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程顥《遊月陂》原文譯文及賞析

校園3.99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程顥《遊月陂》原文譯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程顥《遊月陂》原文譯文及賞析

原文

遊月陂

月陂(1)堤(2)上四徘徊(3),北有中天(4)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5)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6)何足計(7),但逢佳節約(8)重陪(9)。

註釋

(1)月陂(bēi)月形的池塘。

(2)堤:堤岸。

(3)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4)中天:天空

(5)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6)無端:沒有頭緒。

(7)計:算計、計較。

(8)約:預約。

(9)重陪:再來陪賞。

譯文

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處徘徊,北面是聳入雲中的'百尺樓台。秋天一來,萬物都變得蕭條零落,姑且趁着水邊向晚的涼意,舉杯暢飲。水裏的雲影悠閒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靜謐中流淌。世事變化無常何必計較,只要逢佳節便要與友朋相約再來遊玩。

作者介紹

程顥、程頤所創建的“天理”學説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並受到了後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變成為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後期近千年的佔有統治地位的思想.?如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賜諡程顥為“純公”,程頤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陽(或作“川”)伯”,並“從祀孔子廟庭”元明宗至順元年(1330年),又下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程頤為“洛國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詔令兩程祠以顏子(即顏淵)例修建,規制比於闕里,前後殿廡齋室等房共六十餘間,祭文稱頌兩程“闡明正學,興起斯文。本諸先哲,淑我後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進儒為賢,位列孔子及門下、漢唐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賜給兩程祠‘學達性天’匾額。

賞析:

這是一首紀遊詩,也是一首理趣詩,首聯寫遊月陂堤,中間二聯從秋色和秋聲方面表現主觀上的閒靜與自然界的幽靜合二而一,尾聯寫詩人的感觸。這首詩寫寫“靜觀自得”,作者把秋色、秋聲、秋氣、秋水描繪得形象動人,意境恬靜清新,聲韻和諧,對仗工整。

從首聯可以看出,在一個天高氣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詩人登上月陂堤岸,東走西遊,悠然四顧。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此時登上月阪堤,也是心與物會,景與情融,自然湧出頷聯兩句“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秋氣蕭瑟,“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脱”,萬物自然改顏,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程顥對秋氣,似乎並不如歐陽修那樣“噫嘻悲哉”他依然是“閒來無事不從容”,那麼悠然自得的“一樽聊為晚涼開”,斟上一杯美酒,沖沖涼意,樂在其中。三、四兩句對仗工整而簡練,“改”“開”二字有聲有色。

頸聯“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即中的“閒”、“靜”二字進一步寫自己心境的從容自得。移情於物,明明是自己心境“靜”、“閒”,彷彿大自然界的萬物也是“閒”、“靜”的。藍天白雲倒映於綠水碧波之中,是因為“閒”,淙淙的泉流之響,是因為樹木的幽靜。“泉聲靜自來”可直譯為“泉聲自靜來”,是“鳥鳴山更幽”的逆向思維。觀水面閒雲之影、聽林下流泉之聲,這對程顥來講當然是愜意的,不同於俗人為名利奔走,因事務而纏身。

末聯抒發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他認為人世間有些事,説不上有什麼來由。繁雜而無頭緒,不值得去認真計較。人生待開懷時且開懷,只要逢上佳節,約上幾位知交,重遊月陂堤,相陪舉杯痛飲,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

此詩聲韻和諧,對仗工整。在程顥的筆下,月陂堤內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聲,物體志。顯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聖、清靜自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