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育與人生讀後感

校園1.7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與人生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與人生讀後感

教育與人生讀後感1

當《教育與人生》放到我的手裏時,我就認定它是我長久的手邊書。書中葉聖陶先生的話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夠推動我走進真正的教育中,這股力量將我以前對教育的簡單想法一一擊破,同時細膩地指點着。這本書將讓我受益無窮!

在《今日中國的國小教育》中,葉聖陶先生説道:“國小教育是為着國小生的,國小教師是栽培國小生的。原來人之所以可貴,並不在他既已為人,乃在他將進而為更高尚的人。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如果能參加正人人類的進化歷程,便算是個有價值的人。”學會做人,是最根本的。在學校中,學習知識固然是一種培養學生的途徑,但無法將所學的融入到生活中,學生得到的僅僅是知識,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直面41個孩子的時候,我比他們更緊張。很多慌亂的時刻會出現在自己身上,我曾用嚴厲的語氣責怪過他們,但第二天再見面,他們依然真誠地對着我笑,我便開始想該怎麼做才是真的對他們負責。

面對這羣天真的孩子,沒有人會喜歡將他們埋進無邊的題海里,當他們在奔跑的時候,我能被他們努力的表情所感動。而成為一個教師後的我,對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為了讓孩子不會對我感到失望,更不會讓他們自己在困難中失去前進的信心。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多月,和學生的相處也開始熟悉。孩子就像魔術師,他們每天都在變,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他們會幫助別人,積極地伸出手,不僅僅是借與還,還懂得了與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掃把就掃,其他的人便會迫不及待地加入進去,即使握着掃把的手還不夠靈活。見到老師會微笑着問好,放學時記得向老師告別。

其實我喜歡摸摸他們的頭,或是拉拉他們的小手,可同時我也明白與學生太親近,會有反效果,於是我常常板住臉。回想一下,板着臉的表情一定太難看了,孩子們接受不了,都離我遠遠的。“如果有一面鏡子在前面,也許自己看了也會嫌得可厭。”先生的這句話就是對我説的,現在的我正在改變,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們,仔細地幫助他們改正作業直到真的弄懂為止,心平氣和地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也學會和身邊的人相互友愛。

以前的我並沒真正懂得如何與兒童相處,如果接受他們的情緒,如果處理他們的想法。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用輕聲細語更容易貼近學生,用温柔更容易説服孩子的小脾氣,用一點細微的關心可以把他們的“不聽話”趕走!而正是老師的態度引導了學生的態度,老師的脾氣改變了學生的脾氣,老師的為人影響了學生的為人。

這些點點滴滴也許只是我看到的一小部分,而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就是用來“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的,時間越長,積累得越多。我的學生讓我懂得了更多,我也希望我的付出能讓他們真的得到收穫。我想看到他們不論在快樂與難過中,還是在成功與失敗中,都能不停地學習,不停地長大!

教育與人生讀後感2

葉聖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與人生》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我們教師的教育工作有極大的指導作用。《教育與人生》這本書精選了四十八篇葉老的教育論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值得一讀。

有幸捧讀這本教育專着,真可謂受益匪淺,下面就教師怎樣來教學生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針對教師怎樣來教學生的'問題,葉老先生提到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是我國教育者的優良傳統。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提出教者必以正,重視以身作則的原則。西漢教育家董仲舒説:善為人師,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説,要當一名好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正確的教育方法,又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道德的特徵,是人民教師必備的德行。

葉老在他的論着中將教師的講法分為兩種:一種是開門見山,一種是先引起動機再講,以後者為最有效,在學生接觸後想知道的時候才講,更會使學生豁然開朗,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知變、求變、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創新。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求創新、善創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一點在教育學生環節中體現更為明顯,教給學生行為規範和道德的標準,不僅要用語言講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以身作則,因為教師本身的行為就是標準和規範,也是一種有效的不言之教。關於這一點葉老講: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樣,而‘身教為先’總歸是最重要的一條。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能否做到以身作則,直接關係到教育的成敗。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愛戴。反之,如果教師只是説得好聽,而在行動上卻是另外一種樣子,學生就會不聽教師的話,有的學生還可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成為説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然,我們教師在這一方面要注意和學生溝通,真正地瞭解學生,應該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樣才會更順利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讀完《教育與人生》,我深深地感受到葉老對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在當今社會,説白了其實就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是教育競爭的社會。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穩固的專業思想和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有某一學科專業的科學知識和教育理論素養,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學與藝術修養,而且還必須具備教育教學的實際能力,掌握科學的、發展的融技術與感情為一體的教師職業技能。我們要不斷地充電,只有以為人師表的姿態展示人生的道路,以高尚的情操鼓舞學生,用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技巧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才能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健康地成長,使自己不愧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

教育與人生讀後感3

葉聖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與人生》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我們教師的教育工作有極大的指導作用。《教育與人生》這本書精選了四十八篇葉老的教育論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值得一讀。有幸捧讀這本教育專着,真可謂受益匪淺。下面就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個艱鉅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也應該像斯大林所説:要小心翼翼地培養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無暇照顧他,他便自我放縱,學習不認真,作業不做,和同學打架。當了解到這情況後,我立即向他伸出關愛之手,找機會與他談心,時常撫摸着他的小腦袋問寒問暖,鼓勵他學習。慢慢的,他對學習不再馬馬虎虎了,一天天進步起來。

以教育成就自己。由認識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種自然的步驟。如何才能達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葉老認為,應當按照自己的所長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愛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愛好文學或者政治經濟的,就可以在文學或政治經濟方面努力。這樣,是很容易成功的。要使人們都能夠成就自己,非藉助於教育不可。可見,教育對於人生所負的責任,真是不小。

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一點在教育學生環節中體現更為明顯,教給學生行為規範和道德的標準,不僅要用語言講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以身作則,因為教師本身的行為就是標準和規範,也是一種有效的不言之教。關於這一點葉老講: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樣,而‘身教為先’總歸是最重要的一條。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能否做到以身作則,直接關係到教育的成敗。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愛戴。反之,如果教師只是説得好聽,而在行動上卻是另外一種樣子,學生就會不聽教師的話,有的學生還可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成為説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然,我們教師在這一方面要注意和學生溝通,真正地瞭解學生,應該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樣才會更順利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書上我們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識。我們要多讀好書,用知識來塑造你自己,不斷進步!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書,讀好書,同時倡導並支持我的學生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