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集合十篇

校園8.57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集合十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數與代數

知識與技能:

1、20以內的數。

2、加法的含義、減法的含義。

3、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4、鐘面的時針、分針,整時時間。

解決問題:

1、把兩類圖形(物體)對齊着排一排,直觀地比較哪種圖形(物體)的個數多(少)。

2、應用加法的含義,解決求兩個數一共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3、應用減法的含義,解決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知識與技能:

1、簡單的方位――上、下,前、後,左、右。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解決問題:在拼搭物體的遊戲中,簡單應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

(三)統計與概率

知識與技能

1、簡單的象形統計圖。

2、簡單的統計表。

解決問題:

1、根據種類、顏色、形狀或其他特徵,把若干個物體分類。

2、對分類結果統計,並做簡單的分析、判斷。

實踐活動:

1、有趣的拼搭(在拼搭活動中初步體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

2、豐收的果園(用方位知識、10以內的數、1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3、愉快的週末(用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2、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並受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繫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繫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回頭混合兩步計算。

4、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説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説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空間與圖形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2、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3、初步認識並會使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統計與概率 1、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徵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計數據時的重要方法。

2、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相減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計圖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並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係的能力。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於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繫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並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單元總目標:

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5、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單元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係解有關複雜應用題。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割拼演示、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單元難點的剖析:

(1)表現為:學生難於想到把一圓柱體的立體圖形轉化成什麼圖形來研究。怎樣把它轉化。

原因:圓柱體和長方體在表面看來並沒有什麼聯繫。並且學生還很難由圓與圓柱的聯繫,而想到圓能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圓柱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來研究。

解決策略:首先回憶研究圓的面積計算時把圓轉化成什麼圖形?如何剪拼成了這個學過的圖形?藉助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堆成一個圓柱體,通過這個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猜想:圓柱體能剪拼成什麼圖形,請學生試試看。

(2)表現為:對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容易獲得,但學生對已知R或D求側面積的問題,學生轉不過,容易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對錶面積的計算,由於表面積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現為: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會用錯公式,如:求側面積的求成了表面積,求體積的求成了表面積等。

原因:學生可能對概念、公式記憶較熟,但在具體的問題環境下用錯公式。主要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感知不夠。

解決策略:

(1)為新課教學做好準備,充分複習好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藉助實物多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意義,不能死記硬背,要能用自己話説清楚。特別對中下生應多結合實物或圖形指出問題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給學生。

(4)學生自備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每節課的新課鋪墊、例題教學、或是練習講評都藉助於具體的實物,讓學生一邊口述、一邊指着實物來説,加強感知。

單元策略:基於本單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教學中主要採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多讓學生參與獲得公式或經驗。如:圓柱體展開圖的特徵、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錯例的估計和採集:概念辨析題:(1)一隻鐵皮水桶能裝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隻圓柱體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鐵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節鐵皮水管,要多少鐵皮是求水管的()(4)給個圓柱體的花瓶包裝在盒子裏,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這些屬於概念不清的問題,因為這些知識點本身有聯繫又有區別,所以易混,因此教學中重點在新授中注意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還要在綜合練習中加強對比,溝通它們的聯繫和區別。

解決問題:(1)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寫出基本關係式再解答

(2)有一個禮堂內有8根直徑是50釐米、高5米的圓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紅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寫出基本關係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的錯誤主要是公式用錯,原因還是對概念不清,解題思路不明,因此,教學中在保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讓學生講思路、強調解答步驟的書寫要有條理。

有關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混合題:(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圓柱體體積比圓錐體體積多(),圓錐體積比圓柱體少()。

(2)一個圓柱體積是9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底高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等底等高,它們體積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圓柱體積比圓錐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題的錯因主要是對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只是一個圓錐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認識,並沒有真正通過實驗過程對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關係弄清楚。因此這個推導過程中應讓學生把兩種幾何體的體積關係,能反説、正説、比多少等都能説清。

練習題的分析:重點講解的題目:39頁第10題(重點説明生活中常説的圓柱體的長也就是數學意義上的圓柱體的高)。40頁的13題(體積公式與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即利用底面積一定時體積和高成正比例的關係來確定兩個圓柱體體積的比,求出第二個圓柱體的體積,最後求出它們的差。)45頁的第6題(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瞭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第8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11題(由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1:3,那麼現在它們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説明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2倍,於是圓柱的高是9.6。實際上是圓錐與圓柱體積關係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1、圓柱的認識31頁至33頁及例1

2、圓柱的表面積33頁例2--例3

3、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36頁例4及補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題。

4、認識圓柱的容積37頁例5

5、圓柱有關公式的對比練習39頁8、9(增加不同位置類型的圓柱體)39頁7、10

6、圓錐的認識41頁

7、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42頁至43頁例1

8、圓錐體積的應用43頁例2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128-129

教學目的:

1、引導同學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意義、和其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熟練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同學數學源於生活又動用於生活的數學意識。

3、滲透“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同學探索知識之間的互相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學會整理知識,學會學習方法。

4、採取小組學習的方法,讓同學在討論、交流中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六個平面圖形紙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故事導入:唐僧取經回來後,想把一塊土地獎給三個徒弟,唐僧拿出三條一樣長的繩子,叫三位徒弟用繩子各圍一塊地。豬八戒説,我要圍生長方形的,沙僧説,我要圍成正方形的,孫悟空説,我要圍成圓形的。

同學們猜一猜,三個徒弟圍的地誰圍的面積最大?

假如要知道它們佔地各多少,需要運用哪些知識?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複習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板書——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二、回憶整理交流探索

1、 複習平面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的意義

國小階段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

生回答後課件顯示六種圖形。

請同學們説一説什麼叫做周長?(引導回憶後,課件顯示平面圖形的周長)

生答後(板書:周長——所有的邊長的總和)

②周長的計算公式。

哪些圖形可以用周長公式計算?你能説出這些圖形的計算公式嗎?(引導回憶計算公式——課件隨機出示計算公式)

提問:長方形的周長為什麼用長與寬的和乘以2?

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中,π是什麼意思?

討論: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沒有計算周長的公式,我們是怎樣求周長的?

小結:(略)

2、複習平面圖形的面積

①面積的意義。

出示六種平面圖形。

什麼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引導回憶後課件演示平面圖形的面積)生答後(板書:面積——外表或平面的大小)

②回憶六種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課件隨機顯示公式)

梳理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回憶六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小組討論後彙報

也可藉助學助具演示)。

在小組裏每個同學説一種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全班交流,課件展示協助同學回憶。

三構建網絡比較辨析

1、構建網絡

同學們懂得了六種平面圖形的`推導過程,這6種圖形之間是有聯繫的,請同學們利用老師發給的學具把六種圖形擺一擺,擺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圖,並用線連起來。

a、請先擺好的小組派代表在屏幕上展示本組的擺法,並説明這樣擺的理由,讓同學評價並展示不同的擺法。

總結:(略)

b、閲讀書P128的內容,想一想:書上的擺法與我們的擺法道理一樣嗎?(把公式填完整)

2、比較辨析

a、 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麪積。(單位:米)。

比較平面圖形周長和麪積的不同點。(板書)

b、P128:分別比較下面各組圖形的周長和麪積(圖略)。

在每組中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嗎?面積相等嗎?

同學討論交流後電腦演示,協助同學進一步理解周長和麪積意義的不同。

3、深化練習

a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① 要給一幅長方形油畫加上木框,就是要求長方形的()。

[①周長 ②面積]

②已知三角形的面積是12平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平方分米。

[①6②24③12]

③求左圖的周長列式正確的是()。

[①3.14×8÷2 ②3.14×÷2③3.14×8÷2+8]

b、完成P129第2題。

四、綜合運用發展延伸

1、解決問題

用同樣的繩子圍生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哪一種圍法的面積大?(電腦顯示周長相等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地以和數據)

繩子長31.4米

10米

S=?S=?S=?

同學計算後得出結論:周長相等的情況下,S圓〉S正〉S長。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國小數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國小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性質並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國小,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裏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國小網頁中瞭解到,本學期實驗國小學生數為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國小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實驗國小比我校國小部學生數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減去兩個數;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節進行適時小節點撥,為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瞭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麼符號連接?

生:等於號。

教師板書等於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麼想説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字相同,運算符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説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減去這兩

個數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左右聯繫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才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麼?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現從一個數裏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裏話也説出來了。

【藉助於對比計算,引領學生髮現規律,並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才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現了一條規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説,如何證明我們的發現?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範?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現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才每位同學在兩分鐘裏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麼經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再寫出規律。

看書深化規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於還處在三年級的國小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律、看書整合規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於學習個體來説卻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遊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後計算出結果。願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在你有什麼感受?

生1:我發現第一道運用規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説説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律前與使用規律後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願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律到運用規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律的誤區,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節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着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藉助

於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在,你有什麼想説的?

生1:要先看數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為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的和就馬上連續減去兩個數,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於觀察數據的特

點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不要盲目運用規律;同時還要敢於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學的優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做法,引領學生通過實例聯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學的一些優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才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現猜想成立,最後還運用規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學家也是這樣發現數學規律的,以後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為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在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律發現。

生3:課本上所説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麼多寶貴的經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促發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着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為完美的呈現。】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02~103頁第5~10題。

教學目標:

1、能夠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

2、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運用小數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練習:

師:在正式進入課堂前,我們先來做幾道口答題熱熱身,好讓我們的腦筋靈活起來。請搶答。

1、口算下列各題。

2、把下面的分數改寫成小數。

問:你是根據什麼來改寫的?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調動學生的思維靈活度,通過分數改寫小數練習,為下面小數的混合運算埋下伏筆。]

一、導入

同學們,在智慧國裏有一顆智慧樹,這是它的樹樁。今天就讓我們用學過的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幫它吸收能量,從而長出葉子、結出果實,你們有信心嗎?(板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練習)。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鞏固練習

師:樹樁上的每根樹枝,都含有一個問題,同學們只有解決了每這些問題,智慧樹才能獲得能量,長出葉子和果實。

1、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數改寫成小數再計算。(教材P103第9題)

問:你能把每道算式裏的分數改寫成小數嗎?(學生口答)

問:你能口算出這些題的答案嗎?(學生彙報)

過度:通過這個練習,我們知道,有時把分數改寫成小數,計算起來會更

簡便。第一枝丫的葉子獲得能量長出來了。還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們的幫助呢,我們要趕快去看長二個錦囊。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意識到有時把分數改寫成小數,計算起來會更簡便。從而提醒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錦囊袋二:我會算

①6.07+0.4-0.08②4.013.5+0.31

③40(2.75+0.86)④85.7(15.34.8)

師:課前讓同學們回去做了預習,誰來説説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完成這些題。

過渡:計算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算;有括

號的先算括號內的,再算括號外的。它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在你們的努力下,這枝丫也長出葉子來了。我們要加油,看最後一個錦囊。

[設計意圖:新課程最終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計算教學是在原有知識上的遷移、變化、綜合而成。通過本題練習,使學生髮現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3、錦囊袋三:我能解(書本P102第8題)

問:從圖裏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怎樣計算現在儲蓄罐裏有多少錢?

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

過渡:同學們,當我們熟練的掌握了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後,我們就可以利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了。大家請看,最後一根枝丫的葉子也長出來啦,現在智慧樹充滿着朝氣。那我們再一起幫它結出果實,好不好?

[設計意圖:小數加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為普遍,學生也有與價錢打交道的經驗。通過這道題設計,讓學生回憶並體驗到小數加減法實用性。]

三、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書本P102第7題)

師:從圖裏,你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同學們提了許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真不錯。老師也提了些問題,你們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智慧樹才能獲得果實能量,有信心嗎?

問題一:買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買2個乒乓球用去1.60元。應找回多少元?

問題二:怎樣買最便宜?應找回多少元?

過度: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幫助智慧樹獲得了果實能量。接下來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題目,同學們可要努力啦。

[設計意圖:讓學生積累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問題意識,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且通過本題,提高學生的處事能力。]

2、思考題

一個物體從高空下落,經過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離是4.9米,以後每一秒下落的距離都比前一秒多9.8米。這個物體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師:這個物體所做的.運動就是自由落體運動。(介紹相關知識)

師:要求物體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們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數據。(師生共同列表整理)

師:通過列表整理,我們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該怎麼列式計算?(總78.4)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過渡:一個物體從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鐘,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人是很難作出及時反應的,為人為己,我們要極力杜絕高空砸物行為。

[設計意思:科學是神祕,是學生極為好奇而又極為迷惑的領域。這一道題的設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一方面是為激起了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增長科學知識。另一方面是為了激發學生思維,要根據實際問題選擇適當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滿樹的智慧果嗎?你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智慧樹長出了葉子,結出了果實,你們真棒。也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看着這棵滿是果實的智慧樹,你能根據剛才由樹樁,到長出葉子,再到結出果實的整個過程,結合自身來説説你的想法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P31-33

【教學目標】

1、 通過練習,加強百分數的應用,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 進一步瞭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説 明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學習了百分數的應用,現在來看看遇到這些問題,你會不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

二、 基礎練習

1、 P31練習二和第1題

讓學生先填表,然後指名説得數,集體訂正。

2、 第2題

解方程,挑選幾題有代表性的題目,與學生一起探討解題的方法。

3、 練習二第3題

(1) 10月份比9月份節約用水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

(2) 需要知道什麼量?

4、 練習二第4題

學生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師:什麼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麼意思?

不能孵出的.佔單位1的百分之幾?

1-95%=5%

24005%=120(只)

5、 練習二第5題

(1) 先説題意,再獨立完成。

(2) 集體訂正

三、 提高練習。

1、(自主學習天地)

請學生完成智慧樹的題。

再分題集體訂正,並説出解題思路。

2、課本練習二第11題

(1) 先讓學生看統計表

(2) 分小組討論完成題目

(3) 指名小組代表解答。

3、P33思考題

師:要想知道哪個超市買更合算,先得求出分別到甲、乙超市買5瓶油的價格,再進行比較。

甲:124=48(元)

買四送一,只需花4瓶的價格就可以買到5瓶油。

乙:1250.85=51(元)

每瓶12元,八五折

師:八五折是什麼意思?

比較: 4851

所以選擇去甲超市

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比較,再選擇去哪個超市合算。

4、練習題(出示課件)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學生自主完成,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讓學生了解孵化率的知識,從而理解95%的意思。

要知道哪個超市合算,就必須先進行比較,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3通過分數小數互化知識,滲透辯證法的觀點即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什麼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教材第97一98頁的內容

指導方法

1、自學P97一98的例1、2

主題圖學習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你會互化嗎?練習做一做。

嘗試練習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裏面有()個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裏面有()個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裏面有()個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教學過程

一、自學反饋

1.看圖寫出分數和小數。(投影出示)

小數________

分數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裏面有()個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裏面有()個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裏面有()個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入: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實際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另一種形式,因此,小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

(一)教學把小數化成分數。

1.教學例1(1)出示0.9

①看到0.9,你知道什麼?

(2)出示0.03

①看到0.03你知道什麼?

(3)出示1.21

①引導學生知道,這個小數有整數部分,即為帶小數,帶小數化成的分數是帶分數,帶小數整數部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小數部分是分數部分。

②議論1.21怎樣用分數表示。

(4)出示0.405

①看到0.405你想到什麼?

2.從上面的例題,你發現小數化分數有什麼簡便方法?

引導學生得出:小數化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後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點去掉,小數作分子;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3.反饋練習

把小數化成分數

(1)迅速完成

(2)彙報結果,並説明怎麼想的。

(二)教學把分數化成小數。

1.談話引入:小數可以化成分數形式,分數也可以化成小數形式。

2.出示例2

(1)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分數的分母有什麼特點?使學生明確:根據小數的意義,也可以把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直接寫成小數。

(2)觀察3組數

(3)分組議論知道了什麼?

(4)分組彙報結果,使學生知道: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去掉分母,看

分數中1後面有幾個0,就在分子中從最後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教學例3。

1.教師引入:並不是所有分數的分母都是整十、整百、整千……,下面情況應怎樣處理呢?

2.出示例3

(2)彙報思考結果: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分數轉化成除法算式,然後計算就可以得到小數。

(3)按照同學們彙報方法完成例3其餘幾道題。(指名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①説出思路。

②提示:除不盡的按要求保留三位小數。

(4)引導學生歸納: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

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捨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5)教師提示:這樣得到的小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限小數,另一種是無限小數。

(6)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樣分母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分母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7)教師提示:先把每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

4=2×29=3×325=5×514=2×740=2×2×2×5

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可議論。

(8)啟發學生明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質數,這個

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9)反饋練習:完成146頁“做一做”

要求:口頭判斷,説明判斷理由。

三、鞏固發展

1.第1、2題生填在書中。

(1)填空力求準確。

(2)集體訂正,並説説填空根據。

2.判斷下列小數化成分數是否正確。

(1)判斷並説明理由。

(2)將錯的題改正。

3.練習三十三第4題

比賽形式:看誰連線既快又對。

4.練習三十三第5題。

分組競賽:共分3組,每組兩道題,看哪組為優勝組。

5.練習三十三第6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3)看誰先記住結果。(2分鐘)

(4)同桌互相檢查,一個説分數,一個説小數。

四、全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學生髮言)

那就是説,小數、分數可以互相轉化。(板書:分數和小數互化)這是分數、小數混合運算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是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互化方法一定要牢記。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並能較熟練地運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給出的未知數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養學生規範書寫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的理解和運用。

2、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3、 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 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時由複習方程的意義入手,在出示情境圖後提出問題,學生最先想到的是算術方法,此時引導:你能列方程解決這一問題嗎?在列出方程600+x=860

後,怎樣求x呢?在學生渴望解決這一問題的內在需求的驅使下,展開合作探索活動。

在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可利用實物演示,通過提問: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把兩組圖的內容歸納成一句話。這樣,及時引導學生超脱實例的具體性,實現必要的抽象概括。

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後在小組討論後彙報。學生在陳述自己的想法時,不僅要説出自己是怎樣推算的,還要請學生説出這樣推算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強調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學生書寫的`要求,初學時,可要求學生等號對齊。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的計算過程,開始練習時也要求學生寫出來,待熟練之後再簡寫。無論是解方程還是檢驗,都要從一開始就強化書寫規範,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

最後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時,要強調:方程的解是一個數,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區別這兩個概念。

模式方法:觀察――實驗――討論――交流――概括結論

作業設計:自主練習1-3題。

討論要點

1、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天平,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

2、 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算術思維向方程思維的轉變。

3、 在檢驗的問題上,要注重引導學生由算術法的驗算向方程法的檢驗轉變。

4、 教學時,要加大引領力度,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一要做好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引領,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對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及格式的引領。

活動總結

本次教研活動,使老師們更加清楚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較為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較為實際的教學環節,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為教師在教學中圍繞重點、突破難點指明瞭方向。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詳細介紹: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重量單位,是後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讓學生掂數學教科書和語文教科書,用天平稱物體的重量,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下去教材分別説明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並通過着重給學生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着重給學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為了使學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通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稱一稱等實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

教法建議

認識重量單位克與千克,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雖然在生活中他們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在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

1.在複習準備過程,通過讓學生判斷語文書和數學書誰重誰輕,學生用手掂出語文書重數學書輕,老師進一步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學書重多少等問題,學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單位,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和2袋精鹽,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為了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教師可拿出課前準備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書中沒有説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學時可以給予適當的説明.除天平之外,教師還應介紹其他的稱量工具,如枱秤、電子秤等,並簡單説明它們的用法.

3.在鞏固反饋過程中,重視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區分克與千克.

本節課建議採用分組授課,這樣便於準備學具,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可以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天平(自制天平)、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一樣重,梨比蘋果重些.)一個2分幣、一些黃豆、15個圖釘.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蘋果,一個梨和一個2分幣.

教學過程

1.新課

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個蘋果和一個梨(或播放視頻"誰重誰輕"下載),掂一掂.再提問:哪個重一些?(學生意見不一.)

教師:究竟哪個重些,哪個輕些,光靠手掂很難説準確,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裁判來幫忙(出示天平),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圖或播放視頻"天平的結構"下載)邊指點邊講解:天平像一位機器人,它長着一對長長的手臂,兩隻大手託着兩隻盤子,可以上下襬動,頭上長着一根指針.當兩邊盤子裏物品一樣重時,指針指向中間的刻度線;如果左邊物品的重量比右邊重,指針就向左偏;如果右邊物品的重量比較重,指針就向右偏.

教師演示(或播放視頻"天平的使用"下載):先拿出兩個蘋果,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個盤裏,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並指出:當指針在標尺中間時,天平兩端平衡,表示兩個蘋果重量相等.

教師指出:天平還可以用來稱東西的重量.拿出一個2分幣,提問:

這個2分幣有多重?説明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單位.

板書:克.

1克有多重?

向學生介紹1克的砝碼.並説明用天平稱東西重量時需要用砝碼.一般左邊盤內放置所稱的東西,右邊盤內放置砝碼.

教師將一個2分幣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邊盤內,讓學生觀察天平上指針的情況(或播放視頻"稱硬幣"下載).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指出,指針指在標尺中間,天平平衡,表示這個2分幣與1克砝碼同樣重.

那麼這個2分幣重多少克?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2分幣,用手掂一掂.

現在我們來稱出1克黃豆.

教師從天平左邊的盤子裏取出2分幣放入黃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針指在標尺的中間,天平平衡.

提問:這些黃豆重多少?

請一位學生來數一數1克黃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黃豆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拿出15個圖釘:這裏有15個圖釘,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有多重.

教師在天平左邊的盤子裏放入圖釘,在右邊的盤子裏放砝碼,從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個圖釘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圖釘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按照稱圖釘的方法,稱1支粉筆、1本數學教科書、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稱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鉛筆等.有些物品稱完之後,仍讓學生掂一掂,如數學教科書.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克.瞭解了用天平稱東西的方法,還親自掂了掂1克東西的實際重量.

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第2、3題(學生做第3題時,要提示學生:式題中有單位名稱的,得數也應寫單位名稱).

2.一支鉛筆重7克,8支這樣的鉛筆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課後作業

練習十一第1題.讓學生向家長或售貨員瞭解題中物品的重量後把得數填在練習中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連加

教學目的:

1、掌握兩步計算的正確計算方法

2、初步體會計算的變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算和計算能力

2、通過操作,培養學生數感和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精神

重點難點:

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小雞,這是什麼?

你小雞嗎?

如果讓你來養小雞,你會怎樣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養了小雞,咱們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課件)

看圖上畫有什麼?

師:小明家是養雞專業户,他們家養了很多雞,他的父母靠知識和科技養雞終於辦起了這個大型養雞場,小明今年才7歲,卻已經懂得了幫父母的忙經常會幫着喂小雞。你瞧,(課件出示5只小雞,引導學生説出:小明餵了5只小雞)説説圖上畫有什麼?

課件動畫播放:又來了2只,現在呢?誰能説出圖意?

為了區別先走的我們通常都用線劃掉來表示,師示範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虛線框起來

板書算式:8-2-2

想一想:這題應該怎樣計算?

小組討論後彙報解法。(若有生説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寫出來以之對比。

2、練習:P73頁的做一做右圖

獨立看圖,説出圖意

三、練習

第74頁的第5至8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什麼?