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校園2.2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

噸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對此並不陌生,但真正意義上的噸,學生頭腦中還是沒有的。再説,噸這個質量單位那麼大,不能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很難感受一噸的實際質量,因此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建立一噸的概念。

如通過讓學生看圖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這樣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個國小生的體重25千克,40個這樣的學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學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礎上,我就打個比方:40個這樣的學生的體重相當於我們班的所有同學的體重;如果要把我們一次運走,要用什麼車了?摩托車行嗎?自行車或者三輪車呢?學生在説一説、笑着搖搖頭的情境中初步體會到1000千克已經很重了,必須要用一個更重的單位。於是很自然地引出噸。緊接着我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説説見過的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並且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的貨物時通常用噸作單位。

由於內容安排比較多,以至於每個環節都比較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再加上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作業中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在下一節課中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些練習。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2

《噸的認識》重在於幫助學生建立噸的觀念.力圖體現"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以學生"體驗"為主的總體思路.根據課堂實況具體反思如下:

  一,以"動態生成"為魂,發現知識的生長點.

1,猜測中生成的懸念:

一開課,讓孩子們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於大擔猜測的,老師預以表揚……正在猜測的熱烈氛圍中,教師告訴大家一個祕密,20個這樣的老師的體重合在一起有1噸多重,使孩子們引起對噸的懸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礦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噸.50桶20千克的礦泉水是1噸,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噸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計體重的遊戲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40個這樣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會有1噸.而在班級內有52個小朋友,此時此刻想説些什麼有小朋友從安全的角度分析,這麼多同學去乘同一輛公共汽車會超重,產生不安全的隱患,滲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説到:25*52=1300千克,1300千克就有1噸300千克了,超過1噸了,依次得出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這樣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整堂課在知識呈現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動態生成中產生知識的生長點.

  二,對於兩次教學的感受

去年也是教學三年級,表面上看這是同一個教材,好多次我都是拿着去年的書去上課的.但在有一次讓學生把題目讀一讀中發現這兩冊書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在這個噸教學好的做一做中,第一次也就是去年那本書中題是這樣的: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台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今年的題是: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3台重6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雖然學生的答案應該都是沒有超載,但是我們從計算過程去看,卻是不一樣的.

6台重300千克的機器改成3台重600千克的機器後者對於學生在理解題目的基礎是更好得計算,對於一些成績不是最好的同學來説,也就是要用加法來計算的同學來説.去年的書要是你要用加法就要這樣:300+300+300+300+300+300=1800但是今年只要600+600+600=1800就好了.兩者一比我們能更好的發現今年這樣一改對於學生來説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為去年好多學生列好了加法橫式可是在計算過程中還是錯了,這就對於他們的成功感有很大的傷害,因為實際上學生不會做的,只是因為模式中數據太多了.而今年數據一少就在算錯的方面學生大有進步.當然對於用300*6和600*3的同學來説影響不大,可是我們要知道在上這個內容的時候學生還沒有學過這樣的乘法.所以教材這樣一改數據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説是一個能更好獲得成功的機會<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3

在學習噸這個質量單位前,學生已經對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認識。知道了1千克=1000克。較輕物體的質量常用可作單位,而一般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了測量較重的物體或者是大型物體時常用噸作單位。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也不可能像認識克和千克那樣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一個2分硬幣或者是兩袋鹽的重量來建立感性的認識。所以,對於噸這個質量單位要想建立噸的觀念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我是先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首先課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讓學生感受1噸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們的體重,從數量上體會。

我找了班上體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個同學,這樣學生可以想象大約四十個學生的體重就是1噸。然後告訴孩子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20個老師的體重就是1噸,同時課本上也提供了兩頭牛的體重也大約是1噸。讓學生在對比的數字中感受1噸之大。

但在教學時發現三年級的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較差,讓學生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雖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體驗,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噸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遠,有的學生對千克、克的質量的表象還不清晰,對以噸為單位的物體質量的估計就有些離譜。有一位學生説一幢教學樓一棵樹的重約1噸。教學時要讓學生在估計時與1噸重的表象,如2頭牛、40位同學進行比較。由於噸是用來計量較大的物體質量,所以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很少出錯。但實際上學生對於這個單位的掌握還不是很好。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4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生活遙遠,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噸與學生的距離?本節課我在教授噸的認識後,覺得本節課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我思索了好久,好多地方做的不足,本節課如果以感知活動體驗應用為主線展開教學,會讓學生大有收穫。

  一、體驗,在豐富的活動中閃光

噸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終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為基礎。本課應該使用課件創造大量的體驗活動,從量和形中認識噸的質量單位。

1、從量上體驗1噸之重。從30個學生的體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頭犀牛的重量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豐富的想象,在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中,深刻感受1噸之重、1噸之大。

2、從形上體驗1噸之多。從30名學生的體重,堆積如山的1噸礦泉水,一個個展示的形體,把學生嚇了一跳,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1噸之多。

  二、知識,在不斷的在內化中昇華

如何溝通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在生活化的問題解決中不斷認知、不斷昇華。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在不同層次認知中內化新知。

1、調查彙報為感知。課前的調查收集信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噸的影子。

2、實踐活動為探究。通過個人提水活動,小組合作計算、估算等過程,在身體、視覺、想象中內化1噸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應用為昇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拓展思維,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整個認知過程是體驗不斷豐富,概念不斷形成,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通過學生喜聞見樂的卡通故事來引出噸的概念的,然後,圍繞“能同時過橋嗎?”,在解決的過程中自然的引出噸的概念以及克和千克的關係,利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這節課,首先我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在上課前,雖然對教材進行了反覆鑽研,但是,經過了課堂實踐後,我也認識到了其中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於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還不夠,學生對噸的概念不強,這是這節課的最大敗筆,再加上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太少,沒有及時的鞏固知識,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等等。總而言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方面應該加強。

其次,結合各位領導老師的建議,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還應該加強以下幾方面

1.數學源於生活,在取材的時候,要確保數據的真實性。

2.課堂語言要精練、少講,把時間交給學生。

3.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以激勵評價為主。

4.要注意把握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節奏。

課堂教學的加強不是一兩天就能做好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去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各方面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6

教學“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麼單位表示,也能説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並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説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瞭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説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7

首先在第一個環節我是讓學生看圖然後問知道了什麼,這樣的效果就是學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現在想這樣的文字的解決問題,應該先讓學生讀題,只有讀懂了題的意思學生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後面的表格上,我將重點弄錯了,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要有序,課後與大家討論才知道,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問題解決的方法。還有在討論的環節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如果開始就進行討論,這樣後進生就有偷懶的嫌疑,就不能達到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學生越來越好,後進生越來越落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會有一些同學就會對數學失去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班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注意這些問題,效果明顯要好一些。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8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課本第六冊P68的內容。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

2.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並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形成表象。

學法引導

1.通過課前調查,培養學生的蒐集信息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質量觀念。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繫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

一、

1.關於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麼?

2.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可以看課本或課外書,可以問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過課前調查增加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並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這是什麼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釋“限重1噸”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1.關於“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台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學生依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來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然後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算法。

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

展示課前的學習情況和課前蒐集的資料,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讓學生通過推算,然後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麼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

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麪粉。

D、張大伯開着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着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説什麼?(告訴學生:在陝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於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説些什麼?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説:“這麼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説:“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頭藍鯨的重量就相當於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記,你想對他説些什麼?你要向他學習什麼?

獨立思考後在組內交流。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記下來。然後在班內彙報。

説出設計理由。

獨立思考後回答。

結合生活實

際説説。

指名回答,並説明理由。

暢所欲言。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讓學生從小就懂得要愛護路橋。激發學生主人翁的情感。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單位的換算和比較大小,懂得解決問題時要聯繫生活實際。

教學體現時代性,激起學生關心生活的熱情。

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單位的重要性,並且讓學生學習小明善於觀察、喜歡動腦,能主動的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並應用數學的習慣。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讓學生學會及時反思,整理所學的知識。

就象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寫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噸=1000千克

能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然後呈現給學生,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熱情高,也培養了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是小組討論時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合理分工,注意紀律,使得小組討論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實際上,有的同學積極參與,有的同學好象事不關己,在一邊玩,沒有做到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展提高,使得小組討論流與形式。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組織學生有目的、紀律的討論,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與夥伴協同合作的能力。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9

《噸的認識》重在於幫助學生建立噸的觀念。力圖體現"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以學生"體驗"為主的總體思路。根據課堂實況具體反思如下:

一、以"動態生成"為魂,發現知識的生長點。

1、猜測中生成的懸念:

一開課,讓孩子們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於大擔猜測的,老師預以表揚。正在猜測的熱烈氛圍中,教師告訴大家一個祕密,20個這樣的老師的體重合在一起有1噸多重,使孩子們引起對噸的懸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礦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噸。50桶20千克的礦泉水是1噸,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噸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計體重的遊戲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40個這樣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會有1噸。而在班級內有52個小朋友,此時此刻想説些什麼有小朋友從安全的角度分析,這麼多同學去乘同一輛公共汽車會超重,產生不安全的隱患,滲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説到:25*52=1300千克,1300千克就有1噸300千克了,超過1噸了,依次得出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這樣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整堂課在知識呈現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動態生成中產生知識的生長點。

二、對於兩次教學的感受

去年也是教學三年級,表面上看這是同一個教材,好多次我都是拿着去年的書去上課的。但在有一次讓學生把題目讀一讀中發現這兩冊書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在這個噸教學好的做一做中,第一次也就是去年那本書中題是這樣的: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台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今年的題是: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3台重6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雖然學生的答案應該都是沒有超載,但是我們從計算過程去看,卻是不一樣的。

6台重300千克的機器改成3台重600千克的機器後者對於學生在理解題目的基礎是更好得計算,對於一些成績不是最好的同學來説,也就是要用加法來計算的同學來説。

去年的書要是你要用加法就要這樣:300+300+300+300+300+300=1800但是今年只要600+600+600=1800就好了。兩者一比我們能更好的發現今年這樣一改對於學生來説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為去年好多學生列好了加法橫式可是在計算過程中還是錯了,這就對於他們的成功感有很大的傷害,因為實際上學生不會做的,只是因為模式中數據太多了。而今年數據一少就在算錯的方面學生大有進步。

當然對於用300*6和600*3的同學來説影響不大,可是我們要知道在上這個內容的時候學生還沒有學過這樣的乘法。所以教材這樣一改數據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説是一個能更好獲得成功的機會

標籤:反思 教學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