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那樹教學設計三篇

校園1.84W

篇一:那樹教學設計參賽

那樹教學設計三篇

全國中國小“教學中的互聯網搜索”優秀教學案例評選

《那樹》教學設計

篇二:那樹教學設計

那樹

通遠中學 王英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思想和情感。

(2)理解對比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內容;運用默讀、跳讀、精讀的方法品味那些能體現大樹品質的描寫片斷,那些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樹悲慘命運的片斷,在語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2)鼓勵學生在分析、品味中質疑解難,發現創造;鼓勵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對散文的主題有自己的心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然生態之間的矛盾,認識保護自然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教學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幻燈片1)

我想問大家每年的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呢? 人們為什麼要植樹呢?......

是啊樹是人類的朋友,給人們濃濃的綠陰,心神的安慰, 他們因為有你們的愛護而翠綠欲滴,因為有你們它們才得以寧靜而安詳地站在這現代化都市的繁華里,所以它們是一棵棵幸運的樹,也是一棵棵幸福的樹。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關注的卻是另一棵樹——那樹,那樹的命運又如何呢?是一樣地令人羨慕呢,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二、檢查預習 (幻燈片2)

在此之前,我們已要求大家預習課文,下面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展示生字生詞:生字注音)

三、整體感知 研讀探討

1、請仔細聽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幻燈片3)

(1)本文中的那棵大樹僅僅給人類以恩惠嗎?明確:人和螞蟻

(2)對人和螞蟻分別都施與了那些恩惠,這兩個受恩者又是如何做到?(本環節設置主要讓學生梳理文章內容)

明確:樹給了人很多恩惠,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但人類卻無情的將它砍倒甚至連根拔起。相反樹僅僅給了螞蟻一個家,螞蟻卻臨走前用行動祭奠大樹,這兩者間竟有如此大的反差。

忘恩負義)

陰涼、清淨、温馨 對比

祭奠

螞蟻(感恩圖報)

(3)是什麼力量讓人類毫不吝惜的砍到昔日給自己做出貢獻的大樹呢?

明確:人類城市文明的進程與自然發生了矛盾。

2、跳讀課文品味描寫大樹的語言並思考:(幻燈片4)

作為受虜者的大樹它是如何面對這一切的?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樹呢?

明確:綠着生,綠着死。這是一棵有着古老歷史,有着堅固而穩定身軀的奇特的大樹;是一棵對人類大有功德、有着無私奉獻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品性的大樹。

3、人類文明是不是該停下腳步讓道自然呢?(出示眾多人類文明的成果和功績)

四、拓展延伸,提升認知能力

1、教師談話:一條沒有樹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條沒有樹的路上的人是滄桑的,面對王鼎鈞筆下這株年輪已經定格的老樹,想想我們身邊的一些關於“綠色”的故事,同學們有什麼要説的嗎?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總結

樹是物質的,也是空間的;樹是情緒的,也是文化的。我們應該關注身邊的每一片綠陰,用我們的膽識、智慧、心血和汗水去創造一個綠樹葱籠的明天!

五、大家齊心想對策

大地上最悦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最大的羣體是森林,但今天許多地方的森林被吞噬了,那麼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下,老樹就只有死路一條嗎?請大家開動腦筋幫大樹想想辦法!

六、教師寄語(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樹》)

我們應心存感恩與自然和諧共生,只有這樣文明才會走得更遠,我們才會展顏歡笑!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以人類文明的進程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為觸點,引導人們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設計本課時我本着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人、樹,螞蟻三角結構入手,在梳理文章內容的過程中,讓學生看到同是受恩者,兩者行為的反差

,從而思考人類這樣做的原因,進而認識到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弊端,引導學生愛護樹木,愛護自然中的每一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主題。設想的很好,由於對課題學生情況備的不紮實,所以課題氣氛不是很好,所以以後的備課工作還應在紮實些,在課堂引導工作上還的下功夫。

人(連根拔起 忘恩負義)

樹(綠着生、綠着死) 對比

螞蟻(祭奠 感恩圖報)

篇三:《那樹》公開課教學設計

《那樹》教案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樹》(多媒體顯示)正如歌中所唱,枝繁葉茂的樹木用綠色裝點着人們的家園,然而,隨着人類文明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樹倒在人類的刀斧電鋸之下。台灣作家王鼎鈞就曾對一棵樹的命運,慨歎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散文《那樹》(多媒體顯示)

二、簡介作者、作品(多媒體顯示)

王鼎鈞,台灣當代作家,1925年生,山東蘭陵人。1949年後到台灣,出書近40種,擅長散文、評論、劇本、小説。尤以散文見長,他的散文富有思辨性、哲理性、審美性,有着作家對人生深刻而獨特的領悟。

三、學習目標 (多媒體顯示)

1.把握課文內容,感知那樹的形象。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四、檢查預習情況掌握字詞(多媒體顯示)

五、朗讀課文(多媒體顯示)

六、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多媒體顯示)

(一)提問:那樹的生命經歷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按時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的大樹、近期的大樹、現時的大樹

(二)學習第一部分(早期的大樹)(1—5段)(多媒體顯示)

提問:這一部分寫了樹哪方面的內容?突出了樹的什麼品格?

明確: 三方面的內容:生長環境、外形、對人類友善

(多媒體顯示)樹的品格:堅韌頑強、富有愛心、無私奉獻

(三)學習第二部分(近期的大樹)(6—8段)(多媒體顯示)

提問:大樹生存與現代文明發展之間產生了什麼矛盾?體現了樹的什麼品格?

明確:矛盾:大樹與外界環境的衝突;大樹自己內心的矛盾衝突。

樹的品格:無私奉獻、忍辱負重、胸懷豁達

小結:從對這兩部分的學習後,我們可以評定(多媒體顯示)這是一棵通人性、講人情,不見其利己,只見其利他,甚至有某種特殊神性,自久遠的年代以來靜靜地、默默地庇護造福人類的大樹(多媒體顯示)

(四)學習第三部分(現時的大樹)(9—11段)(多媒體顯示)

提問:這一部分寫了有關那樹的多少件事?樹最終有什麼樣的結局?

明確:四件:醉漢駕車出事;電鋸鋸倒樹身;清道婦講述螞蟻國的故事 ;挖樹根,平路面 。結局:慘遭殺戮

小結:(多媒體顯示)早期的大樹——蔭庇造福人類,近期的大樹——遭到人們質疑,現時的大樹——慘遭殺戮。

(過渡語)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然而,人類是地球的主宰,其他所有生物都要為人類讓步,於是在高樓林立,車流洶湧的現代都市裏,那樹成為交通的障礙,交通專家向它發出了死亡通知書。下面請同學們品讀課文,體會藴藏在字裏行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多媒體顯示)

1、請用直線劃出表現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語句,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言) (師:你劃了哪個句子呢?)明確:“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捱過來。” (多媒體顯示)(生齊讀一遍句子)(師:作者用哪些事物來代表人類文明?生:柏油路、高壓線、公寓樓房)(師:你認為哪些詞語寫得好?生:一里一里、一千碼一千碼、一排一排、鋪、架、挨)(師:這些詞語為什麼用得好?)(生:數量詞重疊使用,寫出人類發展之快;)(如:動詞“挨”用得好。寫出公寓樓房整齊而緊密地特點)(師:讀這些詞語時應怎樣讀?)(生:重讀)(生齊讀一遍)(師:那麼大樹的生長速度怎麼樣呢?哪一句可以體現?)(生找出之後,齊讀:“於是那樹,那沉默的樹,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蔭庇的土地,一釐米一釐米地向外。”)(過渡語)文明的發展如此迅猛,那樹是難逃浩劫了,下面請同學們(多媒體顯示)

2、請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工人砍伐那樹的語句,你從中體會到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於是這一天來了??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兩星期後——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他們帶利斧和美製的十字鎬來——跳躍奔騰如巨無霸。” 表現了作者的憤恨之情。

(過渡)在作者的筆下那棵大樹是有靈性的,它預知到自己的結局,它先告知了體內的螞蟻,(多媒體顯示)

3、請你想像一下,螞蟻和那樹告別時,它們會互相傾訴什麼?作者寫螞蟻搬家一事有什麼用意?

(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扮演螞蟻和大樹兩個角色,把離別的對話説出來.)

討論後明確:動物世界都充滿愛心,反襯出人類的無情。表達了作者的憤恨、悲哀之情.

(過渡)這樣一棵高尚而偉大的樹,難道為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就不能與人類和平共處嗎?死亡、消失是它的唯一結局嗎?如果一棵樹木被砍伐了,一片樹林被砍伐了,整個森林被砍伐了,後果如何呢?請看屏幕(多媒體顯示)森林被砍伐後的嚴重後果 。

八、探究主旨:(多媒體顯示)

提問:作者通過那樹的遭遇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明確:(多媒體顯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主旨:(多媒體顯示)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大樹長年造福於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展的利弊、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

九、課堂小結(多媒體顯示) 師生共同總結整篇文章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

十、佈置作業(多媒體顯示)(課後練習三)

標籤:那樹 三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