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詩四首的教案教學設計

校園1.45W

  教學目標

詩四首的教案教學設計

有感情地朗讀並熟練地背誦這四首詩。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課時安排

兩課時。課前準備

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查找有關資料,給詩歌插配有關的圖畫。老師準備錄音機、課件、微機或投影儀。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學習《歸園田居》(其三)、《遊山西村》教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導入新課

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體感知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b.“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的是什麼?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並明確: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着;自己的田園之樂。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閒適的心情。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研讀與賞析o教師出示學生繪製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l曰I學生思考並討論交流。教師明確: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b.“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著。語言“自然、通俗”。齊背課文《遊山西村》陸游導入新課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迴歸故里,內心鬱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遊境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遊山西村》。整體感知教師範讀課文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b.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全班討論、交流明確:a.圍繞一個“遊”字展開。在一個豐收的年景,詩人受到邀請,來到農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終於來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臨近,農民們衣着簡樸,吹簫擊鼓,結隊往來,熱鬧非凡。詩人盼望着以後能夠有時間乘月色出遊,隨時拄着手杖來敲門拜訪。b.表現了詩人陶醉、留戀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中,留戀村民的好客、熱情、淳樸,對此次郊遊發出了由衷的感歎。

競背課文

抽查背誦

■研讀賞析

齊背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遊山西村》中,哪兩句詩流傳最廣?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説明困境中仍然藴含着希望。■拓展延伸《歸園田居》(其三)和《遊山西村》都反映鄉間生活,抒發的感情有什麼不同之處?

明確:《歸田園居》(其三)流露出了歸隱田園後的遁世思想。

《遊山西村》主要側重於對農家純樸風俗的留戀。我們還學習過哪些反映鄉間生活的古代詩歌?

孟浩然《過故人莊》、辛棄疾《西江月》……■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這兩首詩歌。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學習《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教學設計

《使至塞上》王維導入新課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整體感知教師範讀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出使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麼?結果如何?明確:

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自由朗讀,限時背誦檢查背誦■研讀賞析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説説“徵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藴含作者怎樣的感情?b.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學生對照自己畫的圖畫賞析,四人小組討論明確:a.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藴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b.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雲霄,顯得異常醒目。“孤煙”兩字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後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純簡淨。“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

齊讀背誦

《渡荊門送別》李白■導入新課

七年級時我們曾學習過表現鄉愁的詩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你還記得嗎?另外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鄉愁的詩歌?(學生回答,教師可再做補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反映故園之思的詩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整體感知教師範讀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説説《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容。b.抒發作者鄉愁的是哪一句?學生討論交流a.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b.“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景物方面着筆,表現的是作者寫出濃濃的鄉思。自由背誦課文抽查背誦研讀賞析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寫景的句子是哪幾句?是按什麼順序描繪的?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説説理由。出示學生設計的圖畫或課件,引導學生對照賞析,四人小組討論交流a.“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b.示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後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藴藏着詩人喜悦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不直接説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意,而是説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着深情厚誼;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齊讀背誦■延伸作業閲讀《歸園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適、岑參的著名邊塞詩,並點評賞析。從四首詩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閲讀感受寫出來。

標籤:四首 教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