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通用5篇)

校園1.84W

談談國小數學有效教學方法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國小數學教學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樣使學生對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不會再感到陌生。下面小編整理了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的相關內容,歡迎參考。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通用5篇)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 篇1

努力打造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環境

托爾斯泰説:“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自信心,才能在自覺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興趣盎然,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活動。如:有關數學教材內容的智力故事、謎語、有趣的圖片等,再使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生動、清楚明白,也非常容易讓學生理解。

如:在講述“雞兔同籠”問題時,先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一些豐富多彩的畫面,即很多小雞和小兔子在綠綠的、青青的草地上在來回奔跑,有的在不停的啼鳴,有的在慢慢的吃着青草,有時候畫面展示了許許多多的小雞頭和小兔頭,有時候出現滿草地的小腳,學生認真的看着畫面,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這時,我適時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草地上的小雞和小兔總共有六十隻,可是它們的腳卻有一百三十八隻,問小兔和小雞各有多少隻?學生看到這個問題後,馬上愣住了,然後紛紛進入思考之中。就是由於有了這個生動活潑的畫面,學生興致非常高漲,也為他們很快進入教學活動之中奠定了基礎。

認真設計好各種類型的練習題對實施有效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要真正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必須加強各種類型練習題的設計,讓學生觸類旁通,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的意義”時,在讓學生充分理解質數和合數的前提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遊戲活動:就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座號,根據老師的要求的規則起立,看看誰最機靈。像座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起立,是質數的,合數的,既是奇數還是合數的,是質數還是偶數的,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等等,學生們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進一步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定義及範圍,更讓學生養成了勤于思考,機動靈活的學習精神,也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 篇2

有效教學需要有效的引領

有人説:“孩子的智慧就在他們的指尖上。”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獲取感性體驗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反觀時下的很多課堂,我發現學生操作的場面是熱鬧的,但孩子的思維是凌亂的。如何讓學生的思維在熱熱鬧鬧中走向有序,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有效地引領。如教學《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表象,我通過讓學生根據要求拍攝圖書箱模型的照片這一方式來組織教學。

在出示拍攝要求後,我做了如下活動引領:“站在什麼位置拍攝,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待會兒,我們就分組討論討論,不過在討論之前,我要對大家提幾點要求:

第一,要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每個人都要發言;

第二,討論的時候聲音不要太大,以免影響其他討論小組;

第三,在討論的過程中,你們的觀點不一致或者你還不清楚的時候,你可以走到圖書箱模型這邊來看一看。”

由於,我的要求明確,學生們的行動自然就有了方向,這樣既節省了討論的時間,提高了討論的效率,又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有序思考、有序做事的良好行為習慣。

有效教學需要有效的作業

作業,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鞏固性練習,它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知識表象,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一些教師深諳“熟能生巧”的道理,對於相同的內容,不管學生的情況如何,總是不厭其煩地佈置、批改,然而,作業的質量如何呢?稍微反思下,你是不是也有如下的體會呢?相同的內容練習了多遍之後,很多同學到檢測的時候依然是“重複着昨天的故事”,一些所謂的優等生在期末檢測中大玩“滑鐵盧”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這是為什麼呢?

“熟能生巧”更多指向的是操作層面的作業,有利於一個人的技能、技巧的發展。但是,學生的數學作業怎能“同一而語”數學作業,不僅指向的是學生解題技能的發展,更主要的是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所謂的“熟能生巧”,如果就這麼簡單地運用到數學作業之中,必然會產生“孰能生厭”、“熟能生煩”甚至“熟能生笨”的直接後果,這也是經過眾多重複練習之後,學生的學習質量仍然不見提升的一個主要原因。為此,我做了如下改革:第一,設置分層作業。即將當天的作業內容分為A、B、C三層,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其中的一項作業來完成,同時,也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完成一份挑戰作業,以考驗自己的解題實力。第二,設置多樣作業。傳統的書面作業僅僅是數學作業的一種形式,教學中,我注意適時地將調查銀行利率、觀察家中電錶、水錶上的數據再計算用電量和用水量、稱1千克的雞蛋再數一數有多少個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性作業引入數學作業之中。以此讓學生感覺到數學作業不是“簡單”的代名詞,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別名。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 篇3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學的重要前提

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發現,教師上課,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從全局着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並用聯繫的觀點系統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標準》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讀懂教材。通過反覆閲讀教材,查閲有關教學參考資料,瞭解全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瞭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佈情況;還要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編排意圖。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的認識結構,只有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於簡。

突出重點是高效教學的核心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然後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方面上去,同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於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異分母加減法時,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異分母分數加法;例2是異分母分數減法。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有趣的情景中學習有關異分母的加減法。

在講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她以例1為重點,師生共同探討的算式的幾種做法,並且講練結合,使孩子很快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求法。

對例2,老師大膽放手,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做,學生不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更會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抓好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要從整體着眼突出單元的教學重點。由於在前一節課中已經重點講授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也初步掌握了,所以教學這節課,我們可以採取學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組交流的形式,來體會多種計算方法,再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異分母加減法要先通分,然後再按照同分母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不但節約了教學時間,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 篇4

(一)認真鑽研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工作的靈魂,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評價一堂課,應該首先看這堂課目的定得是否合適,為完成目的所採取的教學措施是否得當,教學目的完成情況如何。這就是説,一個數學老師備課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的,再考慮為完。

(二)從整體出發,系統分析和研究教材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數學老師要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認真備課,吃透教材。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國小數學教材的整體結構和編排體系,掌握“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識的相互關聯,吃透重點、難點和關鍵,精心設計教案。如果在教學中備一節,教一節,不瞭解這一節在整體中的地位與其它章節的聯繫,就很難談上吃透教材和融會貫通。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領會編者意圖。能否領會編者的意圖,是衡量教師理解教材深淺的一個重要標誌。

(三)抓住重點和找準難點

一節數學課,不管你是用傳統的眼光,還是用新的教學理念去評價,有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沒有達到教學目標,都是衡量一節課成功不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備課時,一定要注意抓住重點和找準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課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四)創造性使用教材

創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和本人教學實踐的特殊性實現有機結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方式 篇5

摘 要: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新課改以來的主流趨勢。教育城域網,是指通過寬帶骨幹網連接教育局內部網和校園網的一種傳輸網絡,以各種信息設施為支持,提供教育軟件和資源,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應用服務。教育城域網的接入,縮小了農村小

關鍵詞:農村國小數學教學論文發表,發表國小數學高效課堂論文,有關國小教育的論文投稿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新課改以來的主流趨勢。教育城域網,是指通過寬帶骨幹網連接教育局內部網和校園網的一種傳輸網絡,以各種信息設施為支持,提供教育軟件和資源,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應用服務。教育城域網的接入,縮小了農村國小和城市國小之間的差距,為國小數學有效教學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支持。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農村國小要結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將信息技術賦予數學知識的新內涵,進行有效的科學整合,改變教學模式,從“要學生學”向學生“要自己學”轉變,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展開有效教學的實踐。

一、整合內容,凸顯數學意義

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要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填鴨式的硬塞硬灌,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單一化,學生分析問題缺乏靈活性,更不要説思維創新。針對這一現狀,教師要整合數學資源,從教育城域網中的數學資源入手,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進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隱藏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數學思考,為主動探索新知,提升數學思維打下基礎。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時,對於農村學生來説,學習抽象的空間圖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要精心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蒐集並加工豐富的課程資料,通過多種合適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教師善於運用教育城域網就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搜索並下載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將其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活”化教材。教學時,筆者選取了各種規格和型號的自行車輪胎、電動自行車輪胎、汽車輪胎等生活素材,通過城域網數據庫中豐富的教育共享資源,並參考了各種教學設計,將這些生活元素與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看到了動態的變化過程,引發學生對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思考。

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顯出數學的意義,為下一步主動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礎。

二、整合形式,關注課堂生成

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其中不乏一些複雜的數學規律和數學概念,但農村的國小生由於缺乏抽象思維的引導,學習需要感性材料作為支撐,一旦教師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心理,導致數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教師要充分運用教育城域網這一平台,將有效的信息資源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將教學內容通過更加豐富、有趣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時,筆者將不同類型的軸對稱圖形的資料、圖片、視頻等整合在一個課件中,上傳到學習空間,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分享交流。在互動時,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集體探究,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如有的學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紅旗的對稱軸?雪花是軸對稱圖形嗎?大自然中還有什麼軸對稱圖形?如何找到對稱軸?這樣的問題也引發了學生熱烈的討論。筆者由此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怎麼畫出對稱軸?學生根據討論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數學意義:每對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對稱軸。學生也認識到:軸對稱圖形和之前學過的圖形最大不同就在於,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它可以是一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也可以是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從而深入理解了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發展學生思維

教育城域網的接入讓數學資源變得極為豐富,農村國小和城鎮國小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而且能夠與全國的窗口學校建立有效的鏈接,通過資源分享互通有無。教學時,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教學方法,巧用資源庫中的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的思維,帶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數學思想方法。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如何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面積相等的長方形,筆者參閲了很多資源庫中名師的教學方法,找到了問題的關鍵,設計了猜想—驗證—動手—推理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邊乘高還是底邊乘鄰邊,然後運用數方格圖的方法進行驗證,由此獲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邊乘高這一推論。接下來,筆者又出示了不同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思考:是否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面積都可以這樣求呢?至此,學生有了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心理需求,在深入探究中逐步形成了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