錯誤,可請同學進行糾正(養成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第一步,取鏡安放;第二步,對光,強調用低倍鏡對光,視野雪白為止。

2.2環節二:進行臨時裝片的製作,請一位同學上來實際進行草履蟲臨時裝片的製作,邊講解邊操作,第一步取潔淨載玻片;第二步取草履蟲培養液(注意他取的是上層還是下層);第三步蓋上蓋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觀察玻片。利用顯微投影儀,觀察他做的裝片。根據其裝片情況提問題。

教師預設問題:

(1)草履蟲的數量:為什麼草履蟲出現的少?取的是下層;為什麼草履蟲出現的多,取的是上層,解釋這是因為草履蟲喜光,而且其生活需氧,故其主要生活在水層的上層,所以取的時候要取培養液的上層。

(2)草履蟲跑得快我們能看到草履蟲但是它的運動卻很快,利用實驗桌上的實驗器材,想個什麼辦法呢?學生的回答用鹽水,但是可能引起細胞失水;利用棉花纖維阻擋。強調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則不易觀察。展示教師提前做的一張片子,進行示範。

2.3環節三: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我們在學習生物的特徵時,知道生物可以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稱之為應激性,讓學生回憶應激性的意義──趨利避害。那麼草履蟲可以做出這樣的反應嗎?引導學生從草履蟲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利),討厭什麼樣的環境(害)思考,再依據之前所學的科學的探究方法──實驗法(通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結合學案,完成上面的相應內容,討論出方案的同學可以分享其實驗方案。請學生上講台講解他們的設計方案(互助合作學習,完善實驗方案)。

教師設置幾點疑問:第一:我們能不能蓋上蓋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讓水滴打濕鏡頭。第二:觀察應激性該用低倍鏡還是高倍鏡呢?低倍鏡,看到的數量多,易於統計。

2.4環節四:實際操作觀察草履蟲,讓學生有15—20分鐘的操作時間,觀察草履蟲的結構、運動方式,結合教材70頁的草履蟲的結構圖,思考這些結構和草履蟲的生命活動有什麼關係?完成草履蟲應激性實驗,同時將觀察到的結構、現象記錄在學案上。

3、歸納整理,總結交流

3.1請同學説説草履蟲的運動是怎樣完成的:草履蟲的體表周圍有許多的纖毛,草履蟲是纖毛擺動着旋轉運動的。

3.2請同學説説草履蟲的觀察到的細胞結構:能看到食物泡嗎?草履蟲身體裏所有的食物泡一樣大嗎?説明了什麼?

教師利用不同顏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殘渣,利用草履蟲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過程:草履蟲食物是微小的細菌和浮游生物,通過口溝纖毛擺動,細菌和微小浮游生物進入細胞內,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隨着細胞質的流動逐漸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胞肛排出體外。

3.3讓學生談談你所觀察到的應激性的實驗結果:在清水和培養液中,草履蟲選擇待在培養液一邊;當在培養液中加入食鹽後,草履蟲往清水一邊移動,説明其可以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3.4同學們還觀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動嗎?可能會有學生會談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過上述教師引導性提問,讓學生總結出:通過我們的實驗觀察,瞭解到草履蟲雖然只有一個細胞,但是它一樣可以運動,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殘渣,也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有的同學還觀察到草履蟲通過細胞分裂產生下一代進行繁殖等特徵,得出結論──單細胞生物也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所以我們説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4、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70頁的內容,談談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益的一面是:單細胞生物是魚類的餌料,草履蟲能淨化污水(展示未處理的生活污水和草履蟲處理過的生活污水的差別);有害的一面是:寄生於人體,危害人類健康。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造成赤潮,危害漁業(展示視頻今年夏季在我國深圳東部地區的赤潮現象)。

5、結束(並引出下節課的思考),細胞是對大多數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但是在自然界中還是有一些特例,下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課後反思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而新課程標準的三大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教學設計中通過具體的點滴的教學環節逐步實現。如本節課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合作學習,對單細胞生物生命活動的觀察,體驗到“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也可以獨立進行生命活動”。

儘管我們提倡學生從自主的探究學習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但短短的課堂時間、簡單的實驗室設備和學生現有的科學素養都不可能完成對所有問題的探究活動。所以為了滿足學生在短時期學到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學科結構的目的,在許多情況下探究學習的過程被簡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着重提出了“設計實驗”這一環節中幾個小而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既體現了探究式學習的理念,也降低了學習難度。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會舉例説明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2)知道分離各種細胞器的科學方法。

(3)瞭解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讓學生通過類比認識細胞內各細胞器及其分工。通過課本內容的閲讀和實際的問題的引導,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進而發展綜合的能力。

(2)利用課本插圖和課件,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讀圖能力,提高分析、類比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建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一的觀點,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細胞中的幾種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

2、教學難點

(1)掌握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嘗試構建細胞模型。

(2)將這些細胞器的功能和生物體的相關生命現象聯繫起來並靈活運用。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自主探究法、講述法、比較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複習細胞的基本結構。

(2)介紹亞顯微結構,提示細胞內有很多具有不同功能的結構――細胞器。

(3)提示學生分離細胞器的方法――差速離心法。

2、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主閲讀書本P45-47,瞭解書本的細胞器種類以及各種細胞器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特點。

3、“你我來搶答,猜猜我是誰”

(1)教師在屏幕上分別投影出八種細胞器的特點介紹,讓學生猜測所描述的是哪種細胞器,並進行搶答,答對的小組將加分。

(2)每一種細胞器猜測完成後,教師均對每種細胞器進行進一步的介紹,並且對具有相似結構的細胞器進行分析比較,幫助學生更好地分辨細胞器。

4、細胞器特點的分類和歸納

(1)八種細胞器的特點介紹完成後,教師再對細胞器的分類進行鞏固,重温雙層膜、單層膜和非膜結構的`細胞器分別有哪些。

(2)通過動植物細胞的比較,讓學生了解動物和植物細胞當中特有的細胞器,並能根據圖對細胞的種類進行辨別。

5、嘗試組裝特定的細胞模型

(1)教師介紹不同功能的細胞,所含有的細胞器種類有所不同。

(2)教師提出需要組裝合成胰島素的細胞。

(3)學生上台,從八種細胞器中選取需要的細胞器,粘貼到相應的細胞中,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前根據統計,人類因病死亡的總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且日趨年青化,專家預測我國癌症死亡率將逐年上升。依據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課程理念與課程標準制定的內容標準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知識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1、説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徵

2、講出致癌因子

3、預防和減少癌症發生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本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癌症的防治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因此,應突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討論癌症防治等情感教育目標。

二、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關鍵,是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實施的辦法可以通過名種教學活動來達到,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悟,可通過評價的激勵機制和導向來實現。為實現以上目的,教學設計採取如下方法進行:在課前1-2星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主要內容有:

1、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有哪些

2、調查生活周圍人羣中癌症患者及癌症的種類及患者的生活習慣等

3、引起癌症的因素有哪些

4、調查不同生活環境中(如工廠、化工廠、農村、城市)人羣中癌症發病率的調查,

5、如何預防癌症

6、癌症是不治之症嗎

7、走訪抗癌英雄,瞭解抗癌事蹟。要求學生記錄並統計調查結果,上課時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加深認識,掌握知識目標的同時,達到情感教育目標。

三、教學程序:

程序 教師組織與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目前威脅人類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那些引導學生閲讀課文,瞭解什麼叫癌細胞。 學生根據調查到的情況討論發言:

1、心血管病

2、癌症

3、艾滋病

4、糖尿病

5、惡性的傳染病 等 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及對癌症的關注。

探討癌細胞的概念特 徵 組織學生對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比較研究進行討論。 學生展示他們的調查成果。幻燈或投影展示癌細胞病理切片、圖片。分組討論得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徵:

1、無限增殖

2、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3、容易在體內擴散 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討論致癌因子 組織學生分組彙報,引導學生從物理、化學、生物三方面對致癌因子分類。投影正常細胞和紫外線照射的色素細胞圖片,引導學生討論:

1 、曬太陽對體有什麼好處

2、如何正確處理日光浴與預防紫外線過度輻射之間的聯繫

3、為什麼臭氧層破壞會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多引導學生對日光浴的利弊進行辯證思考,並引發學生關注臭氧空洞這全球性環境問題,同時引導學生了解為什麼不提倡吸煙。

各小組調查代表展示他們的調查成果、閲讀閲讀材料1、2、3討論得出致癌因子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輻射,如紫外線、x射線等。

2、化學致癌因子有數千種,主要有:無機物如石棉、砷化物、鉻化物、鎘化物等;有機物如黃麴黴毒素、亞硝胺、聯苯胺、烯環烴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4、引導學生討論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的重要因素。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和關注身邊的致癌因素。

致癌因子為什麼會導致細胞癌變 讓學生閲讀課文、討論分析細胞癌變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指出原環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遺傳物質,使細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 學生閲讀課文、進行討論分析交流。

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怎樣預防癌症 組織學生進行教材資料分析和討論:病從口入用於癌症是否合適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 , 那些做法會增加患癌的機會 那些做法有利於預防癌症 學生閲讀閲讀材料

4、討論、舉例課前調查到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讓學生通過活動討論,養成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防癌的情感。

人類將徹底戰勝癌症 引導學生閲讀課文、討論、分析:確信人類將徹戰勝癌症。

學生閲讀、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落實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係的教育,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眼界。

課堂學習 引導學生討論拓展題 1和2。 學生討論分析、派代表發言。 用以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高中生物細胞的癌變知識點歸納

細胞的癌變是指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癌細胞具有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的特徵。

能使細胞發生癌變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細胞癌變的機理是癌細胞是由於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

預防細胞癌變的措施: 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12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主要講述了細胞的衰老及細胞編程性死亡這兩個細胞生命活動的正常現象。細胞分裂使細胞數量增加,細胞分化使細胞種類增加,此外正常的細胞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還在不斷的衰老,最後死亡,這種由基因控制的細胞的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稱為凋亡;但如果在細胞的正常發育過程中受到損傷或中斷那麼其死亡成為壞死。通過本節的學習能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是細胞發育中的正常現象。

2)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細胞衰老和凋亡是細胞生長髮育中的正常現象

細胞凋亡的概念理解

難點:理解細胞衰老和凋亡是細胞生長髮育中的正常現象

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別。

學情分析:

本節課前我們學習了細胞的增殖、分化,所以對抽象的細胞生長髮育過程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每一個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但是微觀抽象的細胞衰老又是怎麼樣的呢,是否能通過研究細胞衰老,凋亡來延年益壽呢等等這些問題都將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認知能力不斷完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結合學生以上的特徵,我將運用一些圖片等來創設大量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係,及衰老細胞的基本特徵,舉例説出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種正常的生命活動。

技能目標:

學生能針對具體問題開展討論,培養合作交流和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所展示的實例提問,培養學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讓同學正確理解細胞衰老,衰老是生物界普遍的正常現象。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及對生命的珍愛。

教學策略: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節課主要採取問題討論法,同時兼用了分析資料等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時,創設一定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積極思考問題。通過對比教學使學生對知識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學法指導:

本節課主要採取討論學習法。細胞的衰老和凋亡只是較抽象,故在啟發式教學的基礎上,創設大量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處理討論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激發學習興趣的雙重目的,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如在學習細胞凋亡概念時,向學生展示胎兒手的發育過程變化,和學生一同討論概括出細胞凋亡的概念。與此同時本課還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學習法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對衰老的細胞和人體的衰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更好的理解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聯繫,清晰的理解衰老細胞的特徵。

教學過程設計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

電影《童夢奇緣》中劉德華四個年齡段的圖像

提問:

(組織學生之間討論,完善一下的`答案)

1.人體衰老是有哪些表現

教師總結:

衰老的人體通常表現為皮膚褶皺,頭髮斑白,行動遲緩,出現老年斑。

過渡提問:

老年人體內是否存在幼嫩的細胞年輕人體內是否有衰老的細胞從而引入今天的內容。

2.給予相關信息:人體細胞每天的更新率為1%~2%.也就是説,每100個細胞當中,每天有1~2個細胞更新。其中肝細胞壽命為18個月,皮膚細胞的壽命為十多天,消化道內壁細胞壽命只有幾十個小時。

總結:個體的衰老是因為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提問: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間有什麼聯繫呢(組織學生討論,完善結果)

總結:單細胞生物 細胞衰老=個體衰老 多細胞生物 個體衰老細胞衰老

3. 過渡:我們上課前分析瞭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衰老,那麼我們如何才可以判斷一個細胞是否衰老呢,人體衰老與人體細胞衰老有什麼聯繫麼

活動:列舉人體衰老的各特徵,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人體會表現出這些特徵

總結:衰老細胞線粒體數目減少,體積增大;細胞核體積增大,顏色變濃等等

4.過渡: 生物體內的細胞因衰老而死亡,但是正如人的死亡一樣細胞的死亡也有意外和自然死亡兩種,前種稱之為壞死,而後者則是我們接下來、要將的細胞的凋亡。

展示圖片:

胎兒手的發育過程圖片

提問:讓學生解釋這個原因

總結:在胎兒手的過程中,五個手指最初是癒合在一起的,後來隨着時間的細胞自動死亡,清除多餘的細胞,才發育為成形的手。這個過程是由基因決定的。介紹蝌蚪發育的過程

提問:從以上兩個例子,哪位同學能總結出,細胞凋亡是什麼嗎,它的作用是什麼

總結: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過程。其功能為清除多餘的細胞。

5. 設題 鞏固:

下列哪個屬於細胞凋亡,哪個屬於細胞壞死。

1.利用紫外輻射殺死細胞

2.出車禍導致受害者股骨頭壞死

3.單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

4由於營養缺失導致的死亡

板書設計

4.3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1.細胞的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 細胞衰老=個體衰老 多細胞生物 細胞衰老個體衰老

2.細胞衰老的特徵

1.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 體積變小,代謝減慢

2. 細胞內酶的活性降低

3. 細胞內色素逐漸積累

4. 細胞內呼吸速率減慢

5. 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6. 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13

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知道什麼是細胞,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物體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洋葱表皮細胞、其他植物的細胞、動物的細胞、人的細胞、顯微鏡。

2.洋葱、鑷子。

3.顯微鏡、滴管、碘酒、吸水紙等。(有條件的學校準備。如果只有一台顯微鏡,可以讓各組代表進行觀察,其他同學在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之後再輪流觀察。撕洋葱表皮、裝切片、調焦等需當堂操作,以使學生感到更真實。如果有多台顯微鏡,可以分組觀察,留一台顯微鏡當堂裝片、調焦,其餘幾台在課前放好洋葱表皮切片並調好,以節約教學時間。)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談話:在自然課中,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2.講解:

植物、動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由於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把它們歸為一類,統稱“生物”。自然界中無生命的物體——砂、巖石、水、空氣等,稱為無生物。

植物、動物、人,從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麼它們的身體是否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問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細胞

講述: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項觀察。每個組都有一塊洋葱(俗稱葱頭),用鑷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層薄薄的膜(教師演示一下),這是洋葱的表皮,觀察它是什麼樣的?

分組觀察。

彙報觀察結果。

講述:

用肉眼看,我們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層薄薄的、軟軟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過顯微鏡來觀察。

(出示顯微鏡或圖。)

2、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放大儀器,由鏡座、鏡柱、鏡筒、鏡頭(目鏡和物鏡)、反光鏡、載物台、準焦螺旋等部分構成。

講解、演示:通過顯微鏡觀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這樣的……(略,詳見參考資料。有顯微鏡的學校,教師可邊講邊演示;沒有顯微鏡的學校,教師可利用圖講。通過講解,使學生粗略地瞭解顯微鏡的用法。)

分組觀察。

彙報:你在顯微鏡中看見了什麼?你能在黑板上簡單地畫一畫嗎?

講解:

(出示洋葱表皮細胞構造圖,或看書。)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我們發現洋葱的表皮並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樣,僅僅是一層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構成的。這些小格子是細長的,兩頭比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齊、很緊密。這些小格子叫做細胞。(板書課題)每一個小格子是一個細胞。

細胞由四部分構成:周圍是細胞壁和細胞膜,中間有細胞核,細胞核與細胞膜之間是細胞質。

細胞很小,用肉眼看不見,在顯微鏡中看到的大約放大了××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細胞構成。

3、提問:

洋葱表皮是由什麼構成的?

洋葱表皮細胞由哪幾部分構成?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植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講解:這是一幅通過顯微鏡拍攝的葉的縱切照片,這是葉的正面,這是葉的背面,這是葉脈。

觀察:

葉的構造與洋葱表皮的構造有什麼相同?

指出哪些是細胞?分別是什麼形狀的?

葉細胞的大小相同嗎?哪個部位的細胞比較大?哪個部位的細胞比較小?

(3)觀察根的縱切

出示根的縱切圖(或看書)。

講解:這是一幅在顯微鏡下拍攝的根尖縱切的照片。

觀察:

根是由什麼構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細胞?

根細胞的形狀、大小相同嗎?

(4)觀察莖的橫切

出示莖的橫切圖(或看書)。

講解:這是一幅在顯微鏡下拍攝的幼莖橫切照片。這是莖的表皮部分,這是莖內的導管部分。

觀察:

莖是由什麼構成的?指出哪是莖的細胞?

莖的細胞形狀、大小相同嗎?哪個部位的細胞比較大?哪個部位的細胞比較小?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觀察,我們知道植物的根、莖、葉等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細胞有大有小,形狀不盡相同。

2.指導學生認識動物體、人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蠑螈的表皮細胞,蟾蜍的卵細胞,人的血細胞、骨細胞、口腔粘膜細胞和神經細胞。

(2)講解:動物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是兩棲動物蠑螈的表皮細胞、蟾蜍的卵細胞,這是人的血細胞(紅血球)、骨細胞、口腔粘膜細胞和位於腦和脊髓中的神經細胞。

(3)觀察:

這6種細胞分別是什麼樣的?

哪種細胞比較大?

(4)教師小結:通過觀察,可以知道人和動物的身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各部分的細胞形狀、大小不同。

3.總結關於細胞的知識

(1)討論:通過以上觀察,我們知道植物是由細胞構成的,動物是由細胞構成的,人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根據以上事實,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出什麼結論?(或問:根據以上事實,你能用一句更簡單的話來總結嗎?)

(2)講解:

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最小單位。每個細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長、能繁殖,需要不斷吸收營養,也要不斷向外排出廢物。

有些低等生物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大部分生物由很多很多細胞構成。生物的生長髮育、衰老死亡都與細胞有關係。例如,植物的生長過程,就是各部分的細胞不斷長大的過程;如果人的某個部位的細胞大量壞死了,這個部位的機能就會喪失了。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研究了生物體構造的相同點。

2.提問:

(l)各種生物外表不同,身體構造有什麼相同?

(2)説一説,關於細胞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3.講述:

對於細胞的研究,是現代生物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小階段,我們只是初步認識了細胞,以後到中學,還要進一步學習關於細胞的更多的知識。

佈置作業

蒐集關於細胞的資料。

板書設計:

細胞構成生物體

(生長繁殖變化)決定細胞

課後反思:

本節課對於細胞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要會繪製細胞圖,讓學生弄清楚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細胞有哪三種分裂方式。

2.掌握細胞週期的概念。

3.深刻理解並掌握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及各個時期變化特徵。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3.培養學生概括總結及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及各個時期的變化特徵。

【教學難點】

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的變化情況。

【教學方法】

探究式。

【課前準備】

flash動畫、多媒體、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導語]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有的同學比較愛脱頭皮屑,頭皮屑就是死亡的表皮細胞。儘管頭皮屑天天脱,但是我們這些同學的腦袋並沒有因為頭皮屑的脱落而一天天的減少吧?這是因為通過細胞的分裂產生了新的細胞補充了上來。細胞是如何進行分裂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內容:

[板書] 第三節 細胞的增殖

[投影] 展示教學目標。

學生:閲讀教學目標並簡單記錄,瞭解本節課知識、能力、德育應達到的具體要求。

教師:細胞分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實現了細胞數目的增加。那細胞分裂的過程是不是遵循同一個模式呢?不是的。

有絲分裂

[板書] 一、分裂方式 無絲分裂

減數分裂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其中的一種分裂方式——有絲分裂。

[板書] 二、有絲分裂:

(一)細胞週期:

[指導閲讀] 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具有一定的週期性,我們把它稱為細胞週期。那麼,什麼是細胞週期?請閲讀課本34頁第一段。

投影展示閲讀提綱:

1. 什麼是細胞週期?

2. 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哪幾個階段?

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本。(培養自學能力)

教師提問,找1—2名學生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學生脱離課本回答)

細胞週期: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如右圖所示細胞有絲分裂一個細胞週期所用的時間,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D )

①甲→乙的過程表示分裂間期

②乙→甲的過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個細胞週期是指甲→甲

④一個細胞週期是指乙→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 D.④

學生:思考並回答。

[指導觀察]請同學觀察課本34頁圖11。

教師提問:通過看圖你可以發現在一個細胞週期中是間期所佔的'時間長還是分裂期時間長?

學生:帶着問題看圖。

學生回答:在細胞週期中,間期比分裂期長。

教師:下面以植物細胞為例來講述一個細胞週期中細胞內發生的變化

[板書] (二)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教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間期細胞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 1.間期:完成組成染色體的DNA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DNA複製的結果是一個變成兩個。

詳細講述染色體的複製(邊繪圖邊講解):

①基本形態:染色體上具有着絲點

染 形態:一條染色體形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姐妹染色單體,但是

色 ②複製結果 共用着一個着絲點

體 數量:一條染色體複製完畢仍然是一條(着絲點數目沒變)

強調:染色體複製的結果並不是染色體數目的增加,而是DNA加倍,而且在間期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是長的細絲,呈染色質狀態。

教師:間期準備工作結束之後,細胞分裂便進入分裂期。人們為了研究方便,人為地把它分為前、中、後、末四個時期。

[板書]2.前期:

[演示動畫] 首先介紹動畫上各部位的名稱,然後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細胞內所發生的變化。

教師提問:在前期細胞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大家閲讀課本35頁最後一段,並簡單概括為幾點

學生:仔細觀察(培養觀察能力),帶着問題閲讀課本並總結概括。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前期特徵:

[板書] (1)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散亂分佈。

(2)核膜逐漸解體,核仁逐漸消失。

(3)出現了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學生:做筆記。

教師:在前期結束之後,細胞分裂便馬上進入中期。

[板書] 3.中期

[演示動畫] 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在前期散亂分佈的染色體到中期染色體的位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用語氣強調“位置”二字)

教師:你看到了什麼變化?

學生回答:染色體的着絲點移向細胞中央。

教師引導:如果把細胞當做一個地球,這個位置(指動畫上細胞中央)相當於什麼?

學生回答:赤道。

教師介紹赤道板的概念

教師再問:染色體的着絲點怎樣到的赤道板?

學生回答:紡錘絲的牽引。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中期特徵:

[板書] 紡錘絲牽引着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

教師講述:在中期由於紡錘體清晰可見,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因此觀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好在中期。

教師:中期結束之後,細胞分裂便進入後期

[板書] 4.後期

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動畫,學生邊聽邊觀察。

教師講述:在後期,每個着絲點都分裂成兩個,原來共用着一個着絲點的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隨着着絲點的分裂而分開成為兩條獨立的染色體。

教師提問:到了後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發生了怎樣變化?

學生回答:染色體的數目增加一倍。

教師講述:着絲點一分為二,染色體數目加倍以後,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離開的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樣一來,細胞的兩極就各有一套形態和數目完全相同的染色體。

[板書] 着絲點一分為二,染色體數目加倍,紡錘絲牽引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

學生:整理課堂筆記。

教師:染色體到達細胞兩極之後,細胞分裂便進入最後一個時期——末期。

[板書] 5.末期

教師演示動畫,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細胞內發生的變化

教師:在末期細胞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大家閲讀課本38頁第二段,簡單概括為幾點,並與前期做比較。

學生:仔細觀察,帶着問題閲讀並概括總結。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板書]

(1)染色體恢復到染色質狀態。

(2)紡錘體逐漸消失。

(3)出現了新的核膜、核仁,形成了新的細胞核。

(4)出現了細胞板,細胞板向四周擴展形成了新的細胞壁。

學生:整理課堂筆記。

教師提問:有哪些結構在前期出現而到末期消失,又有哪些結構在前期消失而到末期又重新出現?

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在前期出現的染色體、紡錘體到末期消失了,在前期消失的核膜、核仁到末期又出現了。

教師:等到新的細胞壁形成之後,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這一細胞週期結束,新產生的子細胞進入下一個細胞週期的分裂間期狀態,體現出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的週期性。

[小結]

動畫展示有絲分裂的全過程,師生一起回顧在一個細胞週期內發生的連續的變化及特徵。

《細胞增殖》知識點總結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佈着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複製,形成由一個着絲點連接着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着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脱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週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週期。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着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

1)染色體的數目=着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

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

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語句:

1、染色質、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關係:第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第二,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經過複製(染色體數量並沒有增加)後仍連接在同一個着點的兩個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當着絲點分裂後,兩染色單體就成為獨立的染色體(姐妹染色體)。

2、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關係和變化規律: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以染色體着絲點的數目來確定的,無論一個着絲點上是否含有染色單體。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染色體上含有一個DNA分子,但當染色體(染色質)複製後且兩染色單體仍連在同一着絲點上時,每個染色體上則含有兩個DNA分子。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讀課文,理清思路,學習本文安排做事情的巧妙

2、分析賈裏的人物形象,瞭解他的行為與思想的聯繫

3、聯繫生活實際,認識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2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教學設計:

讀課文,合作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概括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田小菲少年時的理想是能進北大學習,並在她13歲時實現了這個夢想。是不是所有的理想都會成為現實,所有的人都能品嚐到成功的甘甜?今天我們來看另一個故事。

2、讀課文,結合註釋理解詞語意思,並把註釋中的拼音標到文中相應位置,劃出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3、合作學習:

把自己共同有疑問的字、詞舉手提出來,全班共同解決。

4、強調重點:自詡薈萃茅塞頓開

5、讀課文:思考:

(1)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2)概括故事大概內容(用一兩句話)

(3)故事共寫了幾件事,分別給它們加一個簡短的小標題。

(a.化敵為友b.矮個風度c.打工計劃d.意外成功)

6、試着給“打工計劃”編一個劇本

提示:地點——某服裝廠勞資科

人物——賈裏勞資科接待者

要求:模擬當時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

7、總結:

8、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造句:薈萃茅塞頓開道聽途説一鳴驚人

無動於衷可歌可泣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