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集合】國小數學教案

校園2.9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集合】國小數學教案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蒐集生活中有特點的圖形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97頁“回顧與交流”情境圖。

觀察上面的圖形,並解答下面的問題。

(1)圖A是軸對稱圖形嗎?

(2)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2?

(3)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3?要得到圖4呢?試一試。

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後進行彙報。

預設

生1:圖A是軸對稱圖形。

生2:圖1中圖A經過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2。

生3: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3。

生4: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4。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情境圖中不僅包含了平移知識,還有旋轉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複習。(板書課題:平移和旋轉)

⊙回顧與整理

1.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

預設

生1:物體沿着直線方向運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

生2:物體繞着一個固定的點(或軸)轉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旋轉。

2.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1)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説説平移有怎樣的特徵。(小組討論)

生:平移不改變原圖形的形狀、大小和方向,只改變原圖形的位置。

(2)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説説旋轉有怎樣的特徵。(小組討論)

生:圖A旋轉後,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沒有改變,只是圖形的方向改變了。

3.説一説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預設

生1:電梯的上下運動是平移現象。

生2:方向盤的轉動是旋轉現象。

……

4.用平移和旋轉作圖。

(1)用平移作圖。

①提問:繼續觀察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平移變換得到圖2的?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並在小組內討論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討論結果:向下平移了3格。

②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用平移作圖的步驟和方法:

a.根據題目要求,確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b.找出圖形的.關鍵點。

c.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離平移各個關鍵點。

d.按原圖形順次連接各個關鍵點,並標上相應的字母。

(2)用旋轉作圖。

①提問:繼續觀察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旋轉變換成圖3的?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並在小組內討論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P29—30。

教學目標:

1.結合“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估算與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

2.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

教 學 過 程:

一.情境感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淘氣他們學校的圖書館又

來了一批新書,圖書管理員準備將這些新書放在新買來的書

架上,瞧,這就是新買來的書架!(師出示情境圖)

師:你能從圖中獲得什麼信息?

師:圖上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師板書問題)

二.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1.列式

師:小女孩提出的.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應該怎樣列

式?(師板書:18×11=)

2.估算

師:小男孩也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本書放得下嗎?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嗎?

生估算

反饋:你覺得放得下嗎?誰來説説你估算的結果?你是

怎麼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

獨立計算

師:這個書架到底能放得下本書嗎?請同學們算一

算。

4.交流算法

師:誰來説説你算出來的結果?(198)

大家同意嗎?

師:請在4人小組裏説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來的?

4人小組交流

師:誰來説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師展示學生的算法)

方法1: 18×10=180, 18×1=18, 180+18=198

方法2: 11×18

= 11×9×2

= 99×2

= 198

方法3: 1 8

×1 1

1 8

18 0

19 8

……

5.重點介紹列豎式的方法(請列豎式的學生介紹)

師:18為什麼要和11對齊?(數位要對齊)

接着你怎麼想?(生:18先乘11個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寫在18下面一行,最後將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為什麼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18乘10得180)

誰再來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多請幾名生説説列豎式的步驟,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三.練習:

1.試一試

第1小題讓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第2、3小題讓

生用豎式算法計算,並請幾名學生上台板演,師巡視指導。

2.口算

比一比,看誰得第一!生完成後可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交流。

3.計算

先估算,再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在小組內交流、反饋

計算的結果。

4.解決問題

生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樣化。)

5.思考題

生獨立思考,再交流、反饋。(生髮現的規律若有價值性,

應給予充分的鼓勵。)

四.

師:今天,你有什麼收穫?你最喜歡解決哪種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餘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説説從圖中瞭解到什麼信息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彙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彙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麼意思?2又是什麼意思?所以單位是什麼?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麼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櫃,問:你瞭解到什麼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餘數除法、沒有餘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彙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曆。從日曆上你發

現了什麼?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麼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麼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麼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例2、例3和練一練及練習一。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圓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個部分的一層紙);學生準備一個圓柱體。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複習圓柱的特徵。提問:圓柱有什麼特徵?

2.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口頭列式):

(1)底面周長4.2釐米,高2釐米。

(2)底面直徑3釐米,高4釐米。

(3)底面半徑1釐米,高3.5釐米。

3.提問:圓柱的一個底面面積怎樣計算?

4.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那麼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這節課就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研究:

1.認識表面積計算方法。

(1)請同學們拿出圓柱來看一看,想一想圓柱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然後告訴大家。指名學生拿出圓柱,邊指邊説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

(2)教師演示。

出示教具,説明把表面全部展開,看一看得到什麼圖形,和大家説的對不對。揭下圓柱表面的紙,貼在黑板上,再與圓柱對比説明各個部分,明確圓柱表面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相等的圓。

(3)得出公式。

請同學們看着表面展開的圖形説一説,圓柱的表面積應該怎樣計算?(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追問:圓柱的側面積怎樣算?圓柱的一個底面積怎樣算?

2.教學例2。

出示例2,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分哪幾步來算?你們會做嗎?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説説每一步的具體含義,是怎樣算的。

3.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説説這兩題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指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注意題裏的條件,正確列出算式計算。

4.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實際是求什麼?這裏求表面積與例2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只要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追問為什麼只加一個底面積。

5.組織練習。

(1)第七頁第四題(2)。先小組合作討論,再書面練習,然後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子什麼內容?你學到了些什麼?指出:求圓柱表面積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題裏的實際情況,弄清什麼時候要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積,什麼時候要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什麼時候只要求側面積,然後計算結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數時,一般要用四捨五入法。

四、佈置作業

練習一第8、10、11題及數訓。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例2(1)S側:20xx.1444=5526.4(平方釐米)

(2)S底:20203.14=1256(平方釐米)

(3)S表:5526.4+12562=8038.4(平方釐米)

答:-------。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並結合《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制定了“四則運算”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按照“複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識——佈置作業”五個環節來設計課堂的。在導入中給學生留下問題情境,再帶領學生繼續學習四則運算的第二條定律。通過講解例題和例題拓展學生自己找出運算定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接着學生練習、鞏固今天的學習內容,知道如何將分步運算寫成綜合式子,並且按運算定律計算結果。

1、學習任務分析

“四則運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章的內容。本節課內容通過爸爸媽媽帶玲玲去“冰天雪地”遊玩買門票這一具體生活實例,引發出有關四則運算的運算法則的數學問題。在活動中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的生成過程,提高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混合運算賦予了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從而達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嘗試概括總結,掌握運用。

(1)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掌握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

學生理解歸納:“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規律。

2、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歸納總結的能力。上節課已經學習了四則運算的第一條定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這節課需要學生自己總結出運算定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

法。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及格式。通過對運算順序的瞭解,結合本節課內容,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運算能力和技巧。

(2)過程與方法:會把分步算式寫成綜合算式,學生理解和自主探討歸納正確的運算步驟和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愛,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絡

 5、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老師講解例題時的重點數學信息和運算步驟,練習題的講解時會有運算步驟。

 6、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四則運算的第一條運算法則,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該怎麼計算?(從左到右,多媒體出示運算規律。) 那我們來説説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答案老師已經給出,但是你們必須告訴老師怎麼計算才能得到正確地答案呢?多媒體將題目展示出來。

27+60-30=57 8×6÷24=2 12﹢30×2=72

師講解,着重分析12+30×2。這題我們該按什麼順序計算呢?同學們比較我們昨天學習的內容,這個綜合式子有什麼不一樣,它有幾類運算?(兩類,加法和乘法)那我們能按照昨天學習的從左到右計算的方法來計算嗎?我們試一試好嗎?

老師帶領學生計算得出84,和正確答案不符。

為什麼我們這樣計算沒有得到72呢?是我們哪裏出了問題呢?難道還有另外的運算法則嗎?那我們今天就繼續來學習四則運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方法,好不好?

設計意圖:有計劃地安排練習,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進一步達到熟練計算,為後面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同時也留下了疑問,為新課的學習埋下伏筆,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

① 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運算定律學習

多媒體展示“買門票”情境圖和例3:星期天,爸爸媽媽帶着玲玲去“冰天雪地”遊玩,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成人票:24元,兒童票:半價)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什麼信息?

師:“半價”是什麼意思?

(理解“半價”指的是兒童票的價格是成人票的價格的一半)

分步列式

師:購門票需要多少錢?你能列分步算式進行解答嗎?(學生上台寫答案) 方法一: 24×2=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方法二: 24+24=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師:説説這樣列式,每一步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

綜合列式

師:同學們能根據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嗎?(學生回答,老師多媒體展示) 算式一: 24×2+24÷2

算式二: 24+24+24÷2

師:這兩道算式和上節課的算式有什麼不同?該怎樣計算?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每一步是什麼意思?請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説給同學聽聽。(老師指名回答)

24×2+24÷2

=48+12

=60(元)

(引導學生理解:先算:爸爸媽媽兩個大人,所以買兩張成人票,就是24×2=48,同時算:玲玲是兒童,買兒童票,就是24÷2=12,最後求總門票,就

是48+12=60)

師:那方法二又是怎麼計算呢?老師想算一遍讓大家看看有沒有算對,大家要注意老師的運算順序啊。

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老師是按什麼順序計算的?引導學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價24÷2=12,再算三個人的總價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確答案,那老師的運算方法正確嗎?)

師:比較我們上節課的綜合式子,看看我們這兩個綜合式子有什麼不一樣,它有哪些運算呢?説説每道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算的?

(引導學生説出:先算乘除,再算加減,並多媒體展示運算定律)

② 例3拓展題學習

多媒體展示“買門票”情境圖和拓展題: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師:請同學們在本子上列出綜合算式並計算。

算式和計算過程

100-24×3

=100-72

=28(元)

答:應找回28元。

師: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每一步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運用運算定律,並結合實際理解意義)

③ 師: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請同學在小組裏提出問題並解答。

【鞏固練習】

⑴ 做一做

完成教科書P7“做一做”第1題。

要求:先説出每一道題的運算順序,再比較運算順序是否一樣。

⑵ 根據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56+4=60

15×3=45 30÷6=5 45-5=40

⑶ 判斷並改錯

22+18÷232-10×256÷8+7×3

=40÷2 =22×2 =7+7×3

=20 =44 =14×3

=42

要求:獨立完成,並小組評講。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辨析,完成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歸納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還有新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作業佈置】

①完成課堂作業本P2

②完成書上P8練習一:5、6、7、8、9、10題

 7、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教師根據教學設計方案的要求事先製作好上訴內容的課件,以供教學之用,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也能有條理地板書學習內容,便於學生接受。

8、教學設計後記

本內容的設計遵循了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並結合教材,運用多媒體,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地提出討論的問題,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歸納知識。這樣,既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2、經歷解決問題、探索、交流算法的過程,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4、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對教學重難點突破的闡述:

引導學生直觀操作,經歷擺一擺、想一想、説一説的探索過程,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交流時,引導學生將語言描述與操作演示結合起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計數器

學生準備:

計數器、學具盒

預習提綱: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在校學習生活已經一學期多了,在這一學期多的時間裏,有誰在校內或校外主動撿拾過垃圾?

生:(舉手)

師:及時表揚,並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看圖中的小朋友正在幹什麼,並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

師:剛才通過看圖我們知道,小朋友們正在撿拾廢棄物,保護環境。通過看圖,同學們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生:兩名小朋友共撿了多少個塑料袋?

一共撿了多少個易拉罐?

一共撿了多少節電池?

······

二、精講點撥、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那麼,怎麼解決它們呢?

教師板書:兩名小朋友共撿了多少個塑料袋?

師: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學生説教師列在黑板上:25+7=□(個)

並表揚列出算式的學生。

師:那位小朋友能計算出結果呢?

教師引導通過擺一擺、想一想、議一議,説一説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揚。

然後,教師板書:一共撿了多少個易拉罐?

一共撿了多少節電池?

讓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完成後,師生共同比較以上三題與上一節計算的不同與聯繫。

三、類化練習、限時作業: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課堂: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並對學生進行表揚。

板書:

保護環境

——10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一共撿了多少個塑料袋?一共撿了多少個易拉罐?

25+7=32(個)□○□=□(個)

第24課時自主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27-28頁

教學目標:

1、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環保意識。

2、鞏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

教具準備: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1題:比一比,誰先爬到頂峯

小明和小華還要到沙漠裏去玩,讓我們一起來算算他們的足跡吧。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在集體訂正的過程中指名説説其中幾道算是的計算方法。

第2題:小遊戲,看誰對得多

1、學生看插圖:你能説出這個遊戲的規則和做法嗎?

學生看圖,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講解遊戲的規則和方法。

2、學生進行遊戲活動,教師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小組。

第3題:

帶領學生讀題目,再指名説説題目要求,最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4題:看圖解決問題

1、看圖,圖中有什麼?

2、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4、解決問題。

你知道嗎?瞭解七巧板的由來。

限時作業:

課堂: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