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後感

校園3.2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由內而外的教養》讀後感

在育兒的路上,我看過很多本關於育兒的書,每本書都能給我啟發或幫助,看完了《由內而外的教養》這本書,也確實有共鳴有收穫。這本書可以用四個問題來概括: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用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對待孩子?

這是“內隱記憶”,也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成人,在小時候,在童年會反感仇恨父母的打罵行為,等大了做父母了,想換一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但在行為上總做不到,會不自覺地沿用上一輩的教育方式,惡性循環。

第二個問題:我們的過去如何影響我們與孩子的關係?

父母的過去塑造了他們的行為,進而影響親子溝通,形成不同的親子依戀模式。

聯想到自己的孩子,在上學前,我一直都給予他滿滿的愛與安全感,親子互動、親子關係是非常親密,而他也從未有叛逆期的`表現及帶來的煩惱。上了國小之後,由於我自己的心態變化,對他學習上的要求較高,語言上行為上讓他受到了影響和傷害,感覺之前的教育理念在學習問題面前不堪一擊。幸而,能及時反思及時溝通,儘快修復那道看不見的裂痕,所以育兒路上,還需要多多修煉啊。

第三個問題:我們要如何接納自己的過去,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

這個問題,重在認識自己。只有認識自己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才能從思想上行為上修正自己,從而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也就是“我”就是一切的根源。

第四個問題:什麼是真正有效的親子溝通?

一是適時溝通。這個溝通必須雙方能夠立刻感受對方傳遞的信號,並及時迴應或恰當的滿足。同時要注意準確,也就是父母要恰當地迴應孩子的需求。很多時候,父母做出了迴應,但迴應的內容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出發,所以並沒有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結。二是認識情緒,發現情緒的力量。正確理解孩子的情緒,就需要和孩子保持共鳴,同時還要控制情緒。三是培養孩子的第七感。方法之一是給孩子講故事,另一種方法是,和孩子進行反思性對話。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深感認同: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做好孩子的父母。瞭解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瞭解自己是否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等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因為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教育是一場修行,修行之路漫漫而遠兮,一起努力吧!

標籤:讀後感 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