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通用12篇)

校園2.4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1

【單元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為專題編排的。《識字七》對仗工整、語言優美的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描述了兩隻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後不同的表現?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穫。《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通過兩隻小獅子一勤一懶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的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學會了本領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賴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小夥伴》課文以國小生比較喜歡的春遊活動為題材,寫了春遊時瑪莎丟失揹包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的不同態度。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閲讀、比較、感悟,懂得: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緊扣本單元好孩子、好品質的專題,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國王用“種花”的方法來選繼承人,但花籽卻是煮過的.最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誠實的品質贏得了王位,教育學生從小就要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語文園地七》“我的發現”是為了引導學生髮現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是讓學生通過通讀句子,積累句子並鞏固生字。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圍繞“誠實”這個主題進行。

【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常用漢字56個,會寫30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閲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7、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集體、誠實的美好品質。

【單元教學建議】

1、在教學本組教材之前,要引導學生讀讀導讀,並瀏覽本組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時,教師要儘量創設情境,帶領孩子們走進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學生通過讀故事,感悟故事內容,從中受到教育,願意做一個好孩子。

3、對課文的重點段落或句子,可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或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幫助學生理解。

【單元教學時間

識字72課時

《小白兔和小灰兔》2課時

《兩隻小獅子》2課時

《小夥伴》2課時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課時

《語文園地七》2課時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戲曲的有關基本知識。

2學習用語文知識賞析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精彩片段,理解其思想藝術特色,提高藝術修養。

3以瞭解欣賞中國戲曲為中心,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料、交流、合作、探究等綜合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4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關注地方戲曲文化。培養熱愛祖國、家鄉民俗文化的情感和振興國粹的責任感。

【活動重點】

1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並整理資料,以瞭解戲曲的基本知識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2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熱愛和振興民族文化的責任感。

3考察地方戲特色及現狀,關注、熱愛家鄉民俗文化。

【活動準備】

1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閲、蒐集有關戲曲的資料,然後把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時間約為一週。

2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推選一位組長,各組自行制定競賽口號和組名。

3考察地方戲及特色,模擬做一次小記者,對身邊不同年齡層的人進行採訪並記錄下來,準備與同學交流。以組為單位,將採訪結果及採訪心得進行彙總整理並記錄。

採訪結果記錄表:

採訪對象

採訪內容

喜歡潮劇()

瞭解潮劇()

潮劇走向衰落的原因

採訪心得

10——20歲

20——30歲

30——50歲

50——70歲

4多媒體設備及相關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形式】

1知識競賽:檢驗資料蒐集、整理及知識掌握情況。

2名段賞析:多角度運用語文知識充分感悟戲曲的魅力。

3交流探討:討論地方戲的現狀引發對當前中國戲曲藝術逐步走向衰落現象的思考,給出振興方案。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活動創意】

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次綜合性活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學生蒐集、採訪調查等方式獲取資料並整理記錄,學生分好小組後,每一組自行決定各成員的任務,進而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最後用兩節課時間以小組競賽等形式進行實踐活動,對前一階段準備活動的成果加以展示。希望以這一節課為起點,為契機,激發學生對祖國及地方文化的關注與熱愛之情。

【活動過程】

一簡述戲曲發展的軌跡,導入活動。(3分鐘)

祖國的文明,歷史悠久。祖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豐收、勝利和祭祀時,都喜歡跳跳舞,來表達他們的願望和感情,這些可以説是戲曲的.萌芽;經過漫長的發展,到了唐朝時,有了雙人演唱的參軍戲,這可以説是戲曲的雛形;到了宋代,特別是到了南宋,便有了比較成熟的戲曲了;到了元朝,產生了雜劇,又叫元曲,這時戲曲的創作和演出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到是明清,地方戲曲廣泛產生,以崑曲、京劇為代表,創造了豐富的戲曲文學和完事的舞台藝術體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戲曲大舞台,共同來領略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戲曲知識競賽(20分鐘)

競賽規則:每組基礎分100分。必答題每題10分,答對加分,答錯不扣分,答題時間30秒。選答題(每小組派代表抽題作答),答對加10分,答錯扣10分,其它組可以補答,答對加分,答錯扣分。答題時間30秒。

(一)小組必答——戲曲知識擂台賽

第一輪

第一組:與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合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的劇種是什麼?(中國戲曲)

第二組:素有“東方歌劇”盛譽的是什麼?(京劇)

第三組:享有“中國戲曲之母”雅稱的是什麼?(崑劇)

第四組:戲曲的角色分為哪些行當?(生、旦、淨、醜)

第二輪

第一組:中國戲曲起源於哪些形式?(民間歌舞、説唱、滑稽戲)

第二組:我國戲曲採用哪些藝術手法表現人物?(唱、念、做、打)

第三組:京劇四大名旦分別是誰?(尚小云、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

第四組:戲曲表現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麼?(沒有實物的表演——虛擬)

(主持人簡評,公佈該輪得分

潮俗祭祀之風盛行。舊時的演戲活動,多圍繞着祭祀活動舉行。祭祀對象大抵兩個方面:一是姓氏宗族祖先;一是村社的社神(俗稱“地頭神”)以及其它各類神明。潮地人文有其特點,歷來是“聚族而居”,因而宗祠和神廟(俗稱“老爺宮”)星羅棋佈,極富地方特色。祭祀活動的進行很有組織。宋元以前每逢祭祀須“奏音聲、以謝神貺”,大概到了明代以後,這種“奏音聲”便多被戲曲所代替。從而發展為現在的潮劇。作為潮汕人,對於潮劇你瞭解多少呢?馬上來考考你。

(二)小組選答——潮劇知識知多少

(1):潮劇是我國最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請問它形成於什麼時候?是由什麼劇種發展而來的?(形成於明代中葉以前。是元、明朝南戲的遺音)

(2):潮劇的演出形式是什麼?(一唱眾合,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

(3):根據樂器的不同組合,潮劇的傳統劇目可有分為幾類?(大鑼戲、小鑼戲、蘇鑼戲)

(4):請列舉三個以上傳統的潮劇劇目。(《蘇六娘》、《告親夫》、《龍井渡頭》、《劉明珠》)

(5):連線題:將下列臉譜顏色與它們所代表的性格特徵連接起來

紅色剛直

黑色奸邪

綠色強悍

白色怪異

金銀色忠誠

注:為公平起見,供選答的題目數量應多於小組的組數

(主持人簡評,公佈該輪得分並總述三輪比賽成績,評出優勝組,授於小錦旗,其它組給於掌聲並向優勝組喊一聲:“好樣的,向你們學習!”)

三名段賞析(20分鐘)

1觀賞名劇選段《天仙配》、《玉堂春》、《花木蘭》,判斷它們分別屬於什麼劇種。(黃梅戲、京劇、豫劇)

2戲文欣賞-——看一段精彩片段後,從修辭、韻律、主旨等方面,用自己的語文知識,分析一個唱詞片段,教師給予適當指導。(如《玉春堂》選段中每句唱詞最後一個字分別為“縣、前、慘、言、轉、傳、斷、還”,韻腳相同,壓an韻,朗朗上口。)

3口語訓練——看經典潮劇《柴房會》中李老三柴房遇鬼娘作上梯科的片斷,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四交流探討(15分鐘)

1各組展示本組關於潮劇現狀採訪調查的結果(出示採訪結果記錄表)。各組進行交流,對比並綜合、整理四組的採訪結果,選代表進行彙報:

A喜歡潮劇的人員除老年人外其它年齡層所佔比數極少

B大多數人對潮劇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

C大多數人認為潮劇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2 個性表達,圍繞以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A戲曲文化包括潮劇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B該不該振興包括潮劇在內的中國戲曲文化?為什麼?

C對於潮汕大鑼鼓在中央電視台元宵晚會上的精彩表演,你有什麼看法?

五寫作與表達(25分鐘)

目前全國的劇團面臨着倒閉的危險,許多演員都已另謀生路,所以,拯救包括潮劇在內的傳統戲曲成為我們新一代青少年承擔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請你以“中國戲曲的發展”為話題發表意見,用書面語言的形式為中國戲曲的明天,為潮汕戲曲文化的未來出謀劃策,獻上你的錦囊妙計。300-500字。

六活動評價及總結(7分鐘)

1 評價及獎勵(從參與的積極性,活動過程表現的綜合語文能力及掌握戲曲知識的程度三方面進行評價,對錶現好的小組及個人進行獎勵)

2活動總結:

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祖輩傳下來的精粹,戲曲是一本書,戲曲又是一幅畫,它展示着多彩的社會生活,戲曲是一首詩,它藴蓄着人們豐富的情感世界。這一次的活動讓我們瞭解、熟悉了戲曲、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同時也讓我們重新感受值得我們所有潮汕人驕傲的潮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同學們,你們今天是祖國的花朵,相信明天你們將會為中國戲曲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結出碩果。讓我們為振興家鄉民俗文化、弘揚中華民族藝術文化傳統而努力學習,不懈奮鬥吧!

9、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七單元)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3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2.掌握重點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積累文言知識。

3.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4.學習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達作用。

5.讓學生從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領悟中國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難點: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查閲有關資料,發現、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可嘗試做口技練習;教師準備錄音材料、課件或小黑板。

【設計思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在讀中悟,在讀中感,以此為切入口,理解文意,從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古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導入:

口技是一種用口頭摹擬表演的藝術,是一種傳統技藝,就是用嘴學叫聲,如蟲鳥嗚叫,火車進站等。口技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的那位藝人怎樣?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板書課題。)

二、誦讀課文

1.初讀,教師安排學生課外預習。

①藉助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的音、形、義。

②反覆閲讀,根據文下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要求:記住作者及作品。)

2.課內朗讀(出示課件1)

①聽讀:聽錄音,注意停頓,畫出生字詞,查工具書解決。

②自讀: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要求準確、流利,把握斷句。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全班齊讀(出示課件2)

1.組內討論難以理解的詞、句,教師參與指導,然後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2.思考:口技藝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找出標誌時間推移的.副及不同階段場景的內容,幫助學生討論歸納)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賞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以下內容:(出示課件3)

當我們看一場表演時,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師在學生髮言後引導明確:首先確定一場表演涉及的雙方(表演者、觀眾);

表演者:表演的內容,表演的道具;

觀眾:看錶演的反應。

學生組內合作探究,教師歸納完成板書。

五、結論:

最精彩的表演﹦最複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六、作業:

1.熟讀全文,瞭解語句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一

【板書設計】

口技

林嗣環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

表演的內容漸入夢鄉:聲,婦拍兒漸止……

(正面描寫)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

一桌

表演的道具一椅表演精彩

一扇技藝高超

一撫尺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譁者

觀眾的反應夢中驚醒:伸頸,側目,微笑,默歎

(側面烘托)漸入夢鄉: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場百象: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熟悉了口技表演的內容,表演的道具及觀眾的反應,那麼,文中多次描寫觀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課文又是如何扣住一個“善”展開全文內容的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二、合作探究(出示課件1)

回憶文中的表演內容及觀眾的反應,思考:

①文中多次描寫觀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側面描寫,烘托技藝高超)

②開頭結尾都寫到了表演的道具,這是不是簡單的重複?為什麼?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麼作用?(不是;首尾呼應;強調道具簡單,突出技藝高超,也具有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

③課文是如何扣住一個“善”展開全文內容的?

表演前點“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直接寫出了表演者的名氣之大;

“施八尺屏障於廳事之東北角”“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以佈景和道具的簡單突出“善”;聽眾“滿座寂然,無敢譁者”——暗示他們對錶演者的仰慕,也是寫“善”。

表演中,更是突出“善”;從深夜驚醒到復睡,再到失火救火其間成百上千種聲響,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均出表演者一人之口。聽眾或讚歎,或放鬆,或緊張,或害怕的強烈反應也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藝之“善”。

表演之後,撤屏一看,仍然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仍然扣住一個“善”字。

三、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出示課件2)

1.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待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少頃,

(作者運用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十分準確,説明作者善於根據所反映的事物的特點和文章的需要而選擇最適當的詞語準確地表達內容)

四、根據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為線索,當堂背誦(出示課件3)

1.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開場白)

2.既而——兒醒,大啼……(一家四口睡醒)

3.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夢中驚醒

4.一時——一時齊發……

5.未幾——夫聲起……漸入夢鄉

6.忽——一人大呼“火起” ……發生火警

7.俄而——百千人大呼……救火場面

8.忽然——撫尺一下……結束語

五、課堂練習

試用一~十的數字,對文章內容作概括。

一張________,兩三件________,四方________,聽得五_________,六________,心裏七_____八______,好似九_________,真乃十___________。

六、總結

文章從正、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七、遷移拓展,寫作訓練

模仿文章的寫法,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一個人物或描寫一幕場景,不超過100字(此環節視時間,如不夠就作為課外作業)

(“學以致用”,課堂教學是基礎,培養能力是關鍵。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能活學活用,並舉一反三,這就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4

一、導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二、導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難點: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三、突破措施: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藉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四、導學準備:

春景課件

五、導學過程:

1.預習學案

(1)我會想

①從《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的畫面。

②本首絕句寫春日所見的江南景色,詩中沒有細緻刻畫景物,而是從大處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幾個江南最常見的景物,淡淡幾筆點染,就描繪了江南的春天,煙雨的江南。

③從《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們能體會到詩人春日郊遊時的愉悦心情。

④《春日偶成》是___代詩人_______寫的。題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描繪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麗畫卷,其中“____”這個詞我最喜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導學案

(1)課件導入,激發興趣

展示課件

同學們,剛才看到的描寫春天的景色,你們覺得春天美不美?(美)生答。有兩首古詩把春景描繪得更美,要不要一塊來賞析呢?(要)生答。好的,今天我們一塊走進春天,學習一下我們課本上的兩首古詩。

(2)初讀這兩首古詩,學習生字詞。

①自學古詩。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邊讀邊感悟:古詩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②學生開火車讀古詩,小組討論並回答其主要內容,師總結。

③自學生字詞。出示生字詞,明確自學要求:記住字音;認清字形;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④檢查自學效果。交流:你認為哪些字讀的時候要注意?指名讀,齊讀;交流:你認為哪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詞,還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閲讀、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②小組交流:

你最喜歡兩首古詩中的哪一句,為什麼?

《江南春》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春日偶成》又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③師生交流

《江南春》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縱觀《江南春》整首詩,有什麼特點?

《春日偶成》中“傍”“隨”“過”三個字寫出了什麼?你從中感受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春日偶成》後兩句詩人將“時人”和自己對照,表達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

《春日偶成》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説説兩首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隨着學生的交流加以點撥,指導朗讀,進行理解。

(4)總結提高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江南春”顧名思義,就是描寫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作者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也感歎南朝的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的作品。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觸景生情,意興所至而寫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

六、課堂檢測:

1.我會想

(1)從《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的畫面。

(2)本首絕句寫春日所見的江南景色,詩中沒有細緻刻畫景物,而是從大處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幾個江南最常見的景物,淡淡幾筆點染,就描繪了江南的春天,煙雨的江南。

(3)從《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們能體會到詩人春日郊遊時的愉悦心情。

(4)《春日偶成》是___代詩人_______寫的.。題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描繪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麗畫卷,其中“____”這個詞我最喜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課外拓展:

1.説説兩首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你還知道哪些讚美春天的古詩。

第二課時

一、課堂檢測

1.多種方式檢查學生背誦古詩的情況

2.默寫這兩首古詩

二、主題叢書閲讀

1.自讀主題學習叢書《為了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春之物語》、《春天的訊息》。

2.交流閲讀收穫。

3.我讀叢書過程中又學到了哪些描寫春天的句子。

4.我積累了如下好詞佳句。

三、拓展作業

1.“海上生明月,( )共此時”是張九齡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出自( )的《別董大》。

(1)高適(2)岑參(3)王昌齡

3.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龜年(3)崔九

4. “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是()的詩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隱

四、板書設計:

江南春春日偶成

杜牧程顥

千里鶯啼綠映紅,雲淡風輕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風。傍花隨柳過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時人不識餘心樂,

多少樓台煙雨中。將謂偷閒學少年。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5

一、教材內容分析

第七單元共有四篇課文:《人有兩個寶》、《升國旗》、《江南》。《我叫“神舟號”》

《人有兩個寶》是根據我國大教育學家陶行知的<手腦相長歌》改編的一首兒歌。共六行三句話。課文中的手腦與生活緊密聯繫,語言樸實,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口語習慣。另外圖文並茂,學生容易朗讀。

《升國旗》是一首清新自然,簡潔易懂的兒童詩。描寫了國小生升國旗的莊嚴儀式。它告訴孩子們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升國旗時要奏國歌,我們要敬禮等知識。短短三句話,包含尊敬國旗,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江南夏天,碧綠的荷葉,美麗的荷花,採蓮人採摘蓮蓬和魚戲蓮葉間的動人生活情境。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展開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情、有景、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薰陶兒童美的情操。

《我叫“神舟號”》採用了擬人化手法,通過嫦娥姐姐與“神舟號”飛船的對話,説明這艘飛船是中國製造的,正在進行飛行試驗。本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全文,並融入神話傳説,字裏行間洋溢着自豪之情,讓人感到中國的科技發展碩果累累,前程無限。在教學中要進行有效的`激勵,從而促使學生從小刻苦學習,將來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單元有三大教學目標

(一)思想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從小刻苦學習,將來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二)知識目標:學習本單元2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

的26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三)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説和寫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課文。

認識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多種能力與習慣的培養。

三、《課程標準》對閲讀教學的要求及教學理念。

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共提出10點要求,歸納起來可分四個方面:

一是情感態度與習慣,主要是喜歡讀書,愛護圖書;

二是學習基本的讀書技能,主要是朗讀、默讀;

三是應用起碼的讀書方法,包括藉助拼音、圖畫讀書,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受課文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優美語言;

四是注意積累和背誦。

低年級閲讀教學是學生閲讀的起步階段,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

在閲讀教學中,一方面要多讀精講,注重積累。就低年級而言,朗讀和背誦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教師一定要採取多種形式(如繪畫、配音、分角色表演朗讀、動作表演朗讀等)引導兒童在自悟自得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達到入境入情。要力避繁瑣、單調、枯燥的技術分析和空洞的説教。在此基礎上鼓勵兒童多背誦,強化語言積累。一方面要尊重並鼓勵兒童説出個人的獨特的閲讀感受,要鼓勵兒童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見解。此外,還要重視課外閲讀的指導,要指導兒童選擇好的讀物,給兒童創設交流課外閲讀成果的機會。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中國戲曲這種藝術,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文化感情和振興國粹的

責任感。

2.瞭解中國戲曲的基本知識,鑑賞中國戲曲。

3.引導學生對舞台藝術產生興趣,培養學生高雅的藝術情趣。

4.以瞭解欣賞中國戲曲為中心,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二、活動重點:

以瞭解欣賞中國戲曲為中心,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三、活動前準備:

1.課前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有關戲曲的資料、感受戲曲的魅力,可以去圖書館查閲,也可以以網查網。

2.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潮汕地方戲潮劇的資料,平時在家多聽聽戲曲,看看戲曲表演,和長輩聊聊戲曲方面的知識。

3.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推選一位組長,準備表演一段地方戲曲,畫一張臉譜,自行制定競賽口號和組名。

4.教師準備好多媒體和設備,沒條件地區可以準備好錄音機,戲曲磁帶、投影儀。

四、活動時間:

二課時

五、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3分鐘)

教師課前播放《唱臉譜》歌曲,調動學生活動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漫談中國戲曲

(一)中國戲曲的起源和形式。

教師提問: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是一門古老的藝術,那麼你對她的起源和形成了解多少呢?學生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自由作答。

教師歸納:中國戲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會的歌舞中已經萌芽了,但它發育成長的過程卻很長,經過漢、唐、直到宋、金才形成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形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説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形成的。

(二)幾種常見的戲曲種類。

教師提問:中國戲曲是一種傳統藝術,它的種類多種多樣,同學們,你們聽過哪些種類的戲?能説出名字來嗎?

學生自由作答,以自己瞭解的戲曲種類説説

教師小結:中國戲曲種類繁多,幾種常見的'戲曲種類有京劇、越劇、崑劇、黃梅戲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戲曲種類。比如我們潮汕地區的傳統戲曲就是潮劇(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從感情和知識等走近戲曲,為下面活動的展開作好鋪墊。)

三、中國戲曲名段賞析

教師播放幾首不同種類的戲曲名段,讓學生在欣賞後分別判斷出它們的戲曲種類來,並自由談談它們各自不同的藝術特點。

(一)京劇《蘇三起解》(旋律優美、婉轉,節奏鮮明,唱腔流暢明快,被稱做“東方歌劇”。)

(二)越劇《天上掉下一個林妹妹》(樸素高潔,細膩動人的真實感和深沉含蓄,清麗典雅的藝術美。)

(三)黃梅戲《女駙馬》(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一帶,它是民間的山歌小調發展而成,曲調悠揚委婉,優美動人。)

(四)豫劇《花木蘭》(生活化,平面化,質樸本色,雅俗共賞。)

(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充分地欣賞感受不同風格的戲曲,培養他們高雅的藝術情趣。)

四、我和戲曲

導入:剛才大家談得很好,對中國戲曲這門古老的藝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現在讓我們繼續走近戲曲。

(一)教師展示臉譜

師:臉譜是戲曲中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形式,臉上塗滿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現在看老師展示的這幾張臉譜,現在請你猜猜這些人物分別是誰?(各小組進行競賽搶答,答得多答得對的為優勝組)

關公孫悟空包公程咬金

(二)學生展示臉譜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一張張韻味十足的臉譜,那麼,現在請同學們把你們嘗試去做的幾張臉譜也拿出來展示一下吧!(各小組派一名學生上台展示臉譜作品,並作簡單介紹,介紹作品代表的人物和展示的性格特點,師生掌聲鼓勵)

(三)學生自由暢談感受

第二課時

一、愛我們家鄉戲——潮劇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所展示的臉譜,都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中國戲曲的高

超藝術天賦,同學們的熱烈反應,可見已對中國戲曲這門古老藝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現在就讓我們繼續走近戲曲。進入我們潮汕地區傳統戲劇——潮劇,相信在潮劇的天地中我們同樣能得到美的享受。

1.教師簡介潮劇的起源

潮劇又名潮州戲,用潮州方言演唱,是形成於廣東東部、福建南部的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潮劇歷史悠久,屬元明南戲的一支,在明代稱為潮腔、潮調,唱腔以輕婉抒情見長,清麗悠揚,著名潮劇演員有張長城、範澤華、姚璇秋、方展榮等。

2.欣賞潮劇名段《荔鏡記》《蘇六娘》《柴房會》

3.我來唱一段

師:剛才我們已聽了幾段精彩的潮劇名曲,同學們已經能深深地感受到潮劇的唱腔,獨特韻味了吧。潮劇的起源較早它向來以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和獨特的潮風潮韻深受潮汕人民的喜愛,俗話説得好:“哪裏有潮人的足音,那裏就有潮人的鑼鼓。”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同學們的戲曲聯唱吧。

學生上台表演戲曲選段,表演前介紹選段名稱,大致內容和扮演角色。(師生鼓掌)

(這一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戲曲的親和力,並同時培養他們對家鄉戲的熱愛,提高藝術修養。臉譜製作,戲曲排練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適當作指導。放手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充分給學生信任,給學生表現的舞台,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學到了知識,並和素來很陌生的戲曲拉近了距離,為下一步戲曲擂台賽的進行醖釀了感情。)

二、戲曲知識擂台

師:同學們,剛才的戲曲聯唱很成功,大家都表演了自己喜歡的戲曲。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考一考大家的戲曲知識(記分員,記時員就位)賽前各小組宣讀競賽口號,顯示本小組必勝的信心,活躍現場氣氛。)

1.必答題

答題規則:每組連續回答四題,每題十分,答題不扣分,時間30秒。

⑴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是(希臘悲喜劇、印度劇,中國戲曲)

⑵享有“中國戲曲之母”雅稱的是?(崑劇)

⑶戲曲的角色分為哪四大行當?(生、旦、淨、醜)

⑷中國戲曲採用哪些藝術手段表現人物?(唱、念、做、打)

⑸享有“東方歌劇”盛譽的是?(京劇)

⑹戲劇表演藝術有哪些技法?(手、眼、身、發、步)

⑺戲曲表現在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虛擬——沒有實物的表演)

⑻黃梅戲是哪些地方的劇種?(安徽)

⑼請説出經典潮劇《柴房會》的男主角叫什麼名字?(李老三)

⑽綠臉代表什麼性格人物?(草莽英雄)

⑾“淨”這個角色以可以分為什麼?(大花臉和二花臉)

⑿請説出潮劇一個著名演員的名字(陳學希或鄭健英等)

⒀京劇誕生於什麼時候?(清代乾隆時期)

⒁梅蘭芳是哪一種戲曲的著名錶演藝術家?(京劇)

⒂“變臉”是哪一種戲曲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川劇)

⒃請你説出潮劇兩個經典劇目。(《杜王斬子》《換偶記》或《綵樓記》《三篙恨》)

2.搶答題

答題規則“聽到開始後才可以搶答,否則取消本題答題資格。答對加10分,答錯扣10分,時間30秒。

教師出示不同臉譜,要求學生根據臉譜猜測人物。

張飛曹操豬八戒孫權

3.連線題

紅臉代表猛智

黑臉代表兇詐

綠臉代表忠勇

白臉代表草莽英雄

小結:中國戲曲藝術就是一門綜合了音樂、舞蹈、文學等各種文學角度進行欣賞。

(一環節意在檢查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有關戲曲的基礎知識,領略戲曲的藝術之美)

三、我為戲曲出一策

師:現實生活中,隨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視文化的傳播,戲曲藝術日趨衰弱,曾經人才輩出的劇團青黃不接,曾經廣為傳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麼,戲曲的出路在何方?我們如何來振興中國戲曲?請大家出謀劃策。(小組討論,為戲曲的振興出謀劃策。全班交流。)

師:剛才大家紛紛對如何振興中國戲曲提出了自己的點子,讓我們一起努力,迎來中國戲曲的春天。

(新課標重探究,重體驗。這一環節讓學生討論如何振興中國戲曲這一沉重的話題,就是要讓學生有一種使命感,一種社會責任感。結果的可行性並不重要,關鍵是學生參與了,收穫了。)

四、我要“寫一寫”

師:下面再來看“寫一寫”的要求:從以下話題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作文。

(一)介紹你所知道的某一種劇種(最好是家鄉戲)的歷史發展概況和基本特點,要做到條理清楚,言簡意明。

(二)選擇你喜歡的一齣戲,就其主要情節發揮想象,編寫一個小故事。

(三)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有些感受,把它們寫出來吧。

五、活動結束語

師: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唱《唱臉譜》,大家一起來感受傳統和現代的融

合效果!學生齊唱)這節課就到這裏,下課!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課文講了華佗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媽媽送華佗到蔡醫生那裏去學徒,蔡醫生讓他分開爭鬥着的兩隻羊,華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辦法,巧妙地中止了它們的爭鬥。蔡醫生高興地收華佗為徒。

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從故事中受到啟發:遇事要善於思考,不可蠻幹。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院子、分開、路邊、青草”等詞語。認識“聰、巧、硬、止、爭”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解決問題不能使蠻勁,要抓住其特點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三、教法建議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2、兩幅圖:一是畫着兩隻羊正在爭鬥,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圖。

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生字中,重點指導讀準聲母是鼻音的“那”,韻母是後鼻音的“聰、硬、爭”。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變一部分的方法來識記,如“用——角”“村——對”“公———分”“看——着”“頭——鬥”

2、寫字教學

寫字前,要藉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結構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結構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這:先寫“文”,最後一筆是點,再寫“辶”,一捺要長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筆要比左邊低些,“I”向下伸,收筆也較左邊低。

“着”橫畫較多,上面三橫長短不一,所有的橫畫之間間隔勻稱。

詞句教學

“媽媽送他到蔡醫生那裏去學徒。”句中“學徒”指當蔡醫生的學生,跟着他學醫術。

“兩隻羊……叫得很兇。”“鬥”是雙方互爭,誰也不讓。課文中“打架、爭鬥”都是這個意思。學生在生活、影視中見過鬥雞、鬥牛。這句話具體描述了兩隻羊爭鬥得厲害,暗示了很難拉開。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個辦法。”這一想法正是華佗聰明之處。“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氣制止羊打架。理解這句話要聯繫上文“鬥得很兇”,華佗“七歲”,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開這兩隻羊。“得想個辦法”,句中“得”讀“dei、”,與“鬥得很兇”的“得”讀音不同,表示必須、需要的意思。讀第四段就知道華佗想的什麼辦法,結果怎樣。這句話寫華佗遇到問題先動腦筋找竅門。他所想的辦法説明他了解羊愛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華佗確實是個聰明的孩子。

朗讀指導

本課有幾個長句,朗讀時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頓的方法突出要點。

媽媽送他/到蔡醫生那裏/去學徒。

正巧這時候/院子裏/有兩隻羊在打架,蔡醫生就叫華佗/把它們分開。

兩隻羊/頭/對着頭,角/對着角,你頂過來,/我頂過去,/鬥得/很兇。

第三段第二句華佗心想的話要讀得輕些、慢些,但語氣要肯定。

練習提示

課後練習第三題是摘抄課文中的詞語,訓練學生注意語言積累。這項練習的靈活性較強,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詞語抄寫。可以選帶生字的詞語,幫助識記生字;也可以選自己認為常用的好詞,如“面前、點點頭、不行”;還可以選沒教過但自己學會的詞,如“正巧、硬拉、爭鬥”等,只要寫對都行。

第四題是句子訓練,讓學生在例句中感知“從”的用法(與後面的名詞組成短語,表示動作的處所、方向)。練習時先讀例句,知道這句説華佗拔草,這草是從路邊拔來的。第二句學生補充後可再問問:從哪裏走出來?強化“從”的後面一定要説出“什麼地方”。最後讓學生自由用“從”説句子,先各自説,再相互交流。

擴展活動

收集名人童年時期遇到問題開動腦筋巧妙解決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用蔡醫生考華佗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切身體會華佗真聰明,他的辦法真妙。

(一)設疑激趣,導入課題。

1、出示兩隻羊正在爭鬥的畫面,提問:如果讓你把它們分開,你怎樣做?評議各人想的辦法合適否。

2、簡介華佗,老師範讀第四段,並出示插圖放大圖,觀察華佗引開羊的做法。口頭填空:()的華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適即可。)

3、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説説圖中華佗旁邊兩個人各是誰,他們三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三)逐段讀課文,隨閲讀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四)用不同形式練習朗讀課文,再把自己讀得的一段讀給別人聽。

(五)評議:華佗的這個辦法有什麼好處?可引導學生自由説。如不用費大氣力、不用花很長時間,方法簡便易行,不會傷害羊等。假如能從課文中找到根據,説説從哪裏看出來的更好。

(六)識記生字,指導寫字,重點指導“那、着、想”。

(七)完成課後練習。

(八)佈置作業。

1、用蔡醫生出的問題考考爸爸媽媽,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

2、收集有關故事。準備開故事會。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以課本“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為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中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舞姿的語句。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4.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設計説明]

本文是當代散文中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的絕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讀中學生就不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詞的音、形,故確立第一、二個教學目標。新課標要求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教師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要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宗旨,故確立第三個教學目標。外國優秀的文化是人類進步、文明的精神財富。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故確立第四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優美生動的對舞蹈藝術的語言描寫。

難點:通過反覆吟詠作者觀舞后的感受,初步培養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2.師生上網蒐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錄像機(帶)、投影儀、圖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設計思路】

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能力,而七年級正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鑑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教師的引導還很必要。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能力,可創設特定的情境,以朗讀作品中最富表現力的、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語言為“切入口”,逐步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獲得自己的人生啟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舞導入。

(利用多媒體播放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千手觀音》。)

師:這段舞蹈相信同學們都不陌生,請同學們用心欣賞這段舞蹈,然後説説你們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鼓勵。)

師:動人的.音樂,優美的舞姿,都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可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時,卻似乎捉襟見肘,為語言的匱乏而苦惱,但大家別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老人的《觀舞記》,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大家會有許多收穫的。

[設計説明]

能否開個好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千手觀音》風靡全中國,學生們應該很熟悉,況且這段舞蹈也緣於印度宗教,有着印度舞蹈的特色,即使條件不允許的地方學生們對這段舞蹈也很是熟悉的。以相似的情節熟悉的旋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千言萬語也比不上有聲有色的一小段舞蹈更有吸引力,有聲有色的畫面,能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語的設疑,可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冰心會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舞蹈藝術呢這樣學生就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開始本課的學習。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的預習情況。

(1)、這篇課文文字優美,但也不乏生字。大家在預習時一定掃除了“攔路虎”,哪位同學願意帶領大家讀屏幕上的生字?

顰蹙粲然嗔視咿呀

(2)、那位同學能夠為我們解釋一下這兩個詞呢?

盡態極妍叱吒風雲

(或者可用比賽或造句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生字詞學習變得有趣味,也變硬邦邦的生字詞為形象的句子。)

2.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時以輕音樂陪襯。

(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也決計了教學目標1、2。能力雖然重要但雙基也是不可忘。)

朗讀後談初讀體會,各抒己見,教師不要作硬性評定。

思考問題:此文是寫給誰的作者為何要送給他們

由此問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設計説明]

學生對文本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放手讓學生自讀,有助於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有助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蒐集相關信息。通過各抒己見讓學生髮現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動説話的慾望。音樂的陪襯薰陶,如催化劑一般,渲染營造出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

三、品讀課文,集體探究

(一)探尋“舞蹈美”

1.師:冰心的描繪,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們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能否從文中找出兩個字概括(飛動)

2.課文中作者説到:“我只是一個欣賞者,但是我願意努力説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飛動的‘美’!”作者認為卡拉瑪姐妹的表演是一種“飛動的美”,同學們,我們也是欣賞者,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她們姐妹倆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盡在作者的筆下了,請仔細研讀文中有關卡拉瑪姐妹表演的語段,請同學們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們的”這一句式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生現自主閲讀,勾畫圈點。

小組前後四人合作交流討論。教師參與其中。

全班交流。

4.師生小結:

本文就是從卡拉瑪姐妹倆的身體、服飾、神態、心靈等方面來寫這印度舞蹈“飛動的美”。

(二)探尋“語言美”

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倆那“飛動”的印度舞蹈美,這一感受讓我們久久不忘!這都源於作者用語言來表現舞台藝術,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現在請同學們再次細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你認為寫得最精妙的句段,體會一下這些語段的“精妙”所在。

1.讓學生先自主閲讀,尋找“精妙”句段,仔細體會。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師傾聽引導。

小結: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將“視覺效果”與自己的“主觀感受”相結合,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語言搖曳多姿。

四、遷移拓展,課堂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試分析本文與《安塞腰鼓》的異同。

(提示:可從選材、語言風格、結構、主旨等方面進行比較)

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差異較大,要讓學生明白與作家本人、寫作對象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時間不夠的話可以作為課外作業。

(教是為了不教,學就是為了會用。當學生能夠在比較中懂得了欣賞作品時,那就能真正讓知識成為自己思考的結晶的時候。)

【板書設計】

觀舞記

冰心

神態美

形體美

表現服飾美

語言美舞蹈美面貌美心靈之舞

(飛動之美)動作美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閲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古詩多媒體課件、荷花圖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揭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並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欣賞範讀。

二、初讀指導。

1、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2)指名畫出停頓。(3)自讀古詩,讀正確。

三、複習學古詩的方法。

第一步:釋詩題;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課堂交流。

1、釋詩題:(寫作詩的時間、地點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樓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寫的詩。)

2、知詩人:作者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3、明詩意:

(1)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雲怎樣?雨怎樣?風怎樣?水怎樣?

(3)理解全詩。再讀讀這首詩,説説詩的大致意思。

4、悟詩情:

(1)創設情境:假如你來到西湖邊的望湖樓上,看見了這疾雨急來急去的變幻景色。你會怎麼誦讀?

(2)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5、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6、小結。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麼特點來的?

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動態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閲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

放生魚鼈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欣賞荷花。

2、揭題。古詩播放,欣賞範讀。

二、自主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指名讀古詩。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2、補充:(1)前兩句意思是:畢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風光和平時大不相同。(2)後兩句詩寫了西湖的荷葉、花,色彩鮮亮,而且對仗工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3、再讀讀這首詩,説説詩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學習交流。

1、你還想了解什麼?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同學之間討論。反饋交流。(詩人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3、看着滿湖的荷花,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説些什麼?

4、有感情地讀一讀。配樂讀。指導背誦。

四、深入研究學習。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這兩首詩有什麼不同?作者怎樣抓住特點寫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風雨天--景物多、變化快、動態多。《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寫蓮葉和荷花,突出靜態美,色彩美,無邊無際的壯闊美。--兩句議論,兩句寫景。)

2、這兩首詩在寫景方面有何相似之處?(都是寫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詩情畫意。)

【作業設計】

1、把詩變成一幅畫,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畫下來。

2、完成習字冊上的作業。

3、朗誦並背誦古詩。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所表現出來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領悟“兒童的遊戲中藴含藝術和美”的道理。

3、由“意會”(理解文本)達到“會意”(心靈交匯),發掘生活遊戲中所藴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感受童心童趣,與自身經驗相契合,形成個性體驗、個性感悟。

2、領悟、挖掘遊戲中的藝術和美,在基礎理解層面上有發展理解。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來猜個謎語: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強它顯形。(影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竹影》。

2、根據課題設問:影從何來(“光”)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寫光的呢以此引導學生閲讀課文1、2小節。

重點領會:

①這兩段寫出了光的哪些方面(寫出了光的特點,變化過程)

②這兩段寫出了孩子對光有一種怎樣的感情?(喜愛,挽留)

3、除了1、2兩節,還有哪裏同樣表明孩子們喜歡月光的呢引導學生讀第3節中描寫月光的語句,並讓學生把“讚美”一詞具體化。可問問學生他們是如何讚美的,試着讚美一番。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説明]

光,對孩子們來説,是留戀的、喜愛的。晚霞下沉時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時的“讚美一番”,就表現了孩子們當時的心情。沒有“光”,就沒有“影”,沒了“影”就無以描,這不僅影響孩子們遊戲,文章也就不真實。所以先引導學生閲讀“光”的描寫,不僅為下文教學作鋪墊,也有利於學生明白平時寫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三、配樂朗讀,體驗童趣和童真。

清風明月的夜晚是多麼的美好,竹葉蕭蕭的聲音又是多麼動聽,孩子們在這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聲音中,玩了什麼怎麼玩他們玩的有趣嗎(幻燈顯示)後讓學生一一找出並體驗。

重點體驗:

1、猜煙氣。讓學生髮揮想象力,盡情地猜,不求科學準確,只求從大膽的猜想中,體驗孩子們的那股猜勁,從體驗中培養學生聯想能力、創新意識。

2、描竹影。通過比較閲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體驗孩子們自我欣賞的情趣。

[設計説明]

趣事和趣味,學生們都有過。本環節的兩個體驗重點,前者讓學生自己猜,後者讓學生比較讀,其目的就是多給學生自己體驗。體驗時,指導學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四、審美賞美,從影到畫。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問,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園子中,孩子們的玩是充滿童趣的,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非常天真的。請説説他們提了什麼問題,爸爸又是怎樣深入淺出地説明的,從孩子們和爸爸的問答中,你們懂得了什麼(幻燈顯示)

重點明確:

1、模仿和創新的意義。——描和畫,其實就是模仿和創新問題。模仿有模仿的意義,創新也有創新的作用。因事因時而異,有的需先模仿後創新,如練字、畫畫之類;有的更強調創新,如科技發明。可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見解,説説模仿和創新的`不同意義。

2、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在基本明確中西畫不同的風格之後,展示兩幅畫,讓學生判斷並説明理由,重點欣賞中國畫。欣賞的方法是讓學生給中國畫擬標題,在與原題比較中印證文本知識,加深對文本“活的神氣”的理解。

[設計説明]

孩子的問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讓學生理解深奧的道理,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生活聯繫,才能體會“創新”和“活的神氣”的意義。聯繫練字和畫畫,展示中西畫並擬題,正是讓可感的生活來解釋抽象的道理。

五、跳出文本,體驗生活,欣賞藝術

(一)引向生活

孩子們的問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淺出。從爸爸深入淺出的回答中,我們知道:就畫畫而言,有模仿有創新,我們要追求創新:有形似和神似,我們要講求神氣。但創新不能脱離生活,神氣也離不了形似。孩子們描繪的人影、竹影,就是他們的生活,就是藝術的起步。諸如此類與藝術有一定聯繫的兒童遊戲生活,你們也一定有過,也一定很好玩,我們不妨再回過頭去想想,小時候你做過的哪些遊戲也藴含着藝術和美呢比一比,誰的遊戲更富有藝術和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大致明確:

堆積木、玩泥巴、玩沙子、堆雪人——建築雕塑藝術

過家家、捉強盜、老鷹抓小雞——戲劇表演藝術

塗鴉、在手上畫手錶、踩腳印畫(用水或在沙灘上)——繪畫類

敲擊杯碗、玩撥浪鼓等有聲玩具——音樂類

女孩子跳橡皮筋、丟手絹——舞蹈類

起外號、編故事、猜謎語——文學類

[設計説明]

學習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遊戲引發對生活的體驗,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得到藝術的薰陶。

(二)再次欣賞

現在請大家欣賞一組來自孩子游戲的藝術精晶,讓我們再次來體驗藝術中的童趣。(幻燈顯示)——豐子愷的漫畫。

(教學設想:在前一環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後再來看這幾幅漫畫,是對童心童趣和藝術美的再度體驗,裏面的認同感和強烈共鳴都化作一個會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腳踏車”點撥:“每個會遊戲的人都有藝術天份,關鍵在於有沒有努力把它發揮出來。”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欲)

[設計説明]

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從文本拓展到生活,又從生活進一步體驗文本,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義所在。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隨意的。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延伸本環節試着先從文本延伸到童年遊戲,意在讓學生領會遊戲中藴含着藝術;再從文本延伸到藝術作品,進一步證明藝術離不開生活。通過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六、課堂小結。

童稚的遊戲裏竟然藴含着這麼多的藝術和美!難怪有的西方學説甚至認為:“藝術就是起源於遊戲。”不管藝術起源於什麼,我們至少明白了:

“藝術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藴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幻燈顯示)

讓我們大聲把我們的感悟讀出來。

七、課後練習。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

擅長寫作的,給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

懂得寫詩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板書設計】

竹影

豐子愷

遊戲————藝術

趣美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精煉含蓄的語言,學習文中運用排比、反覆的手法進行場面描寫的方法。

(二)情感態度目標:

1.感受文章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藝術美。

2.體會安塞腰鼓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感受生命的律動,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

(三)過程方法目標:

1.朗讀理解—誦讀品味—精讀賞析,以悟代學,領會文章的意藴美。

2.討論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課文閲讀,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1.精讀賞析重點語句,理解排比、反覆的作用。

2.豐富朗讀形式,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文章恢宏的氣勢,品味文章的主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思路】

課型:朗讀品味型

教學思路:這是一篇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文章,應引導學生讀清節奏、讀準感情、讀出氣勢,在朗讀中,學生通過形象生動、鏗鏘激越的語言並藉助媒體的視覺鏡頭,加深對安塞腰鼓恢弘場面的認識,領會作者對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讚頌。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閲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

2.查閲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充分誦讀,整體感知文意,學生主動探究、師生互動交流,研討課文主旨。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場景,學生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如:激越昂揚的安塞腰鼓)

2.渲染情境,學生談感受,交流查閲瞭解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課前熱身,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注音:

亢奮()晦暗()羈絆()搏擊()燒灼()驀然()宂雜()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並各造一個句子。

①歎為觀止②戛然而止

三、整體感知,研討主旨

(一)朗讀感知,初步理解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初步感知文意及感情基調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體會文章的語氣節奏。

(朗讀指導:鼓聲響起之前,沉穩、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間主體部分,語調激越、昂揚、飽滿、迸發,稍快中注意層次;鼓聲落,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稍慢)

3.學生歸納朗讀後的整體感受,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二)誦讀品味,揣摩內涵

1.學生分組品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後推薦代表,比賽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2.學生組內討論,疏理文章脈絡

①文章的敍寫順序是什麼?

(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②文章反覆出現哪個句子?出現幾次?有什麼作用?

(“好一個安塞腰鼓” 4次,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③學生反饋,教師引導理清文章結構

(三)研讀探究,揭示主旨

1.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語句,質疑探究。

2.教師集中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展開交流討論。如:

①“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那麼一股勁”要“掙脱”“衝破”“撞開”什麼?是什麼“束縛”“羈絆”“閉塞”了“那麼一股勁”?

②“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過着貧困生活的`農民,哪裏來的那麼強大的力量?

③“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為什麼“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為什麼聽到這樣的“雞啼”?

3.學生反饋,教師點撥。

4.請學生在朗讀及理解重點語句的基礎上,談談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5.教師引導歸納文章主題思想

四、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播放歌曲《黃土高坡》片段,談談自己對大西北的感覺。想想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後的代名詞而作者為什麼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五、教師小結,佈置作業

1.內容及方法小結

2.作業:摘抄並熟記文中精彩句段。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搏擊前:(安靜)鼓聲——令人震撼

動作——奇偉磅礴

搏擊中:(奔放、火烈)舞姿——陽剛之美

節奏——粗獷雄勁

戛然而止:(出奇的寂靜)渺遠的雞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賞析課文美點,體味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學習反覆、排比手法的運用。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

一、複習導入

1.請學生朗讀文章片段,檢查朗讀情況。

2.師生齊聲誦讀全文。

二、精讀賞析,體會意藴

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請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使用排比和反覆的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2.學生誦讀所勾畫的語句。

3.男女生分組,比賽誦讀所勾畫的語句,仔細品味。

示例:第9-11自然段中“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這個語段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學生根據範例分組品味語句,相互交流,教師參與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給予點撥和補充,達到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的效果。

4.請學生誦讀自己喜歡的片段,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

5.學生分組品讀,組內討論:

(1)就課文的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___”這樣的句式簡要評述文章美點。

(2)學生反饋,教師引導歸納

如:①詞語方面“‘茂騰騰’好,好在簡潔傳神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

②句式方面“短句的運用好,好在營造了激越的氣氛。

③修辭方面“綜合運用排比和反覆的手法好,好在增強了氣勢,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④結構方面“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反覆詠歎好,好在使文章具有形式的迴環美和音樂的節奏美。”

三、拓展延伸,遷移鞏固

學習課文,使用排比、反覆、比喻的修辭手法,運用短句,進行合理的想像,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200字左右,並把它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內容小結

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讚歌,力量的讚歌。腰鼓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地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

2.方法歸納

文章用語激昂、酣暢淋漓、大氣磅礴,讓人激情澎湃。作者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筆力,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歌之、頌之,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3.作業

抄寫課堂上勾畫的句子,反覆誦讀品味。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蓄勢待發——壯闊豪放——回味無窮

(反覆、排比、比喻)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12

教學目標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

⒉課文中反襯手法的運用,以有水之樂反襯無水之苦。

⒊體會缺水時村子裏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讓學生體驗缺水之艱難,要珍惜水資源。

教學難點

課文中反襯手法的運用,以有水之樂反襯無水之苦。

教學重點

體驗缺水時村子裏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水的珍貴。教育學生珍惜水資源。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設計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緊緊扣住“水的珍貴”展開,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讓學生感悟到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別珍貴;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做到生活中節約用水。在品讀課文時,以讀為主線,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咱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小節,一起深切地感受了村裏人挑水的艱辛。“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那個缺水的村子,感受水的珍貴。

二、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打開書看課文第二小節,下雨天是村裏人最期盼的日子。(板書:盼下雨)村裏人為什麼盼下雨?

交流:

1.“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板書:感痛痛快快)

①小孩子是怎樣痛痛快快洗澡的?

出示:“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得的,……去吃來自天空的水。”

(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體會村裏人無雨時節的痛苦,從而體會水的來之不易。)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你能把這種痛快讀出來嗎?)

②大人們是怎樣痛痛快快洗澡的.?(師引讀)

2.只有下雨的日子才能儲水。

出示水窖的圖片,師講述水窖與水井的不同。

小結: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洗上一次澡,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儲水,水是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三.學習課文第三小節

這樣的日子在我們那裏多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看課文第三小節。

①講解重點詞語“風乾”

②講解重點詞語“曬乾”

③體會四兄弟像狗尾草一樣需要水的心情,從而體會母親腰帶上那把鑰匙的意義。

四.學習課文四~五小節

母親給了我們四兄弟珍貴的一勺水(板書:一勺水)淋浴,我們四兄弟在一勺水的淋浴中感到了快樂,默讀課文四~五小節,畫出描寫四兄弟快樂心情的句子,感受最深的詞加圈,寫下你的感受。

①學生自讀,寫感受。

②交流重點語句,指導學生在感悟中讀課文,體會有水的快樂。

③引導學生明白四兄弟為何如此快樂。能通過文字看到那無水的痛苦。(相機板書:舒服)

小結:課文寫了兩次樂,雨天洗澡的快樂,一勺水淋浴的快樂,這樂的背後都是無水的苦。作者不寫苦,反寫樂,以樂反襯苦,更見出水的珍貴。

五.學習課文最後一節

①指名讀課文最後一節

②體會母親為什麼將“渴”説成“餓”?

六.昇華

課文學到這有什麼想説的嗎?

(引導學生明白節水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26水

盼感

下雨痛痛快快

一勺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