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5篇

校園1.7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5篇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

“哲人有他們的烏托邦,畫家有自己的理想國。思特里克蘭德一無所有,除了他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改編自著名畫家高更的經歷,講述了一個四十多歲的證券經紀人,遵從內心聲音,為了追求理想而拋妻棄子的故事。月亮象徵着理想,而六便士則代表現實。單看故事介紹,這是一個情節俗套落人下乘的狗血勵志成功學故事。而他開頭接近三分之一的宂長背景介紹更是一度勸退我。

但此書其實和傳統的勵志文學大不相同。它的主人公是一名三觀極度敗壞的人,為了夢想拋棄沒有經濟來源的妻子與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毫無道德觀念,搶走恩人的妻子甚至害死她。作者也毫不掩飾對主角思特里克蘭德的厭惡,借旁觀者之口袒露他對倫理道德的冷漠、他的混蛋與噁心。而矛盾的是,作者也熱情地描述出思特里克蘭德被夢想控制着的,不顧一切的瘋狂炙熱。正是作者如此矛盾的筆觸,塑造了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天才畫家形象。

初讀本書,我幾度想過放棄。思特里克蘭德着實令人反感至極。可讀到後面,對他的心態又不由得演變為同情。思特里克蘭德的原話是:“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不管他遊得好不好,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這不禁令人思考天才到底是幸運抑或不幸。儘管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説《地獄變》中就有提及。眾人眼中的天才往往伴隨着潦倒,孤僻,不被世人理解。但他們異於常人的天賦也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才心中波瀾壯闊雲海翻湧的情感或許難以被作家的拙筆描繪出十分之一,但毛姆筆下這一句我反反覆覆讀過很多遍,似乎得以管中窺豹瞅見一點隱約的輪廓。單從理智方面考慮,思特里克蘭德似乎並不想燃燒自我全情投入於藝術之中。但情感燒灼着他身不由己,只能憑藉求生本能去畫畫。儘管在畫畫過程中思特里克蘭德也是快樂的,可他終究是被迫的,他的人生別無選擇。

但《月亮與六便士》講述的遠不止這些。很有意思的一點在於,思特里克蘭德一輩子窮困潦倒,挖心掏肺畫出的作品一副都沒有賣出過,甚至受盡同行與外行的嘲笑,欣賞他的人寥寥無幾,能懂他內心世界的卻沒有一個。最後他毫無尊嚴地死在一個無名島上,死前瘋狂畫了一屋子的畫全部付之一炬。思特里克蘭德一生沒有嚐到任何天賦所帶來的名與利,但他受盡了天賦賜予他的苦痛。書的結尾,思特里克蘭德還是聲名遠揚,僅剩的幾幅畫被炒出天價。但我看來就落了下乘。我希望思特里克蘭德從未知名過,畫筆給予他的從來只有只有他繪畫時的快樂。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2

《月亮與六個便士》英國小説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説。他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為原型塑造的人物。

這篇小説是毛姆在遊經塔希提島後,回到歐洲寫成的。他用旁觀人和經歷人的角度,刻畫了神祕畫家斯特里克蘭德的傳奇色彩的一生。

斯特里克蘭德去世後,人們都對這名畫家的傳奇的一生,充滿了好奇。他的作品讓人心湖漣漪,他的作品中透着情色和悲切之美,如同永恆的祭品,將他那神祕的靈魂呈現出來。崇拜者對他的頌揚,批評者對他嗤之以鼻都反覆無常。

即使在他微不足道的作品中也能讓人看到那怪異,備受煎熬和複雜的個性。那種探索藝術家的神祕跟迷偵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對他的生活和性格好奇不已。

有一位讓人敬仰的畫家,對斯特克蘭德的畫進行了詳盡的討論。他優美的文風堪稱典範。著名的評論家,莫里斯.於雷概括了斯特里克蘭德的生平,他吊足好事者的胃口。他對藝術的熱愛從不摻雜個人情感,這麼做的目的是喚起有識之士去關注這位前無古人的天才畫家。

然而那些過去真正和斯特克蘭德相交過的人,並不認同他,他們所認識的那個天才畫家不過是一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

時間,人們對發生在這位出類拔萃的畫家身上的奇聞逸事,充滿了好奇,有關他的回憶,文章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法國和美國的雜誌上。這更讓斯特里克蘭聲明遠播,吊足了公眾的胃口。

斯特克蘭德的兒子寫下父親的傳記,他説,人們對父親的後半生誤解頗多,他要清掃一些喧囂和誤解。他把斯特里克蘭德描述成了一個體貼,慈祥,性格善良,作風正派的形象。然而,崇拜者對此很失望,頗有微詞。在崇拜者心中,斯特克蘭德之所以聲名鵲起,大抵是接受了他的傳説。或者是人們對他性格的厭惡,或者是對他突然離開温暖舒適的生活的同情。人們對他的傳奇故事偏愛有加。對他兒子剛剛出版的傳記讓人們的好奇心貼入谷底。

那麼斯特里克蘭德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接下來我們將要跟隨作者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向這位天才畫家的真實故事。看作者如何用散發着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犀利的解析。

如何從一個普通的證劵經濟人成為一個大師級別的人物,如何在他中年以後拋妻棄子,追尋他內心深處的自由,哪怕過着貧窮,潦倒的日,也要甘之如蜜,他在生命的一瞬間,在孤獨中實現了靈魂的自由。那麼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3

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被理解,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前半生過着世俗的生活,家庭美滿幸福,工作順利多金,卻突發奇想,成了一個“藝術家”,物質和精神一直存在矛盾,如果換句通俗的話説就是“我過我的生活,愛咋咋地,我開心就行。”畢竟能夠享受這種精神上絕對愉悦和自由的都為少數,我們會譏笑放牛娃的故事,我們又何曾不是放牛娃?為什麼讀書?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什麼工作?為了賺錢。為什麼賺錢?老婆孩子熱炕頭。又讓人聯想起世界荒誕的本質,人類也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繁衍生息,問為什麼這麼過活着?因為老祖宗們都是這麼走下來的。

人文學科的悲哀,也許就是看淡了人世浮華,卻還是想轟轟烈烈地活出自己,以前的我是個悲觀主義者,認為一切都是徒勞,一切只不過是存活的鬥爭,當實現了一個小目標,又當上了樂觀主義者,認為人生是明媚的,過去的晦暗是能夠被改變的,現在的我,更多了些理性,也許還是幼稚的,也沒什麼值得譏笑自己的,畢竟世界的本質都是荒誕,我只是天馬行空了一下,也無傷大雅,在生存面前,任何困難都不稱其為困難,哪怕活得悲哀,過着螻蟻般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值得慟哭的,還有勇氣選擇活着,不需要太高貴的自尊心,像是羅翔老師説的我們拿着自己的劇本,登上不被我們選擇的舞台,也並沒有很多的選擇機會,所以我們沒必要去羨慕別人的劇本。就想打遊戲,單純的開始,可能以為自己十足非,直到發現了氪金用户的存在,這時候,又貧又非的我們選擇了拼實力,但是後台程序會給你一些自信打敗部分氪金用户,但是最終仍無法打敗他們的高級氪金用户,這難道不是生活麼?有時候很佩服會打遊戲的人,不管是思維、操作能力還是人生態度,他們往往會成熟一些,“遊戲説”也是文化起源説之一,現代有多少人已經不會遊戲了,沒有精神上的愉悦,還哪裏來的創造力?哪裏來的生動活潑的感情?也不是為網癮少年辯白,只是覺得他們生來並不是絲毫自制力都沒有,也不是生來腦子裏只連上了無線,可能他的舞台太過枯燥無聊吧,只有在遊戲中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自我。似乎有點偏題了,迴歸正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選擇,如果你正困頓於現實世界,那就好好的和內心世界聊一聊吧!

讀書真的讓人寧靜,不知不覺也就過上了大三的生活,又一個岔路口即將來臨,以前我會很畏懼,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突然想起來我爺爺説:餬口飯吃總能做到吧?有點不爭氣,也一直很討厭“糊”的態度,但現在想想,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有了最低生活保障,為什麼要去懼怕失敗呢?命運選擇了我,我也同時選擇了命運。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4

有人説‘生命是一場旅行,我們都在踽踽獨行’。是茫然不知所蹤地向前去,還是停下來問一問自己,尋找失去的自我,挖掘生命的本意。

世界上是否有那麼一股力量,衝破樊籠,是否有那麼一種召喚,迎着太陽。也許正是這種奇妙不可言喻的力量促使斯特克里蘭拜託麻痺的心靈與生活,追尋內心的呼聲。

家庭美滿,工作穩定且順利,在我們看來,這樣有聲有色,平平凡凡地度過一生,安詳來,平靜去,便是生命中的幸福生活。斯特克里蘭作為一名金融設計師,有一名聰慧善良的妻子,然而看似一切已成定局,不惑之年的斯特克里蘭卻遠去他鄉,追尋內心的呼喚,偏執地開始他的藝術生涯……

‘藝術家’多麼冷酷高雅的字眼,印象中總是最大限度張揚個性,加上超凡脱俗的眼光和言語。然而沒有人想到,從不接觸藝術,生性木訥的老實人斯特克里蘭竟會現身於藝術。

一開始許多人認為他和情人私奔了。是的,的確藝術是他‘夢中的情人’,他來到巴黎習畫,創作,經常衣不覆體,食不果腹,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生存。然而這樣還不夠,他帶着對野性的挑戰,來到一座太平洋小島,定居在原始森林。

終日不停地作畫、作畫……

‘他終於將附在他身上的惡靈祛除,他窮其一生只不過是在為這幅壁畫做準備,那幅畫完成後,他遠離塵世,飽受折磨的靈魂終於得到安息。他死已甘心,因為他的人生使命已經完成。’

他鴻篇鉅製的壁畫也隨他離開塵世。

幾十年後,人們才發現這位藝術家的偉大,僅有的作品成為稀世珍寶。

斯特克里蘭的使命是幸福成功的,因為他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挖掘到來自心底的呼喚。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來到這世上,終究要留下點痕跡的,如長江般湧浪的生命大潮中,每個人都匆匆前行,卻有人窺探到自己的內心。

英國首位女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曾坦言:“我的一生都在鬥爭。”她喜歡政治,於是走上政壇,在性別歧視中鬥爭,在家庭出身中鬥爭,在不同思想中鬥爭,在勇敢和怯懦中鬥爭。撒切爾通過不懈的努力挖掘了自己內在生命的含義,在歷史上留下輝煌而個性的一筆。

我的爸爸、媽媽、舅舅都庸庸碌碌地生活着,當然,他們都是我最親最愛的人。

我曾問過他們自己的理想,爸爸歎息到:‘我當初要是當醫生,但被學校分配當了教師。’

就這樣,由於怯懦,無數人隨波逐流,放棄了自己的本心的追求。當然,夢想的實現存在機遇,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但沒有挖掘過內心,聆聽自己心聲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即便是輸得很慘,我們也笑的燦爛。

斯特克里蘭便是一位深挖生命的勇士……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5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還未讀過這本書,我卻被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了,我並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覺得其中藴含着深意。讀過書後,我明白了,月亮高掛於天空中,周圍滿是星星的襯托,令人遙不可及,看似伸手就能碰到,實則距我們三十多萬千米,如同人們的理想。

而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面額最小的鈔票,象徵着人們的生活,象徵着人們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文章主人公查爾斯為了理想,放棄了眼前的六便士,去到了異國他鄉,勇敢自由地追逐理想。

文章吸引我的,還有一句話“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無論你見到什麼都是你對人生的理解,對人生意義的闡述。沒有人能阻礙你實現夢想,同時也沒有人能幫助你,代替你去實現你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着千千萬萬的人,有些人敢愛敢恨,追逐心中的夢想;有些人屈服於命運,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問世間凡事,隱居山林,安逸地度過一生。

人生的不同,取決的並非出身,而是你站在現實和夢想的岔路口時你的選擇。查爾斯人至中年,事業有成,本可以就這樣平凡地生活着,但他不甘於命運,追求內心那繪畫理想,棄家而走。

查爾斯一生都在追逐星辰,努力朝着月亮靠近,終其一生,卻默默無聞,直至他逝去,他的畫作才讓人發現,在藝術界大放異彩。這卻讓我想起荷蘭畫家梵高和法國畫家莫奈,他們的遭遇同查爾斯一般,窮困潦倒或遭人排斥。短短一生中,受盡了磨難,卻在逝去後,影響了人類上百年,直至今日,仍有無數人熱愛着他們的畫作。梵高一生有數不盡的畫,他曾在給家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畫,幾乎每一幅畫都有他用自己細膩的語言描述,可見他是多麼熱愛繪畫,熱愛着自己所創作出來的心血啊!

人生路口的選擇不同,你的人生就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你選擇向生活低頭還是勇敢追逐夢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義。可能你做着自己不喜歡的事卻獲得了你所想象的美好人生;可能你追求自己的夢想,窮困潦倒,一生都在磨難中度過;也可能你選擇了平凡地度過着一生,輕鬆自在,安逸享受,不受權利壓迫,不受金錢誘惑……

有人説,選擇你的人生,你可能會因一念之差錯過一夏天的六便士,迎着一冬天的孤獨寂寞。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吧,去追求你所在乎的,熱愛的吧,別讓自己後悔。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6

初識這本書的時候,是在一個陰沉沉的無所事事的午後。內心有些煩亂的我漫無目的的在一排排書架上瀏覽。而過,最終選擇了它是因為被書封上的一句話給吸引了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嗯,這很文藝,很符合我當下想要追求詩和遠方的心境,於是便取書,付錢,拆封皮,然後讀了起來。

對於閲讀比較慢的我來説,這本書是我在幾次出差的過程中在機場候機和飛機上閲讀的。

書的前面五分之四的內容,讓我覺得男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兼職就是個無恥混蛋,為了自己那個畫家夢,冷酷無情好不拖泥帶水的拋妻棄子;朋友好心的將因為生病而生命垂危的他帶回家讓妻子幫忙照料,他竟然心安理得的霸佔了自己朋友的妻子以及朋友的家(雖然這事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最終朋友的妻子以自殺結束生命,他卻不曾有任何表情。

原本我以為他只是對別人無情,可是細細一想他對自己更加的無情。年逾不惑放棄豐足的物質生活,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的巴黎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為了買畫布和畫具不得不去做一些在之前看來不入流的工作,甚至一度淪為靠救濟生活。

一個原本生活富足,事業有成,嗯,在別人看來也是個家庭幸福的男人,究竟是什麼讓他着了魔?對繪畫的追求難道竟然有這麼大的魔力麼?

當書翻到後面五分之一的時候,我似乎漸漸能夠理解他了。

尤其是當作者從其他人嘴裏聽到他人生最後年頭與自己的最後一任妻子過得滿足而自在的生活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那時候的斯特里克蘭只是社會人斯特里克蘭,在塔西提島上原始叢林裏和土著妻子生活的斯特里克蘭才是本我的真正的克里斯特蘭。

他從前表現的行為那麼的離經叛道,無非是一個不合適的靈魂呆在了一個不合適的環境,而靈魂本身與環境的矛盾被周圍給無限放大;而塔西提島的斯特里克蘭是被周圍環境所接納和包容的,即時他稜角猶在,卻也被周圍的環境包裹的温潤而柔軟。

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在尋找的無非就是那個能夠包容自己,理解自己的心靈故土。

就如作者所説,我們很多人也許終其一生都找不到。但每個人的內心總有那麼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脱下偽裝的戾氣,放下強撐的尖鋭,忘卻物質的艱難,沒有格格不入,也無需刻意融入,你只需靜靜的感受內心的平和與喜悦。

那個地方便是我們的精神故土,心靈家園。

你找到了那個地方麼?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7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名字起的有趣,乍一聽上去好像是一個“夢想與現實”的故事,或者説“月亮與六便士”的抉擇,但呈現遠不止於此。其實這書名只是一個偶然,卻不偶然的反映出了讀者們往往存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煩惱。書中主人公走了一條為夢想近乎瘋魔的極端之路,我們或許對他的自私絕情深惡痛絕,也因他的執着堅持感慨萬千。然而人性是多面的,世界也並不是非黑即白,若要去給他那種偏激但決絕的執念直接下一個對錯或優劣的定語,似乎還有點複雜。

書中節選:

“我內心渴望過上更為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做出改變,我指的是那種無法預知的改變和刺激,我便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巒和兇險莫測的海灘。”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這是我在《月亮與六便士》裏感觸很深的兩句話。

對於主人公斯特克利蘭,他選擇為了理想拋棄一切,但他不是因為覺得理想多麼崇高和白月光,而是因為他只知道那是他最想要的。對於被主人公害慘了的施特洛夫,他選擇無私奉獻以至於家破人亡,他無條件的愛妻子只要妻子快樂寧可自己離開,我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他最想要的。

也許對於我們來説,無論是選擇理想還是現實,如果是最想要的,便不懼艱險負重攀登的朝着那個方向前進就好。至於對錯與否,是不是無愧於心能不能不欺暗室,就需要自己去思考了。

其實理想和現實,追求和物質,他們之間並沒有壁壘。心中要有理想,眼中要知現實,雖然矛盾不可避免,但程度需要把握,比重可以分清。如果理想如月亮掛在的天空,想着它才能踏實入睡不會恐慌,六便士則是自食其力的第一步,腳踏實地才能積攢更多接近月亮的勇氣。理想固然美好也不需要別人的理解,而直面現實從而能支持和反哺理想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本書讀上去不似一本典型的小説,因為作者用第一人稱來講述,讓人覺得主人公就如作者身邊存在的人一樣真實。

外國小説裏的人物名字總是較長,因翻譯的關係有時候會讀得不順暢。還好本書人物較少,關係不復雜,開頭的五六章堅持過去後就變得順暢了。月亮與六便士,作者其實沒有推薦怎樣更好,而只是寫了一個故事讓讀者自己去想,愛與人性。

走在滿地六便士的路上,你卻抬頭看的是月亮,會感覺到不一樣的滿足和幸福吧。要腳踏實地,但不要去在乎地上那些東西,因為理想才會讓人越飛越高。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8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每一個人都被囚禁於鐵塔,個人的思想永遠獨立而不受侵犯。於是我們以語言,以符號,以藝術吶喊理智的美妙,而我們的靈魂是不同的,因此也只能踽踽獨行。與他人指尖相觸,卻永不心靈相通——世俗成了純潔的罪人,彷彿就如這個獨立而又別緻的靈魂,永遠保持着對這物慾橫流的世界與人之凡俗的不屑與蔑視。可他是痛苦的,他掙扎於精神至高的自我與軀體的歡愉間無法解脱。

安逸有序的幸福並不被他的血液所接納,查爾斯對於嶙峋怪石與急流險灘的渴望發自於精神,來源於藝術。旁人避之不及的旅程他甘之如飴,憚怕並未如黑暗般籠罩他的靈魂,他的嚮往是桀驁不馴,是不平凡——他在不惜一切地追尋壯美偉大之物。

所謂清高自傲,所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所謂遺世獨立。這些在語文習題中寫得厭了的詞句,卻是正因確有其事而確有其詞的。

他屬於火山口,他屬於天空。

查爾斯保持着對自己絕對的驕傲,而又對最終的那個“存在”保持着他“愚誠”的渴望,就如水滴融入大海,一粒火星欣喜如狂地沒入烈火隨後化為灰燼,跟熔巖噴薄,觸摸天空,最終與世界的根源,與他的精神本我融為一體。

生命始於虛無,並註定歸於虛無。它或許是一種信仰上的存在,一種真理,本質,如同世界起源那樣簡單而又複雜的存在。它是值得一個敏感細膩的靈魂為之傾倒、崇敬、沉醉、迷戀的存在——於是查爾斯在生命的終點為它殉道,為他一生的狂熱與追求殉道。

如同文中之“我”所説,他就像一位永不止步的朝聖者,不停地在尋找一處心中的聖地,尋找高深莫測的涅槃。可人卻是羣居動物,就算怎麼樣走到邊緣的地帶,依是分離不了的,因此“我”所感到的對他無法抗拒的同情,或肅穆而悲,抑或輕佻而諷,都藴含其濃厚而複雜的情感。因為其如飛蛾撲火,但他知道自己會體無完膚,卻也義無反顧地剖心泣血,化為火焰。

海德格爾説“向死而生”。只有死亡的鼻尖才能讓我們感受到生的緊迫。一旦死亡的陰影稍稍放下他的`爪子,我們立刻恢復自己的敗家子本性。驕縱,懶惰,懦弱,縮在自我的臨時棚户裏得過且過,偶爾避想窗外遠處的地平線上,有一個自我在勇敢奔跑,腳下的道路充滿危險並因危險而瑰麗。而那個自我或許便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野性靈魂。

藏在靜謐冰河六千里貧瘠土地下的心臟滿腔熾熱,要將積雪融化。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9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感觸頗多!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裏卻只有月亮。我為斯特里克蘭歡呼!對於故事中主人公拋棄妻子的行為,我沒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寬容,但對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卻表示無限敬佩。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點,我想起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35歲前她是華為企業的一名高管,有非常優秀業績,拿着可觀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羨慕的社會地位;35歲後,她卻棄筆從戎,成為一名軍人,39歲時,更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我時常在想,當她拋棄原來優越生活,決定追尋夢想,成為一名軍人時,她的內心要經歷多少次博弈,有多少個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選擇的後果。她所受到的挑戰與壓力並不比斯特里克蘭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後半生,她過了兩種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氣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寬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業餘愛好,孜孜不倦,從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寫作,做木工,剪紙,唱歌,或是遊戲業餘玩家,或是電影發燒友。

曾幾何時,這些業餘愛好在我們還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是我們夢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過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與舒坦,我們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訴自己,要甘於現狀,要把過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鐵口,同一趟列車,同一個表情,同一種匆忙,我們生命就這樣,被偷偷的擷取,靜靜的,甚至都忘記時間存在。皺紋悄悄爬到臉龐,我們從別人口中的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來過人間,但卻從來沒有感到過燦爛。我們還沒有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卻讓我離開了!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底產生了一絲勇氣和希望,縱然,我們缺乏足夠勇氣,做翻轉。但至少在彎腰撿便士時,努力抬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0

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畫布的故事。

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

斯特里克蘭德是倫敦證券的一名的經紀人,有一位端莊典雅的賢妻良母和兩個聰慧的孩子,過着安穩幸福的生活,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中產階級家庭。然而,有一天斯特里克蘭德突然離家出走,這個看似美滿的家庭遭受到了各種質疑,他的妻子懷疑他出軌了,他的朋友都以為他瘋了。而他只是為了心中神聖的理想——我必須要畫畫,所以他要離開她,離開這裏,一個人隻身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在那裏過他想要的生活、想要的自由。

“別人笑我太痴顛,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句話放在這裏最適合主人公的心境了。他的妻子對他一點也不瞭解,對丈夫自己去學畫畫的事兒一無所知,她的眼裏只有結交名流和教育孩子,丈夫在他心中就是個沒有文化修養的小市民。這樣的婚姻只是為了結婚而存在,為了迎合世俗的“婚姻”二字。他只是將不喜歡的生活打破了,放棄了所有,只求一個真正的自己得以釋放,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主人公並無對錯可言,哪來的是非可説。

“天才”就是做自己:

他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就是愛好畫畫,就簡簡單單學了一點。沒想到膽大到一個人去流浪,幾次險些被飢餓和疾病纏身而死,可是他也不回去、不屈服。他就想着要畫畫,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地帶肆意畫畫,儘管也不知道畫的什麼東西,畫着沒人會買的畫作,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畫他想畫的。在不停地流浪輾轉下,最終在塔希提島遇到了心愛的姑娘——愛塔,這個懂他、愛他、支持他的土著女孩。他們住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可以畫畫做他喜歡的事情,可惜不久感染了麻*病,愛塔在身邊照顧他一直到離開人世。

後來他的畫作被驚為天人之作,世人愛不釋手,稱譽其為天才。大家都開始來理解他當年的“拋妻棄子”,同情他英年早逝,認為藝術家就是這樣“與眾不同”,讀後感.天才總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這一切都是為了藝術而獻身,他是一位偉大的畫家!事實上,他只是想畫畫,喜歡畫畫,並沒有想成為人們口中的“天才”,他不賣畫也不稀罕誰來買畫,他只是做了自己,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模樣,僅此而已。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有些事蹟不為世人所接受,但是我還是很欣賞他突破自我的勇氣和對藝術的痴迷,他不是天才,他只是做了真正的自己。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希望現實生活中的你們,能有良人相伴、理解你、尊重你,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1

作為老師,也要抽出時間及時的給自己補充能量,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慢慢的成長與進步。前兩天一個好朋友推薦讓我看看《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説這本書特別好看。正好自己去逛書店的時候碰到了這邊書,所以買來看一下,看完之後感觸還是很大的。

小説的主要情節時主人查爾斯作為一個股票的經紀人,家中有賢惠的妻子,有兒有女,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只是因為他心中燃燒的沒有泯滅的火苗,他對畫畫的摯愛,他要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這時突然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沒有錢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夢想自己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

所有人都會以為追逐夢想的道路非常美好,道路處處有驚喜,其實並不然,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會有荊棘,會有坎坷,這種夢想的追逐也不是喊幾句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去自我實踐。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大學時間的那一些渾渾噩噩的怎麼去度過自己的時光的,在大四的時候,我暗下決心自己要考研,每天嘴上喊着自己的口號,別人出去玩自己就在圖書館學習,其實捫心自問當時自己身在圖書館,其實自己的心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自己説着要追逐夢想,但是在自己實踐操作的時候並沒有自己下功夫,沒有去披荊斬棘的為自己的目標奮鬥,夢想就離我越來越遠了。

夢想的實現,肯定是要經歷一定的苦難之後才會開出勝利之花,正如查爾斯,在追逐自己做畫家的路上,先是經歷了生活的窘迫,五年之後身體上的疾病纏身加上心理上的挫敗感使他奄奄一息,這樣的挫折與苦難並沒有你使他迴歸自己的舒適生活,仍然堅持着自己心中的那個小小的夢想,後來他又被流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上,還與一個土著的女人結了婚,但是後來又不幸的患上了麻風,致使雙目失明,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卻畫出來了盛世之作。

看完這本小説,心情很複雜,不知道怎麼評價他的功過,在自己離開家的那一刻,拋棄了自己的孩子與妻子,但是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但是那種鐵石心腸,我相信在生活中我是無法喜歡上這樣的一個人的,縱使他多有才華。但是又想到了心中有夢想,到哪裏都是遠方,為了追求真理,為了追尋自己心中的那簇火苗,堅定不移。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外面飄着雪花,我想到了很多,想到那些為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偉人,想到了改變中國落後面貌一個個有目標的人,想到了原來自己,反思現在的自己。

捫心自問,安於現狀與追逐夢想,你會選擇哪個?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2

最近也是忙裏偷閒斷斷續續讀完了這本經典中的經典。其實倒不如説是被作家細膩筆觸的描寫給吸引着讀完了。

如果説哲學家的筆是望遠鏡,帶我們望向遙遠的宇宙星辰的話。那小説家的筆就是一個放大鏡,放大現實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想看清又不忍直視現實的殘酷和美好。小説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着幾分荒唐卻又引人入勝,而作家通過講故事也將人性情感的複雜和糾結刻畫的淋漓盡致。讀完那種似懂非懂,轉念一想又似乎頓然醒悟,參透人生一樣的感覺。曹雪芹自我評價《紅樓夢》開篇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不知道毛姆是如何解讀自己的作品呢,我覺得用在這本小説是有過之無不及的。

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像書中的主人公那樣冷漠決然,超脱世俗,為理想説走就走。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眼前的苟且和六便士淹沒了詩意,再回首前塵往事,泯然眾人矣。但是我想,可不可以有那麼一些些瞬間,我們可以安靜的追逐空中月亮,看月色漸漸升起,心底的温柔也漸漸暈開融化在無邊的夜色裏。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1

毛姆用一種平鋪直敍,不加修飾的手法近乎坦白地訴説了他所瞭解的斯特里克蘭的一生,這剛好跟斯特里克蘭畫畫的技法一樣,粗糙卻動人。

作為畫家,半路出家的斯特里克蘭毫無疑問是成功的,但作為父親,丈夫,朋友,股票經紀這些角色,他可謂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甚至是可以被世俗道德所譴責的對象。但這些在前者面前好像不值一提。

都説這是一本關於夢想的書,“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如果僅僅以此為例,來歌頌夢想的偉大,未免有些空中樓閣與不切實際,很像成功學告訴你,只要朝着夢想不斷努力,就會成功。要知道,主角斯特里克蘭是一個被上天眷顧的寵兒,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被賦予的夢想與才能,他所做的就是一直畫下去。而他的朋友斯特羅夫,因為僅僅被賦予了創作衝動卻沒有相應的才能,最終只能在追逐不切實際的夢想中迷失了自我。

所以,夢想不能一概而論,沒有誰比誰的更高級,我想對於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而言,六便士比月亮要神聖很多吧。

也許每個人都是帶着某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很幸運,但絕大多數人找到那使命可能要像去西天取經一樣難,所以很多人中途就放棄了,過起了看似“合理”的生活。我覺得這本書想喚醒的就是這樣一羣“合理”的人,不妨停下腳步,抬起頭,再試試看?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3

小説一開始,本書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便以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事業出場。他相貌平平沒有大起大落,日復一日勤勤懇懇地養家餬口,彷彿與其他男子一般默默無聞,不起眼。

然而有一天,這樣的一個“常人”卻突然下定決心,拋棄他的家庭與事業,到巴黎一個陰暗的角落去學畫畫。有人會問,為何在家裏當畫家不可,思特里克蘭德要放棄身邊的一切呢?這便是主人公與眾不同的強烈性格的體現,當“我”質他人到中年,為何還要去學畫畫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彷彿他正與自己內心的一種強大的意志作鬥爭,違背它,便渾身難受。這也許能解釋他要把全身心投入到畫畫中而不顧所有的原因。

讀到這,我就想到了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先生,他説過: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他內心所向往的是自然田園帶給的寧靜,而不是官場喧囂帶給他的名利。他選擇歸隱,不是矯揉造作的表現,而是出於對精神世界自由的追求。

思特里克蘭德先生作畫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成名嗎,從他的話語和表現,完全看出他為了追求夢想,敢於放棄世間一切名利。難道他期待身邊的人對他的讚揚嗎? 不,他對此都不屑一顧。他畫畫純粹是為了畫畫,即使所有人都一起鄙視他,都無法阻攔他對藝術的熱情,他甚至不求有人欣賞過他的作品。在他的眼裏,沒一個人對畫畫有像他那樣獨到的理解。

本書的書名“月亮與六便士”看似沒有一點關係,其實不然。月亮代表精神世界,而作為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六便士則代表現實世界。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精神世界自然就是作畫,而其他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像六便士一般微不足道。不論在衣食住行,他都不講究舒適,有温暖柔軟的扶手靠背椅他不做,偏要坐老舊的硬板凳。這是他的刻意而為而體現自己堅毅刻苦的優良品德嗎,當然不是,一個把旁人的冷嘲熱諷都不當一回事的人是不會幹出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事的,他是真心認為現實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舒適是無關緊要的。人世間的感情對他來説則更無足輕重,別人對他的感恩與愛,他一笑而過,甚至用的是嘲笑,對別人在困難時給予他的恩惠,也一句感謝的話語都沒有,好似幫助他是對方的職責,不伸出援助之手對方就會於心不忍。若是有人憎恨討厭他,他就更不在意了。總而言之,別人的感情就像微風吹過他堅如磐石的心上,絲毫打動不了他。唯一能沁入他心房,使他為之奮鬥的除畫畫外再無他物。

所以,毛姆寫本書的用意真的是讓所有人都應該仰頭看月亮,而不是低頭撿六便士嗎?也許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都能代來快樂。只要遵循自己的內心,不管是選擇抬頭仰望皎潔的月亮,還是為六便士而奮鬥,都是幸福。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4

年近不惑之年的大叔(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擁有着令我心之嚮往的家庭(一兒一女,賢妻一枚,且領着優渥的薪水,可以説是一個男人應該有的他都具備了),過着閒適恬靜的生活,好不快活。

在世俗的你我看來,這樣的生活貌似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然而,有一天這位大叔心血來潮,突突然將自己的妻兒、財產統統放棄,決心奔赴藝術之都——巴黎,虔心修煉自己夢寐以求的,在你我看來匪夷所思的畫畫技能。即使他深知自己毫無畫畫的天賦可言,即使他深知家有妻兒的挽留與呼喚,但他還是決然地奔跑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絲毫沒有回頭看她們一眼,只留下一封殘忍的辭別信,供妻兒無限地回味與遐想往昔的回憶。

追求藝術的道路並不會比創業好受的多,執着總是要付出一絲代價的。這一路上,大叔一度身無分文,難以繼日,靠別人施捨勉強支撐着,迫於生計,他曾與巴黎最底層的人混搭在一起,也曾流連於污穢之地,遊離於人跡罕至的荒島。有一次差一點就死在聲名狼藉的比利時旅館裏,幸得朋友(德爾克·斯圖佛)相救,才免去一死。這一切遭遇只為了買一副畫畫用品以便於繼續延續那不堪的藝術夢。後來,他飄零到塔希提島,也在此島再次完婚,有一子。他的最完美且最具有考量價值鉅作也在他的囑咐下被二任妻子付之一炬。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是不是心中湧動着-一陣又一陣悲哀而又遺感的暗流呢?我們深諳有藝術氣息的偉人常常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倘若我們拋開這些世俗道德與人倫的束縛,而跳躍到一個更高的理想層面,試着去理解與適應這一境界想必會淡然許多。我可以這樣想象,一位心懷藝術夢想的大叔,經過一番曠日持久的心理戰鬥,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那一天,最終鼓起勇氣衝破了家庭與世俗道德的掣肘,獲得藝術領域的重生。他趾高氣昂地踏入這片藝術聖地,他宛若一枚上帝的寵兒一般,在這片高貴的土壤裏虔心修煉繪畫技能,期間雖常常食不果腹,但因為熱愛,眼看着自己的技藝進步如此之迅速,便不再感到那麼飢餓了。為了買繪畫工具,一度混跡於巴黎最底層社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幸隨船遠洋,駐足於塔希提島,並在此覓得真正靈魂意義上的伴侶,最後也死在這個幸福的小島上。

讀完它,雖然不能完全徹底詳實地理解大叔的偉大理想,但不得不欣賞他的追求。毫無疑問,這位大叔的所作所為有違道德人倫,有違世俗常理。但從純粹理想生活而言,這無疑是一次脱穎而出的秀,秀的無懈可擊。理想生活與現實生活的確擦出了火花但二者並無對錯可分,只是追求者立場不同,選擇不同罷了 。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15

我選六便士,你呢?

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題記

看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其實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追尋他心中的月亮的故事,而是裏面那個傻傻的,憨憨的甚至滑稽的倒黴人迪爾柯?斯特羅伊夫的故事。

其實整本書花了將近1/3的筆墨去描寫有關這個人的故事。他的太太布蘭奇在非常時期愛上了他非常欣賞的斯特里克蘭德,而他拋下了所有的尊嚴去乞求他的太太回心轉意,無論布蘭奇如何羞辱他,他都始終如一的深愛着她。而在布蘭奇死後,他竟然願意將斯特里克蘭德帶回老家荷蘭,甘願為斯特里克蘭德的夢想之路鋪上石子。

他善良得讓人心疼,不是嗎?他的父母好不容易把他培養成一個藝術家,他好不容易有了一點點的成就,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安穩的家,然後呢?他的同行們嘲笑他,譏諷他的畫作如同爛泥,向他借的錢從來不還,他的太太愛上了別人還為別人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前半生可憐又可笑。

在可憐他的同時,又是否覺得某一刻似曾相識呢?

被載入史冊的人有很多,可那終究不是我們,我們都是普通人。斯特羅伊夫是不是像極了大多數的人,開始時懷揣着對未來的希望,相信這世上的人們同自己一樣善良温柔,不懼怕挫折和磨難。那個時候,有夢,有愛,有對生活的熱情,每天都想着新的一天什麼時候開始。可是,生活,澆滅了那心中之火,漸漸地,就盼望着一天快點結束。

為什麼呢?善意總是被肆意地踐踏,善良的人總是被踩在腳下,理想總是那麼遙不可及,像風一樣,在耳邊卻又抓不住,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嗎?或許,我們只能向生活低下頭顱,俯首稱臣;或許,那些曾經被點亮的火花只能留下灰燼;或許,我們只能帶着某些遺憾過一生;或許,斯特羅伊夫就不該成為畫家,他應該在荷蘭繼承父親的手藝,安穩度過一生。

比爾德説,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會熠熠生輝。可有些人大概一直都是身處陰天吧,只有無盡的黑暗,何來星辰?

我們不能站在上帝的視角去評判這些事,指責誰不去追尋夢想,真的有力氣有激情還會輪得到其他人來指指點點嗎?妥協的從來都只是疲憊的心。這一切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詞一句話能解決的,若真的能這麼容易,這世上哪還有過的不如意的人,大同世界早就建成了。

若終有一天,我成了劇中人,追月無果,月亮和六便士,我便選六便士,月亮,藏心裏,也只能藏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