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5篇

校園3.16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

《月亮與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深入探討了永恆的理想和現實問題:有多少人只是抬頭膽怯地看了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温飽的六便士呢?

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做出的決定,放棄政卷經季人的'工作,去當畫家。有點瘋狂,不可理喻,是眾人眼中背棄家庭的負心漢,當他一直以來靠工作工資養活太太孩子,大家也理所當然享受在其中。一直生存沒有危機感。這種現狀一旦被打破,首先是太太的慌亂,緊張。太太對他的愛好一點都不瞭解,懷疑他是變心和另外一個女人私奔跑了。太太用“聳人聽聞”來説丈夫的不可理喻。

從太太前後的表現,讓“我”發現:人的性格有多麼複雜,平庸與偉大、狠毒與善良、痛恨和喜愛可以共存在一個人身上。

太太最後也重新籌劃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努力養活自己,還有孩子靠她姐姐的接濟。這種苦難使她變得心胸更狹窄、報復心更強。她和所有循規蹈矩的女人一樣,完全相信只有依靠別人生活才是真正體面。

斯特里克蘭德在巴黎窮困潦倒,飢不擇食享受着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畫也賣不出去一張。這種苦難得生活下,他也一直沒有放棄藝術創作。

迪爾柯·斯特羅伊夫是一個滑稽、蹩腳的畫家,可他很能賺錢,又為人大方,性格軟弱、善良。被別人傷害。對“我”熱情豪邁。不會拒絕別人借錢。

我想説雖然抬頭看到了美麗的月亮,我還得低頭去尋找地上的六便士。錢會讓我的物質生活更加有保障。現實會很殘酷,我害怕在理想生活中更加奄奄一息。我年輕時也嘗試着追逐“月亮”,但“月亮”太遙遠,永遠到達不了。只能偶爾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生存的六便士。錢可以讓我快樂,美里的“月亮”讓我上進。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2

看這本書的前半段,一直很不理解斯朱蘭拋棄家庭,不是説不理解他拋棄安逸的環境追求自己的內心,而是不理解他對和自己朝夕相處甚至有血緣關係的人可以拋下責任置之不理。不理解他一面享受着別人的關懷,一面對這關懷無所動容反而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

到後來,看到那段關於有人生來就生錯了位置的描述,竟覺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了。當內心迸發出最原始的力量時,不是人自身不想去多多關注和熱愛週遭事物,而是這周遭本就從未走進自己的內心,而那力量卻一直叫囂着要擺脱現狀所有的桎梏。

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去評判別人的人生與追求,因為你所謂成功幸福的.標準不過是建構在自己的價值體系之上的。

所渴望的,所極力想要爭取的,所認為是世間唯一珠寶的,也許在另一個人看來不過是街邊的石子微不足道反而還會嫌它硌腳。所以,在去批評他人不求上進時,有沒有先思考過自己內心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想我想要的不過是有人愛有書讀有字寫,也許在你看來最為俗氣,但在我這裏若永久達到這三樣就會很滿足,就會感到不虛此行了。

書中還有讓我不理解的是作者關於對女性的一些看法,但這得等我瞭解作者以及看過作者其他書之後再來進行整合。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3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沉悶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擁有可愛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雙兒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感到穩定的生活狀態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給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內容為:房子裏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會在家裏迎接你和孩子們了,下定決心和你分開過,此刻我人已經到了巴黎。

但沒有説明詳細的離開原因,妻子和家裏的親戚都在猜測,斯特里克蘭到底是為什麼離開在大多數人看來穩定的生活狀態,隻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絕大多數的猜測都是“女人”,因為愛上了一個女人跑到巴黎,拋妻棄子;而作者“我”則是受斯特里克蘭夫人之託,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蘭到底是什麼情況,當“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蘭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裏,內心難以相信,而他在那裏開啟了自己畫畫的天地,在追逐畫畫夢想的過程中,經歷了物質上的匱乏,病痛的折磨,有兩段婚外情,最後死在了一個小島上,但他的畫作在他死後卻讓人們一擲千金,“我”由最開始的不能理解到見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由此成為整個故事的講述者。

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多麼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來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繪畫夢想,這裏的夢想的確不是大眾傳播出來的`價值觀中的夢想,不是藍領白領之上的那個金領,不是獵人給麻雀設的圈套裏的那點兒米粒,感覺像是和現實背道而馳,大多數本本分分過日子的人應該都無法認可克里斯特蘭的這一決定,作為一個女人,如果將我放在斯克裏特蘭太太的角度我應該也是無法接受的!現實中大多數女子都是想擁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份穩定的生活狀態,其實寫到這裏我的思想是很糾結的,同樣身為女子,但相比較年代的不同,與時俱進下教育文化對個人心靈思想的滋養有了以下的內容。

摘錄了本書第四十一章的內容和我的個人感想:

當一個女人愛你的時候,直到她佔有了你的靈魂才能心滿意足。因為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佔有和統治,她就不會甘心。她的思想狹隘,所以對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惡痛絕,滿腦子都是物質的東西,對男人的理想充滿妒忌。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高處徜徉,她卻尋求用收支賬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還記得我妻子嗎?我看出布蘭奇一點一點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倆,帶着無限的耐心,她準備誘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來直至和她一樣的水平,她對我什麼也不關心,只想讓我成為她的獵物。她願意為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個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讓我一個人待着。

從斯特里克蘭留下字條給他的老婆孩子後,到獨自一人來到巴黎追尋自己畫畫的夢想,“我”一路看着這些事情的發生,最開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蘭後面對待斯特羅伊夫的種種不屑一顧、冷漠、不知感恩,並且因為斯特里克蘭的原因導致布蘭奇死亡,“我”氣憤,不想理斯特里克蘭,而這段摘錄恰恰把斯特里克蘭內心的想法寫出來了,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樣一段文字,不免反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毛姆寫出這樣一個人也是為了把這一類男性的思維表達給大眾吧!也讓作為女性我會反思,如果我作為當事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會促使自己怎麼樣行動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致是這樣子的“好的愛情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樣子,愛不是負擔,要折斷你的翅膀,真正愛你的人會希望看到你展翅飛翔的模樣”。

文中的小女人思想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過通過閲讀,我們反省自身,讓一本本知識的積累幫助我們跳出小女人思想,因為關注自身的成長,會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所以愛不是佔有,我不需要去想着如何才能佔有一個男人的靈魂,因為那樣反而會失去我自己的靈魂。

小説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可以給與我們釋放現實,實現理想的空間,也許在我們有代入感的去看一本小説時那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也實現了片刻,跳出這本書,迴歸生活,還是相信大多數男人都是有擔當和責任的,斯特里克蘭也並非是沒有這些,只是他更服從宿命,夢想擊中了他,就像他説的,“我跟你説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裏,那麼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着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在讀後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如同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的皎潔則象徵着理想與崇高,所以本篇讀後感對這一部分沒有進行過多的表達,加入了自己從愛情中女性看待理想的角度。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4

理想與現實並不是月亮與六便士的關係:理想不是飄渺的,一生作畫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實現了的現實。只有當一個以作畫為理想的人坐在證卷交易所,一個以商業成功為理想的人身處世外桃源,才有“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這一説。因此,理想對應的不是“現實”(因為有的人的“現實”就是實現了理想),理想對應的是“不理想”。假如“理想”對應的是“現實”,就很容易產生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誤會,把理想一味地理解成崇高偉大的月亮,把現實一味地理解成卑微渺小的六便士。所謂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的田野”的誤會就是這麼來的。理想並不直接等於崇高,有的人的月亮很苟且,有的人的便士很田野。有的人的'月亮就是有的人的便士,有的人的便士就是有的人的月亮。——“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我們可以看出“理想”在全書中的比重,其實並不足以全盤佔據書名。並且,“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襯托“兩便士的關係”這一要旨,因為查爾斯與亞拉伯罕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首要的阻力都來自外界“兩便士”的人際關係,而他們都掙脱了這種束縛,達到了自我意識的解放。還有布魯諾船長,也是由於破產,“不願意在原先很受尊重的地方過着揭不開鍋的日子”,於是與妻子隱居到一處荒涼的海島,辛勤工作,將海島變成了宜人舒適的花園。“島上的生活幾乎與世隔絕,但我們在那裏過得很幸福。世上很少有人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公允地説,“理想”的奏鳴曲在小説的後半部分(三十九章打破了禁錮他的桎梏,發現了新的靈魂)進入了高潮,偉大如查爾斯的理想主義者,早已掙脱了“兩便士”的關係,達到了自我意識的解放(普通的理想主義者只是到達了這一步),而進一步探求理想的終極境界。查爾斯的晚期人生,理想主義的光輝到達了巔峯。從這一點來看,“理想”這一要旨的地位也是不可抹滅的。因此,書名為《月亮與兩便士》似乎更準確些。

親愛的讀者,你認為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5

毛姆在小説中深入探討了生活與藝術兩者的矛盾與相互作用。小説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與西方許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説。

“毛姆以高更為靈感所寫的小説《月亮與六便士》,毫無疑問杜撰超過事實。”“在接下來的十年裏,高更認為他最終能夠享受成功的果實,讓一家人團圓。”對比小説與現實可以發現,高更對繪畫的追求有其因果關係與過程發展,而思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則非常突兀與過於激烈,再加上作者利用虛構的情節與敍事手段上的技巧,就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與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純粹意義上的藝術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現實的邏輯,對於讀者來説更是不可理解。其實這裏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可以説明毛姆如此寫作的目的。即毛姆自我慾望的虛擬滿足。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説,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説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6

讀這本書搞笑的是,你會對主人公克蘭德哭笑不得,既愛又恨。他是個不懂人情世故,不近人情,不在乎他人看法,不在乎與畫畫無關的一切事物的人。愛他,是因為他的所做所為都為了他的夢想,我無力總結他的一生是怎樣為了畫畫做出怎樣的犧牲。用克蘭德的話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而如今有多少個能像他這樣為夢想不顧一切呢。恨他,是因為他犧牲一切,包括他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克蘭德的情況下,一個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是個了不起的畫家,還經常借錢給他,幫助他。在他身無分文、邋里邋遢,病的.幾乎要死的時候把他帶到自己家裏,親自貼身服侍他到病癒,沒有一句感謝,還佔用了人家的畫室,拐了人家妻子,畫家只好獨自離家出走。三個月後,突然間,畫家的妻子自殺了,而他什麼表示都沒有,像是沒發生過一樣。只留下了這個可憐女人的畫。他還明説,他根本不愛她,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不得不説毛姆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以第一人稱“我”為線索,很多時候都在自言自語的對話,但是夾雜着各種心理學的細緻描寫,非常有趣。挺簡單無聊的事情也被他描述得好像很有內容。剛開始讀着枯燥,提不起什麼興趣,突然一個大轉折讓你愛不釋手。(我表達能力實在太有限了,此刻感覺自己就像毛姆所描述的克蘭德一樣,想極力地表達自己,卻揮手舞腳地都説不出一些完整的句子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7

這本書真的太難讀了!原因有二。

一是作者毛姆本身的問題。本書頭幾章都十分的枯燥乏味,先介紹“我”的背景和一些心理活動,幾乎都在抒情,看着每段話都很有深意,但我看着很像大段大段的廢話,直到書讀到一半,高更出場了才有點劇情。高潮很有意思,斯特羅夫好心接病重的斯特里克蘭回家照顧,幫助他度過鬼門關,結果他的妻子斯特羅夫太太決定拋棄丈夫跟着斯特里克蘭過流離顛沛的生活,最後因困不住斯特里克蘭的心而自殺。

二是翻譯者李繼宏的問題。我讀的版本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典藏版,李繼宏翻譯。他最著名的譯本有小王子,還翻譯了動物莊園和老人與海等經典著作。當我發現我買的動物莊園是弘豐翻譯而不是他的時候,頗鬆了口氣。

因為他這人有個“賣弄學問”的毛病,也不是説不好,畢竟通過他翻譯的這本書,我接觸了國中學文言文階段才會出現詞語,好幾個都要查詞典理解句子呢,真真讓我漲見識,可不是厲害嗎。

賣弄學識當然不是他的問題,是我文化程度不夠才認為他賣弄。可以問題在於,一本外文翻譯,大部分是英譯腔,突然冒出幾句現代漢語都很少用到的詞句,實在是怪異,讓我頻頻齣戲。

這讓我看得有些生氣。在原作者對高更這類藝術家追隨美的敍述中,字裏行間還浮現了這名譯者賣弄文字的洋洋自得,實在不喜。不過倒是增添了在枯燥的閲讀中的趣味。時不時出現一個看不懂的詞語,可不是有趣嘛……空口無憑,舉個比方,打個例子吧。尤其在小説結尾翻譯的一句,更是讓我想作嘔。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脱不了國法的懲處。

我覺得原作的表達可能是,誰都逃不過上帝/神的制裁,或者,壞人都會下地獄嘞。因為全文誰提到過相信法律啦?天道是中國道家思想吧,太格格不入了!

有機會去一定要去圖書館借他別的翻譯看看,全方位地批評他!OK,抱怨説在前面,接下來該是讀書筆記的常規操作—點明主旨,表達感受。讀書筆記這本小説的主旨應該比較清晰,通過小説還原毛姆所瞭解的高更這類藝術家追求的“美”,讚揚他們放棄六便士的舒適而去追求月亮的高大人格。文中有大部分模糊的“多餘情節”,比如前文通過斯特里克蘭的妻子引入他描寫了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文章後面描述高更去荒島生活最終慘死也是根據許多人零零碎碎的描述。

或許這是毛姆聽説的高更真實的人生經歷,也或許是他認為通過多個人模糊的表達能讓男主人公這個人物更真實。

“生活在讓你感到舒適的環境裏。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

至於讀後感想嘛,也沒有很深刻,全文似乎在聊些歐式的“大男子主義”。他們尊敬女性,女性也早已開始強調獨立,可是文中主要出現的三個女人—斯特里克蘭的妻子,被他拐跑到斯特羅夫太太,和最後小島上深愛他照顧起居併為他生兒育女的土著女孩。她們的形象都很扁平,不外乎愛慕虛榮(前者),深愛斯特里克蘭(後二者),和操勞度日。

我不能理解這些女人,相反,我能稍微理解充滿理想拋棄一切的人生追求,雖然我做不到,但是對這類人充滿敬意!其次,佔文墨較多的人還有斯特羅夫,一個同樣對藝術有着至高追求的人。他是斯特里克蘭的反面,他能懂藝術,能懂斯特里克蘭,但是他流於平庸,最終在太太死後也迴歸平淡的生活了。

高更等人如此高尚的人格和人生追求我很難完全理解,因為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才是我等俗人的人生追求—間歇性躊躇滿志,持久性好吃等死。

根據毛姆生平,感覺,男人敬佩一個男人,與情愛慾念無關,是五體投地仰望的那種敬仰。作者:蠢狗頭頂一朵花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8

我已經在很早之前就想閲讀毛姆的這本書了,但一直被其他事情耽擱了。最近,我終於讀完了這本書,內心受到了莫大的震撼,隨之而來的是內心的澄淨與平靜。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書名本就深深吸引着我,“月光”意指何物,“六便士”又是何意?直到我瞭解了書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人生故事之後,我才解開了這個謎團。

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是一個頗有成就的英國證券紀紀人,但是人到中年,卻突然拋家棄子,前往其他國度追尋自己的“繪畫夢”。中途在巴黎還因為自己對繪畫的執着與對外界的漠視而破壞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儘管並不是他的本意。當我讀到這時,我其實是對思特里克蘭德抱有偏見的態度的,我無法理解他為何能夠如此心安理得地拋棄妻子與孩子,訣別安樂、幸福的生活,反而追求貧苦、潦倒的流浪生活,還能用不近人情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人。後來,在他選擇到一個叫“塔西提島”跟土著人一起生活直至死亡的時候,我才真正走入到他的世界。

原來他一直追求的是靈魂自由的境界——這是生活的終極奧祕。然而當他選擇了與常人不同的生活的時候,他註定走上一條充滿考驗、佈滿泥潭的“不歸路”。旁人的猜疑、誤解、諷刺與偏見是對堅定理想的考驗,人性中固有的慾望與對愛情的渴求是對初心不染的考驗,生活的貧窮與窘困則是隨時可能湮沒理想的泥潭……然而諸多的不幸都未曾動搖過思特里克蘭德對探求生命價值與意義的信念。當他已經身染瘧疾,全身痛癢無比時,他仍然堅守一間簡陋的木屋,在四壁連同天花板與地板上繪畫着自己心中的“伊甸園”。在雙目失明甚至死亡之前,他繪着的畫毫無疑問是注入了他對生命與這個世界全部的理解,他終於看見了自己的靈魂在原始的天地間自由地歌舞着,也便死而無憾了。

可是最令我大受震撼的是,思特里克蘭德竟然在臨終時囑咐伴侶將自己的心血全都付之一炬!這樣一件藝術界偉大的瑰寶隨着一把熊熊大火化為灰燼,愛藝術的人都會感到萬分遺憾。可我轉念一想,站在這個天才的角度來講,他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死而無憾,何況從一開始,他創作的'目的就不是為了給旁人看的。最偉大的藝術從來不是為了流傳千古而創作的,只是為了淋漓盡致地表達內心對美的純粹的愛。

書名的“謎底”由此顯而易見了。“月亮”是精神的充盈,而“六便士”則是物質的滿足。對比生活中追名逐利的常人,又如何能理解這樣一個只要“月亮”,摒棄“六便士”的人呢?“在滿是六便士的地上,你抬頭看見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你又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9

什麼是理想?什麼是現實?什麼又是成功?其實這些沒有人能夠告訴你,經歷不同、三觀不同、一切都需要自己不斷成長才能慢慢發現。然而成長也不一定能夠讓你完全明白這三者之間的聯繫,甚至無法探究這些到底有什麼意義。沒錯,這個社會是浮躁的。太多誘惑讓無數人掉入無底洞,現實生活中,夢想不值一提。

那麼成功又是什麼?

有人説成功就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家庭美滿,兒女成雙。

有人説成功就是家庭事業雙豐收,在別人眼裏是個成功人士。

包括我在內,我們都希望成為別人嘴中優秀的成功人士。説俗一些,我們都希望自己有花不完的錢,有一肚子的筆墨還有好看的皮囊和受人歡迎的性格,在人羣中永遠是閃閃發光的那個。

可這就是成功嗎?

閲讀之初,我嘲笑斯特里克蘭的無知和莽撞。我管它叫“身在福中不知福”,明明有這麼舒適的生活,衣食無憂,為何非要放棄原本的舒適圈去過一種自己從未嘗試的生活,而且僅僅是心中的夢想。

在讀的過程中,我被他的信念折服。他從未後悔自己選擇的路,即使每天過着吃不飽穿不暖,身無分文的生活,可他是快樂的。曾經,他作為一位丈夫,一位父親,一位證券經紀人,他的生活是乏味平淡、毫無波瀾的,也從未體會過快樂與輕鬆。有人説斯特里克蘭殘忍,沒有人情味。的確,他是個沒有人情味的男人,即使眾多人罵他,可我依舊欽佩他的個性。可説他殘忍我不認同。我認為折斷一個有夢想的人的翅膀,才叫殘忍。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夢想是因為世俗眼光而慢慢丟失。有多少人硬生生放棄自己喜歡的,只因社會的面貌,做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我愛斯特里克蘭,因為他骨子裏的那份桀驁不馴和與生俱來的'個性。他只專注於自己的畫畫事業,畫畫就是他的精神食糧,哪怕餓到皮包骨,只要有顏料和畫筆,他就能滿血復活。現實的物質對他來講就是垃圾一樣的存在,這隻能證明,他的靈魂服務於精神,無人能及他的高度。

斯特里克蘭這個人物被毛姆刻畫的栩栩如生,他的原型即是畫家高更。但在毛姆的文字中,我彷彿看到了高更一生追求的理想。在現實中,我們真的很難看到一個為夢想奮不顧身的人。

斯特里克蘭就是所有人心中隱藏的自己,他的瀟灑、粗俗、堅持、不顧一切、不顧世俗的閒言碎語、冷眼相看,只想去守護自己的夢想。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無法到達的地方,所以有這樣的人出現,我們就會贊同,甚至是崇拜。

有的人終其一生追隨六便士,卻丟下遠方的月亮。

有的人只抬頭望明亮月光,卻沒有注意腳下的六便士。

有人説“只有有了經濟基礎才能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這裏我想引用毛姆在文章中説的一段話,也是我整本書中最喜歡的一段:“我認為,一個人因為看到另一種生活更有意義,只經過片刻思索就拋棄大好前程,這才需要足夠的個性。勇敢走出這一步,絕不後悔,這才真有個性”

所以,理想並非會被現實阻礙,而是哪種生活方式更有意義。即使一無所有,但只要有堅定的信仰,一生如斯特里克蘭般忠誠於一件事情,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有個性,真正能夠為了夢想捨身,為藝術獻身。

掙更多的錢,嫁給一個多麼優秀的男人或娶到多麼賢惠美麗的女人,在別人眼裏是個成功人士,這些就是所謂的成功嗎?

我不認同。真正的成功,在我看來,就是忠於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忠於自己。

而生活就是將全身心投入到這一件事情中,過着自己完全喜愛的生活。

終其一生,從表層來講是信仰。但反過來講,終其一生,是種少之又少的魅力。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

大學時看職場節目《非你莫屬》,咖啡之翼的老總尹峯提到了毛姆作品裏的一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我一下被這富有詩意的句子吸引了。假期裏再讀《月亮與六便士》,才發現書裏的內容瑣碎多於詩意,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一生也不是詩意的一生。

思特里克蘭德是倫敦的證券經紀人,工作穩定,生活富足,妻子温柔賢惠,善於社交,估計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就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但思特里克蘭德卻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去巴黎追求繪畫理想,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在南太平洋某一小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最後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將生命獻給自己熱愛的繪畫事業。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月亮與六便士》

有人認為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也有人覺得思特里克蘭德的性格更像荷蘭印象派畫家梵高。在我看來,思特里克蘭德不是一個好丈夫,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也不是值得信賴的朋友,甚至已經喪失了道德底線,家庭、世俗、道德、友情……他什麼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的理想,他是個自私的人。但又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理想拋棄一切,窮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他不被世俗羈絆,不受家庭束縛,不禁錮自己的慾望,活得灑脱自然,他是敢於追求真正理想的勇士。人與人的追求不同,價值觀不同,我們也有夢想,卻沒有思特里克蘭德的勇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判他人的選擇,也不能妄圖去改造別人,而應該從不同的人身上受到啟發,綜合他人的觀點與行為來規劃自己的人生路線。別人的路儘管借鑑,自己的路還要腳踏實地自己走。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

這句話想必很多人印象深刻,是朋友和作者開玩笑時所説的,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通用貨幣的最小單位,代表了目前所處的現實情況,而月亮則代表美好的理想。

關於理想與現實,向來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是不得不辯證看待的,在這裏僅就本書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滿地都是六便士,但只有思特里克蘭德抬頭,看到並追向月亮,實現了自己一生的夢想,這確實是現實生活中追尋理想併成功的少數人。而屈服於生活,一生都低頭苦苦尋找六便士才是大多數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選擇安逸的生活也不可恥。正如書中所説:“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我們的生活很單純、很簡樸。我們並不野心勃勃,如果説我們也有驕傲的話,那是因為在想到通過雙手獲得的勞動成果時的驕傲。我們對別人既不嫉妒,更不懷恨。”

在書的最後,思特里克蘭德選擇用火燒掉了他這一生最偉大的傑作,我剛開始不理解,自己用盡一生心血創作的東西怎捨得如此輕易毀掉。但其實換個角度來想,思特里克蘭德這幅畫,或許就是給自己看的,他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所以在那場大火燃起的時候,思特里克蘭德就已經到達了他夢想的彼岸。至於這幅畫有什麼價值,別人能不能看到它藴含的意義,對於思特里克蘭德來説已經不重要了。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失去的一切才有意義。斯特里克蘭已經找到了他的月亮,而我們還在路上。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1

這是一本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書。正如毛姆所説,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錯失了月亮。

主人公在已不年輕的時候,放棄了體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適的家庭,踏上艱辛的學畫作畫之路。從此衣冠楚楚的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境,他離自己的理想就越近,靈感也不斷湧現。當他徹底拋棄自己的肉體的時候,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他最後離開了文明世界,到與世隔絕的塔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失明之前,他在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他逝世前,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付之一炬。

最終,查理斯的畫作出名了,他一輩子潦倒不被理解,沒人欣賞,雖説他不在乎,一輩子追逐月亮,但他死後出名是以實實在在的“六便士”為衡量標準的.。死後畫作的價值連城,原諒了他一生的放蕩不羈與辜負,尤其在斯特里克蘭德太太看着牆上丈夫的複製畫後的自豪,是那樣諷刺與悲哀。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月亮是美好而遙遠,就像人們追尋夢想,不顧一切:六便士象徵世俗,煩瑣的生活,你要的是月亮還是六便士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2

讀了兩遍《月亮和六便士》,對毛姆的這個並不算很長的名作所知還是甚少,姑且聊一聊自己膚淺的看法。

之所以讀毛姆的這篇名作,是因為之前不知在哪裏看到一名篇介紹,略微知道這部小説的主人公的原型是高更,抱着借讀小説了解一些繪畫藝術的功利目的,開始了閲讀這部以前並不太在意的小説。通讀後,發現自己這個功利想法落空了,自己對繪畫的瞭解,並沒有增加些許。或許,這是對我如此功利的一個嘲諷。

從我所涉獵不多的文學作品來看,竊認為小説要不因為情節曲折離奇取勝,要不因其擅長刻畫人物見長,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卻如同一箇中間派,既談不上情節的跌宕起伏,刻畫人物較一些文學作品也無太多過人之處。但是,作為名篇,這部小説的獨特之處,對人性的剖析卻是其極其出彩之處。

一般的人作為一個社會性羣居動物,對周圍人的看法極為在意,哪怕外在的事物,其實對內心並沒有最終的傷害,但是為了獲得社會的認同,人就會屈從外部的影響,最終自己都不瞭解自己,成為浮萍,隨波逐流。無論是在世俗眼光中看來,是平庸的普通人,還是所謂的成功人士,概莫能外。如果硬要説有區別,無外乎浮萍大小不同而已,最終也是流向同一個方向。這點,在斯特里克蘭德太太身上表現的非常鮮明。

當得知她丈夫棄她和孩子而去追求繪畫的夢想時候,她要求作者不要告知外人她丈夫棄她而去的具體原因,對外只稱是丈夫攜情人私奔。這個原因,在外人看來很容易理解,她也能得到其他人的同情和支持。如果外人知道她丈夫是為了追求繪畫夢想而拋棄她,周圍的人肯定難以理解,她肯定也會成為很多人的笑柄。

當斯特里克蘭德死後名聲顯露,她又緊緊抓住自己是名畫家遺孀的頭銜,抓住世俗的功名。如此種種,在作者看來,極為諷刺。但是,站在世俗人的角度,她的做法也格外正常。所謂求仁得仁,世俗人只要表面上的功成名就,且早已把它作為信條,深深地紮根在心底深處,絲毫不能動搖。或許,這不值得推崇,但也無不可。

《月亮和六便士》中借斯特里克蘭德的話,説了很多在現代社會看來對女性不敬的話,對女性做了很多在現在看來有失公允的判斷,女性在看書過程中,心裏難免有些膈應。但是,撇開本書成書的歷史背景,某些説法,在現在看來,仍有普世意義。

女性,深窺其內心,真的感性多過於理性,對待愛情,較男人認真的多,也偏執的多。施略特夫太太對待斯特里克蘭德的感情,就很好的體現了這點。

當施略特夫請求她照顧斯特里克蘭德的時候,她極力反對,就是她女性的潛意識已經意識到,只要她與斯特里克蘭德朝夕相處後,肯定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她的貞潔和良心要求她對得起施略特夫。當施略特夫把斯特里克蘭德接回後,她所擔心的終於成為了事實。她對施略特夫的感情,原本就是建立在很不牢固的基礎上,斯特里克蘭德這個外力一介入,很快就沖毀了這個籬笆扎的'並不深的感情小屋。

遺憾的是,斯特里克蘭德本身都掌控不了的極端人性摧毀了她,女性對感情的偏執也摧毀了她,讓她走上了不歸路。其實細究起來,施略特夫太太對斯特里克蘭德的感情,可能也不算愛情。然而,這肯定不是作者在本書中着重強調的,我也不敢囉嗦太多。

即便施略特夫太太的結尾讓人傷感,仍需説明女性是這個世界上最堅韌的動物,或許只有斯特里克蘭德這樣被心中慾望牢牢掌控已忘卻人情倫理的男人才能與之匹敵。當斯特里克蘭德拋妻棄子後,斯特里克蘭德太太馬上自謀生計。斯特里克蘭德太太或許虛榮,或許有點市儈,但女性的堅韌卻從未拋棄她。同樣,施略特夫太太走上不歸路是個悲劇,卻也可以看作女性堅韌的表現,幻想破滅了,她可以付出生命,這份決絕,這份悲壯,不也是女性堅韌的一種表現嗎?愛塔不也是如此嗎,即便斯特里克蘭德深染重疾,她不離不棄,堅決執行斯特里克蘭德的遺願,其忠貞也着實讓人動容。

通篇看來,作者探究最多的還是藝術家的人性。斯特里克蘭德在拋妻棄子之前,對人際交往雖然不是很擅長,但是至少場面上稍微應付得過去。但是當他棄家出走後,他彷彿成為了一個天外來客,人情倫理對他不起一絲作用。他可以捨棄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拋妻棄子。他在得到施略特夫的幫助後,接受了施略特夫太太的棄夫跟隨,完全就是忘恩負義的行為。他的身上有太多矛盾,或許正如書中其他人所言,作為一個天才,他也揹負了太多負擔。

他的慾望控制了他,讓他離經叛道,做出了很多在世俗看來絕不能接受的舉動。他控制不了自己,他也在苦苦掙扎,細思之後,這也成為作者同情他的理由。但或許就是這諸多矛盾,是一個天才所必須揹負的,上天在給予他一個東西的時候,必然要拿走另外一個東西。

其實上天是公平的,對待天才如此,對待我們平凡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如此,天才雖然有不少為世人所不容,但世人應該寬宥他們,正因為他們的揹負,才留給我們非常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東西,突破了我們普通人的天花板,某些方面,讓我們的文明前進了一大步。所以,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感謝天才的揹負和付出。

除了以上人性的剖析,對女性的解讀,此書最着重的應該就是人應該怎樣度過這一生的靈魂拷問了。為了追求繪畫的夢想,斯特里克蘭德會在不惑之年,不顧世俗眼光,拋妻棄子,從頭開始。亞伯拉罕放棄唾手可得的光明前程,成為一個檢疫師,如此等等,無不體現了作者對人應該如何度過一生的詰問。或許借用《明朝的那些事兒》中的一句話可以説明這一問題,“以自己的方式,度過這一生。”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3

小時候以為,人長大了之後就會開始談夢想。後來長大了才發現人更多的是懷念年幼時的敢想敢做。我以為,人只有在青春期才會迷惘,是因為後來大家都找到了夢想,慢慢才發現是大家都習慣了生活。

理所應當地,每個心裏裝着夢想的人都會被迫害。真不怪我們,在我們看來,夢想就是白日夢。

人總要吃飯。用勞動來交換糧食比直接生產糧食更輕鬆一點,這樣我們可以省下時間來做喜歡的事情。為了省下更多時間,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去熟練技能。於是我們就陷入了這種怪圈之中。幸好啊,我們還能夠繁衍後代,延續我們做不完的事情,然後投入時間不斷糾正他們往既定方向前進。生活可能就是這樣吧。只吃飯不幹活的.人是非常無恥的。

我討厭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他太過於冷酷無情,他傷害了那麼多愛着他的人。

書中的男主角是以保羅。高更為原型的,而保羅。高更比男主角的生平看上去有了很多人情味。

所以一切都是作者的構想,斯特里克蘭只是一個純粹的夢想化身。也好,世界上從來沒有過這麼薄情的一個人。

一個心懷夢想的人也許會名垂青史,也許不會;但必定不會被大多數人所理解。這大概就是人類社會最大的幸慶和悲哀吧。

“雖萬千人,吾往矣”“十年一覺揚州夢,不負青樓薄倖名”“忍把功名,換了淺斟輕唱”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4

《文學回憶錄》裏,木心先生多次提到,任何偉大的藝術家生前一定對自己有着清醒的認識,有些人憋住了沒説,有些人沒憋住説出來了。思特里可蘭德憋住了,無論是在巴黎某個骯髒小巷的某個陰暗樓閣裏,,還是在塔希提島的美麗叢林裏,他都只是默默的,艱苦的創作着,畫着那些在當時幾乎不被人理解的畫。讚賞和嘲笑於他而言,毫無意義,他在別看不見的時空裏,精神備受煎熬,只為尋找到某種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當他的畫筆在紙上盡情飛舞,顏料肆意潑灑時,我想他不會不知道他將流芳百世。但我更清楚的知道,高傲冷漠如他,又豈會在意這些虛名,他所追求的唯有他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為此他可以拋棄妻子,可以忘恩負義。在他的藝術面前,所有道德上的罪惡對他似乎不過雲淡風清,你儘可以説他自私自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極端自私的人,卻毫不憐惜自己的肉體,物質生活的優裕對他沒有任何吸引力,肉體僅僅是他用來創作的工具罷了。從這點來看,思特里可蘭德既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同時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

步入中年,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享受生活,好不愜意。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都是絕大多數中年人的生活寫照。人活到了這個年齡,大都已沒了激情,曾經的夢想被安逸的生活埋葬,詩和遠方成了一個遙遠的傳説。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們有顆不羈的心,平靜安穩的生活對思特里克蘭德而言是羅網,是束縛,年少時的夢想在一個最不可能的年紀重新煥發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個看不見的魔鬼死死的扼住了他的喉嚨,唯有藝術,才能使他解脱。或許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藝術的,或早或晚,遲早要為藝術吃盡苦頭。留下了一封信後,他離開了倫敦温暖舒適的家,獨自前往巴黎,並表明再也不會回家了。拋妻棄子,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就是受萬夫所指也不為過。我不懂藝術,我也不明白追求藝術為什麼要離開舒適的家庭。但我同情他,敬佩他,他的前半生一直都是為別人而活,後半生為自己而活無可厚非。思特里克蘭德是冷酷的.藝術家,如果家庭對的他的藝術只是牢籠,那就要毫不留情的捨棄。

我佩服思特里克蘭德追求藝術的勇氣,為了藝術而對肉體的痛苦不屑一顧也令我動容。可是他對施特略夫——一個十足的老好人——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義憤填膺。施特略夫,一個蹩腳的畫家,卻對藝術有着超乎尋常的鑑賞力。他是最早意識到思的偉大的人,可以算是思的知己了。他不遺餘力的幫助思,甚至將思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可回報他的,卻是思惡意的嘲諷,甚至連自己的老婆都和思私通。儘管絕望,憤怒,但對偉大藝術的敬仰最終使他原諒了思——雖然思並不在乎他的想法。思特里可蘭德是偉大的藝術家,可恥的小人:施特略夫是平庸的畫家,高尚的巨人。思對藝術的執着令人敬佩,但他不應該毀掉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尤其還是一個曾無條件幫助過他的人。偉大的藝術並不意味着偉大的人格,人格的高尚與否似乎向來與學識無關,人性的複雜可見一斑。

思特里克蘭德的餘生是在美麗的塔希提島上度過的。他與當地的一個女孩結婚,住在遠離人煙的叢林裏,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與在倫敦不同的是,他不需要為養活整個家庭而奔波忙碌,,他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創作即可。這場婚姻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畫畫以及滿足偶爾的情慾。在生命的最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恰當的方式將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表現出來了,長久以來折磨着他的魔鬼終於離開了,他解脱了,帶着釋然和滿足長辭於世。臨終前囑託妻子務必要燒掉那副最後的傑作,其中未嘗沒有對這世界的漠視和譏諷。他所追求的已然得到,至於後世的推崇或批評,思特里克蘭德一定會説。

這世上總是有兩類人,一類為理想,為心中的那輪明月而奮鬥,一類為物質,為那六便士而奮鬥。可是啊,讓高尚的儘管高尚,庸俗的儘管庸俗,不要嘲諷更不要傷害。

l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5

小説一開始,本書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便以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事業出場。他相貌平平沒有大起大落,日復一日勤勤懇懇地養家餬口,彷彿與其他男子一般默默無聞,不起眼。

然而有一天,這樣的一個“常人”卻突然下定決心,拋棄他的家庭與事業,到巴黎一個陰暗的角落去學畫畫。有人會問,為何在家裏當畫家不可,思特里克蘭德要放棄身邊的一切呢?這便是主人公與眾不同的強烈性格的體現,當“我”質他人到中年,為何還要去學畫畫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彷彿他正與自己內心的一種強大的意志作鬥爭,違背它,便渾身難受。這也許能解釋他要把全身心投入到畫畫中而不顧所有的原因。

讀到這,我就想到了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先生,他説過: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他內心所向往的是自然田園帶給的寧靜,而不是官場喧囂帶給他的名利。他選擇歸隱,不是矯揉造作的表現,而是出於對精神世界自由的追求。

思特里克蘭德先生作畫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成名嗎,從他的話語和表現,完全看出他為了追求夢想,敢於放棄世間一切名利。難道他期待身邊的人對他的讚揚嗎?不,他對此都不屑一顧。他畫畫純粹是為了畫畫,即使所有人都一起鄙視他,都無法阻攔他對藝術的熱情,他甚至不求有人欣賞過他的作品。在他的眼裏,沒一個人對畫畫有像他那樣獨到的理解。

本書的書名“月亮與六便士”看似沒有一點關係,其實不然。月亮代表精神世界,而作為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六便士則代表現實世界。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精神世界自然就是作畫,而其他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像六便士一般微不足道。不論在衣食住行,他都不講究舒適,有温暖柔軟的扶手靠背椅他不做,偏要坐老舊的硬板凳。這是他的刻意而為而體現自己堅毅刻苦的優良品德嗎,當然不是,一個把旁人的冷嘲熱諷都不當一回事的人是不會幹出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事的,他是真心認為現實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舒適是無關緊要的。人世間的.感情對他來説則更無足輕重,別人對他的感恩與愛,他一笑而過,甚至用的是嘲笑,對別人在困難時給予他的恩惠,也一句感謝的話語都沒有,好似幫助他是對方的職責,不伸出援助之手對方就會於心不忍。若是有人憎恨討厭他,他就更不在意了。總而言之,別人的感情就像微風吹過他堅如磐石的心上,絲毫打動不了他。唯一能沁入他心房,使他為之奮鬥的除畫畫外再無他物。

所以,毛姆寫本書的用意真的是讓所有人都應該仰頭看月亮,而不是低頭撿六便士嗎?也許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都能代來快樂。只要遵循自己的內心,不管是選擇抬頭仰望皎潔的月亮,還是為六便士而奮鬥,都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